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介绍电控高压共轨柴油喷射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重点阐述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并叙述了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的使用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喷油器的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压共轨电控喷油器是共轨系统的核心部件,改善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系统性能是提高柴油机整体性能和降低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介绍了共轨喷油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运用仿真软件对喷油器的电磁阀和喷油器体进行模块化建模.通过模型仿真分析结果,探讨喷油器主要结构参数对共轨喷油系统的影响,为高压共轨喷油器的设计和研发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Bosch公司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osch公司作为世界领先的柴油机燃油喷射装置制造厂家,开发并向市场提供了一系列高压共轨喷油系统。本文介绍了Bosch公司第一、第二及第三代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特点,并对Bosch公司下一代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传统柴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不足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世界先进的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特点,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技术原理以及使用维修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欧Ⅲ排放标准,柴油机需优先采用电控高压喷射技术。在分析欧Ⅲ排放标准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完成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各参数在油泵实验台上的初步匹配,并结合某4缸柴油机优化共轨系统参数,完成排放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匹配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的柴油机排放性能满足欧Ⅲ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CR系统共轨管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机的发展水平一直是车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和国际石油价格高涨,我国应对柴油机的电控技术发展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柴油机高压共轨是电控技术发展中重要组成,而高压共轨的仿真设计是发展的关键.simulink能提供一个系统级的建模和动态仿真工作平台,本文用simulink仿真软件研究了高压共轨系统的共轨管的模型,对今后全面研究柴油高压共轨系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Simulink的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Simulink建立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模型,模型主要包括共轨管压力计算、高压油泵供油特性和电控喷油器喷油特性研究。通过仿真测试,检验了该共轨系统模型各项功能的完整性。该模型为轨压控制策略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喷射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电控单元ECU硬件电路的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L inux应用在电控单元中。  相似文献   

9.
共轨柴油机以其良好的动力性、排放性、经济性,在各种车辆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状况对发动机的运转性能有很大影响,不论是该系统的ECU、传感器、执行器,还是控制线路发生故障都有可能导致发动机不能启动。本文以长城公司生产的GW2.8TC电控共轨柴油机为例,介绍其共轨柴油机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分析了引起其不能启动的故障原因,并提出了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电控柴油机中共轨内压力的瞬态波动会直接影响到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量的均衡。本文采用ASW软件建立了燃油喷射系统模型,设定平均压力波动量、试验商值和瞬态压力波动率3个参数,分析了高压共轨系统共轨管的容积、压力和长径比对共轨内压力波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电控蓄压式喷油系统对喷油量和喷油压力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柴油机电控蓄压式喷油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为了实现喷油量和喷油压力的柔性控制,对影响喷油量和喷油压力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之后,将共轨燃油压力和电磁阀通电时间的调节作为喷油量和喷油压力的电控实现途径。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共轨燃油压力的闭环控制过程中,根据电控蓄压式喷油系统与柴油机的匹配需要,确定了喷油量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喷油系统与柴油机的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喷油量和喷油压力的柔性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车辆的能源消耗统计水平,提出并设计了车辆油耗本地提取与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以带CAN总线的车辆为基础,整合GPS、GPRS以及SD卡模块,可通过CAN总线采集并存储车辆的油耗信息,并通过GPRS无线传输网络传至监控中心。该系统可使管理人员远程了解车辆的油耗信息,并做出相应的经营管理对策,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已成为现代汽车厂商的选择,因此,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如何评价某一喷油系统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系统喷油规律、动态响应特性和动态压力特性三方面综合起来能全面地反映喷油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车用发动机一般多工作在中小负荷区,而这一部分区域的燃油消耗率比最低燃油消耗率高出许多,为了降低发动机中小负荷的燃油消耗,在汽油机原结构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通过特制的摇臂组件,采用电磁铁控制滑键来控制气门开启与关闭的装置,对于发动机不同的使用工况,通过控制工作缸数使之处于最佳的节油状态,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装置可降低发动机部分负荷燃油消耗率和排放,并可降低怠速排放。  相似文献   

15.
在具有双喷射系统的压燃式发动机中,用一个喷射系统喷射乙醇作为主燃料,另一个喷射柴油作为点火燃料,进行了不同乙醇喷射定时的性能试验和燃烧分析。结果表明,在上止点前21°CA喷射点火柴油时,乙醇可以先于柴油喷射,在上止点前25°CA喷射乙醇燃料时发动机的经济性能最佳,接近原柴油机水平,在上止点前29°CA左右喷射乙醇燃料时发动机具有较好的动力性;缸内的统计最大压力在小负荷时随着乙醇喷射定时提前而降低,在大负荷时随着乙醇喷射定时提前而提高;双燃料发动机的最大压力标准方差随着乙醇喷射定时提前而增大,并且工作循环的稳定性逐渐变差;当乙醇喷射定时在上止点前31°CA时双燃料发动机不能较好地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柴油机电子泵喷嘴的实验装置及微机控制系统,并分别对电子泵喷嘴系统及喷油泵-油管-喷嘴系统的喷油压力及喷油规律进行了测量及对比,实验结果证实电子泵喷嘴与泵油管-喷嘴系统相比,在提高喷油压力及优化喷油规律等方面具有更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从充气效率的定义出发,提出了基于油耗和空燃比测量结果的汽油机充气效率测定方法。利用汽油机稳态工况下油耗量和空燃比计算得到相应的进气量,再根据定义直接计算充气效率。推导了基于油耗和空燃比的充气效率计算公式及误差分析公式。针对配备有ZH600发动机电控系统的ZS157FMI-3型发动机,先后设计了喷油器流量系数标定试验系统以及油耗和空燃比测试系统,通过测定平均油耗和瞬态油耗并结合空燃比测量对该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进行了测定。充气效率的测量结果表明,在同一试验条件下,采用两种油耗测试方法测得的充气效率差异很小;充气效率测试的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备测量精度范围内,所得到的充气效率相对误差很小(基本在0.5%以下),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此外,由于该充气效率测试方法克服了压力波法及流速-压力法的固有缺陷,在理论上的测量精度和对燃料种类的适应性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拖拉机经济性虚拟综合测试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虚拟仪器构建了拖拉机经济性综合测试系统,以满足拖拉机节油节能技术、动力总成设计优化、农艺规范优化等研究测试需要。首先在分析拖拉机油耗测试要求的基础上,对硬件进行选型,设计了以美国NI cRIO控制器为核心的测试系统,实现对瞬时和百公里油耗、行驶速度和轨迹、发动机工作点等信号同步采集。给出了测试系统的虚拟软件设计方案,包括FPGA软件、实时软件和上位机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等。对油耗流量传感器输出的两路正交编码TTL信号进行X4编码编程,将有效方波信号计数分辨率提高到0.25个方波。编程实现系统对燃油正、回流识别和计数,采用FPGA精确定时技术确定计数脉冲边沿跳变时刻,有效提高了瞬时油耗测试精度。将发动机OBD接口中的CAN和K线接入系统,并编程实现对发动机输出扭矩、转速等信号的同步采集,以分析发动机工作状态。最后进行了对比试验和场地试验,验证了本系统瞬时油耗采样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准确和实时性,以及整个系统功能和可靠性。研究为拖拉机经济性综合评估和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高压共轨式柴油机多次喷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了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的计算模型,并在试验台架上进行了试验验证。对喷油器的电磁、液力和机械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多次喷射的机理,确定了多次喷射的喷油定时和喷油脉冲间隔。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适用于无级变速拖拉机的单纯经济型和综合经济型作业模式。单纯经济型作业模式以发动机在整个工作范围内的最低燃油消耗率点为目标工作点,油门开度不变,仅控制变速器传动比,为单变量控制系统;综合经济型作业模式以发动机在整个工作范围内的最佳燃油经济性工作线为目标工作线,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燃油经济性,而且可以保证在阻力变化的情况下,拖拉机始终按照驾驶员设定的车速恒速行驶,需要综合控制油门开度和传动比,为双变量控制系统。本文分别对两种作业模式建立了单闭环和双闭环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可以满足这两种经济型作业模式的要求,为无级变速拖拉机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