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蕉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有效防治香蕉褐缘灰斑病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本试验比较了氨基寡糖素和丙环唑不同浓度混配处理对香蕉褐缘灰斑病的大田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水剂50~83.3 mg/L+25%丙环唑乳油225~250 mg/ 3次喷雾施药后7 d防效在79.65%~86.94%之间,其中减施25%丙环唑乳油32.49%时,其混配防效仍优于丙环唑单剂处理。氨基寡糖素与丙环唑混配可减少丙环唑的用量,提高香蕉褐缘灰斑的防治效果,试验期间各处理对香蕉植株无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能够显著提高桉树对青枯病抗性的诱导剂,用4种化学诱导剂和2种生物源诱导剂在不同浓度下对桉树水培苗进行诱导处理,3 d后挑战接种青枯菌。结果显示,各诱导剂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桉树苗的抗病性,其中1.0 mmol·L-1的苯并噻二唑(BTH)诱抗效果最高,达50.4%;0.50 mmol·L-1β-氨基丁酸(BABA)次之,达46.1%;BTH与无毒青枯菌菌株(AYX22)混合诱导处理桉树苗可进一步提高诱抗效果,达71.0%。以BTH+AXY22组合作为诱导剂,对桉树盆栽苗采用注射、浸根、灌根、喷雾4种方法进行诱导处理,结果表明,以喷雾法最佳,最大诱抗效果可达40.4%。以喷雾法测定BTH+AXY22组合对桉树盆栽苗不同诱导处理与挑战接种间隔期以及诱导次数对诱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处理7 d的间隔期为最佳,最大诱抗效果达58.9%,以7 d间隔期连续3次诱导处理可使诱抗效果增加到87.3%。试验证明BTH+AXY22组合为最佳抗桉树青枯病诱导剂。  相似文献   

3.
几种杀虫剂防治单季晚稻5代稻飞虱田间药效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表明,几种药剂防治单季晚稻5代稻飞虱,2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中10%烯啶虫胺水剂防治褐飞虱效果理想,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21d防效分别为80.3%~99.8%,但对灰飞虱防效不佳.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对褐飞虱、灰飞虱防效均较差;25%吡蚜酮町湿性粉剂防治褐飞虱、灰飞虱持效性较好,药后3~21d对褐飞虱防效在35.5%~90.4%,对灰飞虱防效在68~91.3%.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多效唑(PP333)与水杨酸(SA)、茉莉酸(JA)、壳聚糖(CTS)和苯并噻二唑(BTH)等药物互作对香蕉苗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为利用诱抗剂防控香蕉枯萎病(Fusarium wilt of banana)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香蕉品种‘宝岛蕉’组培杯苗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PP333(A处理)及4种常用诱抗剂单剂(B、C、D和E处理)和双剂(A+B、A+C、A+D和A+E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CK),结合伤根浸菌接种法,比较分析各处理香蕉苗的生长状况、抗枯萎病能力和防御酶活性。【结果】处理后30 d,各药物处理香蕉苗的株高均显著低于CK(P<0.05,下同),茎粗总体上高于CK。其中,双剂处理中以PP333配施BTH的株高最低,较CK显著降低31.84%,以PP333配施JA的茎粗最粗,较CK显著增加20.55%。双剂处理香蕉苗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均显著低于CK,降幅为2.46%~5.74%,根系干物质量较CK显著提高39.02%~43.90%。各药物处理香蕉苗期的枯萎病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CK,其中PP333配施BTH和CTS对香蕉枯萎病的诱抗效果较佳,分别达57.6...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40%异菌·氟啶胺SC、0.2%苯丙烯菌酮ME、25%粉唑醇SC、9%萜烯醇EC 4种杀菌剂对草莓叶部和果实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特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复配药剂40%异菌·氟啶胺SC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持效期最长,植物源杀菌剂9%萜烯醇EC和三唑类杀菌剂25%粉唑醇SC对草莓白粉病也有较好的防效,且这3种药剂在本试验浓度下对草莓生长均未发生药害,即对草莓生长安全,可在青浦区草莓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灰霉病是上海市青浦区白鹤地区大棚草莓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草莓灰霉病防治药剂,特选用50%啶酰菌胺WG、40%异菌·氟啶胺SC,开展了大棚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G、40%异菌·氟啶胺SC均对草莓生长安全;其中,50%啶酰菌胺WG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较好,第2次施药后14 d的防效达87.06%。建议在草莓生产上,每667 m~2施用50%啶酰菌胺WG 12 g兑水60 L均匀喷雾,间隔7 d再喷1次,即可有效防控草莓灰霉病。  相似文献   

7.
用24%腈苯唑悬浮剂、5%烯唑醇微乳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2.5%啶氧菌酯悬浮剂4种药剂进行香蕉叶斑病防治试验,以常用杀菌药剂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250 g/L丙环唑乳油作为比较,进行田间试验防效对比。结果表明,4种处理药剂对香蕉叶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最高防效达到74.03%,药后21 d防效最高仍达69.94%,其中22.5%啶氧菌酯SC和250 g/L吡唑醚菌酯EC的药剂防效速效性和持效性均好;24%腈苯唑SC药剂防效速效性好,持效性次之;5%烯唑醇ME速效性好,但持效性稍差。4种药剂对作物发育无不良影响,可以在香蕉种植上作为轮换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褐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探索呋虫胺、吡蚜酮等几种新药剂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并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年进行了其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呋虫胺、吡蚜酮等药剂对褐飞虱防效明显,适期用药1次,其防效可达到9 0%以上,持效期可维持21d以上。各药剂每667m2经济有效的用药量分别为52.5%IKI-2203WP 80g、25%呋虫胺WP 24g、40%噻虫·茚虫威SC20 m L、25%吡蚜酮SC20 m L,在褐飞虱1~2龄若虫高峰期对水50~60 kg喷雾防治,即可有效控制褐飞虱的发生和为害,且各药剂均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的 280 g·L-1 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拌种组合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用药2次防治稻瘟病小区试验结果显示,280 g·L-1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20 mL·kg-1 拌种组合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用药2次对稻瘟病防治效果最佳,叶瘟防效894%,穗颈瘟防效615%,方差分析显示,该处理穗颈瘟防效与其他处理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结果还表明,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拌种对叶瘟具有预防效果,防效随着拌种浓度的递增而增大,但对叶瘟后期的防治效果不佳,且对穗颈瘟无防效。建议稻瘟病重发地区以280 g·L-1 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20 mL·kg-1 拌种,并在分蘖末至拔节期、破口前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用药2次,用药量分别为150和225 g·h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以西瓜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ucumerirum Owen)、烟草赤星菌[Alternaria longipes(Ell.et Eu)Tisdale et Wadk]、香蕉大灰斑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in]、烟草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和水稻纹枯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为靶标,对采自广西十万大山的16种植物的甲醇粗提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 Hand.Mass)、水茄(Solanum touvum Swartz)等7种植物粗提物对5种供试真菌均有活性,其中狭叶坡垒抑菌活性最为显著;进一步测定了狭叶坡垒石油醚萃取层、乙酸乙酯萃取层及水萃取层对玉米大斑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稻胡麻叶斑菌(Helminthosporium oryzae Breda de Haan)和西瓜枯萎菌(F.oxysporum Schl.f.sp)等21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5 mg/mL狭叶坡垒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对水稻恶苗菌[Gibberella fujikuroi(Saw)Wollenw]、香蕉黑条叶斑菌(Mycosphaerella fijiensis Marelet)和香蕉褐缘灰斑菌(Cercospora musae Zimm)等18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的抑制率达100%,对香蕉叶缘枯菌(Alternaria musae Bour.et Bat)、香蕉大灰斑菌[Curvalaria lunata(Wakker)Boedijin]、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eau]、甘蓝黑斑菌[Alternaria brassicola(Schw.)Wiltshire]和水稻纹枯菌(R.solani)的抑制率分别为89.00%、94.12%、90.35%、89.93%和85.13%。对烟草黑胫病菌(C.nicotianae)、香蕉叶缘枯菌(A.musae)、香蕉大灰斑菌(C.lunata)、甘蔗凤梨病菌(C.paradoxa)、甘蓝黑斑菌(A.brassicola)和水稻纹枯菌(R.solani)的EC50分别为:0.475 8,2.642 9,0.614 7,0.467 4,0.977 7,3.463 7 mg/mL。对甘蔗凤梨病菌(C.paradoxa)、甘蓝黑斑菌(A.brassicola)进行孢子萌发实验,其EC50分别为0.716 6 mg/mL、1.784 4 mg/m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狭叶坡垒枝叶中的抑菌活性成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诱导的影响及其抗性生理机制,为马铃薯疮痂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叶片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6个诱抗剂处理,处理1~处理4为常规拌种分别+1.0 mmol/L水杨酸、1.0 mmol/L苯并噻二唑、2000倍25%吡唑醚菌酯或500倍3%氨基寡糖素喷施叶片,处理5和处理6为50倍3%氨基寡糖素喷种分别+500倍3%氨基寡糖素或500倍3%香菇多糖喷施叶片.于齐苗后每隔7 d喷施1次,共喷施3次,第3次喷施后14 d调查植株出苗率、株高等农艺性状,取样测定抗性生理指标,收获后调查块茎疮痂病发病率、产量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不同诱抗剂处理均可显著降低马铃薯疮痂病发病率,其中以50倍3%氨基寡糖素喷种+500倍3%香菇多糖喷施叶片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达68.85%;与CK相比,诱抗剂处理后的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块茎的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淀粉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诱抗剂通过提高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及降低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来调节植株生长,从而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利用50倍3%氨基寡糖素喷种+500倍3%香菇多糖喷施叶片对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效果最理想,同时可提高产量并改善块茎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减轻水稻病虫害后期防治压力,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植检站选择当前几种常用的水稻拌种剂,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探索对水稻蓟马、稻飞虱、恶苗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与持效期。结果表明,使用13%噻呋酰胺?咯菌腈?噻虫嗪FS、60%吡虫啉FS混用28%异噻菌胺?肟菌酯FS、25%噻虫嗪?咯菌腈?甲霜灵FS和22%噻虫嗪?咯菌腈FS四种处理进行水稻拌种,对水稻生长安全,对恶苗病防效达80%以上。试验期间恶苗病发生较轻,防效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水稻稻瘟病和恶苗病是水稻上危害严重的真菌病害,化学防治是主要防治措施之一。为探明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FS)对稻瘟病和恶苗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干稻种拌种并晾干后播种的处理方式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1%肟菌.异噻胺FS 15 mL/kg和25 mL/kg种子对沪软1212苗瘟、叶瘟和穗瘟的防效分别为87.19%、77.64%、45.20%和93.75%、84.75%、58.92%,对沪软1212在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的恶苗病防效分别为83.44%、83.89%、84.35%和85.89%、88.26%、88.12%,各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成苗安全。24.1%肟菌.异噻胺FS推荐剂量拌种对苗瘟、叶瘟和恶苗病防效较好,对水稻生长安全;研究结果可为稻瘟病和恶苗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6种药剂对茄子绵疫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药的速效性、持效性及对幼苗的安全性为判定指标,比较1种矿物源农药(46%氢氧化铜WDG)、2种微生物源农药(1%申嗪霉素AS、0.5%氨基寡糖素AS)和3种化学农药(50%烯酰吗啉WP、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DG、23.4%双炔酰菌胺SC)对茄子绵疫病的防效,筛选适合茄子绿色生产的用药技术。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d,50%烯酰吗啉WP750倍液防效最佳,46%氢氧化铜WDG 500倍液与1%申嗪霉素AS 250倍液防效次之,差异不显著;药后5 d和7 d,23.4%双炔酰菌胺SC 750倍液防效最佳,46%氢氧化铜WDG 500倍液与1%申嗪霉素AS 250倍液防效次之,且持效性好;因防效好、半衰期短、低毒、对茄子幼苗生长无影响,防治茄子绵疫病建议主推46%氢氧化铜WDG与1%申嗪霉素水剂,0.5%氨基寡糖素AS防效差不推荐。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重点围绕水稻前期主要病虫害恶苗病、稻蓟马和白背飞虱进行种子处理药剂的防效比较。结果表明,咪鲜胺(99.2%)、氟唑菌苯胺(94.6%)和肟菌脂·异噻菌胺(94.0%)对恶苗病防效最好,优于甲基硫菌灵·甲霜灵·嘧菌酯(82.4%)和氰烯菌酯(79.2%);对于稻蓟马而言,噻虫胺(100%)或噻虫嗪(或含)拌种防效最好(77.3%~94.4%),优于丁硫克百威·呋虫胺处理(54.4%~68.5%);对于白背飞虱而言,噻虫嗪(或含)制剂种子处理35 d后对白背飞虱仍具有71.1%~73.0%的防效,优于丁硫克百威·呋虫胺(64.9%)和噻虫胺(45.6%)处理。本试验结果可为水稻苗期病虫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不同用量的生根型和膨果型生物菌水溶肥对萝卜生长、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生物菌水溶肥可提高萝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萝卜产量,与仅施无机肥相比,生根型和膨果型生物菌水溶肥处理的经济产量分别提高了11.07%~12.65%和26.88%~46.64%,同时还提高了萝卜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追施生物菌水溶肥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数和放线菌数,降低了真菌数,细菌数随生物菌水溶肥用量的升高而增多,真菌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而放线菌数的变化与肥料种类的关系更为密切,且膨果型生物菌水溶肥的效果较生根型明显。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随生物菌水溶肥用量的升高而升高,而追施生物菌水溶肥后却降低了土壤脲酶和脱氢酶的活性。此外,土壤中有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均随生物菌水溶肥追施量的增加而提高。可见,生物菌水溶肥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不同药剂拌种防治水稻病虫害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水稻拌种处理,研究22.4%阿马士(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和280 g/L入田(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2.4%阿马士(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拌种对水稻纹枯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稻瘟病无明显作用。280 g/L入田(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衣剂拌种对水稻叶瘟和穗颈瘟有抑制作用,对纹枯病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根施阿米西达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持效期及对番茄生产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4个根施阿米西达达处理、1个喷施阿米西达对照和1个清水对照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根施阿米西达超过1 500ml/hm~2,药后75 d对叶霉病的防治效果均超过90%,喷施阿米西达对照的防治效果仅为22.24%,相同用药量持效期较喷雾防治至少高出20 d。阿米西达对番茄植株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结论]综合考虑,建议春茬番茄(8.10万株/hm~2)根施阿米西达1 500 ml/hm~2预防番茄叶霉病。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对烟草靶斑病防治效果好的药剂,选用70%甲基硫菌灵等15种不同的药剂对烟草靶斑病进行了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抑菌试验通过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定各种药剂对烟草靶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0%苯甲·丙环唑EC(爱苗)、20%噻氟酰胺SC(满穗)等13种药剂对烟草靶斑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可用于田间药剂防效试验。在辽宁丹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对烟草靶斑病的相对防效在50%以上,其中30%苯甲·丙环唑EC(爱苗)和20%噻氟酰胺SC(满穗)的防治效果最为理想,且持效时间长,第1次施药7 d后对烟草靶斑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46.71%和46.56%,第2次施药7 d后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76.95%和72.33%。可见,这2种药剂适合于丹东地区防治烟草靶斑病。  相似文献   

20.
在温室番茄常规施肥基础上设置中港美盛有机水溶肥料喷肥3次、喷施同等量清水、空白共3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后得出: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番茄结果期喷施中港美盛有机水溶肥料每亩每次100 mL稀释500倍液3次,能有效促进植株生长,处理1每667 m2每月较处理2、处理3分别增产624.3 kg、1 090 kg,增产22.01%和46.0%,且喷肥处理较常规施肥红果率增加12.96个百分点,成熟期提前2~3 d,增产增收效果显著。适宜在日光温室经济作物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