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玉米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上重要害虫,如果防治不力,可造成10%-20%的损失。加快推进生物导弹防控玉米螟等绿色防控技术,对于促进玉米生产意义十分重大,也是建设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绿色植保事业和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迫切需要。汝州市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维持在73万亩左右,开展"生物导弹"防控玉米螟,通过示范推动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是优化农技推广结构、切实有效减低化学农药施用量的重要举措。我市于2012年开始进行"生物导弹"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不同植保器械在玉米病虫草害防控方面的应用效果,以玉米苗期杂草和中后期褐斑病、玉米螟、棉铃虫等病虫害为防治对象进行玉米全程防控试验。结果表明,杂草防治中,各个植保器械处理区防效均高于80%,差异不显著;褐斑病防治中,药后7 d,水旱两用喷杆喷雾机处理区防效最高,达到77.69%,药后15 d,多旋翼无人植保机处理区防效最高,达到81.15%;玉米螟和棉铃虫防治中,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处理区防效明显低于其他各植保器械处理区;产量测定中,除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处理区外,其他植保器械处理区增幅明显,均大于7%。新型植保器械在玉米全程防控中效率高、防效突出,优于传统背负式喷雾器,值得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螟是开原市玉米生产中主要害虫,一般年份造成产量损失8%左右,损失玉米7800万斤。近年,随着玉米品种更新、耕作方式变革以及异常气候等因素影响,开原市玉米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为保障开原市玉米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确保玉米产量的提高,进一步提升玉米螟绿色防控的综合能力,实现开原市玉米螟绿色防控全覆盖,需保证各项技术措施顺利实施。一、搞好监测,适时防治及时准确地搞好预测预报,确定最佳的防治时  相似文献   

4.
<正>一、实施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意义实施玉米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一)绿色防控技术是持续控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绥中县玉米生产安全,2014年该县开展了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该文介绍防治技术措施、组织措施,调查应用结果,总结实施经验,以为玉米螟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一套针对水果玉米害虫绿色防控的技术方案,2019年在福建闽南地区针对水果玉米主要害虫进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性诱剂诱捕器可大量引诱棉铃虫及玉米螟成虫;性诱剂+药剂结合使用对于棉铃虫、玉米螟、斜纹夜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较仅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的处理减少用药2次,提高了产品的品质。本文初步建成一套适合水果玉米基地害虫防治的绿色植保方案体系,将推广到更多水果玉米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7.
武城县是粮食生产大县,近几年武城县玉米种植面积在4万hm2。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会遭受各种病虫害,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本文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等观点来进行分析,同时可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达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达到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是铁岭市清河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在16万亩左右,2015年全区玉米单产最高已达到900千克/亩以上,平均单产在500千克/亩左右。一、玉米螟的发生与危害玉米螟是玉米生产的大敌,一般为害可造成减产10%,严重发生年份减产20%以上,由于玉米螟为害隐蔽,不易被人们发现而忽视,常常形成哑巴灾。多年来,防治玉米螟,特别是二代玉米螟防控技术,一直是当地植保工作的攻关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县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由于化学杀虫剂的大量、连年使用,使农产品、土壤、水域受到农药残留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已构成严重威胁;害虫抗药性的增强,使得农药用药量不断增加,防治费用加大,有害生物天敌数量逐年减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害虫的再度猖獗。不符合"科学植保、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要求,为保护生态环境,降低防治成本,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控制农业害虫危害,采取害虫可持续治理措施势在必行。因此引进"生物导弹"对玉米螟进行绿色防控,以便实现我县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县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由于化学杀虫剂的大量、连年使用,使农产品、土壤、水域受到农药残留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已构成严重威胁;害虫抗药性的增强,使得农药用药量不断增加,防治费用加大,有害生物天敌数量逐年减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害虫的再度猖獗。不符合"科学植保、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要求,为保护生态环境,降低防治成本,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控制农业害虫危害,采取害虫可持续治理措施势在必行。因此引进"生物导弹"对玉米螟进行绿色防控,以便实现我县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1.
<正>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实现了绿色防控技术,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通过此技术实施,可有效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和提高农民种植玉米和精心管理的积极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实现粮食稳步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开展玉米螟绿色防控也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运用此技术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有效避免农产品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玉米螟作为玉米主要的病害严重危害着该地区玉米生产安全。只有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的减少危害,增加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搞好玉米螟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凌源市2014-2016年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通过以"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为核心技术,以杀虫灯诱杀成虫为辅助技术,实施全域玉米螟绿色防控,大幅度降低了玉米螟危害,保障了玉米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4.
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中最为严重的害虫,在防治方法上。常规的化学方法很难控制,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而且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利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玉米螟与化学农药防治相比较,在总体防治效果上要提高60%左右,而且避免了化学农药防治玉米螟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文章主要阐述了平河乡在玉米生产中玉米螟发生规律和4项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植物保护措施。为贯彻落实"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河南省洛阳市近年来在洛龙区、孟津、汝阳、新安、偃师、伊川等县建立14个果树、蔬菜、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发动等措施,开展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进"绿色植保",减少农药用量及残留和环境污染与防治成本,确保玉米生产、品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玉米增产增收,采用灯下诱蛾和田间剥查与试验示范相结合等方法,开展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效果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投放生物导弹30~37对,平均防效78.0%,防治成本139.50~172.50元,比化学农药防治少142.50~168.00元,玉米产量比空白对照区平均高817.8 kg,增产11.0%,增加产值1 799.16元,增收节支1 941.66~1 967.16元。2003~2014年累计示范推广24 507.33 hm2,增产2004.21万kg,新增产值44 09.26万元,节省防治费用349.23~411.72万元,增收节支4 758.49~4 820.98万元,减少农药5%杀虫双大粒剂551.41 t或90%杀虫单使用12.87 t。且生物导弹使用简便,劳动强度小,适于老、弱、妇、幼操作,对人畜和环境安全,节省药械和用水,是有机农业、现代农业、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及IBM绿色防控示范园区防治玉米螟、减少化学农药的理想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螟也成为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玉米螟的危害已成为影响我旗粮食稳产、高产、优质、农牧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我旗实际情况,建设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措施为主的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重点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证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最重要的害虫之一,防治好玉米螟对于减少玉米产量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几个防控玉米螟的关键时期及使用的关键技术,为更好的减轻玉米螟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螟也成为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玉米螟的危害已成为影响我旗粮食稳产、高产、优质、农牧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我旗实际情况,建设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措施为主的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重点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证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玉米螟是世界性重大害虫,沈阳地区一般发生年份玉米可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减产达20%以上.目前,我国对玉米螟大面积防治主要靠化学药剂,生产上仍以人工投放高毒的颗粒剂为主,在配制和使用中极易发生中毒事故.为此,应用安全无毒功效高的新技术防治玉米螟,仍是当前植保工作的重大课题.为满足生产需要,近年来,沈阳市植保站组织有关县、区开展了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