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土地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作用。安徽省阜阳市为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整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结合本地实际,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在满足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村土地整治新要求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贯彻"融合整体、减量增效、生态优化、善治人文"的设计理念,进行模式创新,提出实施"美丽乡村节地工程",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延边州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把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憩可游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探索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和民俗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区域发展模式。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筑牢美丽乡村建设基础统筹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清垃圾、清柴草、清粪堆、清院落、清沟渠、清卫生死角等"六清"整治活动,筑牢美丽乡村建设基础。集中整治农村环境,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在全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土地整治及和谐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辩证关系、土地整治在和谐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和目前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的引领作用;树立"土地整治+"理念;加强资金整合管理,发挥资金叠加效应;加大监管力度,提升工程质量;创新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机制等和谐美丽乡村视角下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战略。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把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憩可游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探索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和民俗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区域发展模式。一、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筑牢美丽乡村建设基础统筹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清垃圾、清柴草、清粪堆、清院落、清沟渠、清卫生死角等"六清"整治活动,筑牢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目前尚没有统一的界定。一些地方根据本地实际,基于对美丽乡村建设概念的不同理解,探索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实践模式。安吉模式浙江省安吉县是一个典型山区县,经历了工业污染之痛以后,1998年安吉县放弃工业立县之路,2001年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2003年,安吉县结合浙江省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在全县实施以"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为内容的"两双工程",以多种形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集中攻坚工业污染、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治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推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措施,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以夏津县为例,分析夏津县土地整治现状及存在的生态问题,探索夏津县在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中的思路及方法,寻求适合夏津土地整治开展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无针对性、部分不合理性以及生态、景观效益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模式优势,从经济、社会、生态、景观4个方面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进行分析,构建了相对完善的适用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模式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239-240
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四个襄阳",加速推进襄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襄阳美丽乡村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美丽乡村建设的环境整治和文化生态保护都要抓,硬件和软件都要硬;不要照搬模式搞建设,不要过于标准化失去村庄特色;要注意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民参与,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受益人。  相似文献   

9.
2017年,汕头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三年大行动,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本文在汕头市"百村示范"整治规划技术路线的基础上,以濠江区广澳街道三遼社区为例,挖掘社区发展潜力和特色示范要素,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性社区,为特色乡村的规划建设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0.
位于浙江省温黄平原的温岭市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生产发展模式正在加快实现"绿色转身"。其经验主要是通过肥药双控、源头管控的方式,力控农业面源污染。该市以"三化"目标推进畜禽养殖专项整治;以"三全"模式打造智慧施肥植保体系;以"三促"措施强化农业污染源头管控;大力实施病虫综合防治工程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新《环保法》的颁布出台,以及新农村、新农业、美丽乡村等概念的提出,生猪养殖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全国各地开始探索环境友好的绿色生猪养殖模式。铜仁市正在推进"五城联创"工作,为了完成这项工作,铜仁市的各大科研机构和养殖场也在探索适合于本市实际的生猪养殖零排放模式。该文介绍了示范模式,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铜仁市的生猪养殖零污染排放技术模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青虾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易繁殖等生物学特点,针对传统青虾池塘单养模式的弊端,改"一次引种、自繁自育、捕大留小"的方式为"批次放苗、分茬养殖与轮捕技术相结合"的养殖模式,能将传统单养青虾粗放的低效模式提升为人工可控度高、管理措施精准到位的高效模式,使青虾单养技术更趋精准化。现将该养殖模式进行总结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涟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如洗;镇村路网交错,庭院芬芳扑鼻。如今的湘乡农村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湘乡市以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为重点,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和"十百千万"工程,全力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绘就了一幅乡村美丽人居图。  相似文献   

14.
<正>五年来,通化市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新村貌不断提档升级。按照先基础设施、后环境整治、再提升田园景观的建设步骤,下大力气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开启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示范。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型、民俗特色型、旅游兴村型和环境优美型"四种模式建设新农村,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把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规划布局,推广先进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落实有效政策方案谈到目前全市对生猪粪污整治的开展和经验,淄博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张志祥对记者介绍了该市近两年多来的一些做法,"早在2015年3月,市里就印发了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同时,环保局、畜牧兽医局制定印发《淄博市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和《关于划定畜禽养殖禁  相似文献   

16.
<正>为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吉林省乡村振兴发展,4月24~30日,省委组织部在浙江省杭州市、嘉兴海宁市等地,举办了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专题培训班。各市(州)、县(市、区)、长白山开发区分管领导、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分管领导、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学习。一、培训主要特点本次培训依托浙江省委党委优质教学资源和丰富培训经验,深入学习考察了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研讨交流等方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2013年5月,农业部启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截至2013年11月,全国已经有1 100个乡村被确定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差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美丽乡村创建的内容因村施策、各有侧重、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目前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出了十大模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临江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特别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以来,以"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改变村容村貌为建设重点,着力扮靓美丽乡村。为了充分发挥奖补资金的作用,市政府将农村建设项目统一规划,积极整合涉农建设资金,避免重复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主要用于"锦上添花"的环境整治和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基础理论和生态工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乡村生态文明是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目标。目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战略部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在实践中需要从建设乡村生态文明角度,重视和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生态工程建设。本文基于土壤学、地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工程等基础理论,分析了上述理论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农用地整治和农村居民点整治中涉及的若干生态工程模式进行研究,从而为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健康持续发展、建设乡村生态文明乃至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农垦岗埠农场全力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吹响"打造幸福美丽岗埠"的集结号农场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履行环境整治责主体职责。实行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同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做到任务清、责任明、时限严。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时间节点和整治重点。在完成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同时,加强对已整治环境的日常管理和长效管护工作,加大推进力度。农场不断完善督查和长效管理机制,采取明查暗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