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贵州高海拔地区旱作春马铃薯高效施用农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威芋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农药不同用量(习惯剂量的100%、80%、60%和40%)对贵州威宁春马铃薯病情指数和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喷施农药后马铃薯的出苗率为89.63%~93.37%,病情指数为2.71%~6.17%,与不喷施(CK)相比,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单株产量分别提高1.55%~22.97%、2.50%~30.00%和12.29%~42.68%,以习惯喷施剂量80%的表现最佳;喷施农药可以显著改善马铃薯还原糖和淀粉的含量,还原糖含量较CK提高0.01~0.14百分点,淀粉含量提高0.76~7.43百分点,但对马铃薯块茎中氮、磷、钾和水分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喷施农药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和碱解氮的含量分别较CK提高6.96%~15.47%、1.75%~36.84%、3.57%~56.09%和10.00%~14.99%。【结论】贵州旱作春马铃薯高产栽培过程中农药施用以习惯喷施剂量的80%为宜。  相似文献   

2.
沟垄覆膜栽培对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栽培模式对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_1)、全膜垄播(T_2)、全膜沟播(T_3)、半膜垄播(T_4)、半膜沟播(T_5) 6种栽培模式对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土壤pH、电导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中主要含有酯类、烃类、酸类、醇类、酚类、酰胺类化合物;与CK相比,沟垄覆膜栽培可显著降低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中化感物质及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其中酸类物质最高降幅达55.22%.此外,沟垄覆膜栽培还可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电导率,降幅达23.8%~34.1%,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增加土壤肥力,各处理较CK速效氮含量提高11.47%~45.91%,速效磷含量提高17.88%~36.96%,速效钾含量提高1.77%~16.71%.【结论】沟垄覆膜栽培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了马铃薯对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吸收,有效缓解了因化感物质积累对作物的毒害作用,尤其以全膜垄播栽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速效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养分及产量影响的差异,以当地主栽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双垄垄播(T2)、全膜双垄沟播(T3)、半膜沟垄垄播(T4)、半膜沟垄沟播(T5)6种栽培模式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速效养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土壤铵态氮、速效钾含量下降,而速效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沟垄和覆膜处理土壤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CK,而速效钾含量在前期与后期低于CK;沟垄覆膜种植均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为1.5%~29.8%,其中T2处理产量最高且与CK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另外,与CK相比,沟垄和覆膜处理马铃薯单株结薯数提高了70.8%~87.5%,且以T2和T5处理最高;而单株薯质量提高了37.1%~68.6%,且T3处理与CK间差异显著.沟垄和覆膜处理通过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4.
施用农用保水剂对旱作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旱作区马铃薯栽培中施用农用保水剂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农用保水剂能提高结薯率和商品率等经济性状,产量可达29 642.2 kg/hm~2,比露地栽培增产4.56%,在马铃薯栽培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定西市安定区保水剂不同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陇薯10号马铃薯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用量的保水剂对土壤性状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全量还田量+半膜覆盖栽培+3 kg保水剂与秸秆腐熟剂的处理,可提高马铃薯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促进土壤养分含量和产量增加。该处理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分别是7.3个、0.76 kg、73.7%,使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增加0.25 g/kg,全氮增加0.04 g/kg,碱解氮增加0.9 mg/kg,有效磷增加0.4 mg/kg,速效钾增加0.8 mg/kg;马铃薯产量达43 212.96 kg/hm~2,比处理1增产10 240.74 kg/hm~2,增产率为31.1%。  相似文献   

6.
采用沃特和微生物2种不同保水剂,研究不同保水剂施用量(2kg/667 m2、4kg/667 m2、6kg/667m2)对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育前期,施微生物保水剂处理植株器官氮、磷、钾质量分数均高于施沃特保水剂处理,其中施用微生物保水剂4kg/667 m2和6kg/667m2各器官氮、磷、钾质量分数最高,均显著高于不施保水剂处理。施用保水剂均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其中施沃特保水剂4kg/667m2对马铃薯增产和提高商品薯率效果最佳,较不施保水剂处理显著提高34.6%和15.2%。  相似文献   

7.
保水剂施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保水剂施用方式对内蒙古西部半干旱偏旱地区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筛选出合适的保水剂及施用方式。【方法】以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丙烯酸钾(PAA-K)为材料,设不施保水剂(CK)、穴施PAM、沟施PAM、穴施PAA-K、沟施PAA-K 5个处理,分析不同保水剂及其施用方式下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和产量的变化。【结果】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随马铃薯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均于马铃薯块茎膨大期达峰值。与CK相比,施用保水剂处理均能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且对于同一种保水剂,穴施处理提高幅度大于沟施处理。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穴施PAM、穴施PAA-K、沟施PAM、沟施PAA-K处理0~10cm土层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2.92%,11.97%,9.06%和6.02%,土壤脲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2.38%,2.33%,0.86%和0.31%,土壤蔗糖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2.99%,17.03%,20.50%和18.34%,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随土层的增加逐渐降低。与CK相比,施用保水剂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降低了小薯率。穴施PAM、穴施PAA-K、沟施PAM、沟施PAA-K分别较对照增产12.08%,10.45%,7.37%和5.22%。【结论】施用保水剂PAM、PAA-K均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降低了小薯率,其中穴施PA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彩色马铃薯试管薯结薯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工厂化生产试管薯提供依据。【方法】以8个彩色马铃薯株系为供试材料,研究12%蔗糖、0.5 mmol/L水杨酸、40 mmol/L高钾处理对彩色马铃薯试管薯结薯的影响。【结果】12%蔗糖处理可提高单株试管薯产量和淀粉含量。0.5mmol/L水杨酸处理使不同株系增产19%~192%,但淀粉含量略有下降。40mmol/L高钾处理对试管薯产量和淀粉含量作用不显著或抑制少量株系试管薯形成并降低淀粉含量。此外,水杨酸具有促进结薯提前的作用,可比对照平均提前约15~25 d形成直径3~5 mm薯块。生产1 kg彩色马铃薯试管薯,0.5 mmol/L水杨酸处理的试剂成本最低,只有对照的56.89%。【结论】0.5 mmol/L水杨酸处理具有成本低、结薯效率高的优点,具有实际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中国西北旱地小麦低产田块多、分布范围广、农户地块间产量差异大的问题,探索影响旱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为缩小产量差异,普遍提高旱地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分布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山西、陕西、甘肃旱地小麦主产区的180个农户麦田0—100 cm土壤和小麦植株的取样分析,结合对农户施肥情况的实地调查,研究了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结果】山西、陕西和甘肃冬小麦产量分别介于2 529—8 419、1 344—8 073和2 984—7 145 kg·hm-2。覆膜栽培的小麦产量较传统栽培提高9.4%。传统栽培的高产组产量较中低产组分别高37.5%和77.2%,覆膜栽培分别高25.4%和66.2%。传统栽培高产组的平均施氮量比中低产组分别高44.4%和74.4%,覆膜栽培分别高9.9%和13.5%;传统栽培高产组施磷量比中低产组平均提高31.1%,覆膜栽培提高35.4%;但传统栽培高产组的施钾量却比低产组低62.1%,覆膜栽培高产组比低产组高96.0%。传统栽培不同产量水平间0—10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覆膜栽培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产组比低产组显著高20.8%。传统栽培40—80 cm土壤全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40—60 cm土层高产组比中、低产组分别高出7.5%和18.6%;覆膜栽培0—60 cm土层全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0—20 cm土层高产比中、低产组分别高出3.2%和14.2%。传统栽培土壤矿质氮无显著差异,覆膜栽培80—100 cm土层高产比低产组高1.6倍。传统栽培0—4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产组0—20 cm土层比中、低产组分别高74.3%和86.9%;覆膜栽培土壤速效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传统栽培40—6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产组比中、低产组显著高22.5%和16.0%,覆膜栽培土壤速效钾没有显著差异。土壤p H在不同产量水平和栽培模式间亦无显著差异。【结论】引起产量变异的主要原因有栽培模式、氮磷钾肥用量、土壤有机质以及速效磷含量。因此,缩小西北旱地农户间产量差异、实现小麦增产的关键在于加强旱地麦田水分管理,采用保水栽培;适当提高传统栽培小麦中低产田块的氮磷肥用量、控制钾肥用量,在稳定覆膜栽培小麦中低产田块氮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磷钾肥用量;加强旱地麦田有机培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蓄水保墒和氮素供应能力的同时,提升传统栽培小麦中低产田土壤的有效磷供应能力,以达到通过促进小麦生长,提高籽粒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马铃薯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问题,以陇薯10号为指示品种,在水地覆膜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田间农艺性状及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水平对马铃薯田间农艺性状有着明显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株高、茎粗和主茎数明显增加;而块茎折合产量、单株结薯重和平均单薯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单峰趋势变化。以施N 225 kg/hm~2的处理块茎折合产量最高,为39 961 kg/hm~2,较对照不施氮增产81.65%;单株结薯重最高,为570.45 g,较对照不施氮增加169.34 g;平均单薯重最高,为115.85 g,较对照不施氮增加38.71 g。说明水地覆膜栽培条件下,陇薯10号栽培的最佳施氮量为N 225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贵州冬作区马铃薯高产、优质、轻简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贵州冬作区马铃薯专用肥施用技术对马铃薯产量、生物性状、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不同施肥处理较习惯施肥增产4.28%~17.24%,以85%专用肥(50%基施)+有机肥+追施尿素产量最高,为28 411 kg/hm2;与不施肥和习惯施肥相比,各施肥处理株高提高33.27%~44.81%和2.31%~8.66%,茎粗增加30.14%~58.90%和5.26%~22.11%,增加株高和茎粗有利于马铃薯产量的提升;不同施肥处理与不施肥相比,马铃薯块茎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增幅分别为8.01%~69.02%、15.55%~55.66%和2.63%~42.69%,但与习惯施肥相比氮含量有所降低;马铃薯专用肥对马铃薯粗蛋白、淀粉、还原性糖和VC含量等品质均有所改善,以100%缓释专用肥的综合效果最佳;施用马铃薯专用肥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尤其是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善植烟土壤结构、提高植烟土壤质量,提高烟叶产质量。【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研究不同用量的土壤调理剂对烤烟农艺性状、产质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探索土壤调理剂在提高烟叶产质量上的效应。【结果】施用土壤调理剂对烟叶农艺性状及气体交换参数有一定影响,显著提高烟叶的产量,施用土壤调理剂375kg/hm~2、1500kg/hm~2的烟叶增产幅度分别为9.85%、19.38%;显著提高烟叶含钾量和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施用土壤调理剂处理对烟叶中上等烟比例无显著影响,提高了烟叶水溶性总糖含量,而烟叶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却有所降低。【结论】综合分析表明,施用适量土壤调理剂利于烤烟产量的提高及植烟土壤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昭通市昭阳区靖安镇净作马铃薯“2+X”氮肥总量控制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马铃薯因营养价值高、耐储藏而深受人们喜爱。通过设置氮肥总量控制试验,优化马铃薯氮肥施用量。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的株高、长势、单株结薯重和产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全生育期施尿素450 kg/hm~2(底施80%、盛花期施20%)、普通过磷酸钙600 kg/hm~2(一次性作底肥施用)、硫酸钾150 kg/hm~2(现蕾期一次性施用),马铃薯的经济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均达最佳,鲜薯产量达到41 370 kg/hm~2;氮肥施用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产量下降。同时,不同施肥条件下,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产量均高于不覆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贵州黄壤区辣椒轻简化栽培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贵州典型黄壤区进行3种缓释肥(稳定性肥料,硝基双效肥料,控释肥料)在辣椒上的施用试验,研究其对辣椒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的影响。【结果】施用3种缓释肥处理辣椒产量提高14.3%~19.4%,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处理;辣椒氨基酸含量比习惯施肥高8.9%~22.7%,粗蛋白含量高2.4%~10%;辣椒叶片、茎秆、果实养分含量和辣椒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得到提高。【结论】施用3种缓释肥能显著提高辣椒产量,改善辣椒品质,提高辣椒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以大田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同保水剂种类(中大号、大号和超大号)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形成及农田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类型的保水剂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的田水分利用效率(WUE),与不施保水剂相比较,WUE分别提高了28.70%、50.35%和45.51%,以大号(2101L型)保水剂处理下的最高;施用保水剂明显降低了马铃薯薯块的小薯率和烂薯率,提高了大薯率、中薯率和单株薯质量,其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59.68%、60.49%和36.29%,亦以大号保水剂处理下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云南省马铃薯农户种植状况,为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访问和田间调查的调研方法,对云南省典型马铃薯种植区域的农户产量、肥料用量和养分平衡等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云南省马铃薯种植户的氮、磷、钾养分平均用量分别为222.5、111.3和60.8 kg/hm~2。滇北氮肥和钾肥用量较高。农田氮、磷平均盈余量分别为139.2、60.6 kg/hm~2,钾的亏缺量为59 kg/hm~2。【结论】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应调整氮磷钾施肥比例,减少氮肥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寻马铃薯新品种"昭薯6号"高产栽培技术,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每个因子设5个水平,对影响昭薯6号高产的主要栽培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作用依次为栽培密度>施氮水平>施钾水平>施磷水平。提高栽培密度和合理施用氮磷肥是获得高产的技术关键。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提出昭薯6号产量在52 500 kg/hm~2以上的栽培技术措施:栽培密度69 000~73 500塘/hm~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纯N 240.0~285.0 kg/hm~2、P_2O_5 123.0~144.0 kg/hm~2、K_2O 408.0~432.0 kg/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适合云南玉溪冬季种植的马铃薯栽培技术,解决玉溪马铃薯栽培方法单一的问题,促进玉溪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对2014年引进的云薯303马铃薯品种进行田间栽培技术方法比较试验,观测各栽培方法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结果】单垄单行覆膜种植(行距0.8m,株距0.3m),其叶面积和产量与其它栽培方法相比最高,地下薯块产量达到12.6 t·hm-2。【结论】马铃薯单垄单行覆膜栽培方法,能增加马铃薯产量,在云南玉溪市冬作马铃薯栽培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比黄棕壤和红壤上施用不同改良剂对白菜生长状况及土壤肥力影响的差异,为改良剂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生物炭(C)、腐殖酸钾(HA-K)和生石灰(CaO)为试验材料,不施改良剂为对照,分别以黄棕壤和红壤为供试土壤,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对白菜的生物量、养分含量、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土壤pH、养分含量、交换性铝含量和酶活性的差异。【结果】(1)与对照相比,黄棕壤和红壤上施用生物炭和生石灰均能促进白菜生长,增强其抗性,主要是提高了白菜产量、叶片氮磷钾养分含量及积累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但黄棕壤和红壤上施用腐殖酸钾对白菜生长影响不同,黄棕壤上施用腐殖酸钾使得白菜产量显著增加,达到25.93 g/株,然而红壤上施用腐殖酸钾对白菜的生长无明显改善,产量仅为0.18 g/株。(2)3种改良剂对黄棕壤和红壤的肥力效应不同,与对照相比,生物炭增加土壤pH、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以及脲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碱解氮和交换性铝含量,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土壤肥力得以增强,其中黄棕壤的pH增加1.39个单位,交换性铝含量减少了89.3%,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68.4%;红壤的pH增加0.82个单位,交换性铝含量降低了93.9%,有机质含量提高了775.6%。对于施用腐殖酸钾和生石灰,二者均显著提高土壤pH及蔗糖酶活性,减少交换性铝含量,但腐殖酸钾对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以及脲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碱解氮含量,交换铝含量依然很高;而施用生石灰降低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对有效磷含量、脲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结论】不同改良剂对两种类型土壤上白菜生长与土壤肥力的影响有较大差异,生物炭和生石灰能改善两种土壤肥力和提高白菜的产量,而腐殖酸钾在黄棕壤中的施用效果好于红壤。  相似文献   

20.
安定区土壤中锌含量低,通过基施锌肥的技术措施可提高马铃薯块茎中的锌含量,也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研究结果表明,以基施美可辛750 kg/hm~2处理为最好,不影响马铃薯生育期,施用后马铃薯块茎中锌含量最高,达到8.1 mg/kg,单株结薯数和单株结薯重分别达到9.2个、0.71 kg,产量也最高为3 7824 kg/hm~2,较当地常规施肥(CK)处理增产7 928 kg/hm~2,增产率为2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