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松是云南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它生长快,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因而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同时天然更新容易,能飞子成林。但是,近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无常和造林技术、管理措施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年年发动组织群众造林,可是造林成活率较低。特别是阳坡云南松直播造林,在我县成活率仅15%。严重挫伤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  相似文献   

2.
李媛 《山西林业》2011,(6):34-35
干旱阳坡造林是当前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就提高干旱阳坡荒山造林成活、成林的管理措施及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荒山造林工作中,本着先易后难,先绿化近山后绿化远山,先绿化阴坡后绿化阳坡的步骤,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土壤干旱瘠薄的荒山阳坡,就成了主要的造林地。如阳陵林场总宜林地面积五万二千余亩,除已有林地三万一千亩外,尚有二万一千亩的宜林地需要造林,其基本上全部是阳坡山地。因此在当前造林工作中必须对阳坡造林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以加速绿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承德县位于燕山深处,全县总面积为598.5万亩,在100多万亩宜林荒山中,干旱瘠薄的石质山阳坡占80%以上,造林难度大。为尽快绿化这部分荒山,应用推广了石质山干旱阳坡造林的科研成果,成效显著。 在干旱石质山阳坡造  相似文献   

5.
五台县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县,建国40年来大搞荒山造林,使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基本上披上了绿装,剩下了立地条件较差的干旱阳坡。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干旱阳坡造林技术问题,我们将各地干旱阳坡造林的小经验、小措施,融合在一起,并结合一些适合当地的新办法,新技术,特别是应用 ABT 生根粉,进行干旱阳坡油松综合造林技术应用,经过两年时间,在全县7.6万亩干旱阳坡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当年成活率由1987年的38%提高到73%以上。其中,重点工程平均成活率达到93%,阳坡造林的难题基本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正>石灰岩山区的阳坡和半阳坡土层薄、砾石多,干旱贫瘠,是造林绿化的难点和重点。经过近年来的摸索与实践,遵化市林业局的技术人员利用侧柏营养钵大苗在石灰岩山区阳坡和半阳坡进行人工雨季荒山造林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在该地区的荒山披绿工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整地整地是造林过程中的一个基础环节。由于石灰岩山区干旱缺水、土薄地贫,立地条件差,因此高标准整地对苗木成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土壤分布不均、坡面破碎的山地造林,大鱼鳞坑整地  相似文献   

7.
针对冀北山地造林树种短缺的问题,选择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华山松(Pinus armandii)、毛棶(Cornus walteri)、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黄栌(Cotinus coggygria)6个树种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黄檗、胡桃楸、毛梾、华山松和花楸5个树种均适宜在阴坡宜林荒山造林,黄栌适宜在阳坡宜林荒山造林,可作为本区宜林荒山人工造林树种。黄檗在半阳坡宜林地造林虽然成活率与保存率较高,但生长量与健壮程度显著低于阴坡造林地,因此水肥条件差的半阳坡宜林地不宜营造黄檗林。胡桃楸在石质沟谷地造林虽然生长量与保存率低于阴坡造林地,但保存率在85%以上且生长较好,为该立地条件较佳的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迅速改变我省森林植被稀少、生态基础薄弱的状况 ,绿化大面积的干旱瘠薄石质阳坡荒山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通过多年下乡调查与实践 ,总结出了一些干旱石质山区阳坡油松造林的经验 ,归纳起来 ,有以下几个方面 ,仅各地在营林实践中参考。1 造林技术要点1.1 培养耐旱苗“阳坡育苗阳坡栽 ,就地育苗就地栽”。阳坡苗在干旱条件下生长 ,会对苗木的生理机能和生态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提高苗木的抗性和适应性 ,加之运途短等综合条件 ,造林成活率一般都比较高。异地育苗造林 ,正好反之。即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爬山虎、扶芳藤及野生葛藤在裸岩荒山进行的造林试验,提出了藤本植物爬山虎、扶芳藤在山地应以植苗造林为主,扶芳藤在阳坡造林则应以截干造林为主的新造林措施;试验表明,不同的坡向对造林成活率有一定影响,阳坡造林成活稍低。差异不显著;坡位对生长几乎没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县位于燕山南麓,长城脚下。原有荒山宜林地35万余亩,解放后,全县人民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大部分荒山已实现了绿化,目前仅剩下8万余亩石多土薄、干旱缺水的大阳坡,造林比较困难。1972年春,我县在省林研所的协助下,学习了外地经验,在长城沿线的冷口大队试育了800个营养钵苗,春、秋两季进行了栽植,成活率在80%以上。1973年春在全县推广,  相似文献   

11.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樟子松引种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92年开始 ,我们在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开始引种樟子松 ,并与本地常规造林树种油松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经过 7年的试验观测 ,结果表明 ,在小五台山干瘠立地的阳坡、半阳坡宜林荒山上樟子松造林后的前期生长比油松快 ,效果优于油松 ,在小五台攻艰造林阶段和特殊地段可以引种造林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生态建设的推进,干旱石质阳坡造林成为灭荒攻艰的主战场。由于立地条件差、气候干旱等因素影响,导致造林成活率低,制约了造林绿化步伐。为此,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采用油松营养杯苗造林技术,成活率、保有率达90%以上,既节约了造林资金、提高了投资效益,又加快了荒山绿化进程。1造林地准备在干旱石质阳坡造林,于造林前一年雨季采用环山竹节壕整地,规格为1.3m×0.5m×0.5m,竹节壕间距1m,行距  相似文献   

13.
从1992年开始,我们在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开始引种樟子松,并与本地常规造林树种油松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经过7年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在小五台山干瘠立地的阳坡、半阳坡宜林荒山上樟子松造林后的前期生长比油松快,效果优于油松,在小五台攻艰造林阶段和特殊地段可以引种造林。  相似文献   

14.
由于飞机播种造林具有速度快、效果好的特点,尤其是在荒山面积大、劳力少的深山区,是加快荒山绿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县宜林荒山尚有一百多万亩,如果只靠人工造林,1985年绿化荒山是有问题的。为此,自1976年开始,采用飞机播种的方法,连续三年,取得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冀北山区春旱严重 ,现有宜林荒山中多为干旱阳坡 ,土层薄 ,植被少 ,蒸发量大 ,水土流失严重 ,造林不易成活。因此 ,如何采取抗旱造林技术 ,提高造林成活率 ,是加快“三北”防护林建设步伐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19 89~ 1999年秋季 ,经历 3年的保水剂蘸根造林试验 ,1992~ 19  相似文献   

16.
太行山林区地处太行山中段,干旱、少雨,立地条件差,阳坡半阳坡造林是制约造林绿化的瓶颈。从造林苗木准备、造林技术、幼林抚育等方面,介绍了太行山林区油松阳坡半阳坡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7.
阳坡、半阳坡干旱,土层浅,立地条件恶劣,造林投资大、成活率低,一度被视为禁区。总结了东会林场阳坡、半阳坡油松、华北落叶松造林成功的经验,介绍了阳坡、半阳坡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的陇东、陇中及河西走廊地区有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坡,其中大多数分布在阳坡.在这些地方,由于降水稀少、气候干燥,立地条件差,适宜造林的树种很少,造林成活率普遍较低,其中原因除了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外,与树种的选择也有很大关系."三刺"抗逆性强,特别耐干旱、耐瘠薄,是当地阳坡荒山地造林绿化的优良乡土树种.  相似文献   

19.
毛忠映 《中国林业》2009,(20):60-60
甘肃省有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坡,其中大多数分布在阳坡。在这些地方,由于降水稀少,气候干燥,立地条件差,适宜造林的树种很少,造林成活率普遍较低,其中原因除了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外,与树种的选择也有很大关系。这里向大家介绍适宜该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阳坡荒山地造林绿化的优良乡土树种——“三刺”。  相似文献   

20.
我县位于燕山南麓、长城脚下。原有荒山宜林地35万余亩,解放后,全县人民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大部分荒山已实现了绿化,目前仅剩下八万余亩石多土薄、干旱缺水的大阳坡,造林比较困难。1972年春,我县在省林研所的协助下,学习了外地经验,在长城沿线的冷口大队试育了800个营养钵苗,春、秋两季进行了栽植,成活率在80%以上。1973年春在全县推广,共育了56万多营养钵苗,夏季全部上山栽植,成活率在95%以上,目前幼苗茁壮,长势喜人。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