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设置75%、65%、55%、45%、35%等5个不同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水分控制梯度,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控制条件对黄菠萝幼苗高、地径、根长和侧根数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5%-65%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对黄菠萝幼苗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雷公藤的生长及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起阳 《山东林业科技》2012,42(2):12-15,63
选择2年生雷公藤盆栽扦插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60%、40%和20%)雷公藤的生长及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4种水分条件下,雷公藤枝条和叶片的生长量及叶片质量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土壤含水量为80%时生长量较好,叶绿素含量及比叶鲜重、干重均较高,土壤含水量为20%时生长相对较差,与各处理间差异显著;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雷公藤的光合和蒸腾速率逐渐降低,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雷公藤光合与蒸腾的光响应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即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其光合与蒸腾速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土壤供水条件下黄连木幼苗生长及其耗水规律,可为北方干旱缺水地区黄连木能源林节水育苗工作提供重要参考。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了4种不同土壤含水量梯度,分析各供水梯度下苗木生长变化及其耗水特征。结果表明: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在不同水分梯度下差异显著,过高或过低土壤水分含量会降低苗木的茎根比;苗木耗水日进程在生长季各月多呈单峰曲线,4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最大耗水月均在8月份,苗木的月耗水量、总耗水量、平均日耗水量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下降,并且差异显著。综合考虑苗木生长及耗水特性认为: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5%时,能够实现能源林苗木壮苗的定向培育目标,同时又能实现水分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银杏叶类黄酮年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年生银杏盆栽实生苗为研究材料,通过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探索4个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55%~60%、40%~45%和30%~35%)对银杏叶黄酮类物质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生长季节不同,银杏叶内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以及总黄酮含量具有显著差异,4月份萌芽初期和7月初,黄酮类物质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适度干旱可以促进银杏黄酮类物质的合成,尤其中度干旱,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40%~45%时,有利于叶内黄酮类物质的合成。考虑到叶产量、叶黄酮含量以及采叶与采时的关系等,在实际生产中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中度干旱水平,并于7月初及时采收叶片提取黄酮类物质,可以提高黄酮类物质得率,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天目琼花(Viburnum sargentii Koehne)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4个水分梯度,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95%(对照)、75%(轻度缺水)、55%(中度缺水)和35%(重度缺水),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天目琼花的耗水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天目琼花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总鲜重和单株总干重显著减少。不同水分条件下天目琼花耗水量依次为水分充足轻度缺水中度缺水重度缺水,说明土壤含水量是决定植物耗水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白天耗水量占昼夜总耗水量的70%以上,说明主要耗水来自于白天。在水分充足、轻度缺水和中度缺水条件下天目琼花日均耗水量与温度和光照强度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天目琼花耗水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逐渐下降。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耗水和温度相关程度远大于光照强度和相对湿度,说明温度是影响耗水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6.
北京西山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林地土壤密度为1.20~1.45Mg·m^-3,总孔隙度为45%~58%,非毛管孔隙度为6%~10%,通气性略差。应用压力膜仪测定和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符合Gardner提出的经验方程θv=AS^-B。林地土层厚80cm,土壤总持水量为418.77mm,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为348.53mm,土壤在凋萎湿度时的持水量为34.01mm。土壤有效水范围为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与土壤的凋萎湿度持水量之差,为314.52mm。土壤贮水量变化在60~180mm,远远低于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从4月下旬到6月上旬土壤的平均容积含水量为最小,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接近10%,为土壤的旱季;土壤在7月至9月上旬为最高含水量时期,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为15%~20%。其他时段的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在10%~15%。  相似文献   

7.
以一年生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苗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5种不同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青钱柳苗高、地径、生物量及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等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苗高、地径的增长量及地上部分的生物量随土壤含水率的降低呈现递减趋势,而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冠比随土壤含水率的降低逐渐增大,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时总生物量为最大,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叶片含水率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时的叶绿素含量最大,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逐渐升高;除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15%~25%的处理组的植株长势较差,株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增长极缓慢外,其它4组在苗高和地径的净增长、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方面的差异性不显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在此水分范围内变化不显著,说明青钱柳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25%以上均能适应生长,低于此值生长将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8.
扁桃幼苗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扁桃幼苗对水分条件的适应能力 ,以 1a生盆栽扁桃苗为材料 ,设置 5个水平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 ,研究了生长状况和主要生理过程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 ,特别是在干旱胁迫下 ,苗木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降低 ;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 ,叶片渗透调节和维持膨压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过量水分供应 ,对扁桃生长和生理作用产生不良影响。扁桃幼苗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是田间持水量的 60 %~80 %。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主要阔叶造林树种楸树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控制土壤含水量的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楸树苗木速生期不同水分管理对幼苗苗高、地径、根系生长、生物量分配以及生理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速生期楸树幼苗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00%田间持水量,一般应保持在80%~100%田间持水量之间,低于80%田间持水量,会使楸树幼苗的苗高与地径生长、根系发育、生物量积累都受到严重的限制,苗木生理质量指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明显降低,而叶片质膜透性增加,细胞膜受到严重伤害;在40%田间持水量时,幼苗因干旱而死亡。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银杏叶萜内酯年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盆栽实生苗为研究材料,通过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探索4水平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 ~ 80%、55% ~ 60%、40% ~45%和30%~35%)对银杏叶萜内酯类物质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生长季节不同,银杏叶内白果内酯BB、银杏内酯GC、GA、GB及总萜内酯含量变化具有显著差异,随着生长季节的变化银杏叶萜内酯类物质含量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适度干旱条件下可以促进银杏萜内酯类物质的合成,尤其轻度和中度干旱条件下,萜内酯含量比适宜水分条件下明显增多.考虑到叶产量、叶萜内酯美物质含量以及采叶与采时的关系等,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考虑在植物生长初期,给予银杏苗正常的水分供应以获得最大的生物产量,在6-10月份叶片发育完全后适当进行轻度干旱处理(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5% ~60%)收获叶片,可获得最大的萜内酯单株有效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1.
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为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重要的调味品、香料及木本油料树种。我国花椒主产于四川、甘肃、陕西、山东、河北、河南等省,栽培历史悠久(曾京京,2000)。花椒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表层根系密度大,水平根的分布大于冠幅3~4倍(余晓林,2003),因而是山区生态造林的重要树种。近年来,在退耕还林项目中被列为生态经济树种,在发展山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魏玉君等,1996;何腾兵等,2000)。研究(李洪钵等,1991;曹彬等,2002)表明,通过施肥、整形修剪等措施可提高花椒的产量。然而,目前花椒园土壤管理中仍…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谷城县花椒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是著名的经济树种,也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树种,是生态和经济兼用树种。湖北省谷城县把花椒作为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把花椒产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了推动谷城县花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总结了该县花椒产业化生产的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花椒产业做大、做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给鲜花椒微波烘干效果的研究和花椒微波烘干机的研制奠定基础,分别利用小型平板层式微波炉及自制大型微波炉对鲜花椒进行了间断式和连续式烘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论采用旋转式微波炉还是平板层式微波炉,烘干时间均随鲜花椒投料量的增加而延长,干燥后花椒香味降低;填料约700 g,以小型旋转式微波炉和平板层式微波炉烘干所用时间分别约为44、62 min,前者的烘干效率比后者提高20.48%;鲜花椒在旋转式微波炉中水分蒸散过程表现为抛物线型,在烘干过程中花椒种子集中脱出,烘干效率高,但其在平板层式微波炉中水分蒸散过程呈缓慢降低的斜线型,种子在烘干过程的最后阶段才脱出,烘干效率低;以自制大型微波炉烘干,填料3.45 kg,最佳加热上限温度和运行温度分别为55℃和41~50℃,加热—除湿循环中加热8 min、除湿90 s,烘干时间为45 min,较以小型平板层式微波炉烘干所用时间缩短29%。研究结果还表明:以微波炉烘干鲜花椒,可极大地缩短鲜花椒的干燥时间;以自制大型微波炉烘干鲜花椒,最大填料量约8 kg,可以满足农户对小批量鲜花椒的烘干要求。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不同保水剂使用量下土壤有效贮水量,设置3种土壤水分条件(田间持水量的70%、55%和40%)研究了保水剂对杨树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大,土壤有效贮水量增加;随干旱程度增加,叶片水势和生物量降低。三种土壤水分条件下,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灌水量显著减少;同一保水剂用量情况下,中度土壤干旱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最大;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各干旱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相应上升。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区顶坛花椒适生的土壤水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以盆栽顶坛花椒幼苗为对象,在不同水分梯度及充分供水条件下用CI-301 CO2气体分析仪进行林木生理指标观测,研究了顶坛花椒1年生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片水分利用效益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维持顶坛花椒净光合作用的最佳土壤含水量为22%,维持顶坛花椒较高蒸腾速率的土壤含水量范围为22.5%~25.6%,气孔导度最大时对应的土壤含水量为25.6%,维持顶坛花椒叶片水分利用效益的最佳土壤含水量为28%,根据喀斯特造林的基本构思,可选取维持最佳叶片水分利用效益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和维持最佳净光合速率的土壤含水量低限值作为喀斯特造林树种顶坛花椒的适宜土壤水分的高限值和低限值。这一指标可量化为22%~28%。  相似文献   

16.
应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对1年生落羽杉实生苗的营养吸收及分配的影响。试验共有5种处理,即W1(淹水,水深为土壤表面以上5cm)、W2(渍水,水面与土面保持水平)、W3、W4、W5(土壤含水量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5%、50%和25%),处理时间为130d。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落羽杉根、茎和叶中全N质量浓度均逐渐升高,根、茎、叶中全P质量浓度则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以W3水分处理最高,根、茎和叶中全Ca、全K、全Na、全Mg、全Fe质量浓度则有不同的变化趋势;(2)所有处理根、茎、叶中全Fe、全N、全P、全Mg、全Na、全Ca、全K质量浓度大小的顺序为叶>根>茎;(3)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落羽杉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累积量减少,分配到根和茎中的比例增加,分配到叶中的比例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短梗大参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提供其引种驯化和园林栽培依据,以2年生短梗大参苗木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和称重控水法进行土壤水分胁迫(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70%、60%和50%,以田间最大持水量100%为对照),研究不同水分胁迫对短梗大参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加强而降低,最大降幅达34.50%;质膜在水分胁迫下易遭受破坏,在严重水分胁迫下相对质膜透性高达79.85%,丙二醛(MDA)含量增幅达121.07%;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在水分胁迫下增加,至土壤相对含水量70%时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升高34.73%和40.39%,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在水分胁迫下降低,而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升高。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对扁桃砧木干物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常用的扁桃砧木石头扁桃和毛桃的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100%、80%、60%、40%和20%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对其干物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水分胁迫处理第10、20、30天后取样,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在水分胁迫处理第30天取样测定其干物质含量。结果表明:2个供试品种对水分胁迫的反应一致。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时,总干物质含量和叶质量比最高,土壤相对含水量较多或较少都会减少干物质的积累,石头扁桃总干物质含量和叶质量比的下降幅度大于毛桃。根质量比和根冠比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时最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根质量比和根冠比升高,石头扁桃的升高幅度大于毛桃。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a b)的含量最高,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和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和叶绿素(a b)的含量降低,石头扁桃的降低幅度大于毛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严重侵蚀区以持续100%隔离降雨模拟水分亏缺环境,研究土壤含水量变化对先锋造林树种马尾松针叶水势、针叶形态的影响,评价马尾松在水分胁迫下的生态适应性及生理调节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处理组20 cm和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持续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达10.93%和12.17%,表明土壤环境已出现水分亏缺;(2)处理组针叶水势(Ψd)持续下降,平均值为-3.73 MPa,显著低于对照组-2.80 MPa(P<0.05),证明处理组土壤含水量下降已对马尾松针叶水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且通过拟合土壤含水量与针叶水势关系得出先锋造林树种马尾松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3)马尾松针叶形态相关指标分析表明,隔离降雨第2 a内对照组与处理组间叶长、叶宽、叶面积的差值均明显大于第1 a内,说明生长减缓是该地区马尾松应对土壤水分亏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南方红豆杉幼苗的移栽成活率,本文以南方红豆杉2年生苗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情况下研究苗木生长情况并测定其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45%的土壤含水量最适宜南方红豆杉幼苗生长,而干旱或者水涝都会影响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