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进 《河南农业》2023,(6):22-23
新农科建设肩负着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四大使命,是振兴高等农林教育的重大战略。园林苗圃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承担着培养优化人居环境人才的使命。以园林苗圃学课程体系建设改革为例,针对园林苗圃学课程内容丰富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善课程教学模式、完善课程教学环节和建立科学合理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原山地是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的地貌特征,山地农业现代化既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全面实现的关键,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攻关方向。基于贵州省地貌特征,分析了乡村振兴进程中贵州山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借鉴发达国家山地农业现代化实现路径的成功经验,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提出实现贵州山地农业现代化的5条基本路径:优先发展现代山地绿色农业产业;走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与特色农业相融合的发展新路;加深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力度;加大适用于山区的小型农业机械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建立新型现代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构。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20年间,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中国乡村经济飞速发展。艺术突破城市界限,对乡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产生强烈冲击,演变出艺术村、画家村、油画村。山地乡村在传统单一发展模式下,出现了空心化、生态环境退化、乡土文化受损、同质化等问题。以重庆綦江县古剑山艺术村为例,通过对艺术村发展沿革、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梳理,研究了现状风貌与景观构成要素,分析和对比山地艺术村与传统乡村的表现差异。最后在山地乡村景观的活态保护、山地资源整合、景观受众等方面提出策略,为传统山地乡村的发展与振兴,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立足园林养生健体之根本,基于现代园林为大众服务的视角,宏观从"功能、形式、内涵和经济"四大框架构筑阐述,落脚于乡村旅游、居住风水和大地园林景观,以陕西关中盆地和武功古镇为例,明确了现代园林在实现中国梦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园林工作者将目光投向社会最基层和人民大众,探索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收集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查阅的文献资料和外业调研获得的结果进行整理及系统分析,以筛选出生态、药用和园林价值均较高的山地野生药用观赏植物。结果表明,秦皇岛山地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药用植物98种,隶属44科83属,重点筛选出蔷薇科、豆科、木兰科、百合科、玄参科、唇形科、胡桃科、漆树科、忍冬科和大戟科等具有开发利用前途的野生药用观赏植物36种用于生态城市的园林建设。利用野生药用观赏植物进行园林建设,可以丰富植物造景的内容,创造出环境优美、内涵丰富、生态健全、保健益人的舒适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6.
建设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对"美丽乡村"的升华和继承。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可以整体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进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因此,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乡村旅游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性发展,促进魅力乡村建设。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做简单分析,然后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集"三位一体、三生改善、三产融合"的山地特色村镇是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之一。我国山区地势崎岖,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但是农业、文化、旅游等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和组合这些资源进行发展。研究山地特色村镇的发展现状、特点、建设问题和新农村的发展前景,分析限制山地特色村镇的发展因素,并从规划原则、形象塑造、发展理念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建议。通过因地制宜、提升管理效应、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能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贯彻创新驱动战略等方面推进新农村发展,力图为我国山地特色村镇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安徽农业科学》2019,(6):259-261
浙江湖州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在长期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湖州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有效的经验,主要体现在理念引领、制度创新、共建共享、全域治理、体现特色等方面。为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建议以"乡村十美"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兴旺为基础,以人才振兴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扎实开展工作,争取在关键环节和领域取得质的进步与突破,打造湖州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标杆。  相似文献   

9.
基于"十九大"报告,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并对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具体探讨研究,期望为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浅薄的参考建议,以促进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山水的关系向来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于现代物质文明中的人们,渴望舒缓由高节奏的生活带来的紧张与压抑。于是,寄情山水就成了人们逃离喧嚣的手段。所以,山地公园就成了人们特殊的情感场所和户外开放空间。山地公园由于其富于变化和立体感的自然景观特色,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内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但现代山地公园的建设并没有真正结合山地特点,山地景观资源非但没有得以利用和保护,反遭破坏,景观的城市化、现代化较为严重,与山地周围环境不协调。笔者希望从传统古典园林中得到启发,以求能够指导山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创造出大自然的美妙景观。  相似文献   

11.
培养高职园林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有利于更好的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伴随着乡村环境建设的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在职业素养和能力上有新期待和新要求。文章分析了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为例,从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优化和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适应高职园林专业和地方行业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策略,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拓展和演变,乡村人才振兴是实现山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而山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则是乡村人才振兴的目标和结果。基于乡村人才振兴视角,理论分析影响山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的关键要素,运用多项分类Logistic计量模型,采用贵州省9县(区)、45乡(镇)、315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山区、半山区和坝区不同地域特征的山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科研开发人才驻村数量、乡村引进人才文化程度、是否有乡村人才公寓和办公大楼、乡村公共服务程度是影响山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其中,乡村公共服务程度对山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最大,是影响山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而乡村引进人才的年龄、性别、户籍、专业技术职称对山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不显著。此外,研究还发现,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驻村数量对山地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不是影响山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而小农户仍然是山地农业现代化实现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四川省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大力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坚决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宜居乡村建设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笔者通过深入调研所在地区"竹乡美丽庭院"实践案例,发现当前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存在如下突出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缺乏持续资金保障;建设生态宜居乡村规划不够完善;部分群众的观念落后、参与性不高;从事乡村振兴的专业性人才缺乏等,进而深入剖析其原因,并就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美丽乡村建设是国家战略,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既是课程思政的要求,又能培养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职业技能。本文总结了平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培养学生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产教融合走进乡村田园,夯实职业人才乡村振兴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乡村建设模块,为职业院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剑川县羊岑乡杨家村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分析在当前山区半山区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山区半山区美丽乡村建设应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加大投入力度,让群众得实惠;推进产业发展,建立增长机制;实现齐头并进,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机制等对策措施,供投身于山区半山区美丽乡村建设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是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第二阶段(2016-2020)的收官之年,为了测算"美丽乡村"建设对浙江乡村经济的影响,本文利用2013-2017年由浙江省33县组成的825条数据来评估其效应,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结论:美丽乡村建设对浙江乡村经济有显著促进作用。最后提出在当今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美丽乡村"建设仍应继续落实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农村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武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人口多,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武威美丽乡村建设显得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重点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文章通过对京冀14个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研究,分析其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总结出"城乡互动、三产联动、文化引领、创意小镇"四种典型模式,凝练其建设思路及启示,提出乡村振兴要重建乡村文化自信、美丽乡村建设关键要在传承创新上弘扬乡土文化、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推进等推动四川省"四个好"美丽幸福新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下,阐释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 系,结合黑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分析该省美丽乡村建设进展和主要问题,研究提出有关美 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燕山山区的迁西县,在片麻岩浅山丘陵区。1985年以来,修建“围山转”工程(即环山水平沟)4万多公里,共垦地1.33万公顷,目前,已收到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围山转”工程建设是燕山儿女在山区技术开发中的一个创举,是整治国土、发展山区经济、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新路子。 但是,随着山地技术开发工作的不断发展,在山地生产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大面积栽种果树后,如何解决山地果树的肥源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