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犁河谷作为新疆乃至全国的制种玉米生产基地,制种玉米病虫害发生与流行相对频繁。为减轻制种玉米病虫害发生,实现当地制种玉米生产高质量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根据辖区内制种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做好制种玉米病虫害监测预警,积极开展制种玉米化学农药减量技术试验示范,集成优化制种玉米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并对制种玉米农药减施技术措施进行示范与推广,实现了制种玉米农药使用减量,达到玉米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伊犁河谷制种玉米叶螨发生的现状,分析了叶螨在制种玉米上的发生规律及特点,结合历年防治的经验,提出了制种玉米叶螨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是短日照作物,新疆由于纬度较高,夏季日照时间长,内地玉米到新疆制种,生育期延长,株高变高。在新疆玉米制种母本株高较高,增加了母本抽雄的难度。为了解决制种母本去雄难的问题,一些制种户和制种公司尝试通过在玉米制种母本上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控制母本的株高,同时通过增加母本的密度提高产量。本文对新疆玉米制种中制种户使用较多的"矮丰"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玉米制种母本株高的配套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新疆的玉米制种发展有所  相似文献   

4.
侯相全 《种子世界》2001,(12):14-15
河南、山东及周边省市是全国夏播玉米制种的主要集中地,由于夏播玉米制种的商品性与春播玉米制种的商品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加之玉米种子连续几年市场疲软,导致夏播玉米制种面积逐年减少.2001年河南省夏播玉米制种面积在667hm2以上的市、县寥寥无几,"制种不如调种"、"制种风险大,调种风险小",成为相当一部分制种单位的共识.林州市作为河南省夏播玉米制种大县,在这种大环境下,知难而进,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探讨夏播玉米制种的出路,这几年,不仅顶住了市场经济竞争的冲击,而且大力发展扩大了夏播玉米制种面积.2001年在玉米播种大旱之年,仍发展玉米制种面积1 000hm2.回顾夏播玉米制种的发展历程,主要在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杂交玉米去雄过程中,因制种纯度等问题,经常会发生制种企业管理人员与农户的冲突。分析了玉米制种去雄过程中冲突发生的原因、预防冲突的措施和处理冲突的原则,并以甘肃省制种去雄冲突为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可有效避免玉米制种去雄冲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第九师发展玉米制种产业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十二五"以来,第九师玉米制种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第九师玉米制种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第九师玉米制种产业的思路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疆兵团农四师在伊犁地区开展玉米制种十余年,现已发展到年制种0.9万公顷,占到新疆兵团制种玉米面积的60%,在制种玉米产业上形成了"基地+农户+种子企业"的预约制种模式,在去雄工作上也总结出一些制度和办法,现总结交流如下,望各位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滴滴丰"在制种玉米生产中的作用,了解和掌握该产品在制种玉米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制种产量和质量影响,为制种玉米高产优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楚万国 《种子科技》2004,22(4):227-227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玉米苗枯病在我国玉米产区已普遍发生,在玉米制种田发病更加普遍.甘肃河西走廊是我国玉米制种的主要基地之一,近几年来玉米苗枯病在该区域的发病较为严重.据不完全调查,一般地块发病率在10%左右,发病严重的地块达到15%~20%,造成玉米制种田缺苗、断垅甚至毁种,已构成影响玉米制种高产,制种农户增收的重要问题.因此掌握玉米苗枯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做好玉米制种田苗枯病的防治,对提高玉米制种产量,增加制种农户收益和稳定制种基地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玉忠 《中国种业》2015,(10):40-40
凉州区具有干旱少雨,光热资源丰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有利于发展玉米制种业。近年来,凉州区通过"政府引导、部门监管、协会协调"的监管机制,玉米制种产业发生了飞速的变化,2013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2015年被农业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玉米制种大县财政奖励县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制种玉米面积增加、品种(组合)增多和流通渠道扩大,玉米制种基地黑粉病、红蜘蛛、玉米螟、棉铃虫等病虫为害日益严重,并间歇性暴发成灾,成为制约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通过综合防控集成技术研究,摸清了玉米黑粉病、红蜘蛛、玉米螟、棉铃虫、地老虎等重大病虫害状和发生规律,总结提出农业、物理、化学等绿色防控技术,经示范推广,防控效果良好,有效控制了制种玉米主要病虫发生为害,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保护玉米制  相似文献   

12.
<正>甘肃省临泽县于2004年在个别制种玉米上首次发生玉米顶腐病,2005~2007年,玉米顶腐病在我县迅速扩展蔓延,发生范围、为害程度逐年加大,在全县玉米制种和大田玉米上普遍发生和流行,造成严重产量损失,为我县制种玉米的新病害。顶腐病具有某些系统侵染的特征,病株产生的病原菌分生孢子可以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1发病的特征与诊断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王金洪 《种子》2004,23(12):86-87
随着我国杂交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及推广速度的不断加快,每年南繁杂交玉米制种面积也随之上升.但由于环境条件、自然灾害和技术等原因,造成种子质量不过关,产量降低甚至绝收的现象,给制种单位和制种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虽然各制种单位在制种前都拟定了"玉米制种方案",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因制种人员在某一环节处理不当,而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造成南繁制种失败.现针对这种情况就玉米制种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农4师62团所在的新疆霍城地区开春早,夏季高温干旱,制种玉米红蜘蛛发生时间早、基数大、面积广,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威胁。62团在进行了准确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及时制定防治方案,有效控制了红蜘蛛的为害,确保了制种玉米的丰产丰收。现将2008年我团制种玉米红蜘蛛的发生及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贾军 《种子世界》2012,(5):41-41
近年,由于玉米制种产业的快速发展,高台县玉米制种面积逐年扩大,每年新引进的亲本材料也比较多,带来的病原菌也就相对增多,加之许多制种基地制种田多年连作,不能做到合理轮作倒茬,导致高台县玉米杂交制种田的病虫害发生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绛县地处山西南部,运城市东北角,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特殊的地理、自然、气候环境为玉米制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绛县玉米制种历史悠久,自20世纪60年代(1964年全国玉米双交种制种现场会在绛县召开)开始,90年代达到盛期,年制种面积在1 100hm2,之后逐渐缩小,2005年制种转向新疆、甘肃。当时玉米制种每年都会发生一批杂交种因质量不达标而报废处理  相似文献   

17.
玉米制种生产过程中常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业的飞速发展,玉米单产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杂交玉米种植面积不断上升,玉米杂交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制种面积不断扩大.我国玉米制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因自然灾害、环境条件及技术等造成的种子质量不合格、减产减收甚至绝收现象时有发生,给制种单位和制种农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大量的劣质种子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后果.这就给我们的杂交种生产单位,尤其是生产基地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努力提高制种产量、质量.尽管各单位在制种前都制定详细的"玉米制种方案"及"操作规程",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时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给整个生产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
玉米制种过程中的花期预测与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耀龙 《种子科技》2005,23(5):295-296
玉米制种的成败,关键在于花期能否良好相遇.近年来,由于父母本花期不遇而造成玉米制种减产的现象屡有发生,给种子生产者在经济上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现就玉米制种过程中影响花期的原因、花期的预测和花期的调控作简要论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甘州玉米制种产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形成了公司+基地(村委会或合作组织)+农户联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3万hmz以上的基地,年产2.2亿kg以上的种子,占全省总量的1,3以上、占全国总量的1/10以上,使甘州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玉米制种基地;7亿多元的年收益,15万农民制种大军,农民人均纯收人中来自制种的2800元以上的纯收益,3000多名制种企业员工,使玉米制种成为甘州区最主要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摇钱树",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每667m2较其他作物减少两个轮次的灌水,缓解了"卡脖子"旱的问题.制种产业也因此成为展现"金张掖"金字招牌的亮点、树立区域品牌的支点.  相似文献   

20.
石金龙 《种子科技》2010,28(5):12-13
张掖市甘州区的玉米制种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形成了"公司+基地(村委会或合作组织)+农户"联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45万亩以上的基地,年产2.2亿公斤以上的种子,占全省总量的1/3以上、占全国总量的1/10以上的比例,使甘州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玉米制种基地.7亿多元的年收益,15万农民制种大军,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制种的2 800元以上,3 000多制种企业员工,使玉米制种成为甘州区最主要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摇钱树",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