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海市斗门区六乡镇沙栏村某鸽场,于2002年3~4月间发生一种以1~3周龄乳鸽精神沉郁、腹泻、消瘦、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鸽毛滴虫病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病。一、发病情况该鸽场共有种鸽2000多对,2002年2~3月份发现有个别种鸽死亡,3月份陆续发现有乳鸽死亡,4月份死亡数增多,每天死亡6~10只,至4月底共死亡300多只,种鸽产蛋率下降,产蛋率只有50%左右。二、临床症状病鸽精神呆滞,羽毛松乱,呆立一旁,流泪,流涕,呼吸困难,嗉囊积食,鸽体消瘦,…  相似文献   

2.
我市一鸽场发生一种以产鸽下痢、生产性能下降、0~10天龄乳鸽大量死亡,但特征性症状及病变不明显的疾病,后经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鸽新城疫,现报道如下。 一、流行病学调查 该场存栏产鸽4000对,分4幢栏舍饲养。1998年9月有1幢鸽舍的鸽发生鸽Ⅰ型副粘病毒病,鸽场紧急接种鸽Ⅰ型副粘病毒灭活疫苗和鸡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1999年9月下旬,台风过后,全场产鸽出现下痢,该场技术员认为是台风应激造成,投喂一些常规抗菌药物治疗。一周后,鸽群下痢更为严重,并出现黄绿色粪便,乳鸽出现死亡,又怀疑是饲料霉变引…  相似文献   

3.
1发病情况厦门市同安某养鸽场和南安市水头某养鸽场同时从龙海市某鸽场引进1月龄种鸽,数量为192只和200只,弓除后第3天开始陆续发病,而且使原来饲养的4岁种鸽同安100O只和南安2000只也受到传染,几乎全场发病,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孵出的雏鸽6天内100%发病死亡,曾用土霉素、四环素、氟哌酸、氯霉素和痢特灵等抗菌药物治疗均无效。发病1个月,引进的2月龄种鸽全部死亡,原来4岁种鸽同安死亡200只和南安300只,死亡率达20%和15%,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临床症状发病鸽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少,甚至废绝,且食后不消化…  相似文献   

4.
<正> 一、流行情况 1988年7月31日我县某鸽场自广东引进一批未经检疫的肉用种鸽(杂交落地王鸽)。8月2日起,发生了一种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鸽都能感染发病的传染病,且死亡率很高。九天后,鸽场原有鸽群中的乳鸽舍、青年鸽舍及开产鸽舍里的部分鸽只  相似文献   

5.
仪征市某鸽场从上海某种鸽场引进3月龄的美国落地王鸽和法国白卡奴青年种鸽各300对,用来杂交改良原有的肉用种鸽。引进场后15天开始陆续发病,随后原来饲养的1200对产鸽也受到传染,致使种鸽群产蛋量下降,无精蛋增多,种蛋孵化率大幅降低,出现大量死胚,同时孵出的雏鸽8日龄全部发病死亡,460只未及时出售的22-28日龄乳鸽80%发病,迫使全部废弃深埋。曾用土霉素、痢特灵、环丙沙星、氟哌酸等抗菌素治疗无效,遂来我站诊断。  相似文献   

6.
鸽大肠杆菌病的诊治薛雄威(广东省恩平市畜牧局,29411)恩平县某鸽场,共有大、中、小种鸽17房4万余只,其中1房后备种鸽2500只,于1993年6月25日首先发病,日死鸽10~20只,至7月上旬,第14房种鸽也发生死亡,随后又传至第12房种鸽群。疫...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养鸽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引种时,鸽新城疫病也同时带入。我市发生二起因引进种鸽不久而暴发鸽新城疫,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1997年11月A鸽场从江苏引进四月龄白羽王肉种鸽150对,引进后3—4天陆续发病,疑鸽副伤寒,用环丙沙星、红霉素、痢特灵饮水,无明显效果,原存栏种鸽650对,也给传染上。病程20多天,引进鸽死亡80多对,原存栏种鸽死亡70多对,孵出的乳鸽200多只均死亡。1998年4月B鸽场存栏种鸽1000多对,从外地引种500对后第五天开始发病,每天死亡4—5对,经确诊后用疫苗紧接种,方…  相似文献   

8.
鸽毛滴虫与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混合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3月,在广东省东莞、佛山、增城等地多处鸽场的个别青年鸽发生以精神沉郁、腹泻、消瘦、呼吸困难、口腔黏膜增厚、羞明流泪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使用恩诺沙星、泰勒菌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效果很差。4月份青年鸽死亡增多,而且陆续发现有乳鸽死亡;5月份乳鸽死亡数增多,部分场每天死亡高达0.3%~0.5%,种鸽产蛋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某鸽场正常存栏美国落地王鸽13000余只,其中近1/3为种鸽,其余为乳鸽。采用种鸽笼养,乳鸽高架栖养,青年鸽分散在周围养殖户饲养,开产前回收入场的饲养管理模式。1发病情况从3月至7月下旬,半年间共死亡鸽子近3000羽。疾病主要发生在青年鸽群和乳鸽群,也见种鸽发病的现象。病鸽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减食或食欲废绝;早期拉灰白色稀便,后期拉黄绿色稀便;部分病鸽关节肿胀,呈跳跃式运动;在疾病后期部分病鸽见神经症状,表现头颈歪斜、运动失调。病程约5~7天。剖检病死鸽:主要病变为出血性肠炎,肠粘膜肿胀,呈…  相似文献   

10.
鸽毛滴虫病是一种侵害消化道上段的原虫病,常引起乳鸽的上消化道溃疡。2001年6月,我场饲养的乳鸽开始发病,并出现死亡,根据临床症状、病变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鸽毛滴虫病。现报道如下。1.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我场饲养肉种鸽800对,每星期可产乳鸽200对左右。在乳鸽25日龄前后,有20%的鸽开始发病。初期表现为张嘴呼吸,消化不良,后逐渐呼吸困难,并伴有呕吐、腹泻现象,体重很快下降,体况明显消瘦,眼中有水样分泌物,最终因呼吸困难而死亡。2.病理变化在病鸽的口腔、咽、嗉囊、食道和腺胃粘膜上有隆起的白色结节…  相似文献   

11.
正鸽毛滴虫病是一种侵害鸽消化道的原虫病,尤以乳鸽最易感染发病。1发病情况永嘉县某鸽场创办于2012年,鸽场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水源充足,周围5km内无工业、农业建设设施,有完备的隔离与防护设施。鸽场分生产区、管理区、隔离区,生产区内有鸽舍4栋,存栏种鸽5000对。2013年4月发现20~25日龄的乳鸽中出现部分精神沉郁、羽毛蓬乱、食欲减退、呼吸急促、排水样粪便病征,5d后出现死亡现象。发病后使用盐酸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1月,河南省荥阳市一鸽场种鸽发生了以突然死亡、下痢、轻微呼吸困难、神经紊乱为特征的疾病。经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观察、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鸽新城疫继发细菌感染。1发病情况河南省郑州市荥阳某鸽场饲养有美国王鸽种鸽5000对,乳鸽80...  相似文献   

13.
正近十几年来,肉鸽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存栏种鸽已达3 800万对,年产乳鸽6.2亿只。在鸽业发展过程中,很多鸽场在办场时不注意鸽场的合理设计、防疫消毒以及饲养管理,致使当前鸽病越来越多,发病后也越来越难控制,不少大型鸽场产鸽、青年鸽及乳鸽发病率高,青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北京、河北及山东部分地区鸽毛滴虫感染情况,以毛滴虫感染阳性率及携虫密度指数为指标,选择多家规模鸽场对生产种鸽、乳鸽、童鸽、青年鸽,及同窝对应的种鸽和乳鸽进行检测调查。采集样本2 676个,其中种鸽393只、乳鸽689只、童鸽344只、青年鸽333只、同窝种鸽和乳鸽461只和456只。结果显示:毛滴虫感染阳性率种鸽为30.0%,乳鸽为77.8%,童鸽为67.4%,青年鸽为62.5%,同窝种鸽为28.9%,乳鸽为52.4%;携虫密度指数,种鸽为1.58,乳鸽为1.85,童鸽为1.61,青年鸽为1.76;同窝种鸽和乳鸽分别为1.41和1.82。种鸽毛滴虫感染阳性率最低,乳鸽、童鸽、青年鸽随鸽年龄增加阳性率呈现降低趋势,同窝乳鸽阳性率显著高于种鸽,且种鸽与乳鸽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元月初,灌南县三口镇某鸽场发生鸽子不明原因大量死亡,场主来我部求诊. 1主诉 全场原先共有种鸽3200对,乳鸽1500余只,近4d来,死亡种鸽260多只,死亡乳鸽830只.生病种鸽有呼吸啰音,摇头和吞咽动作,鼻腔有粘液性分泌液.精神萎顿,垂头缩颈,闭眼呆立,全群30%的成鸽食、饮欲减退或废绝,排黄绿色或白色稀便.乳鸽大多数未见明显症状,集中在夜间突然死亡.发病的第3天夜里死亡乳鸽最多,达580多只,现在乳鸽死亡率已经超过50%.试用了环丙沙星和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等药物,病情不但没有得到控制,每天死亡数反而愈来愈多.  相似文献   

16.
我场饲养肉鸽已近十年了,由于严格执行带鸽消毒,使鸽场从来没有发生过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种鸽和乳鸽的死亡率全年保持在3%之内,留种的雏鸽到产鸽的死亡率在5%之内。除按科学方法饲养外,带鸽消毒是防上疾病传染,降低死亡的最佳方法,收到了好的效益。 带鸽消毒,就是用喷雾器在鸽舍内对种鸽及养鸽设备和鸽舍空间,喷洒一定浓度和体积的消毒液  相似文献   

17.
1 鸽副伤寒病 1.1鸽副伤寒病的危害 鸽副伤寒病是由有运动能力的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该病传染力、致病力强,可以使鸽的胚胎和包括幼鸽、青年鸽、生产种鸽在内的所有不同年龄段的鸽感染发病。对胚胎可以引起100%死胚;对幼鸽可以造成80%的死亡率;对生产种鸽一般呈慢性经过,可造成受精率下降甚至下蛋终止,并长期排毒污染鸽场,使该病长期得不到尽化。如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种鸽最后也可能因衰竭而死亡。该病是鸽场的常见传染病,若长期存在这种传染病,会严重影响鸽场乳鸽的产出率,进而影响鸽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六月中旬,广州市某种鸽场发生以高热、拉稀和败血症为特征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解剖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确疹为鸽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 该场共饲养种鸽25000余只,青年鸽2000只,乳鸽12000只。6月份雨季来临不久即爆发疾病,流行特点表现为: 1、乳鸽不发病,青年鸽发病少,  相似文献   

19.
李湘阳  吴颖  陆春兵 《中国家禽》2006,28(12):21-21
2005年初我市某大型肉鸽场免疫鸽群暴发鸽新城疫疫情,现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 2005年2月12日1号棚的部分种鸽拉绿色稀粪,少数种鸽出现神经症状,3天后出现死亡,同时2~4号棚的鸽子出现拉稀现象,1周后5~8号棚、10天后9~17号棚的种鸽和各棚的乳鸽陆续发病并出现死亡.3月1日接种鸽新城疫灭活苗,10天后鸽子的死亡开始减少,到3月20日疫情得到控制.其间疫情持续36天,种鸽发病10 587只,死亡734只,乳鸽发病10 811只,死亡7 778只(出现疫情后孵化的乳鸽未统计在内)(见附表).该场种鸽于2004年6月下旬接种鸽新城疫疫苗,其中1~8号棚接种鸽新城疫蜂胶苗,9~17号棚接种鸽新城疫油乳剂苗.  相似文献   

20.
鸽场暴发新城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莘县某鸽场饲养成年鸽 2万余对、幼鸽1 .6万多羽 ,于 1 999年 5月暴发新城疫 ,持续流行2 0余天 ,成年鸽发病 1 0 0 0余只 ,死亡 50 0余只 ,发病率 5% ,死亡率 50 % ,幼鸽发病 80 0 0余只 ,死亡率 1 0 0 %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该场 2万余对种鸽分 2 0舍饲养 ,建场 2年来 ,除部分老鸽一年前注射过新城疫油乳剂苗外 ,其余鸽未进行过任何免疫 ,种鸽一直生长发育良好 ,未见任何传染病发生 ,而于 1 999年 5月初 ,一舍幼鸽及部分种鸽突然发病 ,随后其它鸽舍也相继发病 ,但免疫过新城疫的鸽群几乎没有发病。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