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南部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包括通州、大兴、丰台和房山4区的北京南部地区的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在该区域选取25个土壤样品,其中剖面JN1(JN表示北京南部地区土壤剖面,下同)按土壤发生层在春季(3月下旬)和秋季(11月上旬)采样,研究土壤Pb、Zn、Cu,Cd和As等元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不等,由高到低依次为Zn、Pb、Cu、As和Cd,属于歧义性污染。区域内自东向西,土壤重金属含量逐渐减少,其中沿河流、高等级公路向两侧,土壤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土壤重金属集中于土壤表层.Cd、Cu、Pb、Zn主要富集在0—20cm土层中,20cm以下深度的含量大大减小,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春季高于秋季。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1,处于轻污染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2.
广西大厂矿区某屯玉米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西大厂矿区某屯玉米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方法]从广西大厂矿区某屯采集玉米样品及相应的土壤样品各10个,分析了其中的As、Pb、Cd、Zn、Cu等元素的含量,并对玉米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该屯10个玉米样品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5个样品为重污染,1个样品为中污染,4个样品为轻污染,主要超标元素是Pb和Zn。玉米对土壤中各元素的富集能力是不同的,富集系数排序为:Zn>Cu>Pb>Cd>As,说明玉米对砷和镉的富集能力较小。尽管该地区土壤中As、Cd污染很严重,但玉米中超标的主要是Zn和Pb,As和Cd反而不超标。[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广西大厂矿区农产品的安全性管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分析(英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别采集旱地、水稻田和基地0~20cm表层土,对不同种植作物土壤中的Cr、Cu、As、Pb、Zn含量及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研究。Cr、Cu、As、Pb、Zn含量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pH值测定采用Lp115型pH计,土壤污染状况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进行评价。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全部土壤样品中As的含量低于陕西和全国的平均值,低于半数土样中Cr的含量高于陕西或全国平均值,超过半数以上的土样中Cu、Zn的含量高于陕西或全国平均值,所有土样中Pb含量高于陕西或全国平均值。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研究分析表明,以国家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研究区土壤未受污染,土壤为清洁,土壤质量完全符合农作物生长条件,对农产品质量不构成威胁。与陕西省自然背景平均值相比,可以看出Cu、Zn、Pb3种重金属元素高于陕西省自然背景平均值,Cr、As2种重金属元素低于陕西省自然背景平均值,土壤受到了轻度污染,说明评价标准的不同,评价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农田土壤样品重金属元素污染现象与土壤利用类型明显相关。土壤中As的含量为玉米地水稻土荒地,Cr、Cu、Zn的含量为玉米地荒地水稻土,Pb的含量为水稻土玉米地荒地。可见,旱地相对水田更易积累重金属元素Cr、Cu、Zn、As。  相似文献   

4.
苏南某些水稻土中Cu Pb Hg As的剖面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田间深度间隔采样法,分析了苏南6个处于不同环境影响下的水稻土剖面中Cu、Pb、As和Hg全量深度分布。结果表明,4种元素在土壤剖面中的移动能力均较差;在工业环境下田块的土壤中的Hg、Cu、Pb的表层富集和垂直分异较为明显,而在非工业环境下,重金属纵向分异不明显;个别田块存在较严重的As污染,耕层As达56.93 mg.kg-1,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重金属元素在稻田土壤中表层富集系数大于果园利用下的旱地土壤。工业化进程中污染物的输入是影响供试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主导因素,土壤的基本性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金属的纵向迁移。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稻土的重金属污染积累程度。  相似文献   

5.
酸性矿山废水污染对稻田土壤酶活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对粤北大宝山下游受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稻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土壤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被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稻田土壤环境已受到不同程度的Cd、Zn、Pb、Cu污染.受污染的稻田土壤有效态Zn和Cu对土壤脲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不显著.有效态Pb和Cu是影响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既有直接抑制作用,又具有一定程度的间接抑制影响.有效态Pb和Cu是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有效态Pb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强烈的直接抑制效应,有效态Cu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既有直接抑制作用,又具有一定程度的间接抑制效应.有效态Cd对蔗糖酶活性具有强烈的直接抑制作用,有效态Zn对蔗糖酶活性有强烈的间接抑制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徽县谢坪村田河坝耕地和王家湾耕地为调查对象,分析其土壤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状,为徽县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对研究区重金属Pb、Zn、Cd、As、Hg、Cu、Cr、Ni的含量及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基本可以确定谢坪村田河坝耕地污染深度在0~60 cm;谢坪村王家湾耕地根据剖面样分析,污染仅在表层0~20cm出现;谢坪村田河坝耕地造成污染的重金属为Pb、Zn、Cd、As、Hg;谢坪村王家湾耕地造成污染的重金属为Pb、Zn、Cd。  相似文献   

7.
选取上海市松江区“浦南”典型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及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该地区设施菜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设施菜地耕层土壤中Cu,Pb,Cd,Cr,As五种重金属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除Cd含量超标外,其余4种重金属含量未超标;各重金属含量因种植年限不同而存在差异,在种植第3年出现峰值。较之露地种植,研究区设施菜地各剖面中Cu,Pb,Cd,Cr,As含量均较高,5种重金属中,除Cd外,其余4种重金属含量均随着剖面深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富集在0~20 cm土层中,而Cd主要富集在40~60 cm土层中,因此应重视Cd在土壤剖面的富集及迁移。研究区设施菜地耕层土壤中Cu,Pb,Cd,Cr,As五种重金属含量单项指数Pi为Cd>Cu>Pb>Cr>As,Pb、Cr、As仍处于清洁水平,随着种植年限增加,Cu含量处于尚清洁水平,而研究区土壤已经受到Cd污染,并且随着种植年限增加,污染风险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西北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及稻米的健康风险,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该区域98个稻田点位的土壤及稻米,分别测定Cu、Pb、Cd、Cr、Zn和As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稻田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Ⅱ级标准作为参考值,采用高危商(HQ)和高危指数(HI)法对稻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稻田土壤Cu、Pb、Cd、Cr、Zn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21、64.97、0.98、45.55、147.88和11.62 mg·kg~(-1),各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土壤的内梅罗指数为1.416,表明土壤受到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元素为Cd,其次为Zn,极少部分区域存在Pb和As污染。根据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土壤总体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程度,其中Cd对RI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As。稻米Cu、Pb、Cd、Cr、Zn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6400、0.3668、0.1625、0.3879、26.7800和0.2974 mg·kg~(-1)。根据高危指数(HI)法,稻米可能存在健康风险,其中As对HI的贡献率最大。【结论】供试水稻土重金属污染属于轻度污染水平和轻微生态危害程度,主要污染物为Cd、Zn;稻米中的主要污染元素为Pb和Cd,但可能引起稻米健康风险的重金属元素为As。  相似文献   

9.
宜兴地区水稻土Pb Cd Cu Zn污染及垂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宜兴地区34个采样点水稻糙米和不同土层(0~20、20~40、40~60和60~80 cm)中Pb、Cd、Cu和zn含鼍,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土壤表层和糙米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同时分析4种重金属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在糙米中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水稻土表层Pb、Cd、Cu和zn的平均含量都处于未污染水平,综合评价结果属于清洁(安全)等级;糙米Pb、cd、Cu和zn的平均含量也都处在未污染水平,综合评价结果也属清洁(安全)等级.水稻土Pb和cd的剖面分布属于表层富集型,表层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下层跟母质有关;Cu和Zn的剖面分布同属均匀分布型,表层含量略高与人为因素有关,20~40cm和40~60 cm含量略低,可能是因为水稻的吸收作用,60~80 cm含量比上层都稍高,主要是受成土母质的影响.糙米中4种元素的富集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大小顺序为Zn(0.282)>Cd(0.234)>Cu(0.198)>Pb(0.014);糙米Pb、Cd、Cu和Zn的含量与土壤表层相应元素的全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05、0.925、0.939和0.957;糙米中Cd与Cd/Zn比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837),糙米Cd/Zn比为0.002,远低于临界值0.015.  相似文献   

10.
对江油市河西乡附子道地产地表层土壤以及3个垂向剖面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Hg、Cd、Zn、Cu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相对于中国土壤(A层)背景值显著富集,其中Hg、Cd的含量最高;Hg、Cd、Zn、Cu、Pb主要富集在垂直剖面0~30 cm,其中Hg、Cd的含量大大高出深层含量,表明该区土壤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单项污染指数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表明,按国家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中的一级标准,附子道地产地土壤环境总体上受到重金属的轻度污染,仅部分地区受到重金属的中度或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襄汾县土壤中Mn、Zn、Cu、Cr、Ni 5种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与磁化率的相关性、污染状况。[方法]通过对襄汾县主要土壤类型褐土下的7个土种剖面取样分析,并且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对襄汾县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7个土种剖面中多种金属元素的垂向分布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在0~20 cm范围内有明显的富集现象,20 cm以下各元素含量出现波动,土壤中Mn和Cu、Cr、Ni来自于同一污染源,Zn则可能来自于其他人为活动污染源。[结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土壤磁化率、土壤理化性质有密切的联系,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指数均小于1.0,襄汾县土壤未受到污染,尚属清净,适合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水茄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与转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寒静  房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530-4533,4535
[目的]研究水茄(Solanum torvum Swartz.)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征,保证中药材的安全使用。[方法]从水茄主要分布区采集植株,测定植物根、茎及其生境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分析比较各重金属元素在不同采集地点水茄和生境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不同采集地点水茄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和转运能力。[结果]不同地区水茄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根中Cu、Pb、As含量超标;水茄对重金属的吸收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根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不同,富集系数最大的是Cu,其次为Ni;茎中未出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其对重金属的转运系数较小。[结论]重金属主要富集于水茄根中,建议以其茎作为主要药用部位。  相似文献   

13.
广西河池大环江板力村近岸农田重金属污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大环江沿岸受有色金属矿业影响污染严重的稻田和废弃农田的重金属状况,采集了广西河池板力村沿岸稻田土样和稻谷样品,采用ICP-AES法分析了As、Cd、Cr、Cu、Mn、Ni、Pb、Sb、Zn等重金属元素浓度,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判定法对稻田土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污染指数判定法对稻谷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西河池大环江板力村河岸污染农田主要超标元素为Pb、Zn和As,废弃田中这几种元素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88、275和29.4 mg.kg-1。依据地质累积指数判定法,Pb为强污染,Zn为中度污染,As为轻污染。稻米中主要超标元素为Pb和Cu,其平均值分别为1.85和14.7 mg.kg-1。稻壳中的重金属浓度高于稻米,且瘪谷壳中的重金属浓度高于正常结粒稻壳(Cu除外),说明稻壳比稻米更易累积重金属。  相似文献   

14.
叶类蔬菜对重金属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叶类蔬菜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敏感性,为减少蔬菜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种植油麦菜、小白菜、生菜3种叶类蔬菜,加入外源重金属Cu、Zn、Pb使土壤达到试验预设浓度值,室内测定重金属Cu、Zn、Pb在蔬菜体中的含量变化。[结果]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多为0.91~0.95,并随土壤中重金属总量的增加而增加;3种叶类蔬菜中,小白菜对重金属富集能力最强,富集系数最高,达0.51,是最敏感的蔬菜;蔬菜对Cu、Zn的富集能力明显高于Pb;西安市南郊蔬菜基地土壤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土壤中Cu、Zn、Pb的环境剩余容量值分别为:59.2、205.8、3.2 mg/kg,Pb元素已接近阈值。[结论]应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差异,合理进行蔬菜的生产布局,可在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区域种植一些对重金属富集能力低的蔬菜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认识宿州煤矿区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来源,利用富集因子指标评价尘样中Cu、Pb、Zn、Cr、Cd、As、Mn和Fe的污染等级,并借助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手段对降尘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尘中Cu、Pb、Zn、Cd和As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而Cr、Mn和Fe则低于土壤背景含量;Cd的元素富集因子为9.02,为显著污染水平,Cu和As的富集因子介于2~5,为中度污染,其余元素富集因子均小于2,为无污染至弱污染;降尘中的Cd和As元素具有同源性,与煤矿开采及煤炭资源利用等相关的人为活动密切相关,Cu、Pb和Zn的含量富集主要受到矿区大型运输车辆交通污染影响,而降尘中Cr、Mn和Fe则来源于地表土壤颗粒物。  相似文献   

16.
以石家庄市城区土壤为例,阐述了广场、居住区、公园、开发区、农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土壤剖面中重金属As、Cd、Co、Cu、Ni、Pb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对土壤所呈现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城市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含量总体上都是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小,在地表有富集现象,说明人类活动对重金属含量有影响;Cd、Pb在开发区富集最为明显,Co和Ni富集于15~30 cm土层,广场土地利用类型各重金属元素都是在30~45 cm的土层含量高。Pb、Cd 2种元素垂向迁移距离较大;而As、Ni、Co 3种元素的土壤剖面的的垂向迁移不是很明显,其含量均低于土壤背景值,Cu元素迁移距离较大在公园剖面中表现最为突出,表明灌溉作用是重金属元素Cu迁移的主要原因,说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依据土壤类型选择典型样地取样,在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土壤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Zn〉C r〉Pb〉Cu〉A s〉Cd。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相比较,保护区土壤质量总体上保持着自然背景水平;随着海拔的升高,Zn、Cr、Pb含量呈升高趋势,Cu、Cd含量呈下降趋势,As含量变化不大,分布较均匀;重金属元素在各类型土壤剖面中分布不同,在褐土剖面中主要表现为表层富集和淋溶,棕壤、暗棕壤和森林草甸土剖面下层元素富集现象较明显,而高山草甸土剖面中元素的垂直分布不明显,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大环江沿岸受有色金属矿业影响污染严重的稻田和废弃农田的重金属状况,采集了广西河池板力村沿岸稻田土样和稻谷样品,采用ICP-AES法分析了As、Cd、Cr、Cu、Mn、Ni、Pb、Sb、Zn等重金属元素浓度,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判定法对稻田土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污染指数判定法对稻谷污染程度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广西河池大环江板力村河岸污染农田主要超标元素为Pb、Zn和As,废弃田中这几种元素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88、275和29.4 mg·kg-1。依据地质累积指数判定法,Pb为强污染,Zn为中度污染,As为轻污染。稻米中主要超标元素为Pb和Cu,其平均值分别为1.85和14.7 mg·kg-1。稻壳中的重金属浓度高于稻米,且瘪谷壳中的重金属浓度高于正常结粒稻壳(Cu除外),说明稻壳比稻米更易累积重金属。

  相似文献   

19.
成都平原农田蔬菜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降低重金属污染风险,保证蔬菜生产安全,调查了成都平原部分污染地区蔬菜种植地土壤和5类18种蔬菜可食部位重金属含量,并对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运用富集系数分析和比较了不同蔬菜对Cd、Cr、Pb、Zn、Cu、Ni、Hg、As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试验区域土壤Cd含量超标率达31.91%,Cd是主要污染物,其余元素均符合国家标准。所有蔬菜可食部位主要受重金属Cr、Hg、Cd污染,轻微污染的有蒜苗和油菜,轻度污染的有菠菜和香菜;通过富集系数发现,18种蔬菜对8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平均值均从高到低依次为Cd>Zn>Hg>Cu>Ni>As>Cr>Pb,且不同蔬菜对同一种元素的富集系数也表现显著性差异。总体上,叶菜类蔬菜如香菜对Cd、Hg、Pb、Cr、Ni、Zn、Cu和菠菜对Cd、Hg、Zn、Pb、Cu以及红油菜对As、Pb富集能力相对较强,表明研究区域香菜和菠菜不宜在Cd、Hg、Pb、Cr、Ni、Zn、Cu污染土壤上栽培,及红油菜不宜在As、Pb污染土壤上栽培,而甘蓝类和根茎类如包心菜对Cd、Hg、Cr、Pb、As、Ni、Cu和白萝卜对C...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成都平原水稻土壤风险元素来源及其风险性,本研究以成都平原西缘某地0~20 cm的水稻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中Ni、Cr、Cu、Pb、Zn、As、Cd、Hg、P、Se这10种元素作为研究要素,借助统计学描述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GIS方法对10种元素的主要来源进行解析,并对其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水稻土壤中Ni、Cr、Cu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富集特征,Pb、Zn、As趋向于富集,Cd、Hg、P、Se有明显的富集现象。研究区人为活动影响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于I河至J河一带和L河沿岸地区。研究区内Cu、Cr、Ni、Se主要来源于成土母岩,Pb、As受磷石膏堆影响,Hg、P受居民生活废弃物影响,Zn、Cd受控于当地化工企业活动。研究区农耕土壤受Cd胁迫,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20,达到轻度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