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试验测定了陇东绒山羊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陇东绒山羊在哺乳期生长发育快,日增重高,6月龄公母羊体质量分别为14.37kg和13.23kg,是出生时的6.3倍和5.8倍,日增重分别为67.05g和60.83g,公羊生长发育速度快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周岁公母羊体质量分别为18.52kg和17.94kg,日增重分别为23.06g和26.17g,母羊生长发育速度快于公羊,差异不显著(P〉0.05);2岁公母羊体质量分别为29.45kg和23.84kg,日增重分别为29.95g和16.16g,公羊生长速度快于母羊,差异显著(P〈0.05);成年公母羊体质量分别为33.77kg和24.01kg,日增重分别为11.58g和0.47g,公羊生长速度快于母羊,差异极显著(P〈0.01);成年以后,公母羊体尺体质量指标均有所下降。因此,应抓好各年龄阶段特别是哺乳期及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以保证和充分发挥绒山羊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放牧条件下牙山黑绒山羊体尺体重测定数据分析,研究了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放牧条件下牙山黑绒山羊初生重公母羔分别为2.80 kg和2.47 kg,差异不显著(P0.05);早期生长速度快,6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0.76 kg和17.58 kg,差异显著(P0.05);12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6.78 kg和25.52 kg,差异显著(P0.05);24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38.75 kg和36.67kg,差异显著(P0.05);36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46.29 kg和37.50 kg,差异极显著(P0.01);母羊体重比公羊早熟,在36月龄公母羊均达到成年水平。36月龄公羊平均体高66.1 cm、体长79.89cm、胸围85.76cm、管围8.75cm,母羊分别为59.27 cm、70.11 cm、77.03 cm、8.02 cm。主要体尺指标间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其体尺指数表明符合草食畜种的体态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不同月龄牙山黑绒山羊体尺、体重数据的测定分析,研究了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牙山黑绒山羊公、母羔初生重分别为2.80 kg和2.47 kg,差异不显著(P0.05);6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0.76 kg和17.58 kg,差异显著(P0.05);12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6.78 kg和25.52 kg,差异也显著(P0.05);24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38.75 kg和36.67 kg,差异也显著(P0.05);36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46.29 kg和37.50 kg,差异极显著(P0.01);母羊比公羊早熟,在36月龄公、母羊体重均达到成年水平。36月龄公羊平均体高66.1 cm、体长79.89 cm、胸围85.76 cm、管围8.75 cm,母羊分别为59.27 cm、70.11 cm、77.03 cm、8.02 cm,表明其体尺指数符合草食畜种的体态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培育优质高产陇东绒山羊群体,利用引进的绒细型和绒长型种公羊进行分区域杂交改良和品系繁育,培育出适宜陇东干旱半干旱自然生态条件的陇东绒山羊专门化品系。培育结果表明:绒细型特一级成年公母羊平均产绒量分别为601.67g和465.76g,体重分别为36.16kg和29.31kg,羊绒细度分别为14.49μm和14.25μm;绒长型特一级成年公母羊平均产绒量分别为626.49g和506.37g,体重分别为37.74kg和29.65kg,羊绒细度分别为15.02μm和14.82μm。同时利用微卫星DNA技术研究了9对基因座位在陇东绒山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标记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线性模型,进行了分子标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并在这些位点上找到经济性状优势基因型以及对相应性状具有正效应或负效应的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陇东绒山羊的选育和提高,组建了陇东优质高产绒山羊群,其成年公母羊产绒量分别为693.75±135.29 g和493.46±93.78 g,和陇东绒山羊新品系公母羊相比,产绒量显著提高(P〈0.05);公母羊羊绒细度分别为15.03±0.85μm和14.56±0.76μm,和陇东绒山羊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公母羊羊绒的自然长度分别为5.89±0.63 cm和5.26±0.37cm,和陇东绒山羊相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陇东优质高产绒山羊产绒量高,羊绒纤维细、长、延伸性好,属优质山羊绒,符合国际羊绒精纺要求并达到了同类纤维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北川白山羊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选择各年龄段的北川白山羊各60只,分别进行体重、体尺的测定;选择成年北川白山羊公、母羊各10只,进行血液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北川白山羊公、母羊初生重分别为1.86 kg和1.72 kg;1周岁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8.58 kg和23.74 kg;从初生到1周岁平均日增重分别为73.22 g和60.31 g;成年北川白山羊公羊血清中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母羊(P0.05),而尿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低于母羊(P0.05)。说明北川白山羊个体小,生长发育缓慢,急需进一步选育。  相似文献   

7.
经过系统的体尺体重及屠宰测定和繁殖性能统计结果表明 ,简阳大耳羊是一个具有生长速度快、体格高大、繁殖能力强、屠宰率高、产肉性能好的肉用山羊品种。初生公羔重 3 2 6kg ,母羔2 89kg ;0~ 2月龄日增重公羊达 185 32 g ,母羊达到 15 7 0 0g ;周岁公羊和 1~ 6月龄母羊均可保持10 0 g以上的日增重。成年 (2 4月龄 )公羊体重平均达到 6 8 12kg ,成年母羊平均体重达到 4 7 5 3kg ,成年公羊体高平均达到 79 31cm ,成年母羊体高平均达到 6 7 0 3cm。 7月龄公羊屠宰率达到4 9 6 2 % ,净肉率 38 79%。一年产仔 1 75窝 ,第一窝产仔平均 1 5 3只 ,二至五胎平均产仔 2 17只。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生长阶段舍饲滩羊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羔羊哺乳期体重增长速度较快,公羔在断奶之前生长速度与母羔相近;羔羊断奶期之后体重增长变缓;9月龄之后,公羊生长速度显著高于母羊;成年时公羊体重可达58 kg,母羊体重达42 kg。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哺乳期云上黑山羊羔羊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实验选取云上黑山羊初生羔羊60只,公、母各半,从出生开始直至90日龄断奶,每10 d进行1次体重测定,进行生长发育分析、趋势拟合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90日龄羔羊体重与日龄呈直线回归,公、母羔羊的回归直线差异极显著(P0.001);羔羊哺乳期日增重呈现波动变化,日增重类型通过聚类可分为0~10和70~90日龄为生长速度最快、60~70日龄生长速度次之、10~60日龄生长速度最慢3类;母羔的整个哺乳期生长与母羊产后体重、同窝羔羊数、窝重有显著相关(P0.05);除去20、60日龄体重外,母羔的其他哺乳期日龄体重与母羊年龄和胎次有显著相关(P0.05);公羔在整个哺乳期生长与母羊产后体重有显著相关,哺乳期早期生长与母羊年龄、胎次和窝重有显著相关(P0.05)。综上可知,云上黑山羊哺乳期羔羊体重与日龄呈直线回归,营养是影响羔羊生长的最主要因素,胎儿期的生长发育、母羊的母性行为对羔羊生长的影响取决于羔羊性别。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限饲对辽宁绒山羊生产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将20只1周岁、体重(22.29±1.05)kg辽宁绒山羊母羊随机分为4个采食水平组,即干物质为基础分别为自由采食100%(AL),以及自由采食组采食量的90%(IR90)、80%(IR80)和70%(IR70)。结果表明:不同限饲水平对绒山羊的体重和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日增重随饲喂水平的下降而显著下降,分别为32.20、17.40、10.80 g/d和-8.20 g/d;饲料增重比在AL和IR90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限饲水平对绒山羊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不同限饲水平显著影响进食氮、粪氮排出和沉积氮(P<0.05);随限饲水平的下降,沉积氮分别为3.05、2.62、1.87 g/d和1.18 g/d;限饲水平对尿氮的排出和氮的利用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限饲显著影响绒山羊的体重、日增重和氮沉积,辽宁绒山羊育成母羊粗蛋白的维持需要为46.16 g/d,高于NRC(1981)的相同生长阶段山羊蛋白质维持需要量推荐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陇东黑山羊的生长性状和肉用性能,本文选取成年陇东黑山羊公羊29只、母羊31只进行体重和体尺测定试验,其中1岁公羊10只、母羊5只,2岁公羊7只、母羊10只,3岁公羊6只、母羊11只,4岁公羊6只、母羊5只;另对18只6月龄陇东黑山羊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其中公羊7只,母羊11只。结果表明,成年公羊平均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分别为38.98kg、63.20cm、61.30cm、79.75cm;成年母羊则分别为20.73kg、53.80cm、60.00cm、67.10cm。6月龄公羊的净肉率为36.98%,屠宰率为45.55%,肉骨比为4.32∶1;母羊则分别为36.80%、45.51%和4.23∶1。以上结果说明,陇东黑山羊公、母羊均在3岁时出现生长拐点,之后基本趋于平衡,生产性能达到峰值,且6月龄公、母羊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萨福克羊×杜泊羊×湖羊杂交羊(萨杜湖杂交羊)生长发育情况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采用生产性能常规测定、显微测定和全自动血液生理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了不同年龄阶段萨杜湖杂交羊的体重、体尺指标、羊毛品质(包括不同部位羊毛的净毛率、细度、有髓毛和无髓毛占比、自然长度和伸直长度等指标)和成年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萨杜湖杂交羊早期生长速度较快,初生阶段及周岁时公羊体斜长均显著高于母羊(P<0.05);3月龄时公羊体高、体斜长和胸围均显著高于母羊(P<0.05);6月龄时母羊体重极显著高于公羊(P<0.01),成年时期公羊体重和体高均显著高于母羊(P<0.05);其余各生长阶段内,公母羊间体重及体尺差异不显著(P>0.05)。其成年时平均净毛率较低,为45.21%;长度适中:平均自然长度为4.55cm,伸直长度为6.22cm;细度良好,为17.60μm。公母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其同国内绵羊参考值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母羊血小板总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均极显著高于公羊(P<0.01),公羊甘油三酯(TG)和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母羊(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萨杜湖杂交羊在生长发育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和提高,本试验结果可为该品种杂交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引入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陇东黑山羊,经过省、市县科技人员联合攻关和科学研究,培育出了适应华池当地自然条件下的陇东白绒山羊品种类群羊7659只,其产绒量公、母羊分别为528.36 g和361.47 g,比同龄陇东黑山羊分别提高90.48%和160.16%,差异极显著(P<0.01);比同龄辽陇杂种公母羊分别提高29.71%和36.75%,差异显著(P<0.05);羊绒细度公母羊分别为14.89 μm和14.75 μm;羊绒长度公母羊分别为8.22 cm和7.25cm,符合国际羊绒精纺要求和同类纤维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4.
根据育种目标和要求,选4只杜寒(F2、3)杂种公羊,与配杜寒(F2)母羊130只,其中带多胎基因(FecB)杂合型(B+)经产母羊60只,产羔125只,产羔率208.34%;对照组野生型(++)70只母羊,产羔85只,产羔率121.42%;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内以62003号公羊所配母羊产羔率最高(225%);依次是8301号(216.67%)、62005号(200%)和7313号(180%).个体间产羔率(62003号和7313号)差异显著(P<0.05).经后裔测定:以7313号后代初生体重最大(4.41 kg);以62003号和62005号后代初生体重最小(3.91 kg),差异显著(P<0.05);各项体尺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3月龄羔羊平均体重也以7313号后裔体重最大(34.12 kg),平均日增重最高(330 g);以62005号后代体重最小(29.48 kg),日增重最低(284g),且差异显著(P<0.05).其它种公羊后代之间体重与体尺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62003号和8301号公羊与配母羊不仅产羔率高,而且后代生长发育好、外貌基本一致、遗传性能稳定,可留种开展继代选育.7313号公羊肉用体型较好,后代生长速度快,也可留作种用.研究还证实:选留外貌体型好、理想型公羊与携带多胎基因(B+)母羊配种,既能保持母羊的高繁殖力,又能提高羔羊的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放牧补饲条件下云南黑山羊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云南黑山羊的生长发育规律,对放牧加补饲条件下云南黑山羊的体重、体尺进行测定,对所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黑山羊体重增重规律与其他肉羊增重规律相似,体尺累积生长平缓上升,同时云南黑山羊具有早期生长发育快的特点,公羊、母羊体重从出生到3月龄时达到绝对生长高峰,日增重分别达到201.11g和162.44g;绝对生长曲线总体呈下降趋势,提示应加强羔羊断奶后的饲养管理。云南黑山羊生长发育阶段体重和体尺的相关性与性别有关,公羊10月龄体重、体尺的相关性高于3月龄;母羊相反,同时,母羊3月龄体重与体尺的相关性均为正相关(P0.01);3月龄公、母羊胸围与体重的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75。  相似文献   

16.
引入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陇东黑山羊,经过省市县科技人员联合攻关,培育出了适应华池当地自然条件的陇东白绒山羊品种类群羊7 659只,其年产绒量公、母羊分别为528.36 g和361.47 g,比同龄陇东黑山羊分别提高90.48%和160.16%,差异极显著(P<0.01);比同龄辽陇杂种公母羊分别提高29.71%和36.75%,差异显著(P<0.05);羊绒细度公母羊分别为14.89μm和14.75μm;羊绒长度公母羊分别为8.22 cm和7.25 cm,符合国际羊绒精纺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简州大耳羊的生长发育规律,对简州大耳羊核心群世代选育体重、体尺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世代选育,简州大耳羊各世代核心群均有所提高,但各世代间增量不同。选育进入第三世代后,体重、体尺指标趋于稳定。同时,抽样测定了简州大耳羊品种群2745只羊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简州大耳羊个体大、生长发育快,在舍饲条件下,公羊2月龄(断奶)平均体重14.25 kg,母羊12.43 kg;公羊6月龄平均体重29.37 kg,母羊23.14 kg;公羊周岁平均体重47.19 kg,母羊34.67kg;公羊成年平均体重69.68kg,母羊47.26kg。简州大耳羊初生到周岁公、母羊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20.91 g和86.96 g。简州大耳羊生长发育曲线表明,从断奶至8月龄的体重呈直线上升趋势,从8月龄开始生长发育速度减缓,说明简州大耳羊具有早期生长发育快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安徽白山羊的体性状和肉用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白山羊的体性状和肉用性能进行了测定.公羊4,6,8,12月龄的平均体高分别为42.10,46.35,47.66和55.65 cm;母羊4,6,8月龄和成年的平均体高分别为40.08,43.76,45.90和63.30 cm;羯羊48.30cm.公羊4,6,8,12月龄的平均体长分别为44.24,49.22,50.75和65.00cm;母羊4,6,8月龄和成年的平均体长分别为41.91,46.28,50.06和67.2cm;羯羊45.70 cm.公羊4,6,8,12月龄的平均胸围分别为50.08,52.98,56.04和65.00 cm;母羊4,6,8,12月龄的平均胸围分别为45.74,49.5,53.33和74.00 cm;羯羊50.00cm.公羊4,6,8,12月龄的平均管围分别为6.48,6.78,6.85和7.20 cm;母羊4,6,8月龄和成年时的平均管围分别为6.10,6.36,6.61 cm和7.80 cm;羯羊6.78 cm;公羊4,6,8,12月龄的平均宰前体重分别为9.36,12.51,14.59和18.10 kg;母羊4,6,8月龄、成年的平均宰前体重分别为7.73,9.67,12.40和26.50 kg;羯羊11.45 kg;12月龄公羊、成年母羊、羯羊的平均空体重分别为16.66,23.78,10.09kg.平均屠宰率(依宰前活重)12月龄公羊、成年母羊、羯羊的平均屠宰率(依宰前活重)分别为51.11%、49.06%、48.13%.12月龄公羊、成年母羊、羯羊的平均屠宰率(依空活重)分别为54.50%、54.67%、54.49%.12月龄公羊、成年母羊、羯羊的平均净肉率分别为34.31%、35.64%、33.50%.12月龄公羊、成年母羊、羯羊的平均肉骨比分别为1:2.10、1:2.70、1:2.85.12月龄公羊、成年母羊、羯羊的平均眼肌面积分别为8.40,8.05,2.96 cm2.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生态因子对中国地方绵羊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采集了42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的生产性能指标及其所在地的生态因子数据,建立了中国地方绵羊品种生态因子对生产性能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年均日照时数是影响地方绵羊生产性能最主要的生态因子,年均降水量、无霜期和平均海拔对地方绵羊的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年均日照时数极显著影响公母羊成年体重、成年体高、成年体长、成年胸围、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和初生羔重(P<0.01);年均降水量极显著影响公母羊成年体长、屠宰率、净肉率,母羊成年体高和成年胸围(P<0.01),显著影响公羊成年胸围和宰前活重(P<0.05);无霜期极显著影响公羊成年体高(P<0.01),显著影响公母羊成年胸围、公羊屠宰率和母羊成年体高(P<0.05);平均海拔显著影响公羊宰前活重和胴体重(P<0.05)。研究结果对于中国地方绵羊的遗传育种与开发利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内蒙古扎鲁特旗罕山白绒山羊2016年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并与1995年品种验收时数据进行对比,其主要性能指标绒厚度、产绒量、体重与1995年品种验收时数据相比提高显著。其中,绒厚度:成年公、母羊分别为9.31 cm和6.98 cm,提高55.17%和26.91%;产绒量:成年公、母羊分别为1385.86 g和831.75 g,提高83.87%和66.22%;体重:成年公、母羊分别为64.94 kg和45.08 kg,提高40.41%和48.39%;绒细度:成年公、母羊分别为14.97μm和12.96μm,变化不显著。截至2016年6月底,扎鲁特旗罕山白绒山羊群体数量达190.0万只,与1995年品种验收时相比提高了250.4%。建议做好品种选育工作,以促进罕山白绒山羊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