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农村》2017,(10)
<正>猕猴桃是一种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的落叶藤本植物,果实属浆果类。猕猴桃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有"长生果"之称。目前在国内许多省份有种植,并为一些地方的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猕猴桃属于呼吸跃变型水果,刚采摘时硬度较大而不适宜鲜食,一旦成熟后又会快速软烂而不耐贮藏,因而制约了猕猴桃的鲜销与流通。及时采用合理的贮藏保鲜和加工方法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猕猴桃的贮藏保鲜和加工技  相似文献   

2.
荔枝是我国主要的名优水果之一,其品种多,栽培面积广,产量已居世界首位。荔枝果实皮红,肉白晶莹,汁多而味甜,属热带、亚热带水果。成熟期正值炎热的夏季,采后1天~2天果皮褐变,随之变质腐烂,故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则不可食”之说,是果品中最难贮运的种类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就注意研究荔枝保存的方法,明朝就有关于荔枝放在竹节内保存的记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的研究及生产实践的总结,目前能将荔枝保鲜30天~45天,速冻荔枝还能保鲜一年以上。一、品种与采摘期1.品种不同品种对贮藏…  相似文献   

3.
【目的】减小机器人采摘荔枝时因回收放置不当产生的跌落碰撞损伤。【方法】对荔枝进行跌落碰撞试验,分析不同的跌落碰撞条件对荔枝失质量率及果壳褐变指数的影响。【结果】荔枝失质量率及果壳褐变指数随着采摘回收下放高度的提高和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分别增加;相同下放高度,碰撞接触材料为PVC板时,荔枝失质量率及果壳褐变指数最大;试验范围内,回收装置采用塑料框时,储藏2 d机器人采摘回收的最大起始下放高度为60 cm,储藏1周为30 cm;回收装置为瓦楞纸果箱,储藏2 d机器人采摘回收的最大起始下放高度为75 cm,储藏1周为45 cm;回收装置底层布满荔枝后,储藏2 d机器人采摘回收的最大起始下放高度可提高到90 cm,储藏1周可提高到60 cm。【结论】该研究可为荔枝机器人采摘回收放置减损策略的构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荔枝保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存在收获时间短、采后果皮褐变严重、耐贮运性差等特点,对荔枝的生产与销售极为不利。因此,掌握荔枝采后的生理变化规律,探索荔枝的贮藏保鲜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从荔枝的结构、采后生理特性、果皮褐变等方面综述荔枝保鲜机理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比较常用的荔枝贮藏保鲜技术,总结荔枝保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荔枝保鲜研究的方向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荔枝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根据多年荔枝保鲜中小批量试验的结果,总结出荔枝保鲜的新方法。在低温、高湿、气调的贮藏环境下,不用药物防腐可使荔枝保鲜40天,商品率达97.23%。并从解剖果皮形态结构入手,应用显微技术探明荔枝果皮结构特殊,果皮龟裂片突起部位有长管细胞与海绵层中的输导组织连接,与皮孔相通,而该部位极易失水褐变。所以一般果实褐变始于果皮突起部分。  相似文献   

6.
近日,由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荔枝防腐保鲜剂和荔枝防腐保鲜方法"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为较长时间保存荔枝这种岭南佳果的色、香提供了新方法。据介绍,荔枝由于在盛夏高温季节采收,加上其结构特殊,采收后极易褐变和腐烂变质。在常温下,荔枝果实2~3天即褐变腐烂,失去商品价值。采后腐烂是限制荔枝长期贮运、导致货架寿命短及果实商品价值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旋转剪刀式荔枝采摘机采摘机理分析与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荔枝采摘的劳动强度,结合荔枝果实分布特点及保鲜特性,对荔枝采摘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一种旋转剪刀式荔枝采摘机。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剪切部件中切割刀片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采摘过程中切割刀片的受力情况,结果显示安装座传递至切割刀片的转矩为238.75Nm,枝条对切割刀片的最大反向作用力为3851N,切割刀片在剪切过程中受到的最大切应力为23.02Mpa,由此得出切割刀片的安全系数为8.99。分析结果验证了切割刀片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采摘机理的可行性,为其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及采摘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荔枝采后保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荔枝保鲜原理、果皮褐变、防褐保鲜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分析总结提出了荔枝保鲜研究进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荔枝收获季节正值盛夏,此时,气温常达30℃以上.而荔枝果皮薄,果汁多,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而造成腐烂.同时,荔枝果皮含丰富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它是果皮褐变的关键酶,当果皮失水率达本身含量的50%左右时,即开始褐变.因此荔枝是最难保鲜的果品之一.现将荔枝鲜果远程冷藏保鲜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猕猴桃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1-甲基环丙烯微胶囊剂采摘后处理对猕猴桃的保鲜效果.4个月低温贮藏期内猕猴桃果肉硬度、失重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表明:1-MCP微胶囊剂250,500,750 nl/L三个剂量处理的猕猴桃的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处理,而失重率远小于空白对照处理;保鲜效果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以750 nl/L剂量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作为优良的乙烯受体抑制剂,1-MCP可以抢先与细胞内部相关受体结合,封阻乙烯与相关受体的结合路径,从而延迟与成熟有关的生理生化反应的发生,保持果实良好的外观品质和营养价值,最大限度的延长果实货架期.  相似文献   

11.
荔枝是亚热带常绿植物,其果实是世界上最不耐藏的果品之一,采后极易褐变腐烂,严重影响了这一名果的贮运和销售。我国是荔枝生产大国,据统计,荔枝每年因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约占总产量的2JD%以上。同时,鲜荔枝的贮运保鲜困难,也限制了其长途运输和销售,制约了地域市场的开拓。因此,荔枝的防腐保鲜一直受到生产国的重视。荔枝贮运保鲜技术研究发展主要经历了低温包装、预冷化学处理、气调和辐射等几个阶段。目前,我国荔枝贮藏保鲜主要是采用化学药押j浸果和低温运输相结合的方法,其它的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正>要提高荔枝品质和次年荔枝产量,荔枝采摘前后的管理是关键。采摘前的管理是为了提高当年荔枝的产量和品质,采摘后的管理则是提高次年荔枝产量的基础。因此,在荔枝采摘前后的管理中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套袋各品种荔枝果实应在开始着色至成熟前15天进行套袋。套袋前清除病虫果及果穗上的绿叶,全园喷药1次,然后用荔枝专用套果袋套袋。套袋后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3.
荔枝素有“果中之王”的美称,其色泽鲜红,肉质白而晶莹,汁多味甜,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加工价值和经济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但荔枝盛产的季节很短集中在6月、7月,天气炎热,荔枝采收后很容易变质腐烂,有“一日色变.二日味变.三、。四日色、香、味尽去”之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依托荔枝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荔枝贮藏过程中果皮的电导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的研究,得出果皮细胞渗透率的变化是荔枝采后果皮褐变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高低并不是荔枝果皮颜色变化的决定因素.不同采后保鲜处理的荔枝,当果皮细胞渗透率大于30%时,荔枝果皮就发生大面积褐变.  相似文献   

15.
可食性小麦面筋蛋白涂膜处理荔枝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寻求新的食品保鲜方法,采用小麦面筋蛋白涂膜处理在常温条件下进行荔枝保鲜试验。依据贮成长要以褐变,感官指标,腐烂程度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评定保鲜效果表明,这种保鲜技术可使荔枝的保鲜期由2-3d延长到7d。  相似文献   

16.
正在醴陵市枫林镇双井村,有一片隐匿在青山绿水之间的生态乐园——猕猴桃生态园。生态园总占地面积34.7公顷,其中有3.3公顷的猕猴桃,丰产期产量每667平方米能达到3000公斤,是醴陵市最大的猕猴桃采摘基地。金秋一到,园内挂满了金灿灿的"毛宝宝",成熟的猕猴桃散发出浓浓的芳香。2017年"十一"国庆开园以来,每天闻讯赶来参加"桃园盛会"的游客络绎不绝。正在园内帮助游客采摘猕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内生细菌对荔枝果实的保鲜效果及对其可溶性糖、还原性VC、游离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细菌对荔枝果实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如经内生细菌BS-2和TB2处理的荔枝果实在常温下放置6 d,好果率为20.45%-31.48%;经这2种内生细菌处理后,荔枝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还原性VC及游离有机酸含量均比清水处理高,如经BS-2处理的荔枝果实储藏9 d时,其还原性VC含量比清水处理高171.74%;另外,经内生细菌处理后,荔枝果实的氨基酸除了甘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比清水处理低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均比清水处理高,经BS-2处理的荔枝果实的氨基酸总量在处理后7 d与刚采摘时相同.  相似文献   

18.
荔枝采后生物学研究及其在广西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荔枝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机理研究进展,指出失水和果皮褐变是荔枝贮藏保鲜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广西荔枝生产和采后生物学研究现状,提出借鉴国内外荔枝采后生物学研究经验,结合广西特色荔枝资源及品种特性,进一步加强地方特色品种采后生物学研究,系统掌握品种成熟和衰老生理、低温伤害生理及气调生理等新理论,研发适合广西农业生产需要的实用型贮藏保鲜技术等建议,以促进广西荔枝采后保鲜向特色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可食用涂膜果蔬保鲜技术是根据果蔬采摘后生理变化的特点,科学地选用对人体无毒害的食用级抗氧化护色剂、杀菌刹、抑菌剂、成膜剂复合配成果疏涂膜保鲜液,只要将该液浸、喷或涂于果蔬表面即可形成一层透明质半透气性可食用保鲜薄膜,不需冷藏,常温下酱通果蔬保鲜期长达4个月以上,难保鲜的品种,(如荔枝、草莓等)保鲜期也达1个月以上,而每千克保鲜成本仅为3分钱左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荔枝低温自发气调贮藏过程中保鲜袋内的湿度对果皮褐变及果实病害发展的影响。【方法】以怀枝为材料,以聚丙烯酰胺(PAM)树脂作为湿度调控剂,在聚乙烯薄膜包装中添加 PAM(10 g PAM /kg荔枝果实),研究荔枝贮藏过程中的病情指数、腐烂率及其他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在聚乙烯薄膜袋中添加PAM进行湿度调控,能有效降低荔枝5 ℃贮藏期间包袋内的相对湿度,波动范围为80%~90%。贮藏28 d后,对照果实腐烂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1%、2%,而PAM处理的仅为11%和1.2%,PAM显著抑制了病害发展;PAM处理果实的褐变指数和失重率略高于对照,果实含水量和果皮花色素苷含量比对照略低。【结论】PAM处理能有效降低荔枝低温自发气调贮藏过程中的病情指数和腐烂率,对果皮褐变影响不明显。筛选出合适剂量的PAM结合特定厚度的保鲜薄膜包装,以期解决荔枝贮运保鲜过程中果实腐烂与果皮褐变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