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根霉优良菌株Q303为原始菌株,将脱去细胞壁的根霉原生质体和未脱壁的根霉孢子分别涂布在含2%单宁的再生培养基上,于30℃下暗培养,24h后,未脱壁的根霉孢子不能长出再生菌落,而脱去细胞壁的根霉原生质体能长出再生菌落,再生率为0.08%,是在不加要的再生培养基上的5.59%,将一个再生菌落分别接种在含单宁浓度为2%的基本培养基,不含单宁的基本培养基及交替接在含单宁2%和不含单宁的基本培养基上,连续  相似文献   

2.
研究报道了制备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Schw.)原生质体的方法及影响原生质体再生的条件。PDS培养液中培养的菌丝和5%绿豆汁中产生的分生孢子,在28℃下通过蜗牛酶(3%)、蜗牛酶+纤维素酶+溶菌酶(1.5%+1.5%+1.5%)酶解,2h开始有原生质体释放,5h左右达释放高峰,后趋于稳定。而以纤维素酶(3%)、溶菌酶(3%)、蜗牛酶+纤维素酶(1.5%+1.5%)、蜗牛酶+溶菌酶(1.5%+1.5%)、纤维素酶+溶菌酶(1.5%+1.5%)处理,原生质体形成效果较差。原生质体在PDAS高渗培养基上再生频率较高(20%~30%),在MMS上再生频率较低,而在NMS上原生质体则不能再生。在PDAS中加入KClO3和MNNG对原生质体再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低温下光照对黄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为揭示低温下光照对黄瓜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叶片水平对5℃ 100μmolm·-’·s-1和5℃黑暗处理4h后黄瓜叶片光合-光响应和光合-CO2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5℃黑暗处理4h使黄瓜叶片光饱和光合速率、表观光量子效率、CO2饱和光合速率以及梭化效率分别降低 22.5%、28.0%、31.3%和 37.2%,5℃ 100μmol·m-2·s-1使上述指标分别降低 56.1%、61.0%、54.0%和 54.3%,说明 100μmol·m-2·s-1光照明显加剧5℃低温对黄瓜叶片光合功能的伤害。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低温光照处理使黄瓜叶片 PSⅡ光合中心受到较严重的光抑制,类囊体跨膜质子梯度显著降低。对低温下光照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具有不良作用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平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菇菌丝原生质体的释放以菌龄4~6d的幼嫩菌丝,用2%Lywalzyme采用0.6MKCl为渗稳剂在pH值为5.5、温度为35℃、酶解2~2.5h生长较好,可达107个/mL,孢子释放原生质体在1.5%溶壁酶和1.5%纤维素酶混合作用,同样外界条件下原生质体转化率可达100%。原生质体再生以2号培养基在0.6M甘露醇的作用下,用载片悬浮滴式再生法,再生率可达12.3%。  相似文献   

5.
NTG和UV复合诱变米曲霉原生质体选育米蛋白分解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米曲霉(A.o-2)原生质体为对象,采用NTG和UV作为诱变剂进行单因子和多因子复合诱变处理,在以米渣为主要原料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选育出中性蛋白酶活力较高、生长快、易于培养的变异株N-4。在原料配比为米渣:麦麸=2:1、培养时间为48h、培养温度为30℃的培养条件下,变异株N-4的中性蛋白酶活力最高,比出发菌株A.o-2提高32.6%。  相似文献   

6.
低温弱光对黄瓜类囊体膜耦联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低温黑暗处理相比,低温弱光处理使黄瓜叶片的放氧活性显著降低,2℃黑暗处理6.5h后黄瓜叶片的放氧活性降低到处理前的66%,2℃35μmol/(m^2.s)处理6.5h后则降低到处理前的-50%。研究结果显示,在5℃低温条件下100μmol/(m^2.s)光照使黄瓜发生下列变化:叶片毫秋延迟发光的慢相强度显著降低;从叶片中提取的叶绿体的PSⅡ及PSⅠ+PSⅡ的电子传递速率显著升高;加NH4Cl和加  相似文献   

7.
将茎瘤芥“棒棒菜”下胚轴离体培养的再生芽,用120-40Gyγ射线照射后,在原培养基(MS+NAA0.2mg/l+BA2.0mg/l)上培养1周,到加S-(2-氨乙基)-L-半胱氨酸的原培养基中,经过连续7代选择,获得了抗AEC的变异体植株,其蛋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4倍和3倍,赖氨酸比对照略有增加,总氨基酸含量为对照的1。45倍。  相似文献   

8.
菌丝培养条件的改进对香菇原生质体释放的促进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生质体制备技术是通过体细胞杂交或基因转导进行种质改良的基础。探讨了菌丝培养条件对食用担子菌香菇原生质体释放的影响。在采用1.5%国产酶Lywallzyme的条件下,对接处物进行预切碎处理后,用MYG培养基培养可使原生持产量提高7倍,而对再生率影响有大。大MYG中添加1μg·g^-^1α-萘乙酸(NAA)使原生质体产量进一步提高1倍,酶解4h时产量达72×10^6/mL(0.1g湿菌丝),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9.
春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春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比露地对照增产达44.4%。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具有保墒和提高生育前期地温的作用,使覆膜小麦出苗早、整齐,促进营养生长,穗分化时间较长,灌浆充分,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地膜覆盖穴播小麦具有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高、光合“午睡”现象轻和干物质积累多的特点。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日平均光合速率为1.08mgCO2/dm2.h、13.70mgCO2/dm2.h和11.62mgCO2/dm2.h,分别比对照高23.3%、33.1%和12.7%。在拔节期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而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则为双峰型。净同化率最高可达13.01g/m2.d,平均为8.24g/m2.d,比对照高0.38g/m2.d和0.23g/m2.d。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明确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在中性或偏酸性的条件下有利于冬孢子萌发,PH=3,PH=5和PH=7的冬孢子最高萌发率分别为33.2%,48.8%和37.2%;黑暗促进冬孢子萌发,连续黑暗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分别为28.4%和27.2%;而连续光照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仅为13.2%和11.8%;冬孢子萌发适温在25℃左右,其萌发率为32.06%;冬孢子在60℃热水中处理1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龟裂链霉菌( Streptom yces rimosus) 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最佳条件和该原生质体对抗生素的抗性结果。在 S生长培养基中加入φ= 1 % 甘氨酸进行菌丝体培养24 h ,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为:溶菌酶浓度φ= 3 % 、酶解温度28 ℃、酶解时间90 min ,其制备的原生质体数达到6 .0 亿个/ m L 以上;原生质体最佳再生培养基为 R5 再生培养,其再生率达到46 % 。  相似文献   

12.
蕙兰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蕙兰无菌苗的幼叶和幼原球茎以及花蕾时的花瓣和花粉块为材料,研究了纤维素酶(商品名OnozukaR-10)浓度、渗透压稳定剂甘露醇浓度和酶解时间等因素对蕙兰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花粉块和花瓣的分离条件为1.5%纤维素酶、0.3%果胶酶、11%甘露醇、酶解时间6.5h时,其原生质体最高得率分别为4.56×106和2.12×106个/gFW。②幼叶的分离条件为1.0%纤维素酶、0.3%果胶酶、13%甘露醇、酶解时间20h时,其原生质体最高得率为3.36×106个/gFW。③幼原球茎的分离条件为1.0%纤维素酶、0.3%果胶酶、11%甘露醇、酶解时间16h时,其原生质体最高得率为1.87×105个/gFW。此外,花粉块与叶片的原生质体溶液中杂质很少,有利于提纯;花瓣原生质体溶液中碎屑较多,且有少量的针晶;原球茎原生质体溶液中的淀粉粒与针晶很多,非常不易提纯。因此,花粉块与叶片为蕙兰原生质体分离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13.
早稻应用广增素802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kg种子用广增素1g加水1kg浸种10h处理和1g广增素拦种处理,在露地育秧条件下,两者产量分别为5895.4和5820.3kg/hm^2,较清水浸种对照分别增产6.21%和4.86%,在薄膜覆盖育秧条件下,产量分别达6612.7和6590.3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5.21%和4.85%。两者产量均与对照间达显著水平。应用广增素802的增产原因是提  相似文献   

14.
硒对玉米叶片衰老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0.1-1.0μmol/LNa2SeO3处理不同程度地延缓了下米连体叶片的衰老,其中1μmol/L效果最好。30℃黑暗条件下,1μmol/LNa2SeO3处理,玉米离体叶的H2O2和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变化平稳;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比活力,处理比对照变化平稳,可见以适当浓度硒处理玉米叶片可以降低其H2O2水平,减轻膜脂过氧化,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5.
烷化剂EMS处理水稻愈伤组织诱导突变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EMS 处理水稻体细胞愈伤组织诱导变异,试验表明,采用浸渍法处理2h ,EMS 对水稻体细胞愈伤组织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 ~5 g/L;采用滴加法处理,每管加0 .1 ml 时,半致死浓度为50 g/L左右。根据出苗率和变异情况,用滴加法处理,每管滴加0 .2 ml 时,处理浓度以1 g/L为好。经EMS 处理后,再生植株株系的变异频率比对照高5 .02 % 。  相似文献   

16.
禾谷镰孢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报道了制备禾谷镰孢原生质体的方法琢影响原生质体再生的条件。PDS培养液中菌丝和5%绿豆汁中产生的分生孢子,在28℃下通过蜗牛酶(3%),蜗牛酶+纤维素酶+溶菌酶(1.5%+1.5%+1.5%)酶解,2h开始有原生质体释放,5h左右达释放高峰后趋于稳定,而以纤维素酶(3%)、溶菌酶3%)、蜗牛酶+纤维素酶(1.5%+1.5%)、蜗牛酶+溶菌酶(1.5%+1.5%)、蜗牛酶+溶菌酶1.5%+1.5  相似文献   

17.
NaCl和H2O2对薏苡种子萌发及幼苗抗干旱和低温胁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1-0.25mol.L^-1NaCl处理的薏苡种子萌发率明显受抑制,根长和芽长降低,而1%~3%H2O2处理的种子,萌发时间缩短,萌发率比对照高。不同浓度H2O2处理的种子,根长和芽长对照相差不大。同时经0.1mol.L^-1NaCl浸泡后的种子萌发成幼苗在干旱和低温胁迫下叶片积累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抗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紫丁香的杆插繁殖技术进行了探讨,同时研究了用不同浓度的α—奈乙酸、吲哚乙酸粉剂和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对于杆插繁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经0.1%吲哚乙酸粉剂处理的杆插生根数多而且长,其生根能力比对照提高220%,因而效果最佳。另外用0.1%α—奈乙酸粉剂处理和1000×10 ̄(-6)2.4D溶液处理3h或500×10 ̄(-5)2.4—D溶液处理9h的杆插的生根能力均比对照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硫对小麦玉米的急慢性伤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开顶式熏气装置进行SO2对小麦、玉米的伤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至灌浆期,用SO2浓度为0.322mgm-3处理的小麦出现了伤害症状。长时间用浓度为0.322,0.211和0.122mgm-3SO2处理的小麦比对照分别减产24%,19%和13%.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浓度SO2对小麦表观光合作用速率及叶片含硫量都有影响。玉米急性伤害的临界剂量为2.50mgm-3×4h,4.92mgm-3×2h,7.38mgm-3×1h,阈值为5.90mgm-3×8h,6.49mgm-3×6h,11.80mgm-3×4h,15.00mgm-3×2h,17.00mgm-3×1h.  相似文献   

20.
测定增效磷与氰戊菊酯、敌敌畏混用对褐稻虱和菜蚜的增效作用以及对其他几种害虫的增效比值结果表明,混剂对褐稻虱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13.85mg/kg,比单剂氰戊菊酯、敌敌畏和增效磷的触杀毒力分别高6.35倍、2.56倍和1.86倍,共毒系数为239.75,大于200有明显增效作用。混剂对菜蚜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1.10mg/kg,比单剂氰戊菊酯、敌敌畏和增效磷的触杀毒力分别高0.5倍、4.2倍和32.5倍,共毒系数为271.35,亦有明显增效作用。加有增效磷的混剂对棉蚜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30.99mg/kg,比不加增效磷混剂的增效比值高1.7倍;对棉红叶螨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46.57mg/kg,增效比值为1.7倍;对玉米螟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116.50mg/kg,增效比值为2.0倍;对粘虫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24.81mg/kg,增效比值为1.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