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牛前后盘吸虫虫体检查2013年5月在洞口镇大正市场,检查畜禽产品,发现一水牛瘤胃中排满了前后盘吸虫,排列整齐,数数8 966个虫体,为此,组织屠宰户,注意观察牛肝片虫、前后盘吸虫,发现有及时报告检疫员。后发现前后盘吸虫9例,在瘤胃中前后盘吸虫数分别是3995、1966、5633、785、2831、2667、3022、3543、921。加前1例共为10例,虫数在8 966和785之  相似文献   

2.
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的多种前后盘吸虫寄生所引起的疾病。成虫寄生在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瘤胃和网胃壁上,为害不大,多量幼虫在发育过程中移行于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可造成严重的病变,甚至导致死亡。据资料报道该病遍及全国各地,南方较北方多见;黑龙江省前后盘吸虫病原体为鹿前后盘吸虫,经普查证实牛的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3.
前后盘吸虫病是我市耕牛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为前后盘科腹袋属、菲策属及卡妙属等多种前后盘吸虫引起。现将牛前后盘吸虫病35例的症状,综述于后。在35例中,除槐林乡汪庄1头病牛于临诊时死亡,剖检见瘤胃内有大量成虫外,其  相似文献   

4.
肝片吸虫病和前后盘吸虫病是羊常发生的主要寄生虫病,肝片吸虫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中,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引发全身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前后盘吸虫寄生于羊的瘤胃、网胃、皱胃及小肠内。这2种病对羊危害相当严重,无论单独发生还是混合发生都可以造成羊只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正>牛、羊吸虫病在齐齐哈尔地区危害较为严重,吸虫病的病原体主要是肝片形吸虫、双腔吸虫、胰阔盘吸虫、前后盘吸虫和东毕吸虫等。虫体呈叶片状、圆柱状、细线状。吸虫依次寄生于牛、羊的肝胆管、胆囊、胰腺、瘤胃、肝门脉分枝和肠系膜静脉中。患病的牛、羊和带虫的家畜是吸虫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正羊绦虫和前后盘吸虫是常见的两种寄生虫,两者寄生部位主要在羊的消化道系统。羔羊绦虫和前后盘吸虫单独感染危害程度有些不同,单一感染绦虫对羔羊危害较大,病死率较高;单一感染前后盘吸虫危害不大,病死率不高,一旦两者混合感染,往往给养羊业带来较大损失。2016年8月6日,笔者就诊发现一起羔羊绦虫和前后盘吸虫混合感染病例,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张某舍饲养殖小尾寒羊216只,冬春季节主要采用干草粉与精饲料混合饲喂的方式,入夏之后逐渐补饲部分青草。7月中旬之  相似文献   

7.
反刍动物三类吸虫病主要指:大拟片形吸虫也称大肝片吸虫;支双腔吸虫也称矛形双腔吸虫或小肝片吸虫;感染反刍动物的前后盘吸虫有许多种,如端盘吸虫、瘤胃吸虫和圆锥吸虫等。1反刍动物大拟片形吸虫病1.1虫体和感染大拟片形吸虫(大肝片吸虫),长100mm,厚2~4.5mm,宽11~26mm,椭圆形。其与肝片形吸虫的区别是缺少前面的圆锥突起。大拟片形吸虫常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鹿是其最主要的宿主。  相似文献   

8.
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的各属吸虫寄生于小尾寒羊瘤胃所引起的疾病,寄生在真胃、胆管、小肠时,可以引起严重的寄生虫病。本文介绍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作为体内寄生虫病症之一,牛前后盘吸虫病亦称作同盘吸虫病,其主要是由于牛瘤胃中寄生前后盘吸虫所引发的一种病症。牛前后盘吸虫病一般表现为慢性症状,急性暴发现象相对较少,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病牛大量死亡,导致养殖户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针对牛前后盘吸虫病的临床诊断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防治措施,供广大养殖者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吸虫寄生于牛、羊的瘤胃内而引起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急性暴发的较少,多以慢性形式存在。本病可使牛体质下降,消瘦,贫血,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繁殖率,给养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门诊中经常遇到奶牛或黄牛的前后盘吸虫病前来就诊的病例,几年来,通过对牛前后盘吸虫病的诊疗,积累了一些经验,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1.
正羊绦虫和前后盘吸虫是常见的两种寄生虫,两者寄生部位主要在羊的消化道系统。羔羊绦虫和前后盘吸虫单独感染危害程度有些不同,单一感染绦虫对羔羊危害较大,病死率较高;单一感染前后盘吸虫危害不大,病死率不高,一旦两者混合感染,往往给养羊业带来较大损失。2016年8月6日,笔者就诊发  相似文献   

12.
<正> 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Paamphistoma-tidae)的前后盘吸虫引起的,常见于牛、羊.猪、免发生本病还较少见.现将笔者在实际中遇到的一例獭兔前后盘吸虫病的诊疗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上接 2 0 0 3年第 7期 30页 )3 前后盘吸虫病该病是由前后盘科、前后盘属的鹿前后盘吸虫 (Param phistomumcervi)的成虫或幼虫寄生于奶牛瘤胃和胆囊壁上而引起的一种吸虫病。当大量童虫移行或成虫寄生在瘤胃、小肠、胆管和胆囊时 ,可引起严重的疾患 ,甚至发生死亡。3.1 症状本病多发生于多雨年份的夏秋季节 ,一般资料认为成虫对奶牛的危害轻微。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成虫对奶牛的危害也较严重 ,当大量虫体寄生时 ,患畜表现为体质消瘦、下颌水肿、贫血等慢性肝片吸虫病的症状 ;童虫对动物的危害更加严重。患牛表现为顽固性下痢 ,粪便…  相似文献   

14.
双口吸虫病又称前后盘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由多种前后盘吸虫寄生于羊等反刍兽的瘤胃和胆管壁上引起的,一般成虫危害不甚严重,但若大量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时,可引起严重顽固性下痢为特征的疾病,甚至发生大批死亡.青壮龄羊最易感染,发病重,死亡多.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遍及各地,南方比北方多见,且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甚高,讷河市某种畜养殖场的羊暴发了前后盘吸虫病.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周边的藏羊中出现了精神沉郁、厌食、不跟群等现象,部分藏羊发生顽固性腹泻,伴有体温升高,眼睑、下颌、胸下及腹下部水肿等症状,身体极度虚弱者最终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虫卵检查,确诊为羊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混合感染。对于肝片吸虫,目前常用的驱吸虫药物都能取得良好的驱杀效果,但有关前后盘吸虫驱虫药物的效果对比试验报道较少。为了筛选藏羊前后盘吸虫的理想驱虫药物,采用氯硝柳胺片和羟氯扎胺混悬液分别对感染前后盘吸虫的2组藏羊群进行驱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氯硝柳胺片组平均虫卵减少率为83.45%,羟氯扎胺混悬液平均虫卵减少率为97.06%,羟氯扎胺混悬液效果更加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种羊场短角牛自2000年以来,每年均出现以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贫血、衰竭而死的病例。且一旦出现此病例,采用抗菌、消炎、止泻、补充营养等措施,效果均不理想,使用常规驱虫药,也未见效果。2008年11月20日对死亡牛只444号剖检发现,该牛瘤胃、网胃结合部有500~600余尾的红色虫体,经鉴定为前后盘吸虫,由此确诊出顽固性腹泻病原为前后盘吸虫。从2009年开始对此寄生虫进行有效控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双口吸虫病又称前后盘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由多种前后盘吸虫寄生于羊等反刍兽的瘤胃和胆管壁上引起的,一般成虫危害不甚严重,但若大量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时,可引起严重顽固性下痢为特征的疾病,甚至发生大批死亡。青壮龄羊最易感染,发病重,死亡多。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遍及各地,南方比北方多见,且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甚高,讷河市某种畜养殖场的羊暴发了前后盘吸虫病。  相似文献   

18.
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的各属吸虫,包括前后盘属、殖盘属、腹袋属、菲策属及卡妙属等的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和胆管壁上,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所引起。一般成虫的危害不甚严重,但如果大量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可引起严重的疾患,甚至发生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介绍了梅花鹿肝片吸虫与前后盘吸虫混合感染病例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体的检验情况,介绍了疾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指明了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是牛、羊常见的两种寄生虫,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据我县1977年初在全县抽查结果,肝片吸虫感染率达41%,有些生产队高达90%左右;鹿前后盘吸虫的感染率也达30%以上。由于这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