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旨在揭示松辽黑母猪繁殖性能,确定繁殖性能最优的松辽黑母猪产仔季节和胎次组合,试验选择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飞马斯牧业有限公司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的126头221窝松辽黑母猪的繁殖记录,采用SPSS 26.0软件邓肯法多重比较分析不同产仔季节和胎次与松辽黑母猪繁殖性能的关联性,以期在吉林省饲养条件下提高松辽黑母猪育种效率和生产水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春夏秋冬四季中,松辽黑母猪四季间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春季产仔性能最高,其次为冬季和夏季,秋季产仔性能最低;春季和冬季产仔的松辽黑母猪初生窝重、3周龄窝重和断奶窝重、断奶仔猪数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四季间松辽黑母猪的初生重性状间未存在显著差异(P>0.05)。松辽黑母猪第3胎次和4胎次的总产仔数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松辽黑母猪第3胎次的产活仔数显著高于第2、5胎次(P<0.05),极显著高于第1胎次和6胎次(P<0.01);第3胎次的断奶仔猪数性能最高,且显著高于第1胎次和6胎次(P<0.05);第4胎次的总产仔数、3周龄重、3周龄...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杜洛克猪繁殖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并分析非遗传因素分娩季节及胎次对繁殖性状的影响,试验整理了陕西省某核心育种场2009—2020年杜洛克母猪繁殖性状数据,利用DMU软件估计各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结合R软件中aov函数对非遗传因素季节和胎次进行方差分析,研究遗传参数和非遗传因素对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杜洛克猪除妊娠周期为中等遗传力性状外,其余繁殖性状遗传力均在0.01~0.05之间,且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初生窝重之间为遗传正相关,妊娠周期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死仔数、弱仔数、初生窝重之间呈遗传负相关。分娩胎次对杜洛克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妊娠周期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季节仅对死胎数、死仔数、妊娠周期3个性状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冬季损失的仔猪数最少,死仔数和死胎数显著低于春季、夏季、秋季(P<0.05),春季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高于夏季、秋季、冬季(P<0.05),冬季妊娠周期显著长于春季、夏季、秋季(P<0.05)。分娩胎次为2胎次时的死胎数、死仔数、弱仔...  相似文献   

3.
谢晓鹏 《养猪》2012,(6):71-72
母猪繁殖性能是猪场生产和管理的关键点,影响因素众多,可概括为体内和体外两大方面,母猪胎次是其中之一。国内外关于胎次对繁殖性能影响的报道众多,一般认为3-6胎次较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是衡量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胎产活仔数受胎次的影响显著。本文主要针对不同胎次的长大二元杂种母猪的部分繁殖性状,对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仔猪初生窝重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和猪场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胎次及分娩季节对不同杂交模式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根据新疆某猪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大约克夏、大长、长大、杜长大共8 461窝繁殖记录,统计分析胎次及分娩季节对不同杂交模式母猪总产仔数、健仔数、死胎数、畸形和初生窝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总产仔数、健仔数及初生窝重均随着胎次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7胎繁殖性能较好,均在5胎达到高峰,5胎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及初生窝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死胎数10胎最高,畸形数1胎最高;春季母猪的总产仔数和健仔数最大且均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夏季的初生窝重最大且均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秋季母猪的产死胎数最多;4~6胎杜长大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最高,总产仔数高于大长母猪(P<0.05),健仔数和初生窝重高于大约克夏(P<0.05)。综上所述,母猪的繁殖性状受到胎次、分娩季节和品种杂交效应的综合影响,生产中需要加强初产和8胎以上高胎龄母猪的饲养管理,并及时淘汰高胎龄母猪,以维持最佳胎次结构,并可提高母猪3~7胎龄在猪群中的占比,调整配种时间...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胎次和季节对青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优化猪群胎次结构和配种时间。根据四川省青峪猪保种场2017—2019年的729头青峪母猪1 773窝繁殖数据分析不同胎次、不同季节母猪繁殖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青峪母猪第1~10胎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出生窝重、断奶窝重以及断奶仔猪数等性状总体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各胎次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弱仔数差异不显著,其中,第4胎的繁殖性能最好(9.63头);青峪猪总产仔数、健仔数、出生窝重、断奶窝重以及断奶仔猪数等性状存在显著的季节效应,其中,夏季分娩的总产仔数极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夏季分娩的平均初生窝重显著高于春季、秋季、冬季。综上,青峪猪的繁殖性状受到季节和胎次效应的综合影响,生产中需要加强初产和第6胎次以上高胎龄母猪的饲养管理,并及时淘汰高胎龄母猪,以维持最佳胎次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探究品种和胎次对母猪总产仔数的影响,笔者从湖南天心种业临澧核心育种场收集从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的母猪分娩数据,分析不同品种,不同胎次对母猪总产仔数的影响。为了分析不同品种、不同胎次对母猪总产仔数的影响,笔者收集了总共10766条分娩数据,其中2016年2777条(大白母猪分娩数据2338条,长白母猪分娩  相似文献   

7.
将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按不同胎次进行分组,在每组中随机抽取30头母猪生产记录,统计分析母猪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母猪的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初生窝重随着胎次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到第4胎达到高峰,以后随着胎次的增加繁殖性能缓慢下降,呈一定的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8.
对江苏省某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丹系大白母猪各胎次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及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了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丹系大白猪的繁殖性能,为后备母猪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第1、2胎产仔数较少,至第3胎达到最高为10.39头,后趋于稳定。不同胎次对产活仔数与断奶仔猪数的影响与产仔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胎次的仔猪初生窝重基本持平,并以第3胎最高为14.81 kg。各胎次断奶窝重基本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第3胎与第4胎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呈显著正相关,第2胎与第5胎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第4胎与第5胎断奶仔猪数有显著负相关。第4胎和第5胎的断奶窝重有显著正相关。第3胎繁殖性能相对稳定,可以反映母猪繁殖性能,因此丹系大白母猪第3胎次的繁殖性能可作为选育后备母猪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胎次与配种月份对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河南省某原种猪场2002~2004年270窝法系大约克母猪各胎产仔数进行统计,根据不同胎次、不同配种月份分别研究法系大约克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胎次对产仔数的影响较大,其产仔数性能以第一胎低,随胎次增加,繁殖性能逐步上升,至第五胎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配种月份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不大,但以10月份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荷兰大白猪单性状选择生长速度或背膘厚2个品系的实验数据,分析了母猪身体组成性状的相关变化及其与繁殖性能的相关。选择性状175日龄体重和背膘厚与第一肥产仔数的相关为0.17和0.41,母猪身体组成性状体重和背膘与产仔存在正的较强相关,并表现年龄趋势,配种前体重、背膘是繁殖性能更好的预测者。哺乳期失重的遗传力为0.25,与下一胎产仔数的遗传相关为-0.76,与175日龄体重和背膘厚的遗传相关为-0.47和-0.41。快速生长系母猪身体组成性状的遗传趋势均为显著正值,低背膘系则相反。结果表明:选择生长速率,母狸身体组成和产仔数为正向变化,选择低背膘厚则相反;哺乳期失重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并与随后胎次的产仔数相关密切,应引起猪育种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对河南省某原种猪场2002~2004年270窝法系大约克母猪各胎产仔数进行统计,根据不同胎次、不同配种月份分别研究法系大约克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胎次对产仔数的影响较大,其产仔数性能以第一胎低,随胎次增加,繁殖性能逯步上升,至第五胎达到高峰,此后逯渐下降;配种月份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不大,但以10月份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12.
在猪育种工作中,为评定母猪繁殖能力的优劣,常用繁殖性能指数。本文取最能代表母猪繁殖能力的总产仔数及断奶后至再受孕的间隔时间两个性状,用目标选择指数法,构建了母猪繁殖性能指数。目标选择指数法的特点是用选育目标代替指数中的经济价值,比较稳定和实用。由于产仔数及再孕的间隔2个性状的遗传力都很低,若仅用该指数进行选择,则世代改进量很小,但作为评定生产母猪的繁殖能力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在后备猪的选留及生产母猪的淘汰中,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EZ猪场2005-2011年7年2万多条配种分娩记录发现,胎次对大白和长白母猪的受胎率和配种分娩率影响不大;1-9胎次母猪的受胎率相对比较理想,基本上在90%以上,4-10胎次母猪的配种分娩率相对较高。胎次明显影响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1-5胎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随胎次增加而逐渐增加,第4、5胎时总产仔数达到高峰(长白猪为11.49头,大白猪11.62头),长白母猪7胎时产活仔数明显下降,大白母猪9胎时产活仔数明显下降;为提高繁殖性能,EZ猪场的长白母猪以6胎后、大白母猪以8胎后淘汰为宜。  相似文献   

14.
<正>养猪生产中,随着胴体瘦肉率逐渐达到最佳水平,母猪繁殖性能的改良对追求利益最大化更加重要。而准确的估计繁殖性状遗传参数,对估计育种值、预测遗传进展及优化育种方案是必不可少的~([1])。本文根据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遗传评估的方法,对天津市某两家国家核心育种场主要品种大白猪、长白猪的繁殖性状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初生窝重(LBW)的遗传参数进行估计,包括各性状的方差组分、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分析。目的是奠定目  相似文献   

15.
联合育种是我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重要工作,联合育种能够扩大群体规模,增加群体内遗传变异,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且相较于传统育种方法对低遗传力的繁殖性状有着更明显的效果。本研究收集了河北大好河山养殖有限公司、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石家庄清凉山养殖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大好河山、京安和清凉山)3家育种场共6 790条大白猪的繁殖性状,构建了基因组选择合并参考群体,通过基因型填充将纽勤50K(Geneseek)芯片基因型填充到液相50K,采用一步法进行基因组联合遗传评估。结果表明:清凉山与裕丰京安两场遗传背景相近,大好河山场与其他两场存在较远的联系;基于系谱信息预测大好河山个体的总产仔数育种值准确性为0.170,基因组预测准确性则为0.324;通过联合基因组遗传评估,总产仔数基因组预测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至0.347,比基于单场系谱信息提高了104%。本研究表明通过基因型填充统一各场SNP芯片类型,构建河北省大白猪繁殖性状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从而进行联合基因组选择是可行的,尤其对提高常规育种进展缓慢的繁殖性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胎次对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根据江苏省某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009-2011年出生的繁殖母猪资料,分别选取128头杜洛克、681头长白和610头大白母猪共7280窝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不同胎次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及校正21日龄窝重。此外,依据胎次将母猪分为3个繁殖阶段(1~2胎、3~6胎及7~8胎)来探究品种差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母猪1~4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及初生窝重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4胎达到高峰,且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3~6胎繁殖性能较好,7胎之后出现迅速下降趋势;除在第4胎略有下降外,其他胎次的校正21日龄窝重随胎次递增。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显著(P<0.05),长白和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的产活仔数和校正21日龄窝重显著高于大白母猪(P<0.05),2个品种其他繁殖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为3~6胎,长白猪的繁殖性能总体上优于大白猪,就本试验所在的育种场而言,长白猪可能更适合作为二元母猪生产中的母本。  相似文献   

17.
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经济效益,其中胎次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不同胎次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500头二元繁殖母猪(长白作为父本,大白作为母本)的产活仔数、总产仔数等数据进行了记录与分析。结果表明:第1~4胎次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呈逐渐上升趋势,第5~7胎次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呈下降趋势,其中第4胎达到最高峰;第1~4胎次的弱仔数、畸形数、木乃伊数和死胎数呈下降趋势,第5~7胎次呈上升趋势,其中第4胎最低。因此,胎次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具有明显影响,第3~5胎的繁殖性能较好,第4胎繁殖性能最佳,建议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对第3~5胎二元母猪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生产,合理淘汰高胎次母猪。  相似文献   

18.
靖远某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繁殖力是影响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文章对靖远某猪场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的1 200窝产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对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初生窝重、共3个繁殖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胎次和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且3个品种的母猪均表现出第一胎产仔数低,2~6胎产仔数最高,7胎以后产仔数开始下降,11胎以上产仔数最低;品种对总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总产仔数影响极显著,其中大白母猪显著高于长白和杜洛克,杜洛克和长白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降低非传染性因素造成的种母猪产仔数低的问题以及种猪场对母猪繁殖力的选育提高提供了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江门某种猪场的718头长大二元杂母猪的生产数据为基础材料,对母猪的胎次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返情率及分娩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7胎次的母猪繁殖性能较好,以3~6胎次母猪繁殖性能最佳。因此,规模化猪场3~6胎次母猪应该保持一个较高的比率,才能发挥猪场的最大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对杜洛克猪生长与繁殖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评估其遗传进展和探讨群体遗传参数变化。收集江西某核心育种场杜洛克猪育种群2014—2021年共30 319条目标性状测定记录(达10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体重背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使用DMU软件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目标性状群体遗传参数和个体育种值,并统计这些性状在多年选育中遗传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杜洛克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31±0.02、0.29±0.07,属于中高遗传力性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09±0.01、0.05±0.01,属于低遗传力性状。达100 kg体重日龄在长期的选育中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则遗传进展较小。针对上述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的不同特点,应制定合理的选育手段,及时有效地开展遗传评估,以获得准确的个体育种值,并指导生产应用,加快群体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