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鉴别家蚕品种真实性及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桑生产的重要工作,但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笔者建立了一种根据家蚕品种小蚕期个体形体特征鉴别家蚕品种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摄影设备获得每一个家蚕品种小蚕期个体的照片,再借助于“家蚕品种识别专家系统软件V1.0”建立相应的形体特征图文数据库,然后将待鉴别家蚕品种的形体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知品种的形体特征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分析,达到鉴别品种的目的。本文介绍了该软件设计的架构和用户界面,数据库建立的方法、形体特征图文数据库的内容以及该数据库在家蚕品种鉴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龚大刚  鲜跃荣  冯光强 《蚕业科学》2017,43(6):1039-1044
以体质强健好养、茧丝优质高产、蚕种易繁育为家蚕新品种选育目标,对蚕茧产量高的家蚕品种锦7进行纯系分离育成新品种锦,将茧丝品质优的家蚕品种绫14与绫4杂交育成新品种绫,将强健多丝量斑纹限性品种317与限1杂交育成新品种苑,将强健多丝量斑纹限性品种318与限2杂交育成新品种州,并将4个新品种组配成具有幼虫斑纹限性特色性状的春秋兼用四元杂交家蚕新品种锦·苑×绫·州。新品种杂交组合在实验室共同鉴定中的成绩良好:春季饲养的虫蛹统一生命率96.42%,全茧量2.10 g,四龄万蚕产茧量20.86 kg,与对照菁松×皓月比较,分别提高0.33个百分点、0.06 g、0.67 kg;秋季饲养的茧层率23.68%,四龄万蚕产茧量18.16 kg,鲜茧出丝率17.89%,与对照夏芳×秋白比较,分别提高0.51个百分点、0.4 kg、0.4个百分点。此外,利用限性斑纹性状在幼虫期区分雌雄,可节省蚕种生产过程中雌雄蛹鉴别用工成本及提高杂交率。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在四川、重庆等省(市)蚕区推广饲养100余万张种。  相似文献   

3.
家蚕杂交种的杂交率是蚕种质量的必检项目。目前生产上采用的蚕种杂交率检验方法,存在检验结果数据偏高、检验结果滞后、检验成本高等缺点;本文分析了人工饲料育、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在蚕种杂交率检验中的问题;介绍了研究开发一种根据抽样分布原理建立的利用蚁蚕形体特征判别的、简便、正确、快速、低成本的鉴别蚕种杂交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杂交以及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了中系斑纹限性家蚕品种限9、限3和日系斑纹限性家蚕品种限7、限镇,并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限9·限3×限7·限镇,命名为粤蚕9号。新品种杂交组合的实验室共同鉴定、农村生产饲养鉴定及蚕种繁育试验结果均表明其具有蚕卵孵化整齐,幼虫生长发育齐一、强健好养,产茧量高,以及茧丝品质优良的特点。其中,实验室共同鉴定的主要经济性状成绩为:虫蛹率97.78%;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提高9.06%、10.81%;一粒茧丝长1 002m,解舒率76.83%,茧丝纤度2.675 dtex,洁净98.00分。此外,斑纹全限性的特点能在原蚕饲养过程中通过幼虫斑纹鉴别雌雄,可有效缓解蚕种生产过程劳动力紧张的压力和减少用工成本。粤蚕9号于201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广东等华南蚕区夏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5.
采用杂交、回交与系统选育等方法,将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夏秋用素斑(姬蚕p)家蚕品种夏芳、秋白改育成2个斑纹限性家蚕品种,从而可依据2个品种雌、雄幼虫差异明显的斑纹,使蚕种生产过程易于鉴别雌雄。经多代定向选择培育,育成的2个斑纹限性家蚕新品种蜀63、限16的主要经济性状超过夏芳、秋白,并组配成春秋兼用双限性杂交组合蜀63×限16。经四川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蜀63×限16具有健康好养、茧丝品质优良的特点。春季虫蛹率96.65%,茧层率23.76%,万蚕收茧量20.02 kg,茧丝长1 206 m,解舒率76.11%,洁净93.10分;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解舒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提高1.11%、3.77%、2.07个百分点,洁净也优于对照品种。秋季虫蛹率94.07%,茧层率23.10%,万蚕收茧量18.31 kg,茧丝长1 140 m,洁净93.00分;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与对照品种夏芳×秋白相当,解舒率、洁净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4.02个百分点、4.69分。蜀63×限16于2015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四川省及西南蚕区的春季和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6.
浅析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英武 《四川蚕业》2000,28(2):32-33
<正> 家蚕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检测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大蚕四龄第2~3日调查蚕体斑纹是否符合本品种性状的方法来计算杂交率,农业部“NY/T327-1997”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规定,杂交率调查是在样本中统计纯种的头数来计算杂交率。不论是普遍采用调查斑纹的方法,还是统计纯种的方法,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调查标准。何谓本品种斑纹性状?何谓纯种性状?很难掌握。笔者根据重  相似文献   

7.
应用家蚕暗化型基因提高杂交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是困扰蚕种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保证蚕种质量,国家制定了家蚕一代杂交种的强制性标准,即家蚕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不得低于95%。每年国内常有因杂交率达不到标准而成批淘汰的蚕种,常因杂交率低造成减产、蚕农索赔事件时有发生。现生产用蚕品种均为白蛾,区别不明显,蚕种生产环节多,难以做到杂交彻底。为解决这一难题,蚕种生产一直沿用传统的蛾体喷染不同颜色的操作技术,识别杂交中的纯对淘汰,以确保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使用该方法虽有效果,但费工费时,造成蛾体污染,缩短雄蛾寿命,降低蛾活力,增加不良卵率,且操作不便。  相似文献   

8.
从70年代开始,日本家蚕限性品种实用化程度迅速提高,我国实用化限性品种选育虽然起步较迟,但从70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已先后育成十几对普斑限性蚕品种在生产中推广使用。这在育种繁育上,可以利用斑纹的有无来识别蚕儿的雌雄,从而可提高鉴别雌雄的劳动工效和准确性,降低蚕种生产成本,提高蚕种质量。现在育成的家蚕限性品种主要有斑纹  相似文献   

9.
根据家蚕斑纹限性遗传规律,采用杂交、连续回交及系统选择方法育成强健性中系斑纹限性夏秋用家蚕品种521B、523B,再将2个新品种与保育并改良的日系品种524、526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皖·丰×夏·晖。新品种杂交组合不仅具有强健好养、丝质优、繁育系数高的特点,而且可利用中系斑纹限性的表型,在幼虫5龄期准确鉴别雌雄,能有效降低蚕种繁育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和蚕种的杂交率。新品种杂交组合在安徽省农村试养鉴定试验中,亦表现出孵化和发育齐一、食桑旺盛、强健好养、老熟齐涌、产茧量高、丝质优的特点,主要成绩为:虫蛹率98.44%,万蚕收茧量19.110 kg,茧层率21.02%,鲜毛茧出丝率16.22%,茧丝长1 124.4 m,解舒丝长899.3 m,解舒率79.77%,纤度2.983 dtex,洁净95.09分。皖·丰×夏·晖于2018年1月通过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长江流域蚕区的夏季及中晚秋季节饲养。  相似文献   

10.
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种质量检验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作者研究发明了一种根据蚁蚕形体特征判别纯种和杂交种、结合抽样推断理论检验蚕种杂交率的方法。本文通过生产性试验,比较了这种判别检验方法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大蚕期或结茧期判别方法的判别结果的一致性,t检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判别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该方法具有生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野桑蚕血缘对家蚕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家蚕雌与野桑蚕的雄交配,得到961B、961C、961D、961E四个形态性状不同的蚕品种.经与亲本比较,这4个带有野桑蚕血缘的蚕品种表现出龄期经过短,健康性增强,但茧层量低,交配能力弱,不受精卵多,卵质较差.  相似文献   

12.
改变良卵率的静态调查方法 ,运用动态调查蚕种的不良卵发生率 ,并借助破坏性检测方法 ,增大蚕种场批间的不良卵发生率差异 ,提高了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检测结果的代表性。使用这种方法 ,能够准确地检测因蚕期营养和产卵环境等造成的下一代蚕种质量差异 ,特别是强健性差异 ;经检测生产上的 8个品种 145场批的蚕种 ,结果与多项指标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家蚕夏秋用新品种夏芳、秋白原种,给予4种不同的5龄给桑处理,调查其幼虫、茧、卵的各项成绩.结果表明,两品种均以克蚁5龄给桑量59kg(克蚁全龄用桑69Kg)的各项指标最佳,说明适量给桑的各项成绩均比偏多或偏少给桑的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4.
家蚕幼虫体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金洁  刘淑梅  时连根 《蚕业科学》2005,31(2):141-144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家蚕幼虫体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品种、生长发育阶段、性别间的变化规律。家蚕幼虫体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在蚕品种及杂交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高低相差3.13倍;在性别间,雄蚕体高于雌蚕体;在龄期间,随龄期增大而逐渐增加;在5龄期,随生长而逐渐增加,至第3天达最高值,此后除第5天有一小波动外,随生长而逐渐下降,至成熟时又稍有上升。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利用非转座子载体介导的转基因家蚕整体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hIGF-Ⅰ),将hIGF-Ⅰ基因克隆进非转座子类型的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IZT/V5-His,构建转基因载体pIZT/V5-His-hIGF-Ⅰ。利用精子介导法将该转基因载体导入家蚕卵,通过绿色荧光筛选并结合PCR和Dot blotting检测鉴定,表明已成功获得hIGF-Ⅰ转基因家蚕。对培育至G2代的转基因家蚕5龄幼虫蛋白质样品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hIGF-Ⅰ在转基因家蚕中获得表达,重组hIGF-Ⅰ的分子质量约12.5 kD;ELISA检测hIGF-Ⅰ在G2代转基因家蚕5龄幼虫全蚕以及后部丝腺、脂肪体冻干粉中的质量比分别为65、411、469 ng/g。试验结果再次证实通过非转座子载体pIZT/V5-His介导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家蚕基因组,并实现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家蚕中整体表达。  相似文献   

16.
“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应用方法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应用技术方法的重新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不同时期用药,防效差异显著,其中老眠起2日龄用药效果最高,校正防效为57.9%;不同使用浓度防效差异显著,0.25%质量分数的防效最高,为68.5%;从增加用药次数的试验效果看,4龄期用药,并不能提高防效。生产中使用"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可采用二次用药法,即5龄起蚕2~3d进行第1次喷药,5龄起蚕6~7d进行第2次喷药。  相似文献   

17.
采用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现有低成本人工饲料饲养本所家蚕资源品种,研究其摄食性,结果杂交种优于日系与中系,在收蚁与1龄期间是日系明显优于中系,至3龄起蚕日系的存活率也是明显高于中系,而在2龄期间存活下来的中系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于日系。  相似文献   

18.
盐酸沙拉沙星胶囊对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盐酸沙拉沙星胶囊是以兽用喹诺酮类药物盐酸沙拉沙星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蚕用抗菌药剂。盐酸沙拉沙星胶囊对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用100mg/L盐酸沙拉沙星药液给感染卒倒芽孢杆菌的4龄起蚕连续添食3d(第1天添食24h,第2、3天每天添食6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果与用500mg/L盐酸诺氟沙星药液、125mg/L盐酸环丙沙星药液添食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用400mg/L盐酸沙拉沙星药液给感染灵菌的4龄起蚕连续添食3d(添食方法同上),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用500mg/L盐酸诺氟沙星药液、250mg/L盐酸环丙沙星药液添食的防治效果(P0.05),与用500mg/L盐酸环丙沙星药液添食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盐酸沙拉沙星对卒倒芽孢杆菌、灵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5μ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5、10μg/mL。分别给4龄、5龄家蚕添食400、800、1200、2000mg/L的盐酸沙拉沙星药液,对家蚕的生长发育、茧质和丝质均未见明显不良影响(t检验,P0.05),且不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分别给5龄第4天家蚕添食剂量为5、10、20mg/kg的盐酸沙拉沙星后,药物在蚕体内吸收良好,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一室开放式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盐酸沙拉沙星胶囊对卒倒芽孢杆菌或灵菌感染引发的家蚕细菌性败血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并且对家蚕安全无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