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5—1981年,我们在释放赤眼蜂防治杨树主要食叶害虫褐边绿刺蛾、黄刺蛾的生产中,对赤眼蜂在杨树林内的寄主范围与发生规律做了初步调查。其结果是发现了赤眼蜂在古毒蛾卵内越冬。翌春,赤眼蜂羽化后在常见的舟蛾科、天蛾科、枯叶蛾科、毒蛾科等数种昆虫虫卵中进行寄生、繁衍。近两年来,又做了自然界中的赤眼蜂对常见害虫  相似文献   

2.
黄刺蛾、青刺蛾的幼虫又叫“洋辣子”,是食性较杂、食量较大、分布较广的食叶害虫。除因食叶而影响林木、果树生长外,还与桑蚕、柞蚕争食。在我场的杨树人工林中,历年来为害严重,面积达两万亩以上,虽然每年要进行化防五千至一万亩,但因暴食期短,防治季节性强,在猖獗为害时,始终未得到控制。两年来,我们开展了利用防治松毛虫的赤眼蜂防治黄、青刺蛾的生防试验,初步获得了防治效果,同时也控制了柳天蛾、双尾舟蛾、杨枯叶蛾等十余种害虫的发生。黄、青刺蛾的卵是赤眼蜂的优良寄主卵之一,有着寄生率高的显著特点。我们在生产的实践中感到,只要适时适量进行放蜂,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在今年一万五千亩的大面积放蜂区中平均寄生率为91.8%,最高寄生率达98.7%。据幼虫为害期调查,单株有茧由七六年的20头左右下降到0.2—0.5头,从两年的虫口密度对比可下降90%以上,取得了历年来进行化防所不及的防治效果(参看表1)。  相似文献   

3.
应用赤眼蜂防治林木虫害,已成为当前林木害虫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探索赤眼蜂在我场林地的防治效果,我场从1972年以来开展了应用赤眼蜂防治二尾舟蛾、柳天蛾等食叶性害虫的试验。二尾舟蛾 (双尾天社蛾)、柳天蛾等曾于1972年在我场莲花山作业站林地大发生,虫口密度最高者达125条(粒)/株,将80垧杨树人工林叶子全部食光(据72年7月调查),而后逐年蔓延遍及该站全林区,严重的危害杨树人工林的生长。为了防止其蔓延和发展,曾对其生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辽西地区由于杨树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纯林面积多,导致以杨枯叶蛾、杨二尾舟蛾、杨扇舟蛾、杨毒蛾、舞毒蛾和柳毒蛾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的传播蔓延,严重威胁辽西地区林业生态的安全。通过设点进行了观测研究,以期为森防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2013—2014年,在甘肃陇南市油橄榄栽植区内采集蛾类标本436号,鉴定蛾类42种,隶属于13科35属。其中尺蛾科9种,灯蛾科9种,舟蛾科7种,夜蛾科5种,螟蛾科3种,木蠹蛾科2种,举肢蛾科、钩蛾科、鹿蛾科、大蚕蛾科、枯叶蛾科、天蛾科、刺蛾科各1种。19种为甘肃省新纪录。  相似文献   

6.
黄刺蛾又叫洋辣子,为害杨、柳、榆、果树等几十种树木,是森林、果园的一大害虫。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黄刺蛾,不但污染环境,毒化林副产品和水源,严重的还威胁人、畜、禽的安全。经试验,应用黄刺蛾病毒防治黄刺蛾,成本低,效果好。黄刺蛾病毒是一种核型多角体,  相似文献   

7.
1982年以来,我们又相继发现了4种杨柳害虫的核多角体病毒,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 (1)双齿绿刺蛾(Latoia hilarat(Staudinger))病死虫;(2)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病死虫;(3)白杨枯叶蛾(Bhima idiota Graeser)病死虫;(4)杨叶蜂(Pristphora sp.)病死虫。  相似文献   

8.
朱峰 《林业科技情报》2012,(3):11-11,14
通过对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采集的鳞翅目标本进行鉴定整理,列出枯叶蛾科、大蚕蛾科、天蛾科、舟蛾科、毒蛾科和灯蛾科种类名录。  相似文献   

9.
利用赤眼蜂防治杨扇舟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扇舟蛾是夏秋季危害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北京大兴县部分片林,林网发现杨扇舟蛾危害状。1999年秋季个别地段杨树叶片被杨扇舟蛾吃光,他们及时采取了化学药剂防治措施,对其进行防治,2000年入夏以后,又组织专入进行预测预报。及时测虫情,并对部分片林、林网成功地进行了生物防治──利用赤眼蜂防治杨扇舟蛾。 一、防治原理 赤眼蜂是杨扇舟蛾卵期的天敌,雌蜂将卵产在杨扇舟蛾的卵内,吸取营养孵化成幼虫,幼虫发育成蛹,蛹不断发育成蜂,羽化后破壳而出,雌雄蜂交配后。雌蜂继续产卵寄生于新的杨扇舟峨卵内,使杨扁舟…  相似文献   

10.
杨树越冬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常见病害有杨树溃疡病、杨树烂皮病、杨树黑斑病、杨树干腐病等。虫害有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桑天牛;蛾类害虫有杨树透翅蛾、杨树卷叶螟、杨尺蠖、霜天蛾、杨扇舟蛾、柳毒蛾、杨小舟蛾等,近几年美国白蛾在有些地区也有发生趋势。如果抓住休眠期的有利时机,结合抚育管理,进行杨树的越冬病虫害防治,对于减少病虫发生基数,减轻来年的病虫危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高效绿僵菌、Bt菌株筛选和周氏啮小蜂、赤眼蜂规模化繁育及其施放技术等研究,构建了一套杨树食叶害虫防治专家系统,并在江苏省宝应等县通过1.4万hm2杨树舟蛾发生区的生物治理示范,3 a分别用生物制剂应急治理66.67,333.33 hm2,其余林分通过释放赤眼蜂、周氏啮小蜂等天敌和林农复合经营等措施控制危害,控制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的效果为95%~100%,对大面积示范区维持低虫口密度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生产上选择以释放周氏啮小蜂或赤眼蜂30.0万头/hm2防治杨小舟蛾或杨扇舟蛾,可有效控制林间舟蛾的虫口密度,实现了高效、无公害、可持续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杨扇舟蛾天敌种类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天敌28种,其中优势天敌为:杨扇舟蛾黑卵蜂Telenomus(Acholcus)closterae Wu et Chen、舟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closterae Pang et Chen、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mbery)、异色瓢虫Harmonia aryridis(Palls)、黑蚂蚁Polyrhachis dives Smith,毛虫追寄蝇Exorista amoena Mesnil、伞裙追奇蝇E.civilis Rohdani、绒茧蜂Apanteles sp.、杆菌Bacillus sp.、灰喜鹊Cyanopica cyana等。  相似文献   

13.
用洗衣粉防治害虫,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经济、方便、对人畜无毒。据试验,对杨、柳、侧柏、桃树、梨树、蔬菜及花卉等多种植物上的同翅目蚜虫科、木虱科、介壳虫科和鳞翅目枯叶蛾科、毒蛾科、夜蛾科、天社蛾科、尺蠖蛾科、刺蛾科、灯蛾科、天蛾科、斑蛾科的害虫防治效果显著,尤其对白粉虱的成虫、幼虫杀伤效果更显著。对蚜虫、粉虱、红蜘蛛、尺蠖、刺娥等用1000倍液喷叶背面、嫩枝端,经24小时死亡率达100%;对介壳虫用800—500倍液,3天1次连喷3次,杀虫率达95—99%;对金龟子、桃小食心虫喷600倍液,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
赤眼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林业科技》2011,38(6):52-52
2011年6月17日,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挂县强农专家组携带生物防治“炮弹”——赤眼蜂,前往泗阳县自驾游区杨树林内,指导当地农民释放赤眼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等,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杨树二尾舟蛾是鳞翅目、舟蛾科食叶性有害生物,主要以幼虫危害俄罗斯杨、杂交杨、额河杨、苦杨、银白杨和少先队杨等杨树种类,同时也危害和寄主白柳、土仑柳等树种。  相似文献   

16.
对南昌市园林绿化树种害虫: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杨扇舟蛾、绿刺蛾、扁刺蛾、紫薇绒蚧等进行"保林制剂"注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保林制剂"对杨扇舟蛾、扁刺蛾和绿刺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药物剂量在6.0-10.0 mL/10cm胸径时,其防治效果能达到了90%以上。防治效果快、药效持续时间长,用药方便、没污染、对周边环境无影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在沅江市根据不同林龄,不同立地类型选取19块有代表性的林地,根据准确测报,在林地投放赤眼蜂防治杨扇舟蛾。2次投放可控制全年杨扇舟蛾的发生,防治区食叶害虫发生率2.6%,成灾率1.9%。赤眼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操作易、成本低、效果长,群众易接受,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梁炜 《中国林业》2008,(17):54-54
夏季是杨树各类虫害的高发期,目前威胁杨树产业的主要有天牛、蚱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黄卷叶螟、刺蛾类、杨白潜叶蛾等虫害。就其危害程度而言,夏季里又主要以天牛、蚱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为主。  相似文献   

19.
抚顺新宾地区近几年发生较重的林业有害生物一半以上是鳞翅目害虫,为掌握鳞翅目昆虫在新宾县的分布及发生规律,有效控制新宾地区鳞翅目害虫发生,2004-2019年,该研究采用灯光诱集、野外调查及室内饲养的方法,对新宾县鳞翅目昆虫的种类、多样性及发生规律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诱集到100 438头鳞翅目昆虫,分属于18科127种。其中以夜蛾科、天蛾科、尺蛾科、舟蛾科、灯蛾科、枯叶蛾科的物种丰富度较高,占总种数的73.2%;在个体数量上以大蚕蛾科、天蛾科、尺蛾科、灯蛾科、舟蛾科、夜蛾科、枯叶蛾科为优势种群,占总个体数量的87.1%。同时对灯光诱集丰富度较高及危害较重的10种鳞翅目主要害虫寄主、分布、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旨在掌握新宾县鳞翅目种群动态数量和发生危害规律,对有效指导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危害阜新老鹰窝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的鳞翅目害虫种类,利用太阳能灯开展昆虫种类调查和鉴定。在人工油松林和天然次生林混合区域诱集昆虫,通过鉴定确定鳞翅目昆虫种类。结果共鉴定出鳞翅目蛾类昆虫13科111种,包括天蛾科6种,夜蛾科46种,舟蛾科12种,尺蛾科33种,毒蛾科和螟蛾科各有3种,灯蛾科2种,虎蛾科、燕蛾科、枯叶蛾科、卷蛾科、刺蛾科、大蚕蛾科各有1种。夜蛾科和尺蛾科昆虫的种类为79种,占保护区鳞翅目昆虫71.2%,保护区内鳞翅目的害虫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应该以这2科的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