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覆盖集水措施对烟田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覆盖集水栽培措施对烟田土壤含水量、烤烟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下栽烟、垄上覆盖地膜、烟行覆盖秸秆与传统的垄上栽烟方式相比较.能显著增加烟株生长不同时期烟田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和各土层土壤含水量.降低烟田土壤水分蒸散量.提高烟叶产量、上等烟比例和水分利用效率.是适宜于干旱地区烤烟生产的集水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烟田土壤酸化原因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查宇璇  冉茂  周鑫斌 《土壤》2022,54(2):211-218
烟田土壤酸化问题已成为我国烟田土壤质量和烟草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然而,到目前为止对烟田土壤酸化机理及调控技术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及总结,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烟田土壤酸化改良进程和烟叶可持续生产.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烟田土壤酸化机理及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定量分析了不同致酸因子对烟田土壤酸化的贡献,揭示了盐基离子的投入和输出不...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0—2001年在天水烤烟主种植区进行垄上地膜覆盖、垄沟平凹地膜覆盖和无膜烟田(CK)对照试验的观测资料,分析得出:烟田覆膜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湿效应,且以垄沟平凹覆膜形式的增温保湿效应最佳,因此,垄沟平凹地膜覆盖下烤烟生育期明显提前,生长速度显著加快,中、上等烟比例和产值也明显高于其它烟田。  相似文献   

4.
选择云南省典型坡耕地烟田,以烤烟K326和玉米秸秆为试材,设置秸秆覆盖和揭膜交互方式的6个处理:对照(CK),为常规栽培模式,不覆秸秆 + 揭膜培土;T1,秸秆覆盖 + 揭膜培土;T2,秸秆覆盖 + 破膜培土;T3,秸秆覆盖 + 不揭膜;T4,不覆秸秆 + 破膜培土;T5,不覆秸秆 + 不揭膜。通过大田小区比较试验,揭示不同处理对坡耕地烟田土壤养分、细菌群落结构及烟叶品质的影响,为云南烟区的坡耕地秸秆覆盖和揭膜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相较于CK,1)秸秆覆盖有利于提高红壤坡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水平,但对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不利,以T5处理较有利于提高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尤其对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影响较大,T2处理明显增加特有细菌数和变形菌门、后壁菌门、浮霉菌门相对丰度;2)秸秆覆盖有利于提高烟草植株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和感官品质,T1和T2处理B2F等级烟叶的化学成分综合指数分别提高6.1%和1.9%,感官质量综合指数分别提高6.0%和4.5%,在各处理中,以T1处理对提高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品质效果最优,T2次之,T5处理最差。综合而言,秸秆覆盖 + 破膜培土模式更适合于当地坡耕地烟田烟草栽培。  相似文献   

5.
随着烟草生产模式的转变及无机化肥的大量使用,给烟田的土壤营养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连年的烟草种植使得烟田的土壤肥力越来越差,且随着烟田土壤营养结构的降低,烟草的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想要提高烟草的产量与品质,提升烟田土壤的营养结构是关键。增施农家肥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改善烟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烟田土壤的有机质,起到强化微生物活性的作用。主要探讨增施农家肥的方法及增施农家肥对烟田土壤营养结构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苏欣悦  王晋峰  程晓梅  孙楠  蒯雁  范志勇  徐明岗 《土壤》2023,55(6):1380-1388
对云南省典型县域宾川县烟田土壤pH和养分含量40年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明确烟田土壤肥力演变特征,进一步为烟区土壤养分管理及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数据收集和野外采样,分析宾川县1982、2012、2018、2022年4个时期烟田耕层土壤养分变化,运用土壤综合评价法,克里格插值定量评价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及其时空变异特征。近40年来(1982—2022),宾川县烟田土壤pH(7.13~6.23)和有机质含量(35.30~27.71 g/kg)呈下降趋势,有效磷(12.11~50.71 mg/kg)和速效钾含量(158.66~321.03 mg/kg)呈上升趋势,碱解氮含量(119.03~117.00 mg/kg)无显著变化。IFI(0.49~0.62)呈上升趋势,均值由1982年的0.49(Ⅲ)增加至2022年的0.62(Ⅱ),其中平川镇、拉乌彝族乡、州城镇及宾居镇IFI增加幅度最大,当前高肥力区域主要分布于县东北部和南部,低肥力区域分布于西北部。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烟田土壤肥力的主要内在因素由有机质变为速效钾。经过40年耕种管理,宾川县烟田肥力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增加,但养分指标非均衡性和肥力空间不均匀性增加,应稳定氮肥钾肥,减少磷肥施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植烟年限土壤pH和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随着烟草连作年限的延长,烟田土壤的某些性质往往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化,从而对烟叶产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这已成为当前我国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目前我国关于连作烟田土壤障碍因子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壤养分方面怯引,而对土壤酶活性等其他可能性因子的研究则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不同植烟年限土壤的pH和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为更加有效地调控连作烟田土壤障碍提供服务,改善烟叶产质量,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贵州省六盘水市烟田土壤有效硫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科学指导含硫肥料施用。  方法  2021年烤烟移栽和施肥前,在钟山、水城和盘州三个烟区分别采集100、180和220个典型烟田的耕层土壤(0 ~ 20 cm)样品,采用Ca(H2PO4)2-HOAc浸提、BaSO4比浊法测定有效硫含量,在对土壤有效硫含量水平进行评价和绘制空间分布图的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  全市烟田耕层土壤有效硫平均含量为44.67 mg kg?1,属于高级别;其中钟山、水城和盘州有效硫平均含量分别为79.59、23.61和46.03 mg kg?1,分别属于很高级别(≥ 50 mg kg?1)、适宜级别(20 ~ 30 mg kg?1)和高级别(30 ~ 50 mg kg?1),且三个烟区之间差异显著(P < 0.01)。全市土壤有效硫含量适宜的烟田数量仅占烟田总数的9.20%,其中钟山、水城和盘州有效硫含量适宜的烟田数量分别占各自烟田总数的6.00%、10.91%和8.89%,钟山和盘州土壤高硫烟田数量分别占其烟田总数的64.00%和51.82%,水城低硫烟田数量占其烟田总数的63.89%。土壤有效硫含量在空间上呈从钟山的北部和盘州的南部向该区域中部降低的趋势,土壤低硫烟田主要分布于水城的西部和东部以及盘州的中东部,土壤高硫烟田主要分布于钟山、水城中部、盘州北部和南部。土壤有效硫含量与土壤pH、砂粒和粉粒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 < 0.01),与黏粒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 < 0.01)。  结论  六盘水市耕层土壤有效硫含量适宜的烟田数量占烟田总数的比例很低,对于土壤低硫的烟田应适当增大含硫肥料(如硫酸钾和硫酸镁等)用量,土壤高硫的烟田则需降低含硫肥料用量或用氯化钾肥料替代硫酸钾。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是一类潜在应用价值很大的可再生生物资源,不仅在维持整个生态平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食品及环保等各个领域。从烟田功能微生物的概念与内涵,以菌治病、以菌治毒、以菌治虫等绿色防治,改良烟田土壤,培育健株,改善烟叶品质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烟田功能微生物的利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烟田功能微生物利用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碳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生态环境中碳素的缺失会减少烟株有机物的积累而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文章分析论述了烟田碳库平衡的影响因素;从施肥方式、灌溉方式、耕作制度以及其他改良措施等方面介绍了烟田碳库的修复情况;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更加注重操作的合理性,使烟田碳库平衡的调节更具有科学性,为合理开发利用烟草资源、管理烟田,从而为实现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轮作与连作对烟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轮作与连作对烟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实验室微生物培养联合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玉米-烤烟轮作和烟叶连作对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轮作烟田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连作烟田根际土壤,但真菌数量低于连作烟田。土壤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轮作烟田根际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多样性均高于连作烟田;在烟株的生长过程中,轮作和连作烟田在旺长期和成熟期微生物群落相似度降低。相较于黑胫病/根腐病/根结线虫发病率较高(36. 67%)的连作烟田来说,轮作烟田发病率较低(0%),进一步分析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发现,轮作烟田根际土壤中拮抗菌如Sphingomonas (鞘脂单胞菌属)、Pseudomonas (假单胞菌属)、Aspergillus (曲霉属)等相对丰度均高于连作烟田,而连作烟田根腐病病菌Pythium (腐霉属)丰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施石灰对北方连作烟田土壤酸度调节及酶活性恢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北方特定植烟区域土壤为对象,通过田间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施石灰对连作烟田土壤酸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施用适量的石灰可以使连作烟田的土壤酸化现象得到明显的改善,土壤的活性酸度(pH值)平均升高0.5个单位,水解性酸度平均降低46%;并使土壤的转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恢复比率分别为13%、85%、21%和25%。从理论上证明了施石灰对北方连作烟田具有一定的改土效果。为评价北方连作烟田的石灰改土效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集山东省临沂市的100个典型烟田耕作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其As、Cd、Cr、Hg和Pb全量,并与相应的国家限制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临沂市典型烟田土壤中As、Cd、Cr、Hg和Pb含量分别为0.20~30.52、0.01~0.38、4.38~128.00、0~0.36和4.99~70.80 mg/kg,均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限制值,尚未发生重金属污染现象;23个p H级别中,As、Cd、Cr、Hg和Pb含量与对应的限制值的比值,最大值分别为76.3%、96.7%、85.3%、90.0%和88.5%,说明临沂市烟田面临着潜在的重金属污染威胁,必须继续严格控制烟田的重金属外源以确保烟田土壤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方式对烟田氮素径流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氮素流失引起的肥料氮利用率低问题长期困扰着广东等南方多雨烟区烤烟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在广东南雄烟区的大田小区试验,探讨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植烟土壤氮素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膜覆盖处理(T2)平均单次径流量和产流系数分别为44.11mm和48.90%,分别相当于裸地种植处理的109.6%和113%,覆膜明显提高了烟田径流量和产流系数;(2)烤烟生长期间,与不施氮的裸地种植处理比(T0),施氮的裸地种植处理(T1)极显著地提高了烟田氮素流失量(P0.01),供氮起到了加剧烟田氮素流失的明显作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覆膜处理(T2)硝态氮径流损失量(28.14kg/hm2)比裸地种植处理低40%(P0.05),显著减少了烟田氮素的径流损失;(3)烤烟集中供基、追氮的中前期,烟田径流硝态氮浓度波动较大,径流硝态氮损失累计量呈近线性上升变化,覆膜处理有显著降低硝态氮径流损失的明显作用(P0.01);烤烟后期径流硝态氮呈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盖膜处理对降低烟田氮素流失的作用明显减弱。(4)与相同施氮量的裸地种植处理比较,盖膜处理对减少烟田氮素径流损失的作用,起到促进土壤硝态氮积累、提高烤烟氮肥表观利用率的作用效果(P0.05)。  相似文献   

15.
河南烟区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及施肥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河南省烟区的自然条件和土壤特点,系统分析了豫中、豫西、豫南、豫东四大烟区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及其分布现状。提出了高、中、低肥力水平烟田的有机肥(饼肥)和氮肥用量指标及合理施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四川西南烟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评价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陶晓秋 《土壤》2004,36(4):438-441,448
本文根据川西南主要烟区土壤近200个样本的测试数据,对该地区烟田土壤有效态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状况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川西南烟区土壤有效Cu、Fe、Mn含量较丰富和极其丰富,有效Zn含量较大面积上缺乏,整个烟区有效B极其缺乏。为川西南地区烟草种植的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要 :[目的] 分析六盘水市烟田土壤有效硅含量与空间分布,指导硅肥合理施用。[方法] 2020年烤烟移栽和施肥前,在六盘水市钟山、盘州和水城三个烟区分别采集100、220和180个烟田耕层土壤(0~20 cm),测定有效硅含量,评价其丰缺情况;绘制有效硅含量空间分布图,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三个烟区烟田土壤有效硅含量介于18.86~754.71 mg/kg,平均含量介于260.88~403.80 mg/kg,均属高级别(≥150 mg/kg);三个烟区高硅烟田占比介于83.33%~99.09%;有效硅含量由西向东呈降低趋势,低硅烟田(<100 mg/kg,仅占1.4%)集中分布于水城烟区的中部。有效硅含量与pH(p<0.01)、有机质含量(p<0.05)和粘粒含量(p<0.05)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粉粒含量(p<0.05)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六盘水市绝大部分烟田不需施用硅肥,缺硅烟田可考虑施用硅肥或通过改酸和提升土壤有机质等措施间接提升土壤硅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南21个有烟草青枯病史的烟田和周边91个无病史的烟田调查研究表明:有病史烟田在罗山、平桥、确山、泌阳、遂平和西平6个县(区),土壤pH主要分布在5.5~6.5(占调查烟田总数的84.75%);周边无病史的烟田在唐河、正阳、上蔡、社旗、舞阳和城区6个县(区),土壤pH主要分布在6.5~7.0(占调查烟田总数的81.25%)。有病史的6个县(区)与无病史的6个县(区)在土壤pH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土壤pH 6.5是河南烟草青枯病发生的阈值。土壤pH与纬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Y=0.7375X-17.799,R2=0.386,p<0.01),由此推测土壤pH 6.5地理分界线大致在北纬33°,其以北烟区烟草青枯病发病机率低。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皖南烟区灌溉水体和肥料重金属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庄云  武小净  李德成  李田  曹瑗  张婧  祖朝龙  唐经祥 《土壤》2013,45(1):190-192
采集了安徽省皖南烟区(宣城市和池州市)用于烟田的20个灌溉水和7类肥料样品,分析了其重金属As、Hg、Cd、Cr、Pb的全量,并与国家相应标准中的限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皖南烟区烟田的灌溉水体和肥料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相应标准中的限量,但池州市个别肥料中Pb和Cr含量偏高,需注意严把肥料生产的原料关.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楚雄州以"清香楚叶"烟叶品牌建设为目标,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导向,以烟区保护、绿色生产、绿色防控、面源污染治理、培肥地力等技术集成为措施,采取示范和推广相结合的方法,改善土壤结构,优化土壤微环境,提升土壤质量,夯实烟叶高质量发展基础。从优化烟区耕作制度、改进栽培技术、实行绿色生产、培肥地力等方面介绍楚雄烟区土壤保育技术体系,分析其推广应用成效。2018年,楚雄州烟田轮作率达95.4%,化肥、农药用量较2012年分别减少28.6%、36.6%,实现有机肥施用、深耕晒垡、蚜茧蜂防治烟蚜等100%覆盖,确保了烟田用养管结合,实现了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