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为科学推广兴文县红心猕猴桃种植,合理布局其种植区域,本文对兴文县僰王山种植园区的猕猴桃物候期和兴文县气候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兴文县独特的气候条件对猕猴桃生产的影响;并利用兴文县区域内15个观测站资料,以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雨总量、8月昼夜温差等气候因素作为区划因子,采用GIS软件对兴文县猕猴桃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在兴文县,影响红心猕猴桃种植的关键气象因子有气温、降水和温差,红心猕猴桃适宜种植区域包括大坝苗族乡、石海镇、九丝城镇、僰王山镇、毓秀苗族乡部分地方、麒麟苗族乡等乡镇或交界山区。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推广兴文县红心猕猴桃种植,合理布局其种植区域,对兴文县僰王山种植园区的猕猴桃物候期和兴文县气候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兴文县独特的气候条件对猕猴桃生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兴文县,影响红心猕猴桃种植的关键气象因子有气温、降水和温差。并利用兴文县区域内15个观测站资料,以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雨总量、8月昼夜温差等气候因素作为区划因子,确定分区指标,采用gis技术对兴文县猕猴桃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为兴文县猕猴桃种植提供科学区划。  相似文献   

3.
乐业县种植猕猴桃的气候适宜性分析及其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猕猴桃气候生态特性,在分析猕猴桃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要求的基础上,利用乐业县气候资料及地形数据,采用GIS技术及小网格气候资源分析方法,对乐业县猕猴桃种植区进行气候区划。按照区划结果,将乐业县猕猴桃种植区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气候区,给出了细网格区划专题图,为乐业县猕猴桃出口生产基地的合理布局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广西八角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GIS技术开展八角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的步骤和方法.根据八角生产对气候、地形等环境条件的要求,确定八角种植的适宜性区划指标;利用广西90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和1∶25万地形数据,通过建立区划指标数学模型的方法,将区划指标因子推算到1 km×1 km细网格单元上,实现了气候资源分布的细化;采用GIS技术划分出八角种植的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给出了细网格区划专题图,为八角的合理布局和发展提供了气候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贵阳不同县区气候特点和影响美味猕猴桃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区划指标体系,为贵阳地区猕猴桃产业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贵阳地区208个气象站点2000-2020年的气象数据,通过分析影响猕猴桃品质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采用GIS技术对贵阳美味猕猴桃种植适应性进行区划。【结果】贵阳地区热量、降水、光照均适宜猕猴桃生长发育。以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0℃积温、1月均温、7月均温、日照时数这6个气候因子作为划分贵阳地区美味猕猴桃栽培气候适宜的主要因子,每个指标分 4 级,对应高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美味猕猴桃种植最适宜区位于贵阳地区四周的低海拔区域,适宜区位于贵阳地区中部偏北区域。【结论】贵阳地区均属于猕猴桃种植适宜区,目前实际种植情况与美味猕猴桃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省旺苍县为代表,基于旺苍县及周边共30个气象台站1980—2018年气象数据、旺苍县1∶25万地理信息数据和数字化土壤图,通过分析旺苍及周边区县一季稻气象产量与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关系,结合生产实际选取4个气候因子、3个地形因子,1个土壤因子作为生态区划指标进行旺苍县一季稻种植区划。结果表明,旺苍县一季稻种植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分别占县域面积的33.96%、40.34%、25.70%,其中一季稻种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东西向槽谷带及东北西南向分布的正源乡、英萃镇、檬子乡等部分低海拔地区,可利用这部分区域气候资源、地形资源及土壤资源优势,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发展水稻现代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寻乌县脐橙种植气候地形土壤综合区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脐橙生长发育的气象条件和寻乌县的地形条件,确定了寻乌县脐橙种植综合区划指标。采用寻乌县气象站及其附近7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和地理数据,建立区划指标的高程推算模型。运用GIS技术和寻乌县1∶5万的DEM数据将气候要素值计算到寻乌县地图网格点上,并结合寻乌县TM遥感影像数据和GPS考察数据,对寻乌脐橙种植进行气候地形土壤综合区划。区划结果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为寻乌县脐橙种植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茶叶产业是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脱贫攻坚、经济发展重要的一环.根据高品质茶叶生产对气候、土壤、地形环境因子要求,选取4个气候因子、 3个地形因子、 1个土壤因子作为生态区划指标,基于旺苍县及其周边共30个气象台站1980-2018年逐日气象数据,结合旺苍县1∶50万地理信息数据和数字化土壤图完成茶叶生产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旺苍县茶叶生产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分别占县域面积30.37%,45.13%及24.50%,适宜区主要集中槽谷地带的白水镇、尚武镇、嘉川镇、东河镇、黄洋镇、普济镇、三江镇、金溪镇、大德乡及槽谷地带以北的檬子乡、英萃镇、正源乡,可利用适宜区生态资源优势,提高茶叶种植水平,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汪圣洪  莫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12-6814,6818
[目的]根据花溪区不同区域(乡镇)的气候特点,研究花溪生姜种植的气候条件和分区布局。[方法]以花溪区气象站1971~2010年的气候资料和花溪区1∶250 000地理信息数据材料,运用GIS技术,根据生姜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生姜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然后,结合当地土壤类型和专家意见,通过建立各气候要素与地理因子(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关系模型,将相关的气候因子订正到乡镇点上,从花溪区乡镇气候条件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出发,采用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拟合方法,得到花溪区各气候要素的小网格推算模式;最后,借助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在GIS平台下制作花溪区生姜适宜种植区域分布图。[结果]生姜生育期降水、温度和光照是影响花溪生姜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关键气候因子,据此建立的花溪生姜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体系更客观合理;区划结果显示,最适宜气候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 100 m左右的中部丘盆温暖湿润区;适宜气候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 100~1 200 m的丘陵区;海拔在1 200 m以上的山丘陵地区为次适宜气候区,这与花溪生姜实际种植现状基本一致。[结论]该研究为花溪区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调整生姜产业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尹剑  邱远宏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4):230-233,236
[目的]对贵州省道地药材天麻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为产地中药资源合理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高程数据、气象栅格数据、土壤质地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土壤侵蚀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从地形适宜度、气候适宜度、土壤适宜度和土地利用适宜度4个方面,考察贵州省天麻的种植生态适宜性,借助空间分析技术将影响天麻生长的各类因素综合,获得贵州天麻种植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黔西北是天麻种植生态适宜度的高度集中区,黔东北地区种植潜力也较大,但目前开发尚不充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结论]贵州生态条件适合天麻药材产业发展,空间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材种植区划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产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水稻是我国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和大陆板块移动,农业种植区划做出相应的调整。为绵阳市水稻种植提供精细化服务和优化种植结构,选择气候、地形、土壤三大类因子对绵阳市水稻种植适宜性区划进行分析,结合绵阳市实际情况,将区划指标划分为适宜性、较适宜性和不适宜性,建立绵阳市水稻种植适宜性区划模型。结果表明,绵阳市南部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北部地区受高海拔等地形影响,不太适合水稻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贵州核桃产业基地的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贵州气候、土壤和地形因子,在GIS平台上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分别绘制贵州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土壤适宜性区划和地形因子适宜性区划,综合得到贵州核桃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贵州省总体上位于核桃种植生态适宜和最适宜区,种植生态最适宜区为贵州毕节市、遵义市、六盘水市、贵阳市以及黔西南州和黔南州南部和黔东南州北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贵州核桃产业基地的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贵州气候、土壤和地形因子,在GIS平台上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分别绘制贵州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土壤适宜性区划和地形因子适宜性区划,综合得到贵州核桃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贵州省总体上位于核桃种植生态适宜和最适宜区,种植生态最适宜区为贵州毕节市、遵义市、六盘水市、贵阳市以及黔西南州和黔南州南部和黔东南州北部.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进行木薯种植适宜性区划研究,为云南省木薯产业的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云南省气候资源特点和木薯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分析确定了影响木薯生长分布的适宜性区划指标。结合云南省1∶25万地理信息数据、云南省109个气象站1981—2010年气候资料,选取年极端最低温度、年极端最高温度、年降水量、年平均温度、全年≥10℃活动积温5个气候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取因子权重,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区划指标进行细网格推算,推算出无测站地区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情况,得出云南省1 km×1 km网格化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结果,按照最适宜生长区、适宜生长区、次适宜生长区和不适宜生长区对云南省木薯种植进行区域划分,并制作云南省木薯种植区划专题图。区划结果表明:云南省种植木薯潜力很大,可以进一步发展木薯种植产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浙江省常山县胡柚气候适宜性区划,为胡柚的种植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考虑对胡柚树体生长发育和产量有较大影响的气候生态因子,分析胡柚产量与气象、地形要素的关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对综合指标进行量化分级,建立胡柚种植的综合区划指标,并建立评估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区划指标权重值,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模型计算得到常山胡柚栽培综合区划图。[结果]除了东北部及南部的山地丘陵一带,常山大部分位于胡柚适宜与较适宜区,其中中部的长风电站一带为适宜种植区,可大面积种植胡柚。胡柚种植受温度及热量资源影响最大。[结论]该区划结果可为胡柚种植的合理布局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辽宁省大豆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辽宁省大豆种植合理布局提供依据,利用1981—2015年辽宁省54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大豆产量及大豆生育期资料,根据大豆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气候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对大豆各区划指标进行网格推算并予以空间分析,进而将全省大豆种植划分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3个区域。通过分区评述和分析,提出辽宁省发展大豆种植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贵州辣椒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是日常生活中的蔬菜、调味品、医药原料和化工原料,有健胃、助消化和降血糖等功能,研究辣椒的气候适宜性对辣椒种植的优质高产和生产合理布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贵州省84个气象站点的气候资料,选取7~8月的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等气候因子作为辣椒气候适宜种植的区划指标,构建各气候指标的空间分布模型,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贵州省辣椒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贵州省最适宜种植辣椒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遵义地区、铜仁地区和省的中部;适宜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中部和南部;次适宜种植辣椒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州省的西部、西南部和东部的少部分地区;不适宜种植辣椒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黔西南、黔南部的小部分地区。全省各地可根据区划的结果,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完善辣椒气候适宜性指标,为辣椒的生产种植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以小金县气象局气象观测站1952—2016年气象资料、农业气候区划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为基础,基于GIS技术,利用气候要素小网格推算模型对区划指标空间化后,采用叠加方法,对小金县酿酒葡萄进行精细化气候区划,提出优质葡萄种植布局优化建议,以期为广大农户提供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陇县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进行研究,选择6个主要影响烤烟种植的评价指标并进行分析,充分挖掘优质烤烟生长的资源环境,为陇县地区烤烟种植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陇县气象局1981~2015年气象观测资料及14个乡镇区域自动站2007~2015年气温、降水资料,进行烤烟生态气候适宜性分析,确定区划指标,采取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指标隶属函数进行分区。[结果]陇县北部及中部海拔1 000~1 300 m的地区,是陇县烤烟最适宜种植区,也是优质烤烟的主产区。中部海拔较低的川道地带也是烤烟的适宜种植区。[结论]利用GIS技术,在实现区划指标空间化基础上,完成了陇县烤烟种植的适宜性区划并制作出区划图。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是我国石斛的主产区,其中铁皮石斛是在云南全省乃至全国范围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而有关云南省铁皮石斛种植适宜性区划的研究还不多。为了研究铁皮石斛在云南省的适宜生长区域,根据云南省的气候资源特点及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分析确定影响铁皮石斛生长分布的适宜性区划指标,选取年平均温度、年极端最低温度、年极端最高温度、全年≥10℃活动积温、年降水量、海拔、年平均相对湿度7个气象因子作为种植区划指标,利用云南省109个气象台站1981—2010年的气候资料及云南省地理信息数据,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区划指标进行细网格推算。结果得到云南省1 km×1 km网格化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并按照最适宜生长区、次适宜生长区、不适宜生长区对云南省铁皮石斛进行了种植区域划分,并给出了区划专题图,为云南省铁皮石斛的合理种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