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松嫩草原的自然概况.讨论了该区域的植被类型,同时根据该区域的植被状况和生态条件,将草场植被资源划分为三大类型,即草原、草甸和沼泽.讨论了该区域所含的各种植物类群.并根据其产草量和营养特点,给预评价.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植物类型及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鄱阳湖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资源及植被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通过对鄱阳湖周围植被调查,系统地报道了目前鄱阳湖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其植被类型和分布,依其生态环境和群落特征可划分为水生群落、沼泽、草甸、沙洲4类型60余个群系,阐述了鄱阳湖植物的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甘南州曼玛多盖乡当江大队高寒草甸草场退化因素的调查,反映了近几年采甘南地区引起天然草场退化和部分草场植被群落发生演替的原因、程度和特点。为进一步防止天然草场退化和草地植被群落演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样方法对祁连山大通河源区高寒植被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计算了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表征物种多样性的定量指标。根据已有的等效高程模型得到植被采样点的冻土地温,并基于冻土地温时空转换模式得到一个温度从低到高的温度梯度带,通过分析高寒植被物种多样性随冻土地温梯度的变化探讨了多年冻土环境变化对高寒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土地温的升高,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呈上升—降低—上升趋势,并在季节冻土区内达到最大值;植被类型由高山稀疏植被向高寒草甸演替,高寒草甸向高寒沼泽草甸演替,最终向高寒草甸演替。相同植被类型在不同地温带具有不同的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高山稀疏植被和高寒灌丛随着地温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高寒沼泽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具有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高寒草甸的3个多样性指数随地温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而且在较高冻土地温环境下,高寒草甸的3个多样性指数高于高寒沼泽草甸。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草原态环境脆弱程度进行分析,以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草原陈巴尔虎旗为例,以多元空间信息为基础,采用GIS技术手段和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模型引入了水热条件、土壤、土地覆盖、地貌状况4个方面的7个指标.通过空间随机取样并对样点进行主成分分析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来构建模型.根据模型的分析结果,将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质量分为4级;表明生态环境质量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差,并沿着海拉尔河和额尔古纳河的两岸呈条带状辐射分布,这一变化与水热等气候因素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变化趋势有较强的相关性;各草原类型为单元的分类结果表明,沙地植被的生态环境质量最差,其CEVI(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为1.51,沼泽类较之稍好,为1.24,低平地草甸和典型草原生态环境质量中等,其CEVl分别为0.24和0.22,草甸草原和山地草甸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其CEVI分别为-0.45和-0.99.各类草原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顺序为山地草句>草句草原>典型草原>低平地草甸>沼泽类>沙地植被,基本符合我国草原由东向西草原类型逐渐演替的趋势.说明该评价模型具有科学合理性与客观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王家利  王作武 《饲料博览》1999,11(10):29-30
虎林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边陲的完达山南麓,饲草资源富足,现有可牧草场40多万亩,为虎林发展草地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1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虎林市地处东经132°09′~133°56′,北纬45°23’~46°36’,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干燥,夏季温热多雨,四季温差较大,无霜期139天,年平均降雨量550mm。2草场现状虎林地区草场可划分为三种类型:①草甸草场:土壤多为草甸士、河淤土和潜育白浆土,黑土层在30cm以上,水分适中,他表无积水。植被以灌木草甸和小叶樟为主,夹杂芦苇等杂类草,草层高度为80~110…  相似文献   

7.
1 翁牛特旗建设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的现状 1.1 建设概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地处农牧交错带,属于半农半牧地区,农业较发达,畜牧业发展平稳.全旗草畜基本平衡,但部分地区矛盾较为尖锐.西部山区和中部丘陵区为农区,农作物秸秆丰富,且为全年禁牧区,家畜相对少一些,尚有较大数量饲草资源未得到开发利用,东部是一个典型的草原畜牧业区,由于近几年干旱少雨,天然草场生产能力下降和草食家畜头数的增加造成部分草甸草场和固定半固定沙地草场严重超载,加速了这部分草场的退化、沙化,需要加大力度,引导或强制他们转变畜牧经营方式,优化畜群结构,搞好草业开发,向舍饲半舍饲畜牧业发展,促进草原植被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8.
西藏藏北地区不同草原类型区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西藏藏北地区不同草原类型理化性质状况。[方法]将藏北地区草原进行划分,并随机采取样品,测定表层土(0~20cm)含水量、有机质、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结果]不同草原类型表层土的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高寒半荒漠化草原;不同草原类型表层土的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高寒半荒漠化草原;不同草原类型表层土的全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高寒沼泽草甸、高寒半荒漠化草原;速效磷从高到低依次为高寒沼泽草甸、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高寒半荒漠化草原。[结论]今后应加强对退化草原进行保护,并对草原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
对蚌埠市三汊河湿地的植物和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汊河湿地的植物共有48科102属133种;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型、温带分布型和世界广布种为主;植被类型包括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2种,自然植被中又包括草甸植被型、沼泽植被型、水生植被型3种.初步调查得知:三汊河湿地中有鸟类88种,其中涉禽18种,游禽11种,水禽的种类和数量在湿地鸟类中均占有较高比例.鸟类的居留型以冬候鸟略占优势,区系以古北种居多.本文针对目前湿地资源在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民勤县是中国的典型荒漠化地区。为了研究荒漠化过程中植物的退化特征,该文通过样方调查和查阅地方史志、文献资料的方法研究了民勤荒漠植被退化的阶段。研究结果认为,民勤自西汉以来生态环境逐渐退化,植被退化经历了3个阶段:在大面积湖泊、河流背景上是沼泽植被,在干涸湖泊、河床背景上的是盐生草甸植被,在沙质荒漠背景上的是荒漠植被。现阶段存在着荒漠植被退化演替和盐生草甸植被向荒漠植被演替2种退化过程。目前的植被正处在进一步退化过程中,植物种类和面积减少,大面积枯梢、死亡,优势种的优势度增大。现阶段决定荒漠植被生长状况的主要是大气降水,植被盖度和密度随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尤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影响植被退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上游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严重超采、草场严重超载和造林密度过大等。  相似文献   

11.
西北半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以宁夏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四儿滩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外业调查选择每年的植物生长季节,从东、东北、西、西北4个方向沿着湿地-草原生境梯度布设4条样线,每条样线均超过1 km。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盖度、生物量、密度、频度、高度等,以及土壤环境因子。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和DCA排序方法对四儿滩湿地植被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同时进行排序轴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秩相关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14个群丛。第一组为盐生沼泽植被,以湿生、盐生植物为主,代表群丛为芦苇+盐爪爪,主要分布在湿生带;第二组为草甸植被型,以湿生、中生植物为主,代表群丛为白刺+白草群丛,主要分布在湿地-草原交错带;第三组为草原植被型,以中生、旱生的赖草+新疆猪毛菜+苦豆子群丛为主,分布在草原旱生带。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全盐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全N、速效K、有机质等)均是影响植被沿湿地-草原梯度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湿地 草原不同方位间植被分布格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地形及放牧等。此外,该文还对重要值的完善与改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昭苏马场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对昭苏马场的不同草地类型做了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亚高山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冲积平原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中山山地草甸最高,低山丘陵草原最低;而土壤全钾含量正好相反,低山丘陵草原的土壤全钾含量最高,中山山地草甸最低.亚高山草甸草地土壤全磷、速效氮的含量较丰富,其他各草地类型间土壤全磷分布较均匀;山前冲积平原草甸的土壤速效氮含量最低,各草地类型之间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变化也不大,而且速效磷在各层中分布的比较均匀.中山山地草甸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亚高山草甸的最低.各草地类型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增加,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氮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土壤全钾和0~10 cm速效钾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基于TVDI的内蒙古草地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伟  辛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3):2728-2742
【目的】 研究内蒙古草地2000—2017年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期为研究区的生态预警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基于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产品构建Ts-EVI特征空间,根据该特征空间计算TVDI,对多年TVDI均值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来研究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特征及时空演变趋势。【结果】 从整体上看,内蒙古草地多年平均干旱程度西南高东北低,各草地类型年均TVDI大小依次为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沼泽>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地草甸>山地草甸。其中荒漠型草地(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和温性荒漠草原类)主要为重度和轻度干旱状态,非荒漠型草地(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和沼泽类)主要为轻度干旱、正常和轻度湿润状态。18年来荒漠型草地整体在缓慢变干;而非荒漠型草地除温性草原类外基本在缓慢变湿。从空间分布上,三类荒漠型草地干旱程度保持稳定以及具有变干趋势(轻微变干、变干、显著变干)的面积比之和分别为44.93%、55.01%;五类非荒漠型草地干旱程度保持稳定以及具有变湿趋势(轻微变湿、变湿、显著变湿)的面积比之和分别为72.19%、24.27%。【结论】 18年来,荒漠型草地的干旱情况主要为保持稳定和持续变干状态,并且持续变干的区域较多,草地生态环境在持续恶化;非荒漠型草地干旱情况主要为保持稳定状态,少部分面积具有变湿趋势,草地生态环境在稳定好转。此外,降水稀少对非荒漠型草地的干旱程度具有显著性影响,但对荒漠型草地的影响并不显著。温度升高则仅对温性草原类以及温性草原化荒漠类的干旱程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上游贵德--民和段两岸植被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上游贵德—民和段河岸植被类型的垂直带谱变化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分荒漠草原、温性灌丛草原、山地森林草原、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等植被带对植被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阿拉善左旗境内贺兰山中段(西坡)及其山前地带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于2004年7~8月沿贺兰山中段西坡以海拔高度、草地类型、土壤类型和草地利用方式等因素为指标分别在亚高山草甸、荒漠化草原和草原化荒漠上设置了5个调查样地,在各样地上对土壤全磷、速效磷、植被空间变异特征、植物含磷量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等进行了系统的野外植物营养学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结果得出:在海拔1 370~2 940 m,土壤全鳞、速效磷含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降低。回归分析显示,土壤速效磷与土壤含水量、全磷、全氮、有机质、群落中植物密度、地上生物量、盖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区植物群落的组成具有明显地带性垂直分布的规律,随着海拔的降低,各样地植被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均有较大的差异,其中,Ⅰ样地优势种为矮生嵩草和珠芽蓼;Ⅱ样地为沙生针茅和冷蒿;Ⅲ样地为沙生针茅、糙隐子草和珍珠柴;Ⅳ样地为小画眉草、狗尾草和霸王;Ⅴ样地为黄蒿和小叶锦鸡儿。  相似文献   

16.
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造成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危机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其原因,探讨了额济纳绿洲水资源缺乏、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等生态问题的现状,从西部开发的历史机遇、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畜牧业建设、植被保护4个方面提出了绿洲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笔者于2010~2016年对海南岛18个市县的莎草科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涉及低山丘陵热性草丛类草地、山地热性草丛类草地、热性灌草丛类草地、干热稀树灌草丛类草地、低湿地草甸类草地、滨海低湿地盐碱类草地及农田间隙十字草地。调查以样线法为主,按指定路线进行推进,调查记录路线范围内出现的该科物种;同时,根据部分属或种对生存环境的专一性开展点状调查。调查时详细记录物种的分布特征信息,并根据分布特征进行归类。结果发现该区域分布有莎草科植物24属164种6亚种和9变种,并根据各类草地的生态环境、群落外貌、结构、种的组成成分等基础信息对莎草科植物的分布特征开展了重点分析研究,发现海南岛莎草科植物的分布划分为5大生态类型:Ⅰ湿生沼生性类型;Ⅱ高郁闭度林下分布类型;Ⅲ向阳山坡灌丛、岩隙或山地灌草丛类型;Ⅳ滨海沙质草地、盐土沼泽和沙滩滩涂类型;Ⅴ旱生性广布类型。  相似文献   

18.
2006-2008年研究了新疆东部天山蝶类多样性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共记录蝴蝶7科43属63种,占新疆已记录蝶类种数的24.80%,区系组成主要是古北种,占73%;其次是广布种,占27%,没有发现东洋种。其中蛱蝶科的物种数最多,为11属19种,蚬蝶科的物种数最少,只有1属1种。按海拔将生境分为5个垂直自然带,包括低山灌木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蝶类物种数和个体数排序为亚高山草甸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低山灌木草原带>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G-F指数对蝶类物种和科、属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亚高山草甸带的蝶类多样性最为丰富,其次是山地森林草原带和低山灌木草原带,而高山草甸带和垫状植被带的蝶类多样性相对较低,物种和科、属多样性分析结果均一致。蝶类垂直分布明显,物种数和个体数随海拔变化的趋势类似,均为先增加后下降。蝶类区系成分随着海拔升高发生改变,广布种的比例逐渐降低,高山草甸带和垫状植被带只有古北种分布。研究结果显示,生境改变对蝴蝶群落影响明显,保护生境是保护蝴蝶生存的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