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针对黑木耳袋料栽培工艺中的困菌出耳技术误区进行了剖析,分析了该误区现状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科学袋栽黑木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培养料主要有:柞木、水曲柳、榆木、椴木木屑及棉籽壳、大豆秸秆等,为.提高黑木耳品质及营养价值,2004年至2006年,八五四农场林业部门进行了以刺五加茎为主要培养料生产黑木耳的试验,此试验主要研究利用刺五加茎粉末及柞木屑为主要培养基生产黑木耳,通过配方对比,成功地生产出了刺五加袋栽黑木耳,现将利用刺五加袋料栽培黑木耳主要过程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发生烂棒的原因分析1、菌种选择不当错误地将在椴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不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盲目地应用于袋料黑木耳上,由于菌种不适应环境,发菌缓慢,引起杂菌感染,发生烂棒。2、季节安排不当一是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迟或秋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造成养菌期间  相似文献   

4.
黎特 《今日农村》2006,(11):35-35
一、发生烂棒的原因分析1.菌种选择不当错误地将在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不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盲目地应用于袋料黑木耳上,由于菌种不适应环境,发菌缓慢,引起杂菌感染,发生烂棒。2.季节安排不当一是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迟或秋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造成养菌期间超温  相似文献   

5.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A级)黑木耳袋料地栽标准化技术规范,按国家和行业已公布的有关标准规范了产地环境、投入品、菌种、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标准仅供在实施无公害食品黑木耳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档次的黑龙江省栽培户参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由开始的椴木栽培已发展到袋料栽培。袋料栽培通常采用遮阳挂袋栽培或阴棚搭架栽培,而全光地摆栽培黑木耳技术是袋料栽培方式的一种创新,模拟野生黑木耳的生态条件来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过程对温度、湿度、阳光、空气等的要求。由于野外阳光(紫外线)照射且通风好,可杀灭杂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产业对栎木资源的依赖是该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突出表现,因而选取果树替代传统栎木是促进黑木耳产业绿色生态发展的潜在途径。本文选取苹果树木屑、桃树木屑、桔树木屑和核桃树木屑为黑木耳主要栽培基质,通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密度、菌丝色泽以及锁状联合数目等指标考核最佳果木木屑袋栽基质。结果表明,黑木耳菌丝在桃树木屑袋料基质上生长最好,生长速度(5.62 mm/d)比对照组(5.24 mm/d)提高了7.25%;菌丝生长势较好,边缘整齐、浓密、色泽洁白且锁状联合数目较多;选取78%、82%、86%和90%等4个不同桃树木屑配比,通过不同袋料基质对桃树木屑黑木耳袋栽基质进行优化研究,最佳果木黑木耳袋栽基质配方为:桃树木屑78%、米糠19%、红糖1.5%、石膏粉1%、石灰粉0.5%,此时黑木耳菌丝的生长速度(10.06 mm/d)比对照组的生长速度(5.88 mm/d)提高了71.09%,且锁状联合数目最多。本研究结果表明,桃树可替代栎木进行黑木耳袋料栽培,为黑木耳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的出耳管理,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产环节,现将北方地区袋料地栽黑木耳出耳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场地选择栽培场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有水源、排水良好、空气新鲜无污染地块,农舍房前屋后的空地也可,但一定要避开风口和低湿地。选好地块后,将地面整平,挖好排水沟,并在地面撒石灰粉消毒,喷洒杀虫剂防虫灭虫。  相似文献   

9.
以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ew.]菌种黑V29为试验材料,分别以菌丝生长速率和子实体产量为指标,研究了在西藏林芝地区运用袋料地栽方式生产黑木耳的最佳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料配方为青冈木屑76%、青稞麸皮22%、1%石膏、1%石灰、含水量62%。  相似文献   

10.
《农民致富之友》2005,(11):20-20
日前,江西省婺源县大鄣山乡袋料仿原木黑木耳试种成功。此举标志着该县黑木耳栽培技术实现了从段木生产向袋料生产的技术革命。大鄣山乡由此成为该省首家成功引进该技术的仿原木黑木耳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袋料黑木耳培养基制作、菌丝体培养、出耳管理等栽培技术以及各阶段操作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为袋料黑木耳栽培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袋料栽培黑木耳已成为房道镇农民发展多种经济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这几年全镇农民推广袋栽黑木耳均稳定在10万袋以上,接种后60天左右可开采,每袋可收干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栽培以往一直采用木段式生产方式,随着木耳资源的减少,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袋料栽培黑木耳已成为黑木耳生产的主要方式。但由于袋料黑木耳技术不完善,以及黑木耳生产者对该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导致生产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技术),从而影响了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现将黑木耳生产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奉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黑木耳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黑木耳袋料栽培的实践 ,从培养基配方、拌料及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耳期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方面介绍了黑木耳的袋料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邹莉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成功研发出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技术,改变了黑木耳只在菌袋四周划口出耳的传统生产方式。据了解,传统地栽黑木耳只在菌袋四周划口出耳,黑木耳收获后就停止管理,菌袋也失去利用价值。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技术,涉及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处理方法,特征在于采用袋栽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地栽黑木耳技术因简单易行、生产周期短及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已成为黑木耳的主要栽培模式。但据笔者了解以及耳农的反映,由于栽培经验不足,技术要领掌握不好,地栽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相差悬殊并经常发生杂菌污染等现象,给耳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调查了黑木耳栽培现状,并通过多年栽培实验,对本地地栽黑木耳技术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现简述如下。1适时安排栽培季节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袋料地栽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袋料地栽是利用林业和工农业边角料作培养基,采用室内发菌,室外出耳的栽培新模式。这种栽培技术不仅解决了普通栽培模式的产量低、易感染杂菌、品质差等问题,而且还不受气候、场地条件的限制,具有成本低、质量高、技术简单等优点。同时,所产生的菌渣施用到大田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也可作为燃料,以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的燃料问题,该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东北地栽黑木耳的具体选地扎袋割口等的注意事项,详细介绍了东北地栽黑木耳的管理技术要点以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的种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木耳种植栽培是贵州省德江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地方农业通过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形成了食用菌科学化栽培体系。本文就以德江县黑木耳的种植栽培技术实践经验为主要论述内容,探析当地在黑木耳食用菌产业发展方面的现实态势。黑木耳人工栽植存在袋料栽培与段木栽培两种技术类型,其中段木栽培更加接近于黑木耳的自然野生生长方式,更顺应现代林业发展建设要求,而袋料栽培更加稳定,容易实现高产。贵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黑木耳栽培耳木短缺而袋料栽培的黑木耳品质差等制约黑木耳产业发展的问题,开展了“人造耳木”法栽培黑木耳技术研究。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该技术基本上解决了目前各种黑木耳栽培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