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微生物在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更好地提高雪茄烟品质,需要筛选雪茄优势菌并应用于雪茄烟叶发酵,为此需优化扩大优势菌株的生物量。【方法】对从雪茄烟中筛选出的一株优势菌株ZLX10进行16S测序、生理生化分析以及菌株鉴定,同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及培养条件(接种量、装液量和种龄),以提高其生物量。【结果】经16S rDNA序列比对,菌株ZLX10与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MT043920.1)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86%,该菌株具有很强的多糖和蛋白大分子降解能力,可以鉴定为莫海威芽孢杆菌。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菌株ZLX10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碳源(蔗糖)50 g/L、氮源(酵母提取物)20 g/L、无机盐(MgSO4) 0.25 g/L,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V/V)、装液量为250 mL中装30 mL、种龄24 h。在最优培养条件下培养24 h,菌株ZLX10的生物量是优化前的1.98倍。【结论】通过优化条件可以明显提高菌株ZLX10的生物量,为应用于人工接种发酵雪茄烟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产虾青素菌株CHU-R进行鉴定,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为虾青素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对产虾青素菌株CHU-R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鉴定;以菌株CHU-R菌体生物量和虾青素产量为考察指标,对CHU-R菌株的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等培养基成分及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装液量、蔗糖含量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优化条件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培养基组分。【结果】CHU-R为乳杆菌。CHU-R菌株培养基中的适宜氮源为铵盐和尿素;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培养基中缺少Fe2+不利于菌体生长和虾青素积累。CHU-R的适宜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0 mL/L,装液量50 mL/L,初始pH值7.0~7.5,发酵温度26~30 ℃,发酵时间48~72 h,在此条件下,菌株CHU-R菌体生物量和虾青素产量均较高。【结论】乳杆菌CHUR在优化培养条件下能够得到产量较高的虾青素,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产花生四烯酸的高山被孢霉菌株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产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简称ARA)的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更高的菌体生物量和ARA产量。【方法】以前期筛选出的3株高产ARA菌株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氮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并筛选最适生长温度。【结果】M. alpina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生长温度为20℃。其中D1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15 g/L,初始pH 5. 5; N24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20 g/L,初始pH 6. 0; 11f01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15 g/L,初始pH 6. 0。优化后3株菌的生物量分别为26. 67、27. 07和23. 02 g/L,分别增加了22. 0%、15.39%和23. 73%; ARA含量分别为4. 29、4. 39和3. 45 g/L,分别增加了38. 79%、23. 16%、64. 59%。【结论】对M. alpina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后,3株菌的菌体生物量和ARA含量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抗真菌活性菌株BP08进行鉴定,并对其最适培养条件和最佳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方法】从华南农业大学杀虫植物标本园土壤中筛选出1株BP08拮抗菌株,采用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BP08进行鉴定;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拮抗水稻纹枯病菌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初始pH值、发酵温度、装液量、接种量等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以发酵液拮抗水稻纹枯病菌活性为指标,对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筛选的菌株BP08初步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在培养基初始pH值7.0~8.0,发酵温度30℃,装液量100 mL/L,接种量为3%,180 r/min条件下,菌株BP08生长量及拮抗水稻纹枯病菌的活性较高。培养基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牛肉膏、CaCl2。【结论】短小芽孢杆菌菌株BP08在优化培养条件下能够得到大量的抗真菌物质,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摇瓶发酵,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的产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初始pH值、无机盐的质量浓度;利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碳源质量浓度、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等参数;同时考察发酵时间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生长及油脂产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斯达氏油脂酵母发酵生物量及油脂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碳源;以(NH4)2SO4为氮源时,则生物量、油脂产量均最高;最佳初始pH值为6.0~6.5;无机盐离子的最适添加质量浓度为:MgSO4.7H2O 1.5 g/L,KH2PO43.0 g/L。碳源质量浓度、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的生物量和油脂产量的影响最大。斯达氏油脂酵母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90g/L,(NH4)2SO43.5 g/L,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在摇瓶发酵过程中,发酵培养144 h时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均最高,OD600值也较高。【结论】在优化条件下对斯达氏油脂酵母进行摇瓶发酵,获得的菌体生物量最高可达16.35g/L,较优化前提高了25.19%;油脂产量为4.94 g/L,较优化前提高了97.84%;菌体含油率最高可达302.1 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杀蚊球形芽孢杆菌BS-10高产培养基进行优化,为该菌株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菌株BS-10菌体生物量、干质量和芽孢数为考察指标,对培养基中添加的碳、氮组成成分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并对优化所得培养基进行发酵罐扩大培养试验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菌株BS-10高产毒力最优培养基(NBFB)配方为胰蛋白胨3g/L,牛肉膏1g/L,鱼粉6g/L,麸皮4g/L;采用NBFB培养基,可将BS-10培养周期缩短至18h,芽孢数达4.12×109 CFU/mg,对致倦库蚊幼虫的毒力较基础培养基增大了100倍。【结论】菌株BS-10在NBFB培养基扩大培养中,不仅获得了高产量,而且缩短了发酵周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从腐烂紫菜中分离的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产琼胶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组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装液量、摇床转速、发酵时间、初始pH、发酵温度、盐度等因素对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发酵产琼胶酶活力的影响,从中筛选出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分析不同氮源和碳源对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发酵产琼胶酶活力的影响,从中筛选出该菌株最佳培养基的组成。【结果】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发酵产琼胶酶的最佳条件为:装液量25mL、摇床转速200r/min、发酵时间23h、初始pH 7.2、发酵温度28℃、盐度3.4%;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牛肉膏5.0g/L、酵母浸膏1.50g/L、琼胶0.30g/L。【结论】在最佳组成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该菌株产琼胶酶活力稳定在87.1U/mL左右,比优化前提高了60.4%。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解磷菌PSBHY-3的培养参数,为水产养殖专用解磷菌的工业化发酵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适合解磷菌菌株PSBHY-3生长的发酵培养基碳氮源及其含量;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获得对菌量影响最显著的3个因子;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确定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建立主要培养参数的回归方程,得出优化后显著因子的最佳值及预测菌量;通过摇瓶试验验证,检验模型方程的准确性。【结果】菌株PSBHY-3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酵母膏(1∶1)。以温度(A)、蛋白胨—酵母膏(B)和转速(C)为因素变量,菌株PSBHY-3的菌量为响应值,拟合得到二次多元回归方程Y=17.10-0.88A+0.55B+1.27C+0.24AB+0.34AC-0.24BC-3.57A2-2.78B2-6.13C2。优化得到的解磷菌菌株PSBHY-3最佳发酵培养参数为:可溶性淀粉10.0 g/L,蛋白胨10.18 g/L,酵母膏10.18 g/L,氯化钠3.0 g/L,硫酸镁1.0 g/L,pH 7,培养温度35.54℃,转速164 r/min,接种量1%,装液量60%(V/V)。在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下,菌量实际值为1.81×109 CFU/mL,与理论菌量(1.72×109 CFU/mL)间无显著差异(P> 0.05),但显著高于优化前采用营养肉汤培养的菌量(1.90×108 CFU/mL)(P< 0.05)。【结论】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等优化了菌株PSBHY-3的发酵参数,显著提高了目的菌量,回归方程预测准确,优化后的发酵参数可用于水产养殖专用解磷菌的工业化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来源于新疆骆驼酸奶中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FM-LP-4菌株在发酵培养液中的菌体密度。利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MRS(de Man,Rogosa and Sharpe)培养基的碳源、氮源、营养因子以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FM-LP-4菌株的最佳增殖培养条件是培养温度为34℃、接种量为3%,初始pH值为6. 8;最佳培养基配方为30 g/L葡萄糖、35 g/L胰蛋白胨、60 g/L番茄汁,其他成分与MRS培养基基本配方一致。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培养18 h,FM-LP-4菌株菌体D600 nm提高18. 14%,为该菌株的投式发酵剂制备和产品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Xenorhabdus nematophila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Xenorhabdus nematophilaYL001的抗菌活性,为该菌株杀菌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生物农药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YSG培养基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对最佳碳源和氮源进行筛选,并采用全因子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对其最佳配比进行优化。【结果】YL001菌株的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氮源为豆饼粉,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玉米粉9.69 g/L,豆饼粉76.50 g/L,MgSO41.07 g/L,(NH4)2SO41.79 g/L,KH2PO40.63 g/L,K2HPO40.80 g/L,Na2SO41.25 g/L,在此条件下,YL001菌株抗菌活性达268.9 U/mL。【结论】培养基优化后YL001菌株的抗菌活性与试验的预测值接近,表明响应面法在培养基优化中十分有效,相对简单,且节省时间和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优化马来西亚链霉菌ECO 00002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以提高阿扎霉素F产量,为其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在摇瓶水平上,采用Plackett-Burman(PB)试验考察葡萄糖、淀粉、酵母膏、大豆粉、氯化钠、磷酸氢二钾等6个因素对阿扎霉素F HPLC效价的影响,并通过Response-Surface-Analysis(RSA)试验确定各因素最大响应值;进一步通过梯度试验,筛选适宜的初始pH、发酵瓶装液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最后利用优化的发酵条件在50 L全自动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应用试验,验证优化条件。【结果】发酵培养基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大豆粉和葡萄糖,其最大响应值分别为2.90%和1.59%;优化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5,装液量100 mL/500 mL,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2 h。【结论】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摇瓶水平上阿扎霉素F HPLC效价由原来的637.59μg/mL上升到1950.26μg/mL,HPLC效价提高率为205.88%(P0.01);50 L发酵罐阿扎霉素F的HPLC效价为2094.12μg/mL,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拮抗内生细菌进行鉴定,研究抑菌作用,探讨发酵条件并进行优化,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微生物资源.【方法】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分析对从葡萄健康叶片中分离的内生细菌X1-6-1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能力;以菌体生物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设计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结果】初步鉴定X1-6-1为Bacillus velezensis.抑菌试验表明B.velezensis X1-6-1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为(49.1±0.9)%~(67.3±0.7)%),较广的抗菌谱(对8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该菌株最适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10.0 g/L,牛肉膏10.0g/L,MgCl_(2 ) 5.0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72 h,温度25℃,初始pH值7.0,转速210 r/min,最佳装液量110 mL.【结论】葡萄内生细菌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对油菜菌核病菌、葡萄灰霉病菌和葡萄炭疽病菌都有显著拮抗作用,为开发生防制剂的候选菌株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勇  门中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39-8041
[目的]为大规模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奠定基础。[方法]以产油酵母菌Y1为试验菌株,分别以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为碳源,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铵、硝酸铵和硝酸钾为氮源,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株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Y1菌株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葡萄糖的最适浓度为85 g/L,100 ml摇瓶装液量为25 ml,液体种子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为160 r/min,温度为28℃,培养21.5 h菌体生物量达到最大。[结论]该研究对产油酵母菌Y1的液体摇瓶产脂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耐铁粪肠球菌X4对铁的富集能力,为开发生物有机铁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粪肠球菌X4菌体产量和铁富集率为指标,对影响X4铁富集性能的铁离子质量浓度、铁加入时间、X4菌液接种量、培养时间、碳源及氮源种类等发酵条件进行初筛;再采用L18(37)正交试验,以铁富集率为指标,对最佳碳源、氮源添加量及上述其他发酵条件进一步优化;最后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进行15 L发酵罐模拟试验,对X4的铁富集性能进行评价。【结果】粪肠球菌X4铁富集最优发酵条件为:铁离子质量浓度650 mg/L,培养16 h加铁,X4菌液接种量为体积分数18%,培养时间84 h,可溶性淀粉添加量20 g/L,酵母膏添加量15 g/L,氯化铵添加量4 g/L。最优发酵条件下的发酵罐模拟试验结果显示,耐铁粪肠球菌X4的单位菌体产量为5.52 g/L,单位菌体铁富集量101.38 mg/g,铁富集率86.16%,单位菌体有机铁富集量12.67 mg/g,铁有机化率12.5%。【结论】从铁富集量、铁富集率和铁有机化率来看,耐铁粪肠球菌X4具备生产生物有机铁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菌株WS4006-7E-NUT-21 L-苏氨酸发酵的种子培养基进行优化,同时对影响种子生长的条件如种子培养时间、种子液初始pH值、种子装液量等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L-苏氨酸发酵的最优种子培养条件。确定了种子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葡萄糖30 g/L、硫酸铵3 g/L、玉米浆40 g/L、酵母膏5 g/L;种子的最佳培养条件为250 mL的三角瓶中装液量25 mL,种子培养基的初始pH值7.0,培养时间16 h,接种量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生长迅速、性状优良的蜜环菌菌株,对所选优良菌株的液体培养基进行碳氮源筛选和优化,为蜜环菌深层发酵技术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生物量(菌丝体干质量)为指标,以工业发酵和生产中常用的菌株A9为对照,从本实验室分离与收集的20个蜜环菌菌株中筛选优良菌株,并设置不同的供试碳源、氮源、碳氮源组合、碳氮源含量,对其液体培养基的碳氮源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供试的20个蜜环菌中,菌株M41和M57生长迅速,生物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菌株A9,其中M41菌索粗壮、性状优良,作为优良菌株用于后续研究。供试的7种碳源和5种氮源中,菌株M41和A9液体培养基的最佳碳源分别为玉米粉和麦麸,最佳氮源分别是菜籽饼和酵母浸粉,最佳碳氮源组合分别为玉米粉+菜籽饼、玉米粉+蚕蛹粉,最佳碳氮源含量分别为2%和4%。菌株M41和A9的最佳液体培养基为玉米粉2%、菜籽饼(M41)或蚕蛹粉(A9)4%、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恒温振荡(121 r/min,25℃)培养18 d后,菌株M41的菌丝体产量达16.71 g/L,显著高于对照菌株A9(10.76 g/L)(P0.05)。【结论】筛选出的优良菌株M41可用于后续生产,优化液体培养基显著提高了蜜环菌菌株M41和A9的菌丝体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抗金银花白粉病菌贝莱斯芽孢杆菌HC-8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其快速大量生产及进行大田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贝莱斯芽孢杆菌HC-8菌株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优化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合分生孢子萌发和平板对峙试验,分析优化方案下HC-8菌株对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对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和轮状镰刀菌的拮抗活性。【结果】HC-8菌株最适基础培养基为酵母蛋白胨培养基(YSP);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5.0 g/L、酵母膏25.0 g/L、麦芽糖10.0 g/L;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 6.0、转速180 r/min、接种量0.100%、装液量20 mL/300 mL、培养时间48 h。优化方案下,HC-8菌株对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3.15%,显著高于优化前的74.65%(P<0.05,下同);对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和轮状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0.66%、59.03%和65.32%,显著高于优化前的54.31%、55.24%和59.17%。【结论】优化后的方案可提高HC-8菌株的发酵产量,并增强对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和轮状镰刀菌的拮抗效果及对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建立的方案可用于快速、大批量发酵HC-8菌悬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除草活性菌株HZ-011的发酵培养基各因素配比及最适发酵条件,为该菌作为除草剂的研发和农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产孢量为目标,通过固体培养基筛选确定菌株HZ-011生长的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菌株HZ-011的发酵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利用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原理对菌株HZ-011的液体培养基成分及配比进行优化;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培养基各成分间的交互作用;用菌株HZ-011发酵液对盆栽杂草(藜、密花香薷、冬葵和反枝苋)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经过优化,菌株HZ-011的培养基最佳配比为蔗糖48.744 g/L、蛋白胨15.626 g/L、NaCl 0.214 g/L和K2HPO4 0.428 g/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25℃、培养时间5 d、装液量180 mL和转速180 r/min。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Z-011对藜和反枝苋全部致死,对密花香薷的致病率为75%,对冬葵的致病率为40%。【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提高了菌株HZ-011的产孢量,为该菌株应用于农田杂草生物防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不同剂量的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简称NTG)对须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pogona)ASAGF58诱变处理不同时间,通过96孔板发酵培养结合生物检测进行高通量筛选;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高产菌株产丁烯基多杀菌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碳源、氮源优化。结果表明,从5 mg/mL NTG诱变处理50 min的突变株中,筛选出1株遗传稳定且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2-G4,该菌株丁烯基多杀菌素发酵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86.7%;优化获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00.00 g/L葡萄糖、50.00 g/L糊精、20.00 g/L玉米浆干粉、80.00 g/L棉籽蛋白、5.00 g/L NaCl、5.00 g/L CaCO_3、1.02 g/L MgSO_4·7H_2O,pH值为7.2。2-G4菌株在该优化培养基中的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比优化前提高52.1%。  相似文献   

20.
为培养优质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草鱼铜绿假单胞菌灭活疫苗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和磷酸盐成分进行了筛选,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各主要成分的用量进行了优化组合,并经过验证试验绘制出了铜绿假单胞菌JP802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的5 L发酵罐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草鱼赤皮病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培养基中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钾;确立了培养基的优化配方为蛋白胨10 g/L、牛肉膏5.0 g/L、酵母膏2.5 g/L、葡萄糖5.0 g/L、磷酸氢二钾0.75 g/L、氯化钠5.0 g/L,JP802菌株在此培养基中发酵14 h菌体浓度达到最大(OD_(600 nm)值为6.44)。研究表明,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可以获得更高产量的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菌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