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山西12城市农贸市场五种肉品沙门氏菌污染及血清型分布情况进行检验,猪肉污染率26.4%,白条鸡21.7%,白条狗16.0%,菜蛇3.5%,黄鳝9.3%。共检出3个亚种、12个血清群、22个血清型、439株沙门氏菌。检出国内未报道血清型7株;国际尚未报告血清型3株。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 家兔大肠埃希氏菌污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自1996年至1999年的4年中,共从腹泻兔群中分离出15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表示,这15株大肠杆菌分属于7个血清型,其中以068的频率最高,达20.0%,其次是07和0130,达13.3%。用试管凝集试验对1996年前自黑龙江省部分兔群中采集的血清进行检查,发现以013和07血清型的污染率最高,分别达48.4%和24.3%。结果表明,近年来血清型的菌株流行为主,变为最近两年的以068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肉鸡生产链各环节沙门氏菌污染情况,试验从江苏某产业链型农牧食品企业的养殖场、屠宰场、运输车辆、专营店采集样品540份,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肉鸡生产链沙门氏菌检出率为7.22%(39/540),生产链各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程度依次为:养殖环节>屠宰环节>销售环节>运输环节;共检出6种血清型,其中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屠宰环节沙门氏菌血清型最丰富;沙门氏菌8个毒力基因在39个分离株均有检出,毒力岛基因mogA(SPI-1)、sopB(SPI-2)、araA(SPI-5)的携带率高于肠毒素基因stn、毒力质粒基因spvD、spvR、spvA及菌毛基因agfA。结果表明该肉鸡生产链各环节均存在沙门氏菌污染,其中养殖环节污染最严重,提示养殖场应重视对肉鸡和饲料中沙门氏菌的监测,屠宰环节和销售环节应加强对环境的消毒,以避免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4.
三种增菌液对食品沙门氏菌检验结果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三种增菌液,对300份鲜猪肉和120份鲜鸡肉检样进行沙门氏菌增菌培养,比较三种增菌液的增菌检出效果。结果表明:MM液对鲜猪肉和鲜鸡肉检样中沙门氏菌捡出率最高,分别为22.7%、53.3%,平均捡出率31.4%,敏感指数88.0%;SM液次之,检出率20.3%、47.5%,平均检出率28.1%,敏感指数78.7%;SBG液最低,检出率分别为19.3%、40%,平均检出率25.2%,敏感指数70.7%。MM液和SM液检出沙门氏菌菌株符合率均高于SBG液,分别为88.0%和78.7%。  相似文献   

5.
1987-1991年从阿拉伯联合酉长国采集的4006份骆驼样品中分离出187株沙门氏菌,其中165株(4.4%)来自3801份粪样,22株采自62头尸检骆驼的205份脏器样品。鉴定的28种血清型中,以圣保罗沙门氏菌的检出率最高(69份),其次为费林曲洛普沙门氏菌(31份)和海因德什沙门氏菌(15份)。仅从2例粪样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粪中检出菌者为均菌骆驼,而脏器检出菌者均为继发感染骆驼。分离出沙门  相似文献   

6.
夏冰芝  王志龙 《养猪》2022,(4):103-105
为了解酒泉市肃州区生猪屠宰场各环节沙门氏菌污染情况,2021年4—9月从肃州区2个生猪屠宰场采集210份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发现,共18份样品检出沙门氏菌(8.57%),其中猪肉组织样品、器具样品和环境样品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6.67%(7/105)、4.76%(2/42)和14.28%(9/63);18株沙门氏菌中共检出5种血清型,分别为鼠伤寒沙门氏菌(6株)、罗森沙门氏菌(4株)、伦敦型沙门氏菌(4株)、肠炎沙门氏菌(3株)和德比型沙门氏菌(1株)。不同血清型菌株耐药谱存在差异,但这些菌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磺胺甲氧嘧啶等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等相对敏感。以上结果表明,屠宰场不同样品沙门氏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且菌株血清型相对复杂,不同菌株耐药谱存在差异,这可能对猪肉售卖人员和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三种增菌液,对300份鲜猪肉和120份鲜鸡肉检样进行沙门氏菌增菌培养,比较三种增菌液的增菌检出效果。结果表明:MM液对鲜猪肉和鲜鸡肉检样中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2.7%、53.3%,平均检出率31.4%,敏感指数88.0%;SM液次之,检出率20.3%、47.5%,平均检出率28.1%,敏感指数78.7%;SBG液最低,检出率分别为19.3%、40%,平均检出率25.2%,敏感指数7  相似文献   

8.
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中一大群在形态、生化和血清学上相关的细菌。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中,能感染人、畜、家禽,而且污染食品,国际沙门氏菌中心实验室报告的沙门氏菌迄今已达2,000个血清型以上。我国解放前仅检出20个血清型,解放后到1975年检出60个血清型。由于沙门氏菌型繁多,定型复杂,我商检部门对检出的沙门氏菌通常也只鉴定到群。为了摸清我省出口肉食品中沙门氏菌的  相似文献   

9.
用间接ELISA测试了沙门氏菌特异单克隆抗体与107株肠杆菌科细菌的反应性,结果被试的14个血清型的单相亚利桑那菌,35株全国各地分离的鼠伤寒伤沙门氏菌及3血清型的其他沙门氏菌全部呈阳性反应,而55株其他肠杆菌科细菌中仅有3株呈弱阳性反应,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该试利较高的沙门氏菌属特异性和属内的广谱性,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沙门氏菌是人和动物的重要致病菌,型别极为复杂,国际沙门氏菌中心实验室报告的沙门氏菌已有2000个以上不同的血清型,而我国迄今只发现近200个。1999年9月,我们从厦门某公司生产的拟出口的肉骨粉中检出一株沙门氏菌,现报告如下。1 材料 1.1 样品 肉骨粉按规定取样。1.2 培养基 BP(缓冲蛋白胨水)、MM(绿化镁孔雀绿增菌液)、DHL(胆硫乳琼脂)、普通培养基、三糖铁培养基、营养肉汤均按规定自配。1.3 微量生化管: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产品。1.4 沙门氏菌诊断血清:兰州生物制品研…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合肥地区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动物贮存宿主,采用二次增菌分离培养法,对15种228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2处36份样品检出此菌,总阳性检出率为15.79%,鱼类、观赏水禽、家鸭、猪和清摘工,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29%、17.86%、13.04%、6.67%和10%,表明该菌具有广泛动物贮存宿主,尤其是淡水鱼类,同时对36株阳性菌的血清分群,其中17株可分群,分群率为47.22%,共分布于7个血清型,人源与动物源共有的血清群是O19  相似文献   

12.
通过预增菌、增菌和分离培养,挑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于TSI、LD、MAN、ONPG四种微量生化管进行沙门氏菌检验。共检测来自5批次290份鱼粉样品中的39株可疑菌株,其中属沙门氏菌的4株,分属2个血清型(3株奥雷宁堡沙门氏菌、1株山夫登堡沙门氏菌)。与农业部“试行法”比较,符合率达100%,“四管法”具有更快速,简便,准确,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纸片法,测定分离自江苏不同地区的35株禽大肠杆菌对2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得知,对妥布霉素、利福平、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敏感的菌株分别占94.3%、91.7%、91.4%、71.4%、71.4%、,其中高敏以上菌株分别占17.1%、16.7%、45.7%、31.4%、8.6%,同一血清型的不同分离株药敏试验结果并不相同,甚至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4.
“四管法”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四管法”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研究李碧萍,孙福泉,林炳玲(厦门动植物检疫局,361012)谢一俊(福建省卫生防疫站,350001)沙门氏菌属种类繁多,有7个DNA同源群6个亚属,2000多个血清型。许多血清型对人和动物都能致病。容易污染各类食品及鱼粉、...  相似文献   

15.
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分离试验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通过对34份患临床型乳腺炎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初步生化反应鉴定,检出肠科细菌12株,检出率为35.3%;球菌26株,检出率为76.5%;酵母菌9株,检出率为26.5%;另有7份乳样在整个分离培养过程中未见有细菌生长,占总检样的20.6%。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方法:利用PCR技术对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植物性饲料产品、微生态制剂以及酶制剂等共计207批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共检出沙门氏菌8株,其中动物源性饲料检出率为11.4%,微生态制剂原料检出率为11.1%,微生态制剂检出率为10%,酶制剂检出率为8.3%,配合饲料检出率为1.25%,植物源性饲料和饲料粉尘检出率为0。结论:沙门氏菌在饲料产品及饲料添加剂中的污染情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对89株禽源沙门氏菌临床分离菌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鉴定出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17株,纽波特沙门氏菌(Snewport)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6株和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65株。结果表明,89株禽源沙门氏菌中有24株(27.0%)为能够引起人的沙门氏菌感染的血清型,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而且这24株沙门氏菌中多重耐药菌株有12株(50.0%)。用微量稀释法检测了89株禽源沙门氏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对阿米卡星和头孢曲松敏感;在使用的其他16种抗菌药物中,89株禽源沙门氏菌分离菌株对链霉素耐药率最高,为43.8%,其次为四环素、头孢噻吩、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奥比沙星、萘啶酸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30.3%、22.5%、22.5%、20.2%、20.2%、19.1%和19.1%;对氯霉素、环丙沙星、沙拉沙星、恩诺沙星、左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呈现轻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0.1%、9.0%、9.0%、7.9%、7.9%、6.7%、6.7%和2.2%。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安徽某猪场腹泻仔猪,分别采集5头不同窝的肛拭子和肠道内容物样品,利用常规法结合PCR技术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玻片凝集试验和ERIC-PCR技术确定分离株的血清型与基因型,标准K-B纸片法进行20种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显示,4头腹泻仔猪(4份肠道内容物样品、1份肛拭子样品)均分离到沙门氏菌,阳性检出率为80%,涉及明斯特沙门氏菌、纽兰沙门氏菌、新斯托夫沙门氏菌和乌干达沙门氏菌4种血清型,其中1头同时检出4种血清型沙门氏菌;8株沙门氏菌分离株为同一基因群,分属2个基因型,亲缘关系较近,对20种抗生素均敏感。结果表明,该猪场仔猪腹泻与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的混合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母猪的清洁卫生与猪舍的消毒到位不容忽视,临床上常用抗生素可用于防治或减缓仔猪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近年来河南地区种鸡场沙门氏菌感染情况,试验采用VITEK-2和MALDI-TOF-MS方法,对采集的河南地区规模化种鸡场疑似沙门氏菌致死鸡胚中分离的42株沙门氏菌菌株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2株沙门氏菌中,肠炎沙门氏菌31株,占整体检出沙门氏菌的73.8%;通过PCA分析可知亲缘关系大于1.0时,MALDI-TOF-MS可将42株沙门氏菌野毒株分为3个MALDITOF-MS型别,即使同样被鉴定为肠炎沙门氏菌的菌株也分属于不同的型别。说明沙门氏菌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变异的普遍现象,有针对性地杀灭某些血清型沙门氏菌对控制鸡及其产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4006份骆驼样本中分离出187种沙门氏杆菌株,其中165(4.2%)种菌株分离自粪便,22种菌侏分离自62头剖检骆驼的205份器官样本。在28种不同血清型中以圣保罗沙门氏菌最为常见;其次是S.frinfrop和海因德马什沙门氏菌;而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来自带功骆驼。该菌主要从粪便分离出来,而从器官中分离的是次要的。因其他病致死而检出沙门氏菌的络驼不视为沙门氏菌病患畜。圣保罗沙门氏菌多是由产气荚膜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