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香根草篱和稻草覆盖对红壤坡耕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L.)篱和稻草覆盖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为揭示香根草篱和稻草覆盖对红壤缓坡旱地土壤肥力的影响,本研究于2011年设置了CK、香根草篱、稻草覆盖、香根草篱+稻草覆盖4个处理,并分析了2011年和2012年的花生产量、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花生产量呈现出覆盖草篱+覆盖草篱、对照。与CK处理相比,覆盖和草篱+覆盖处理在2011年分别增产31.74%、15.23%,2012年增产59.39%、41.65%。香根草篱和稻草覆盖可以显著提高红壤坡耕地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不存在显著增加。与2011年相比,虽然2012年草篱和覆盖措施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增幅呈下降趋势,但在所有处理中均表现出草篱+覆盖处理的速效养分最高,这说明,虽然红壤坡耕地花生种植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下降,但草篱+覆盖可以在增加养分投入的同时有效维持和保蓄土壤速效养分。  相似文献   

2.
以红壤缓坡旱地为对象,研究稻草覆盖和香根草篱对水土流失及花生产量的影响。2011—2012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产生的径流量大小排序为:对照稻草覆盖、草篱草篱+稻草覆盖。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是草篱+稻草覆盖处理,与对照相比,径流量显著减少了47.1%~79.8%(P0.05),土壤侵蚀量显著减少了79.2%~99.5%(P0.05)。2011—2012年作物产量最高的分别是稻草覆盖和草篱+稻草覆盖处理,与对照相比,这两种处理可分别增产26.6%~50.9%、15.5%~37.7%(P0.05)。因此稻草覆盖、草篱+稻草覆盖结合是红壤缓坡旱地水土保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土壤有机碳可以通过影响土壤矿物钾释放以及解钾菌特性而对土壤钾素产生影响,本文基于稻草覆盖和香根草篱控制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长期定位试验,通过对比常规管理(CK)、稻草覆盖(S)、稻草覆盖+香根草篱(S+V)处理,研究稻草覆盖及香根草篱措施对土壤主要化学性质的影响,并分析土壤团聚体粒组分布及碳和钾在土壤团聚体粒组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S+V处理的土壤pH、有机碳、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较高,与CK处理相比,S+V处理的土壤pH提高了0.23,有机碳、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6.52%、11.60%和11.49%。不同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粒组分布无显著差异,所有土壤团聚体粒组中均以>0.25 mm土壤团聚体粒组的比例最高。与CK处理相比,S和S+V处理的>2 mm土壤团聚体粒组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9.42%和40.03%。与CK处理相比,S+V处理下>2 mm、0.25~0.053 mm和<0.053 mm土壤团聚体粒组中全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67%、4.92%和5.14%。同时,S+V处理下>2 mm和<0.053 mm土壤团聚体粒组中速效钾...  相似文献   

4.
覆草时间:果树覆草一般在春季整地施肥浇水基础上进行,也可在麦收后利用麦糠进行夏季覆盖。覆盖的物料种类包括各种杂草、麦秸、麦糠或稻草,铡成小段的玉米秸秆等。覆草数量:第一年用草量约15000~22500kg/hm^2,覆盖厚度15~20cm,以后每年用量9000~12000kg/hm^2。覆草方  相似文献   

5.
小麦-玉米轮作覆盖稻草对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兰祥  夏淑芬  许松林 《土壤》1996,28(3):156-159
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中用稻草覆盖的效果。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碳铵分次施用与稻草覆盖相结合,可减少碳铵的挥发损失,显著提高肥料的增产效果。在微酸性土壤上,玉米对钾反应比较敏感,每亩覆盖的200公斤稻草所带入的钾相当于7.5公斤氯化钾的肥效。稻草覆盖是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长期稻草覆盖和香根草篱措施下坡耕地红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析影响红壤细菌群落变化的主控环境因子,试验依托红壤坡地稻草覆盖和香根草篱等措施的水保效果长期定位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花生常规等高种植(CK)条件下,配合香根草篱(H)、稻草覆盖(M)和稻草覆盖+香根草篱(HM)措施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分析细菌群落组成与土壤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与CK处理相比,H、M和HM处理土壤细菌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有增加,香根草篱和稻草覆盖措施均是增加土壤细菌丰富度的影响因素,稻草覆盖措施是增加土壤细菌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HM处理特有种细菌数量最多。(2)水保措施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相比CK处理,M处理显著增加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的相对丰度5.1%,降低了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细菌的相对丰度,HM处理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的相对丰度分别显著增加5.4%和1.2%,而H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CK处理间无显著差异。(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有稻草覆盖处理(M和HM)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但与CK和H处理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木聚糖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密切相关,土壤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荆门市小麦地稻草覆盖增产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荆门市白散土(黄棕壤发育的水稻土)上进行的田间小区试验表明,稻草覆盖小麦田后,土壤速效钾含量大幅提高,并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调节地温,提高土壤肥力。覆草与对照相比,可明显增加小麦有效穗和千粒重,产量由不覆盖的2899.5kg/hm^2增高到3558kg/hm^2。实验室淋溶试验可看出,3小时后稻草中84%的钾就被淋溶出来。而在大田试验中4个月后,有90%的钾进入土壤。所以秸秆还田是缓解钾肥资源不足的一项有效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百喜草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将其种植于果园,并与常年种植的黄花菜和花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百喜草能迅速生长并覆盖地面,保土、抗旱、防涝的效果明显,同时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含量,改善果树的生长条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麦田秸秆覆盖效应及增产作用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冬小麦田覆盖稻草能增加N、P,特别是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稻草覆盖能保墒、调温和减缓土壤水分、温度波动,降低麦田杂草密度。由于麦田覆盖稻草的上述综合生态效应,使小麦籽粒产量增加13.5% ̄46.1%,公斤稻草增产小麦0.12 ̄0.23kg。冬小麦稻草经济有效覆盖量为3000kg/hm^2。  相似文献   

10.
在荆门市白散土(黄棕壤发育的水稻土)上进行的田间小区试验表明,稻草覆盖小麦田后,土壤速效钾含量大幅提高,并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调节地温,提高土壤肥力。覆草与对照相比,可明显增加小麦有效穗和千粒重,产量由不覆盖的2899 5kg/hm2增高到3558kg/hm2。实验室淋溶试验可看出,3小时后稻草中84%的钾就被淋溶出来。而在大田试验中4个月后,有90%的钾进入土壤。所以秸秆还田是缓解钾肥资源不足的一项有效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植物篱和稻草覆盖控制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长期定位试验,以花生常规等高种植为对照(CK),研究红壤缓坡地香根草篱(H)、稻草覆盖(M)、稻草覆盖+香根草篱(HM)3种水保措施下旱、雨季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探讨不同水保措施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草覆盖、香根草篱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p0.05),其中稻草覆盖和香根草篱相结合效果最佳,且在旱季提升效果优于雨季;而稻草覆盖是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2)稻草覆盖和稻草覆盖+香根草篱2种水土保持措施均能显著提高雨季土壤酶活性(p0.05),其中稻草覆盖起决定作用;各水土保持措施对旱季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小。(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呈现良好的相关性(p0.05),对于评价红壤缓坡地水土保持措施土壤环境质量功能、指导实际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稻草还田对油菜生长、土壤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及还田量对油菜出苗及苗情和不同稻草覆盖量对油菜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及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和翻埋还田对油菜出苗均有抑制作用,出苗率及出苗速率随稻草还田量的增加均有降低趋势,但覆盖条件下油菜出苗所受抑制更加明显。稻草覆盖还田对油菜苗情影响不大,而稻草翻埋还田则对苗期油菜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可以显著提高油菜苗期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的速率,但进入薹期之后油菜生长基本不受稻草覆盖的影响。稻草覆盖对油菜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平均增产幅度为18.1%,但不同覆盖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另外,稻草覆盖后,土壤温度日变化趋于缓和,土壤含水率明显提高,且随覆盖量增加稻草的保温保水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开发利用四川盆地丘陵区占总土地面积15%的坡坎,研究了坡坎的水土保持技术;稻草覆盖、集水坑洞、种植黑麦草和等高扎稻草埂的效益。结果表明这些措施都有一定,其中,种植黑麦草在试验条件下,对提高土壤含水量有较好的作用,其次是扎草埂和稻草覆盖。保水效益较好的是稻草覆盖和集水坑洞措施,因为它们在雨后几天内能释放其接纳的部分雨水。  相似文献   

14.
稻草和地膜覆盖对冬季茶园保温增温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稻草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不同覆盖物表层及其对应的地表最低、最高温度23d连续测定与对比分析,研究了覆盖物对地表的保温、增温作用。各测点最低温度相关系数最小为0.889,最高温度相关系数最小为0.813,均在0.01水平显著相关,表明温度场高度相关。与对照相比,稻草覆盖使地表最低温度平均提高1.2℃以上,地膜覆盖则提高0.2℃以上。天气晴好状态下,稻草覆盖的保温作用强于地膜覆盖,且与覆草厚度无关;阴雨雪天气,稻草与地膜的保温作用均显著下降,稻草覆盖的降幅小于地膜覆盖,且覆盖厚度大降幅较小。天气晴好条件下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表温度,无光环境中地膜无显著增温作用;将茶园覆盖的稻草分为晴天干草、晴天湿草、阴天干草、阴天湿草4种类型,其增温效果与稻草类型有关,且强于地膜覆盖。总之,与地膜相比,稻草覆盖保温效果好,并具有一定的增温效果,无污染,材料来源丰富,更适宜于作为冬季防寒材料。  相似文献   

15.
麦田秸秆覆盖效应及增产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冬小麦田覆盖稻草能增加N、P,特别是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稻草覆盖能保墒、调温和减缓土壤水分、温度波动,降低麦田杂草密度。由于麦田覆盖稻草的上述综合生态效应,使小麦籽粒产量增加13.5%~46.1%,公斤稻草增产小麦0.12~0.23kg。冬小麦稻草经济有效覆盖量为3000kg/hm2。  相似文献   

16.
侵蚀坡地果园不同生草方式对土壤和果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果园不同生草方式对土壤侵蚀、土壤肥力、果树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带状覆盖与敷盖、全园覆盖、带状覆盖3种不同的生草方式都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且都有改良土壤肥力的效果;全园覆盖严重影响果树生长,其果实产量最低、品质最差;净耕处理尽管果树长势好、产量最高、品质较好,但土壤流失严重。综合分析认为,带状覆盖与敷盖措施是较好的侵蚀坡地果园生草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钾肥分期施用对苏丹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KCl分期施用对苏丹草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施用一定量KCl对基本苗数量影响不大,过量施用KCl则对苏丹草基本苗产生抑制作用。施钾没有导致苏丹草叶片质量比例下降。施用KCl明显提高苏丹草对蚜虫的抵抗能力,5个施钾处理所寄生的蚜虫数量平均为不施钾的27.2%。施用KCl显著增加苏丹草鲜草产量和经济效益,在钾肥用量相同时,不同施钾时期及钾肥用量分配对产量产生显著影响。在5个施钾处理中,以50%作基肥、在第2、3和4次收获后平均施用余下50%钾肥的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16615kg/hn^2,增产幅度达26.1%,每千克K20增收苏丹草46.2kg;而KCl一次性作基肥施用增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茶园地面覆盖的保温防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园为研究对象,设置两种厚度的稻草覆盖、地膜覆盖和不覆盖(对照)4种处理,在最冷月份(2009年1月)连续观测覆盖层表面及其对应的地面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研究地表覆盖的保温作用和对茶树的防冻效果。结果表明,逐日最低温度与太阳辐射日总量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其中覆盖物表面最低温度与太阳辐射的相关系数大于覆盖下地表面。观测期间深草、浅草与地膜覆盖的地面最低温度平均值分别为1.2℃、1.1℃和-1.4℃,分别比对照高4.4℃、4.3℃和1.8℃,稻草覆盖的保温作用明显强于地膜覆盖,但稻草厚度差异所产生的保温作用差异不显著。同时观测到,地膜覆盖处理的地表最高温度明显高于对照,而稻草覆盖处理的地表最高温度明显低于对照,不同厚度稻草覆盖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说明地膜覆盖有明显的增温作用而稻草覆盖没有。进一步观测发现,稻草覆盖处理的茶树冠层叶片冻伤脱落率地膜覆盖对照,但相互间差异不大;而地膜覆盖处理的春茶早芽萌发期最早,稻草覆盖的最晚。  相似文献   

19.
草被覆盖对坡面流流速影响的人工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草被覆盖是影响坡面流流速变化过程及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草被覆盖下坡面流流速时空分布特征,对揭示草被减蚀作用机理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室内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坡沟系统坡面不同草被覆盖对坡面流流速变化过程及特征的影响。试验中共涉及坡沟系统坡面5种草被覆盖度、3种空间配置和2种放水冲刷流量。研究结果表明:放水流量为3.2 L/min时,坡面草被覆盖对坡面流流速的延缓作用较大;流量为5.2 L/min时作用相对减弱;坡面及沟坡平均流速随坡面草被覆盖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趋势。坡面流流速在坡面的发展有一个坡长范围,试验中,在距坡顶3~4 m处,坡面流流速达到最大;坡面、沟坡各断面流速基本上都随着放水冲刷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丘陵茶园杂草生态控制, 可有效减少茶园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消耗, 减少或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本研究根据生态位先估和生态位竞争原理, 设计覆盖稻草和间种豆科绿肥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两种杂草生态控制技术, 同时设置清耕对照(CK), 采用小样方多点取样连续两年调查茶园杂草种群数量、生物量、平均株高等指标, 发现茶园共有杂草16科31属31种; 3个处理春季(4月)发生的杂草特征表现为生长速度较慢、生物量小、株高在30 cm以下; 夏季(7月)和秋季(9月)对照的优势恶性杂草多度(Pi)高达0.788和0.759, 稻草覆盖处理分别为0.256和0.420, 间种白三叶草处理恶性杂草种类较少发生(Pi值均低于0.050); 稻草覆盖处理茶园春、夏和秋季杂草物种丰富度(S)、种群多样性(H)、均匀度(J)等指数均高于对照, 优势集中性指数(C)低于对照; 间种白三叶草处理春、夏和秋季杂草总数量和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 夏、秋季杂草平均株高显著低于对照.结果表明两种生态控草处理措施能改变茶园杂草群落结构, 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