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干旱-复水的水分动态变化及品种遗传特性对小麦水孔蛋白基因PIP2表达的影响,揭示小麦生理抗旱性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抗旱性差异较大的2个小麦品种"陕合6号"(抗旱)和"郑引1号"(干旱敏感)为材料,于幼苗培养至8d时,采用渗透势为-0.4MPa的PEG-8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时间分别为0(对照),12,36,60h,胁迫60h后复水36h。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从干旱胁迫到复水的整个过程中,水孔蛋白基因PIP2在2种小麦根系中的动态差异表达情况,以及根系水导、叶片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结果】正常水分条件下,"郑引1号"中PIP2的表达水平高于"陕合6号";而水分胁迫条件下,"陕合6号"中PIP2的表达量普遍高于"郑引1号",且PIP2的表达随水分的动态变化在2个品种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可塑性。水分胁迫初期(36h内),"陕合6号"中PIP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至60h时又逐渐降低至低于对照水平;而"郑引1号"PIP2的表达量随着水分胁迫时间延长持续降低,至60h时几乎检测不到其表达。胁迫60h后复水36h,2个小麦品种中PIP2的表达量均有恢复,但"郑引1号"的净表达量仍未达到胁迫前的水平,而"陕合6号"则超过了胁迫前的水平,表现出补偿效应。与干旱敏感品种"郑引1号"相比,干旱胁迫下抗旱品种"陕合6号"的高PIP2转录水平对应于植株较高的根系水导、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同时具有较低的根系细胞膜相对透性。【结论】抗旱品种在水分胁迫初期诱导并维持较高的PIP2表达,复水后PIP2的补偿表达可能是其具有较高抗旱能力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亚精胺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的影响,以信麦9号小麦品种为材料,在Hoagland营养液培养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CK)、水分胁迫(WL)和水分胁迫+1 mmol/L亚精胺(WL+Spd)3个处理,分析了水分胁迫对小麦根系活力、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相对干质量增长速率、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和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而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解质渗透率(RELR)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均显著上升。喷施Spd后小麦幼苗的相对干质量增长速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根系活力均有明显提高,MDA含量和RELR下降,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Pro的增幅不显著;与水分胁迫处理相比,WL+Spd处理的小麦幼苗相对干质量增长速率、SOD活性、POD活性和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17.4%、24.8%、12.3%、45.1%,MDA含量和RELR分别下降了34.8%、11.8%。试验表明,Spd通过提高小麦叶片中抗氧化代谢酶活性来降低MDA含量,提高可溶性蛋白和Pro的积累量,从而缓解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小麦抗旱能力的遗传差异与其根系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0MPa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抗旱型小麦长武134和干旱敏感型品种郑引1号在干旱胁迫下根系的含水量、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根体积、可溶性蛋白含量、膜透性等生理指标,比较2个品种的根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学响应;并通过观察样品根系组织的石蜡切片,分析在受到胁迫后根系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与郑引1号相比,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长武134根系的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体积等指标下降更缓慢,水分饱和亏和膜透性上升缓慢,总体表现出更强的抗旱性。根系组织石蜡切片观察表明,长武134出现了根部导管直径减小以及根内皮层增厚等有利于植物适应干旱胁迫的现象,且这些变化较郑引1号更为明显。【结论】受干旱胁迫后,抗旱小麦根系的生理指标及形态结构的特征,是植物抗旱生理基础和形态基础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对番茄幼苗叶片和根系中多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番茄体内多胺代谢与抗旱性的关系,为植物抗旱性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幼苗为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0(CK),50,75,100 g/L)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研究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番茄幼苗叶片和根系中多胺代谢的变化。【结果】水分胁迫影响番茄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多胺代谢,随胁迫时间的延长,番茄幼苗叶片和根系中游离态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及精氨酸脱羧酶(ADC)、鸟氨酸脱羧酶(ODC)、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除PAO外上升幅度随胁迫程度加重而增大。番茄幼苗叶片和根系中ADC、ODC活性与Put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水分胁迫下ADC、ODC都参与番茄幼苗Put的合成代谢;PAO活性与Spd、Spm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且极显著相关,叶片与根系中的多胺代谢显著相关。【结论】水分胁迫下番茄幼苗中多胺代谢活跃,且不同水分胁迫处理间多胺代谢差异显著,多胺代谢与番茄抗旱性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植物根围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对小麦苗期抗旱性的生理机制。【方法】选取淮麦33种子,播种于装有营养土的盆钵中,待长至三叶一心时进行根围促生菌菌剂[枯草芽孢杆菌AR菌株、枯草芽孢杆菌SM菌株、枯草芽孢杆菌XY菌株和菌株合剂(AR∶SM∶XY=10∶10∶1)]处理,LB培养基(CK_2)和清水(CK_1)为对照,通过断水模拟干旱胁迫,断水第15天进行抗旱形态和生理指标的测定,断水第4~15天连续测定小麦幼苗的抗旱系数。【结果】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经不同根围促生菌处理的小麦幼苗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CK_1和CK_2)(P0.05),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抗旱系数显著高于对照(P0.05)。说明干旱胁迫下,接种不同根围促生菌可增强小麦幼苗耐旱性,不同根围促生菌诱导小麦幼苗抗旱能力的有差异,具体表现为合剂XYSMAR。【结论】小麦浇灌根围促生菌有利于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旱能力,其中以合剂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根施脯氨酸对铬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轮选988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30 mg/L脯氨酸对160 mg/L Cr3+胁迫下的小麦根系的生理影响。【结果】Cr3+胁迫严重抑制小麦生长。与单独Cr3+胁迫相比,根施脯氨酸后,小麦幼苗根长、株高、茎叶鲜重、茎叶干重、根鲜重和根干重分别上升了49.4%、 17.9%、 21.7%、 35.4%、 52.0%和38.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分别升高了8.51%、4.50%、8.19%和9.74%;引起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含量、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下降了60.32%、24.56%和34.20%;根系活力上升了1.67倍。【结论】根施脯氨酸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根的抗氧化能力,进而增强小麦的抗逆性,缓解Cr3+对小麦根系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下干旱胁迫对番茄幼苗叶片水分状况以及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为日光温室冬春季水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金鹏1号"番茄为材料,利用植物气候箱,采用盆栽试验,以常温(昼/夜温度25℃/18℃)下正常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5%~85%)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常温下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的55%~65%,以下简称干旱胁迫)处理及亚低温(昼/夜温度15℃/8℃)下正常水分(以下简称亚低温)处理和干旱胁迫(以下简称亚低温干旱胁迫)处理的番茄幼苗叶片中水分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活性氧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及AsA-GSH循环物质的变化。【结果】亚低温处理下番茄叶片水分含量减少,亚低温干旱处理不会进一步加剧水分的减少,但影响番茄叶片水分的恢复。干旱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以脯氨酸为主,亚低温胁迫下以可溶性糖为主,亚低温干旱胁迫下两者含量均最高。亚低温干旱胁迫比单一胁迫处理叶片MDA含量高、细胞膜相对透性大。不同处理的活性氧产生及清除机制不同,亚低温处理下活性氧积累主要为超氧阴离子,活性氧清除以SOD及CAT为主;干旱胁迫下则主要为过氧化氢,活性氧清除以SOD及POD为主;亚低温干旱胁迫下,活性氧积累最多,SOD和CAT活性最高。与对照相比,在亚低温干旱胁迫下,AsA-GSH循环中APX活性、GR活性、AsA含量和GSSG含量均最高。【结论】设施栽培番茄叶片对亚低温胁迫比干旱胁迫更敏感,科学灌水可减少亚低温对番茄幼苗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对不同肥水类型小麦幼苗期抗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抗旱鉴定指标的早期筛选、小麦品种的培育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聚乙二醇(PEG-6000)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了6个不同肥水类型小麦品种幼苗期叶片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品种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干旱存活率、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均降低,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均升高,根系活力先呈现略微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旱地品种‘青麦6号’、‘济旱5034’和‘鲁麦21’的幼苗干旱存活率、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较高且下降较为缓慢,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较低;高肥水品种‘烟农24’和‘济麦22’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大,上述抗旱指标变化幅度较大;中肥水品种‘烟农21’的上述抗旱指标变化幅度介于高肥水和旱地品种之间。‘青麦6号’具有较高的抗旱指数,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能够保持较好的叶片结构和功能状况,因而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黄瓜幼苗干旱-低温交叉适应与渗透调节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干旱诱导黄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交叉适应机理。【方法】以‘津优3号’幼苗为试材,用10 %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预处理黄瓜幼苗2 d,未经预处理的作对照。恢复2 d后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低温(昼/夜温度8℃/5℃)处理。【结果】低温胁迫可使黄瓜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水势和渗透势显著降低,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加。胁迫前经PEG预处理,黄瓜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水势和渗透势的降低幅度明显减小,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显著增加。低温胁迫结束时(7 d)时,PEG处理黄瓜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比对照高24.7个百分点,水势和渗透势分别比对照高0.35 MPa和0.13 MP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高41.4 %、80.8 %和260.7 %。【结论】干旱预处理可诱导黄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交叉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与渗透调节能力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提高番茄耐盐性的适宜施用浓度。【方法】 选用番茄品种中蔬4号。采用营养液栽培法。NaCl(100 mmol/L)胁迫下,番茄幼苗叶面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GSNO(0、0.1、0.2、0.3、0.4、0.5、0.6 mmol/L)。测定分析不同浓度外源GSNO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叶绿素及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渗透率和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结果】 (1)NaCl胁迫显著降低了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鲜重、根系活力、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的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对电解质渗透率无显著影响;(2)外源施用0.1~0.3 mmol/L GSNO可通过不同程度地提高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脯氨酸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和膜完整性的破坏程度而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提高盐适应性,而实验施用的高浓度(0.5~0.6 mmol/L)GSNO的施用虽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的已造成伤害,但尚未达到抑制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的作用。【结论】 NaCl胁迫显著影响了番茄幼苗的正常生长,外源施加适宜浓度的GSNO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的影响。以0.1 mmol/L GSNO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给小麦抗旱鉴定指标的早期筛选、小麦品种的培育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聚乙二醇(PEG-6000)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了6个不同肥水类型小麦品种幼苗期叶片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品种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干旱存活率、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均降低,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均升高,根系活力先呈现略微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旱地品种‘青麦6号’、‘济旱5034’和‘鲁麦21’的幼苗干旱存活率、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较高且下降较为缓慢,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较低;高肥水品种‘烟农24’和‘济麦22’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大,上述抗旱指标变化幅度较大;中肥水品种‘烟农21’的上述抗旱指标变化幅度介于高肥水和旱地品种之间。‘青麦6号’具有较高的抗旱指数,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能够保持较好的叶片结构和功能状况,因而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等渗盐胁迫下油菜素内酯(BR)对番茄生长及渗透调节特性的影响,为施用外源BR应对设施土壤盐渍化问题和设施番茄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为试材,以日本山崎番茄配方营养液(对照)添加100 mmol/L Ca(NO_3)_2和150 mmol/L NaCl模拟等渗盐胁迫环境,通过水培法研究等渗盐胁迫下BR(0.1μmol/L)对番茄幼苗干鲜质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及渗透调节特性(组织汁液渗透势以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等渗Ca(NO_3)_2和NaCl胁迫下番茄植株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显著降低,NaCl胁迫显著降低番茄根系活力,且NaCl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同时,等渗盐胁迫下,随处理时间延长叶片渗透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V"形变化,而可溶性糖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倒"V"形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在NaCl胁迫下含量积累、在Ca(NO_3)_2胁迫下含量有所降低,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随时间延长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等渗盐胁迫下,外源BR显著提高了盐胁迫植株的干鲜质量、叶片相对含水量,且处理第3天时,与对照相比,等渗盐胁迫下施用外源BR番茄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显著升高;处理第5天时,Na+BR处理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升高,Ca+BR处理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结论】等渗盐胁迫下外源BR可有效增强番茄幼苗渗透调节能力,改善叶片水分状态,促进植株生长,且对NaCl胁迫的整体缓解效应更显著,等渗盐胁迫条件下外源BR诱导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应答Ca(NO_3)_2、NaCl胁迫的具体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二甲亚砜(DMSO)对聚乙二醇胁迫下香蕉幼苗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在10%PEG-6000 胁迫下,香蕉叶片的可溶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0.1%~0.4%DMSO 处理缓解水分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抑制水分胁迫下香蕉苗叶片丙二醛含量上升,降低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根系活力。0.4%DMSO 处理香蕉叶片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比胁迫对照分别下降24.8%和25.2%,根系活力比胁迫对照下降22.8%。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新单29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新单29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b、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根系活力及根叶丙二醛含量.试验结果说明,水分胁迫降低了新单29幼苗的光合能力,对其造成了氧化胁迫.新单29幼苗则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根系活力,提高其自身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外源ABA提高甘薯苗期抗旱性的生理机制,筛选出最佳施用浓度,以抗旱品种济薯21和不抗旱品种济紫薯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外源ABA对甘薯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后济薯21和济紫薯1号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均低于清水对照,而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片和根的MDA含量均高于清水对...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对水分胁迫下辣椒幼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壳聚糖(CTS)对水分胁迫下辣椒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CTS对辣椒幼苗水分胁迫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熟性不同的3个辣椒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CTS (10、30、50、80 mg•L-1)对水分胁迫下幼苗叶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水分胁迫下,熟性不同的3个辣椒品种的SOD、POD、Pro、MDA和EL均显著高于对照,而GSH和AsA的含量最低,且均与其它各处理差异显著;水分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的CTS可明显降低活性氧清除系统中SOD和POD的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质、GSH及AsA的含量,降低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和MDA、Pro的含量。【结论】50、80 mg•L-1的外源CTS可以通过提高其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有效地阻止辣椒体内MDA和Pro的积累,缓解水分胁迫对辣椒幼苗造成的膜脂过氧化,增强辣椒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转棉花GhCYP1对烟草耐旱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GhCYP1的植物表达载体pGWB-GhCYP1,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获得融合目的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植株。以烟草野生型(WT)、L1和L2转基因系为试验材料,测定水分胁迫条件下烟草叶圆片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叶片中相对水分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结果】与野生型烟草植株相比,转GhCYP1烟草植株根系粗壮、发达。水分胁迫下转基因烟草叶圆片中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水分胁迫3 d,WT、L1和L2中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无显著差异(P<0.05)。水分胁迫13 d,转基因系叶片中相对含水量明显高于野生型(P<0.05),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明显低于野生型(P<0.05)。【结论】干旱胁迫对野生型烟草产生了较大影响,而转基因烟草显示出较强的耐旱能力,表明GhCYP1的过量表达有助于提高烟草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菊芋幼苗耐碱性与生物量和可溶性渗透物质在不同器官分配积累的关系。【方法】采用营养液砂培试验,以2个耐碱程度不同的菊芋品种‘南芋8号’(Ht 1,耐碱)和‘南芋1号’(Ht 2,耐碱性较弱)为材料,设置0.0、12.5、25.0以及37.5 mmol•L-1Na2CO3溶液模拟碱胁迫,研究其幼苗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和可溶性渗透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碱胁迫下,2种菊芋幼苗各器官生物量比、Na+含量、K+含量、可溶性糖以及脯氨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之下,Ht 1在低碱胁迫(12.5 mmol•L-1)时叶片保持了较高的K+含量,根系积累了较多的干物质;较高碱胁迫(25.0,37.5 mmol•L-1)时叶片和根系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根系保持了较高的K+含量和较低的Na+含量,而Ht 2根系Na+含量、各器官脯氨酸含量以及茎可溶性糖含量在所有设定碱浓度下均较高。【结论】菊芋幼苗品种间耐碱性差异与其不同器官生物量和可溶性渗透物质的分配积累有关。耐碱菊芋品种低碱胁迫时叶片保持了较高的K+含量,根系分配了较多的干物质,较高碱胁迫时叶片和根系保持了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根系保持了较高的K+含量和较低的Na+含量,这可能是其耐碱性较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适宜浓度褪黑素(melatonin)对小麦幼苗的抗旱生理效应,为旱地小麦高产提供依据。【方法】用PEG-6000模拟干旱,选用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济麦22(抗旱性一般)和衡观35(抗旱品种)为试材,设置对照(CK)、20% PEG(PEG)、20% PEG+10 μmol/L褪黑素(T-10)、20% PEG+100 μmol/L褪黑素(T-100)、20% PEG+300 μmol/L褪黑素(T-300)5个处理,研究褪黑素对小麦种子发芽和形态的影响,选择有明显改善PEG胁迫的褪黑素浓度,研究褪黑素对小麦幼苗的抗旱调控作用。【结果】T-100和T-300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PEG胁迫下小麦种子的发芽指标和种子形态,尤其T-300可显著提高PEG胁迫下两个小麦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苗干质量,使其迅速恢复至对照水平;显著提高胚根长、胚芽长、幼苗含水量,但未恢复至对照水平。T-10对干旱胁迫小麦发芽状况无显著改善。T-300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下两个小麦品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济麦22的蒸腾速率和衡观35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Fm′,降低了衡观35的Fo。衡观 35的蒸腾速率明显低于济麦22,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济麦22。 T-300显著降低了干旱胁迫下济麦22的MDA含量、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而显著增强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和根系活力。衡观35本身抗旱性强,干旱胁迫下的MDA含量未升高,POD活性低于济麦22;施加褪黑素后SOD活性、根系活力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增至对照水平。【结论】300 μmol/L 褪黑素可明显改善PEG干旱胁迫下的小麦发芽状况,是改善干旱胁迫下小麦萌发的有效浓度。衡观35在褪黑素调节下抗旱恢复能力强于济麦2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造林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对重金属铅的耐受性,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对1年生刺槐和紫穗槐幼苗进行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100%,80%,60%,40%)和铅胁迫(土壤铅含量分别为0,300,500,1 000,2 000,3 000mg/kg)处理,分析在水分和铅单一及交互胁迫条件下,2种植物叶片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刺槐和紫穗槐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水分和铅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呈现复杂的变化规律。单一水分胁迫下,刺槐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幅度高于单一铅胁迫,当土壤铅含量相同时,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的处理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分胁迫处理;在铅或水分单一胁迫及二者的交互胁迫中,当土壤铅含量相同时(土壤铅含量为3 000mg/kg处理除外),各水分胁迫处理的刺槐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单一水分或铅胁迫条件下,刺槐、紫穗槐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未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而降低。【结论】水分和铅交互胁迫条件下,脯氨酸对提高刺槐和紫穗槐抗旱性的贡献大于抗铅性;刺槐积累脯氨酸提高自身抗逆性的能力强于紫穗槐,而紫穗槐合成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提高自身抗逆性的能力强于刺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