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渝苏8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为其推广种植提供参考.在2006-2007年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中,‘渝苏8号’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达36.22t/hm~2,10.48t/hm~2和6.86t/hm~2,比对照品种‘南薯88’分别增产10.81%,14.81%和16.88%.该品种萌芽性中上,大中薯率为85.60%,薯块烘干率为29.19%,淀粉含量为19.05%,中抗黑斑病,适宜长江流域薯区推广种植,但应注意预防茎线虫病.  相似文献   

2.
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洛薯11号系洛阳农林科学院、洛阳金谷王种业有限公司以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CIP194037-1为母本,多父本放任授粉杂交选育而成。在河南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为徐薯22)、生产试验(对照品种为徐薯18)以及国家北方薯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照品种均为徐薯22)中淀粉产量突出,平均淀粉产量、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6 220.1、29 258.8 kg/hm~2,与对照相比淀粉增产18.38%、鲜薯增产0.90%;平均淀粉率为21.26%,高出对照3.14个百分点;干基淀粉含量为64.43%,高出对照(徐薯22)3.77个百分点。该品种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感黑斑病,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分别于2012、2016年通过河南省、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是较为理想的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适于春、夏薯种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紫肉甘薯新品种"渝紫薯7号"的产量与食用品质2010-2013年在北方薯区、重庆薯区、长江薯区3个区域试验中的表现,并采用AMMI分析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渝紫薯7号"在3组区试中,鲜薯产量平均28.672t/hm2,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增产23.57%,稳定性好,并优于对照"宁紫薯1号";薯干产量平均8.483t/hm2,比对照增产42.19%,稳定性与对照"宁紫薯1号"相当;食用品质总体优于对照,稳定性好.因此,"渝紫薯7号"是一个高产、优质、稳定性好、适应性广的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适宜北方、重庆和长江流域薯区种植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武陵山区种植的甘薯新品种,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甘薯淀粉用新品种彭苏3号。该品种在2015—2016年重庆市区试中鲜薯产量为31 597. 5 kg/hm2,比对照品种徐薯22减产1. 25%,增产点次达64. 3%;薯干产量为10 672. 5 kg/hm2,比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4. 79%,增产点次达64. 3%;淀粉产量为7 275. 0 kg/hm2,比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6. 62%,增产点次达64. 3%。该品种萌芽性优,商品薯率为87. 3%,薯块烘干率为33. 92%,淀粉含量为23. 15%,薯块熟食适口性评分为73. 8分,抗茎线虫病、中抗根腐病、感黑斑病,薯块耐贮藏。通过采用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技术措施可进一步提高彭苏3号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合贵州甘薯栽培的品种,以宁紫薯1号和徐薯22为对照品种,综合评价筛选了11个甘薯新品种。结果表明:紫心甘薯品种川紫薯6号和黄心甘薯品种黔薯8号鲜薯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且结薯习性较好,适宜在贵州推广种植;品种渝薯15和13-4-59鲜薯产量较对照增产不明显,但2个品种干物率和薯干产量都较高,可作为淀粉型品种在贵州推广种植;其余品种各有特色,如1386-4茎叶产量高,南紫薯018薯肉深紫色,花青素含量高,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人们对高产优质甘薯新品种的需求,采用"甘薯人工、昆虫互补二次授粉法"选育出了优良新品种‘烟薯25',并在田间和室内进行了产量、品质、抗病性鉴定和生长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品种在2009—2011年山东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平均鲜薯产量为36.458 t/hm~2和37.433 t/hm~2,分别较对照‘徐薯18'增产23.88%和33.58%;‘烟薯25'在2010—2011年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30.219 t/hm~2和35.730 t/hm~2,分别较对照‘徐薯22'增产1.3%和8.58%。该品种2012年通过全国甘薯鉴定委员会鉴定和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研究得出,‘烟薯25'具有鲜薯产量高、口味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点,是鲜食的理想品种;其高产机理在于光合面积大、净同化率高、T/R值进展合理,所以在整个生育期块根膨大时间早、持续时间长、速度快,而且后期因地上部不早衰,继续保持了较快的膨大速度;在‘烟薯25'栽培中,应多施钾肥,少用氮肥。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育高淀粉多抗甘薯新品种,为长江流域薯区甘薯淀粉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以优质高产品种苏薯16号为父本、高抗高淀粉率品种浙紫薯1号为母本,通过有性杂交,采取干物质含量和产量低世代选择,抗性和品质高世代鉴定的技术路线选育甘薯新品种,并参加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区域试验和多点生产力大区比较试验.[结果]选育的苏薯29属淀粉型甘薯品种,薯形呈长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淡黄色,结薯集中整齐,单株结薯数平均4.6个,大中薯率84.8%,耐盐、耐贮性较好,熟食品质优;在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区域试验中,平均薯干产量9964.4 kg/ha,比徐薯22(CK)增产11.95%;平均淀粉产量6786.3 kg/ha,比CK极显著增产15.58%,平均薯块干物质含量和淀粉率分别为33.75%和23.00%,分别比CK高3.40%和2.95%(绝对值);高抗茎线虫病,抗根腐病和蔓割病,不抗黑斑病.2016年5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苏薯29,鉴定编号为国品鉴甘薯2016015.[结论]苏薯29丰产稳产性好,淀粉产量高,适合在长江流域薯区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也可在江苏滩涂盐碱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豫薯12号是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78-28作母本,群力二号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鲜食加工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在河南省甘薯新品种区试中,该品种的鲜薯、薯干、淀粉产量分别较对照徐薯18选77-6增产20.3%,15.2%,10.2%;1996、1997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其鲜薯、薯干、淀粉分别较对照徐薯18增产16.4%,16.4%,15.80%,且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耐肥耐瘠,耐旱耐湿.  相似文献   

9.
甘薯新品种桂经薯9号是以广薯87为母本,采用放任授粉方法,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4—2015年广西甘薯区域试验中,桂经薯9号平均鲜薯产量为25545. 0kg/hm~2,较对照品种桂薯2号增产8. 3%;平均薯干产量为7437. 0kg/hm~2,比对照品种桂薯2号增产29. 6%;平均干物质含量29. 1%。该品种属食用型品种,薯皮紫色,薯肉浅紫色,富含花青素和硒元素,薯形纺锤型,熟食味甜、香、粉,适宜在广西区内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
根据重庆市彭水县乃至武陵山区甘薯生产上品种老化、染病退化严重、品质低劣、亟须更换品种的需要,采用常规育种方法育成彭水县第一个具有育种自主知识产权甘薯新品种彭薯1号,并在该县和合川、酉阳等区(县)进行生产力鉴定。结果表明,2013年在重庆市彭水县、合川区、酉阳县3点品种比较试验,平均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36.66%、38.66%和40.66%;2015—2016年在彭水县生态环境差异较大的乡镇(街道)进行生产试验,2年平均鲜薯产量彭薯1号较对照徐薯22增加44.83%,商品薯产量增加44.34%,淀粉产量增加41.56%。该品种薯块烘干率27.9%,淀粉含量17.92%;鲜薯块熟食味较好;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高感黑斑病;薯块较耐贮藏。  相似文献   

11.
郑红23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07年以世中1号为母本、徐薯18号作父本,从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食用与淀粉加工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在河南省甘薯区试中,其平均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为32 799.75 kg/hm2、9 437.25 kg/hm2和6 081.00 kg/hm2,分别比对照徐薯22增产10.57%、12.13%、11.11%。该品种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中抗黑斑病,抗旱、耐瘠、耐贮藏,稳产性和适应性好,食味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主栽品种徐薯 1 8为母本 ,高淀粉、抗病强的群力 2号为父本 ,选育出兼有双亲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淀粉率高和中抗茎线虫病等优良特性的平薯 3号甘薯新品种。经河南省 2年区试 ,平薯 3号薯干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 1 3.7%~ 1 8.7%,粗蛋白含量 2 .45 %,淀粉含量2 2 .6%。  相似文献   

13.
刘勇  石燕 《农技服务》2011,28(4):416+432-416,432
为筛选出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彩色薯品种在生产上应用,以紫薯2号为对照,对5个彩色薯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徐薯22产量为40260.0kg/hm~2,较对照增产16.70%;红香蕉产量为37 980.0kg/hm~2,较对照增产10.09%;其余3个品种产量均低于对照。徐薯22和红香蕉2个品种适合铜仁地区作为彩色薯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吕梁地区筛选出优良甘薯品种,以二红袍为对照,将生产上引进的11个不同特色甘薯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并进行形态特征、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与产量、食味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济薯26号和徐薯32号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65 644.26kg/hm~2和57 389.26kg/hm~2,比对照增产79.42%和56.86%,适合在吕梁地区推广;烟薯25号食味评价最优,产量为42 677.59kg/hm~2,比对照增产16.65%,显著高于对照,适合在吕梁地区推广;济紫薯1号作为紫心甘薯,花青素含量较高,产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为44 421.56kg/hm~2,比对照增产21.42%,可作为特种甘薯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紫心甘薯品种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育成了紫心甘薯品种宁紫薯1号和渝紫263.2003--2005年在国家长江流域薯区、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性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宁紫薯1号平均鲜薯产量为28.426 5 t·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6%;薯块平均干物率为27.2%;花青素含量为22.41 mg·100 g-1;总可溶性糖含量为5.6%.此外,该品种还表现为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2002-2004年在国家长江流域薯区的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渝紫263平均鲜薯产量为25.122 t·hm-2,比对照品种减产18.4%;薯块平均干物率为29.6%;花青素含量为44.14 mg·100 g-1;总可溶性糖含量为7.4%.此外,该品种还表现为抗黑斑病.宁紫薯1号和渝紫263主要作为鲜食用,也可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用,加工产品主要有薯片、薯条等.  相似文献   

16.
湘薯98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2008年用徐薯22集团杂交获得杂交种子,再逐级试验选育而成。经2014~2015年国家甘薯长江薯区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31 390.5 kg/hm~2,薯干产量10 621.5 kg/hm~2,淀粉产量7 240.5 kg/hm~2;在2015年长江薯区进行生产示范,平均鲜薯产量34 554 kg/hm~2,薯干产量11 028 kg/hm~2,淀粉产量7 390.5 kg/hm~2,均比对照徐薯22增产显著。薯块烘干率33.91%,淀粉率23.14%,中抗黑斑病,高抗茎线虫病,抗根腐病,综合评价抗病性较好,耐旱、贮藏性好、品质佳、低镉吸附,增产潜力大。湘薯98是湖南省第一个通过国家鉴定的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栽培时应注意精选种薯、培育无病壮苗,适时早插、合理密植,及时管理,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7.
通过筛选国家区试南方薯区参试甘薯新品种,为甘薯新品种选育和甘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2014-2015年,在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对10个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记载甘薯地上部性状特征,测定甘薯新品种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食味、病害抗性等。10个甘薯新品种中,普薯32号鲜薯产量达42486.30 kg/hm~2,比对照增产21.5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福薯604鲜薯产量达39 519.60 kg/hm~2,比对照增产13.05%,增产达显著水平。普薯32号、福薯604、桂薯11-196和龙薯31号薯干产量分别为11 400.9、11 179.65、10 759.65和9864.23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9.33%、26.82%、22.06%和11.9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干物率以湛薯11最高,为31.72%,比对照增加24.61%,达极显著水平;其次是莆航薯1号,为31.63%,比对照增加24.26%,达极显著水平;桂薯11-196居第3位,为29.61%,比对照增加16.30%,达极显著水平。湛薯11熟食味最好,评分为88.75;其次为桂薯11-196、榕薯819,评分均为87.5。福薯604、广薯214、湛薯11、泉薯17和龙薯31号3种病毒(薯瘟病、蔓割病和疮痂病)均抗。淀粉型新品种桂薯11-196和广薯214整体表现较好,兼用型新品种普薯32号、福薯604和龙薯31号整体表现较好,适合在广西地区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8.
苏薯17号是从苏薯2号×南薯99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出的一个淀粉加工用甘薯品种,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了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探明该品种的特性及高产栽培生理,采用多点鉴定的方法对苏薯17号的生产力进行了鉴定,通过不同生育期的挖根调查和不同的肥料处理研究了苏薯17号的高产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多点鉴定结果表明:苏薯17号的平均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13.80%、22.80%和25.34%,薯块平均干物率33.2%,抗根腐病和蔓割病,为优良的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生理特性研究表明:苏薯17号全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为2.12,与对照品种徐薯22相当,平均净同化率为5.45,比对照品种徐薯22高13.97%,苏薯17号块根干物质积累速率在生长后期显著高于徐薯22,生长60 d后的经济系数高于对照。由此表明苏薯17号为高净同化率型品种。栽培研究表明: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和薯干产量肥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不仅受氮、磷、钾的施用量影响,而且与氮、磷、钾配比有关,本试验中以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12.5,75,225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5∶1∶3时鲜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是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作,2004年以徐薯18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该品种参加了2007年-2008年山东省组织的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6个点两年平均鲜薯产量2299.69kg/667m^2,比对照"徐薯18"增产337.71kg/667m^2,增产幅度为17.21%;薯干产量701.39kg/667m^2,比对照增产99.64kg/667m^2,增产幅度为16.56%;2009年参加山东省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鲜薯产量2108.93kg/667m^2,比对照徐薯18增产323.65kg/667m^2,增产幅度为18.13%,薯干产量730.34kg/667m^2,比对照增产87.68kg/667m^2,增产幅度为13.66%;增产淀粉19.06kg/667m^2。三年试验的平均烘干率为32.27%,淀粉率为21.74%,属于高产、高干、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可作为能源型的甘薯新种质。2010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甘薯生产发展的需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莆薯90(台引2号×湘薯75-55)为母本,通过计划集团杂交选育出了高产稳产型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新品种莆薯20。在2010-2011年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该品种平均鲜薯产量为47 054.10 kg/hm2,比对照品种金山57增产13.76%;在2012年福建省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46 504.50 kg/hm2,比对照增产0.06%。该品种干物率为23.39%,出粉率为13.99%,食味品质与对照相当,外观品质优于对照,中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在栽培技术上主要应注意适时早栽、合理密植和科学肥水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