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农田土壤镉污染修复以降低糙米镉含量为标准,而忽略了其变化的关键性的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指标。基于此,采用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随机森林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土壤pH值、有机质、容重、阳离子交换量、速效养分、质地、微团聚体、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等23个土壤指标对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总体上施用土壤调理剂提高了土壤pH值、容重和阳离子交换量,改变了土壤质地组成,增加了大粒级团聚体,并影响了微生物环境,有效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但抑制了部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pH值和放线菌可以解释土壤有效态Cd 64.32%的变化,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有效磷和蔗糖酶可以解释糙米Cd 82.10%的变化;通径分析表明大粒径团聚体、有机质、黏粒、砂粒、放线菌和真菌对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的直接效应较大;随机森林分析表明土壤pH值是影响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的主导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糙米Cd含量主要受土壤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效磷的影响,土壤有效态Cd主要受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同分析方法侧重点不同,总体上对糙米Cd含量影响较大的是pH值、阳离子交换量、有效磷和有机质等,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影响较大的是pH值、放线菌和有机质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江苏省昆山市农田土壤有效态Cu、Ni、Pb、Zn各形态含量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Cu、Ni、Pb、Zn各形态含量以残渣态有机质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残渣态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形态。Cu和Pb有机质结合态所占比例相对也较高,分别达36.09%和28.30%。土壤可交换态含量、碳酸盐结合态含量、Fe-Mn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及残渣态含量均以Zn最高;土壤有机质结合态含量以Cu最高;土壤可交换态含量变异系数、土壤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变异系数及土壤Fe-Mn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变异系数以Ni为最大;土壤有机质结合态含量变异系数以Zn最大;土壤残渣态含量变异系数以Pb最大。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和可交换态铜对土壤有效态铜含量影响最大;土壤可交换态镍含量对土壤有效态镍含量最大;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铅和有机质结合态铅对土壤有效态铅含量影响最大;土壤可交换态锌和碳酸盐结合态锌对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中稀土全量和可溶态含量与分布状况,并对影响可溶态稀土含量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土类之间稀土的可溶态含量变幅较大,以砂姜黑土的平均含量最高(17.39±7.89mg/kg),其次是棕壤(14.71±5.73mg/kg)和褐土(11.29±3.85mg/kg),潮土最低(8.99±4.91mg/kg).统计分析结果证明,可溶态稀土含量与稀土全量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质地等都与可溶态稀土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由于成土母岩和母质的不同,土壤中稀土的含量与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的关系在不同土类之间又不具有可比性,成土母岩和母质因素的影响则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入渗能力及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基于土壤质地为壤土的大田水分入渗试验,分析了有机质含量对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和考斯加科夫入渗模型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对大田土壤入渗能力和入渗模型参数的影响都比较明显,土壤累积入渗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入渗模型参数k和α值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研究结果对于土壤入渗能力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地面灌水技术参数的优化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博尔塔拉河沿岸表层土壤中重金属As,Cd,Ni,Cr,Pb与有机质及pH为研究对象,并对它们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As,Cd,Ni,Cr,Pb平均含量分别为22.37,52.52,27.50,0.48,28.92mg/kg。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7 431mg/kg。土壤pH值为6.5~7.5,平均值为6.94。研究区土壤性质与土壤重金属含量间关系复杂:有机质含量与As,Cd,Cr,P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易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降低重金属离子活性,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pH值与As,Cd,Pb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随pH值增大,有效态As、有效态Cd和有效态Pb在土壤中含量明显减少。通过对土壤有机质、pH与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土壤有机质、pH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平原盐渍土有机质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7年微区试验表明,在黄淮海季风区内陆盐渍土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平衡含量约为1.50%。在相同的气候,土壤基础肥力,土壤质地条件下,采取不同措施,土壤有机质积累速率不同,到达土壤有机质平衡含量的时间不同。施用碳氮比大,木质素含量高的有机肥,土壤有机质积累快;施用同种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在达到平衡含量前,有机质的积累量与施肥量呈直线相关。为满足黄淮海平原农田稳产高产和盐渍上抑盐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要求,采用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或棉田种植冬牧草,发展畜牧业,增加优质粪肥施用量是提高盐渍土土壤有机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平原盐渍土有机质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年微区试验表明,在黄淮海季风区内陆盐渍土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平衡含量约为1.50%。在相同的气候,土壤基础肥力,土壤质地条件下,采取不同措施,土壤有机质积累速率不同,到达土壤有机质平衡含量的时间不同。施用碳氮比大,木质素含量高的有机肥,土壤有机质积累快;施用同种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在达到平衡含量前,有机质的积累量与施肥量呈直线相关。为满足黄淮海平原农田稳产高产和盐渍上抑盐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要求,采用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或棉田种植冬牧草,发展畜牧业,增加优质粪肥施用量是提高盐渍土土壤有机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不同质地耕层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质地下耕层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特征,为合理制定农田土壤施肥方案和提高土壤养分资源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以库车县不同质地耕层土壤(0—20cm)为调查对象,采用统计方法对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在壤土、砂壤土、黏土、黏壤土及砂土中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壤土和砂壤土的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高;(2)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综合指数排列顺序依次为:砂壤土(1.51)砂土(1.44)黏土(1.42)壤土(1.41)黏壤土(1.27);(3)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均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p0.01),pH值则与有效铜和有效锰相关显著(p0.05)。[结论]在不同土壤质地下,微量元素铁和锌含量较为缺乏,锰和铜含量则相对较为丰富,故应依据这一特性进行土地科学管理和施肥。  相似文献   

9.
沈阳南部沿城乡梯度土壤铅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沈阳南部沿城乡梯度土壤铅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量Pb沿城乡梯度显著降低,但不同土层之间无显著差异。有效态Pb含量沿城乡梯度具有显著降低,并且在城市土壤中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另外,土壤有效态Pb含量在夏季郊区样品和秋季城市样品的层次之间也有显著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质地、pH和CEC对全量及有效态Pb含量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人为等因素是影响土壤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有机质对冻融黑土重金属Zn赋存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冻融作用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重金属Zn赋存形态转化产生显著影响,以24h为1个冻融周期,对150mg(Zn)·kg-1的黑土冻融8次,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未经冻融土壤的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含量逐渐降低,有机结合态Zn含量逐渐增加,残渣态Zn含量变化不显著。冻融作用可促进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含量降低,促进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Zn含量增加。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冻融作用使重金属Zn生物有效态含量降低。通过有机质含量与各形态Zn含量拟合,在未冻融和冻融条件下,各形态Zn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二次多项式的函数关系,相关系数r2在0.664和0.995之间。  相似文献   

11.
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养分特征与土壤质地及水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在强烈的水蚀风蚀作用下,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土壤退化明显。但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这种退化规律有较大的差异。以位于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坡耕地和荒草坡地土壤养分特征,探讨土壤养分与土壤质地及水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水蚀风蚀交错区各养分含量都较低,其养分含量表层均高于下层,坡耕地高于荒草地;土壤各养分上下层比值越大,土壤的供肥持续能力越差;(2)坡耕地土壤养分含量表现出与坡地水土流失相似的规律,从坡顶部到坡底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3)土壤水分含量影响土壤质地变化,并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关系最好,与有效态氮的关系较密切;(4)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质地的吸附作用有关,组成物质越细,吸附能力越强,但这种吸附能力还与不同粒级组成的比重有关,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旱地土壤质地与土壤化学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江西省旱地土壤质地及其与化学性状的相关性,为江西省旱地土壤质地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比重计速测法和常规化学指标分析方法测定了江西省不同地区的159个旱地土壤样品质地和氮、磷、钾、有机质含量、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指标,着重分析土壤中物理性粘粒含量及其他各级土粒含量与化学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江西省旱地土壤质地以壤土占绝对优势,高达93.71%,而在壤土中中壤土占比为51.57%;(2)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与土壤中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全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即土壤颗粒越细,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越高,土壤全钾含量越低;随着土壤颗粒变细,土壤pH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全磷含量与土壤各级土粒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菜地土壤铅、镉有效态与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野外采样、室内测试分析,探讨重庆市北碚区菜地土壤铅、镉的有效态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研究区菜地土壤铅、镉有效态平均含量为3.114,0.051mg/kg,生物有效性系数分别为7.7%,25.1%;小白菜可食部分铅、镉平均含量分别为0.123,0.021mg/kg,富集系数分别为0.4%,9.8%;从富集系数和生物有效性系数看,研究区菜地土壤镉的潜在生态风险要大于铅的。研究区菜地土壤理化性质中pH对有效态镉有显著影响;砂粒、粘粒和有机质对有效态铅含量有显著影响;铅、镉有效态与全量变化一致,全量是有效态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类型对铅、镉有效态含量有影响;在人类活动中交通对有效态铅含量有影响,肥料的施用对有效态镉含量有影响。菜地土壤中铅、镉有效态含量与小白菜可食部分铅、镉的含量相关性优于全量的,用土壤中铅、镉的有效态表征铅、镉的生态风险更准确。  相似文献   

14.
山东典型植烟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摸清山东典型植烟区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分布情况,采集和分析了临朐、蒙阴、诸城、费县、五莲、莒县6个主要植烟县的烟田耕层和剖面土样。结果表明:①耕层土壤有效Fe和Mn含量丰富,有效Cu含量适中,有效Zn含量较低。②石灰性砂页岩发育的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相对较低。③有效态Fe、Mn和Zn主要为表层富集型,有效Cu垂直分布相对均匀。④土壤有效态Fe、Mn、Cu和Zn含量随pH升高而降低,随有机质增加而增加;pH是影响有效态Fe和Mn的重要因素,而有机质是影响有效态Cu和Zn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苏胜  毛伟  李文西  陈明  陈欣  刘翔麟  王翔  张弘毅  杜平 《土壤》2024,56(1):214-221
基于扬州市1984—2020年表层土壤数据,运用地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37年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平均含量上升1.15 mg/kg,增幅达188.5%;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上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及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成土母质中,长江冲积物发育土壤有效锌含量较高;不同土壤质地中,砂壤土中有效锌含量较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旱地土壤中有效锌含量最高。土壤pH及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河北省元氏县前仙乡微地域环境内不同地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进行了分析评价,查明有效态N含量低、P含量较低,6种微量营养元素亦严重缺乏。其中有90%以上的土壤缺Zn、Mn,80%以上的土壤缺Mo、B,60%以上的土壤缺Cu、Fe。相关统计分析表明,土壤有效态元素含量低与有机质含量低呈显著相关,不同地形影响的土壤类型差异亦是造成土壤肥力不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保水剂对土壤持水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利用正交回归设计研究了丙烯酸盐类保水剂对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并推导出土壤有效水含量与土壤质地、保水剂粒径及其使用剂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土壤质地、保水剂用量对土壤有效水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保水剂粒径对土壤有效水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保水剂颗粒与土壤质地、与保水剂用量成负效应,保水剂用量与土壤质地成正效应。这一数学模型可以用于指导该类保水剂在生产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丰都县三坝乡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地整理前后的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土地整理后土壤有效态铁、锰、铜、锌、硼的含量均下降,其中有效铁含量下降最明显,较整理前减少72.7%;土地整理改变了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除有效硼外)的剖面分布规律,使离散程度降低,使各土层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趋于均匀。(2)土壤有机质、pH和速效养分能影响微量元素的分布。土地整理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能显著降低表层(0-20cm)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其中土壤有效铜含量受其影响最为明显,相关系数r为0.773;随着土壤pH的增加,表层(0-20cm)和亚表层(20-40cm)中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降低,其中有效铁含量受pH影响较为显著;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下降是造成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下降的另一原因,速效钾对底层(40-60cm)土壤中有效态铁和有效态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相关系数分别为0.494和0.510,土壤中碱解氮含量的变化对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土壤定位采样分析了富阳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特征对全量和有效态Zn在土壤中累积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中的全量和有效态Zn差异极显著,工业用地方式土壤全量和有效态Zn含量较高;在农用地方式中,菜地、旱地、水田和林地的全量Zn累积程度相近,但与果园和茶园差异显著;不同农业用地中的有效态Zn无显著差异.并对农业与工业用地方式下全量Zn、土壤特征与有效态Zn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农业用地中,全氮、有机质和pH对Zn全量影响显著,而全量、有效磷和速效钾对Zn有效态影响显著;在工业用地中,土壤理化性质对全量和有效态Zn含量无明显影响,有效态Zn含量只与全量Zn含量显著相关.基于Zn有效态的指示Kriging评价结果显示,富阳市有5.56%的土地和5.99%的耕地处在较高的Zn污染风险水平(>0.100).  相似文献   

20.
基于路径分析的土壤性质与硒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松山  梁东丽  魏威  王丹 《土壤学报》2011,48(4):823-830
选择我国15种不同类型土壤,采用连续浸提法测定了土壤中硒的形态,并以Amos18.0路径分析法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硒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江西红壤(水田和旱田)和黑龙江黑土中硒主要是以残渣态存在外,其余土壤中硒主要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可溶态硒仅占土壤硒总量的0.4%~14.6%。土壤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硒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可溶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含量与其他形态硒含量间无显著相关。路径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有负影响作用,而对其他四形态硒均为正影响作用。无定形铁含量对可溶态硒含量无影响作用,但对其他四形态硒的正影响作用大于有机质含量的。除可溶态硒外,土壤有机质和无定形铁含量分别对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的影响最大。pH和黏粒分别通过对土壤有机质和无定形铁的负和正作用而影响硒形态。有机质和无定形铁对硒在土壤中的分配起直接决定作用,而pH和黏粒也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