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新鲜玉米秸秆在南方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了6种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单薯质量、商品薯数量比率、薯长径和长短径比有显著影响,其中单薯质量和薯长径对鲜薯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通径系数分别达到258.5和88.7。黑膜下覆盖3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薯长径、长短径比、单薯质量、鲜薯产量和商品薯数量比率分别可达82.95 mm、1.62、0.153 kg、20528 kg·hm-2和42.0%,黑膜下覆盖6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分别可达82.91 mm、1.62、0.157 kg、19369 kg·hm-2和41.5%,而黑膜下覆盖9 cm厚整根秸秆处理的则分别为82.36 mm、1.60、0.146 kg、15102 kg·hm-2和32.5%。与膜下覆土栽培处理相比,黑膜下覆盖3 cm或6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薯长径、长短径比、单薯质量、鲜薯产量以及单薯质量≥100 g的商品薯的产出均无显著差异,仅商品薯数量比率显著降低,而黑膜下覆盖9 cm厚整根秸秆处理的鲜薯产量、商品薯数量比率以及单薯质量≥100 g的商品薯的产出均显著降低。可见,黑膜下覆盖3 cm或6 cm厚粉碎秸秆的马铃薯覆盖栽培的生产表现与常规覆土栽培无明显差异,通过机械化进行膜下覆盖3~6 cm厚新鲜粉碎玉米秸秆的马铃薯覆盖栽培可实现冬种马铃薯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2.
对冬种马铃薯3种栽培模式(稻草免耕、稻草包芯、黑膜覆盖)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均优于常规种植,其中稻草包芯和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缩短了出苗时间,提高了商品薯率,增加了单株薯块数和单株薯块质量,显著提高了种植产量和效益,明显优于稻草免耕栽培模式,其中稻草包芯每667 m2纯收入比常规种植高出402.81元,产投比达1.76。  相似文献   

3.
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栽培技术已成为甘肃干旱地区普遍采用的一项抗旱新技术,垄沟点种解决了春季干旱马铃薯出苗的问题.但在全膜双垄沟马铃薯薯块膨大期,由于沟内常因降雨积水而导致植株感病,影响了产量的提高;生长前期由于全膜覆盖,田间土壤温度较高,植株生长较快,易导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影响了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4.
对冬种马铃薯3种栽培模式(稻草免耕、稻草包芯、黑膜覆盖)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均优于常规种植,其中稻草包芯和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缩短了出苗时间,提高了商品薯率,增加了单株薯块数和单株薯块质量,显著提高了种植产量和效益,明显优于稻草免耕栽培模式,其中稻草包芯每667 ㎡纯收入比常规种植高出402.81元,产投比达1.76.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冬种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于2011年在广西宾阳县进行不同播种期对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产量及其生长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第1、2播种期的出苗速度较快,出苗率较高;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出苗速度减慢,出苗率降低。马铃薯的总产量、单薯重大于100 g产量、总产值,以第1、2播种期较高。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广西宾阳县冬种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应在11月中上旬。  相似文献   

6.
莫春双  雷斌 《广西园艺》2005,16(6):51-52
茄子是茄科蔬菜中要求温度最高的蔬菜,能忍耐高温,是目前南方栽培面积较大、收获期较长、产量较高的蔬菜品种之一。茄子双膜覆盖栽培技术是雁山镇无公害蔬菜基地(莫家)近年来推广较快的一种高效益早熟栽培方式。用0.015 mm厚的地膜盖畦,将茄子苗定植在畦上,再用竹片做成小拱棚架,在棚架上覆盖0.1 mm厚的农用地膜,即成双膜覆盖。双膜覆盖栽培茄子可比单膜覆盖提早上市15~20 d,比露地无膜栽培提早上市25~30 d,667 m2产量也可比单膜、露地栽培增加250~300 kg。现将茄子的双膜覆盖栽培技术简单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1.1双头齐紫长茄株高75~90 cm左…  相似文献   

7.
探索了单膜、双膜和露地3种栽培方式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膜覆盖能明显提高甜菜种子的田间发芽势,较露地提高58.34%,较单膜提高23.34%;双膜覆盖的甜菜苗期百株重、子叶叶面积均较单膜表现好;地膜覆盖明显增加甜菜的青头比例,单膜、双膜分别较露地青头长度增加4.07%和41.29%;单膜和双膜覆盖甜菜块根产量分别较露地增产41.61%和33.83%;单膜、双膜分别较露地含糖率提高1.25和1.07个糖度;单膜、双膜分别较露地块根产糖量增加52.36%和43.26%.  相似文献   

8.
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栽培技术已成为甘肃干旱地区普遍采用的一项抗旱新技术,垄沟点种解决了春季干旱马铃薯出苗的问题。但在全膜双垄沟马铃薯薯块膨大期,由于沟内常因降雨积水而导致植株感病,影响了产量的提高;生长前期由于全膜覆盖,田间土壤温度较高,植株生长较快,易导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影响了增产增效。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和试验研究,在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成功探索出了旱地马铃薯全膜垄沟转换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前期保墒集雨促植株、中后期调节促薯块的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在同类农业气象条件地区已示范推广110 hm2,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改进技术后的马铃薯平均每667 m2 产量达到2 580 kg,最高达到了3 200 kg,较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平均增产38 %,商品率提高了22 %,平均每667 m2 增值1 440 元,尤其是在2008~2010 年冬春连旱、秋季多雨的情况下,凸显出了新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对浙江海盐大棚葡萄双膜覆盖栽培不同阶段棚膜内外光照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3月双膜覆盖期棚内平均光照度仅有0.62万lx,4月至5月上旬单膜覆盖期棚内平均光照度仅有0.98万lx,分别只有相应时期露地光照度的60.2%和68.5%。不同天气下光照度差异很大,大棚葡萄光合作用只能靠晴天和多云天;双膜覆盖栽培各覆膜阶段平均使光照度减弱近1/3。大棚葡萄要获得优质高产,有必要增加棚内光照度;提出了提高棚内光照度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1马铃薯双膜覆盖早熟栽培技术1.1品种选择:选择早大白等脱毒早熟马铃薯品种。1.2困种、催芽:播种前种薯处理,即播前30~45天(1月下旬)将薯种从窖中取出,放在10℃左右的室内  相似文献   

11.
以“陇山药1号”为试材,研究比较了露地、覆膜、小拱棚及双膜4种种植方式对0~25 cm地温、山药的出苗时间、农艺性状、产量及纯收益等的影响,以期为西北半干旱区陇山药种植提供最佳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小拱棚、覆膜和双膜处理均可提高山药0~25 cm各层次地温、日平均地温和各时段地温;比露地提早出苗10 d,可提前播种10~20 d,延长山药生育期20~30 d,均有利于山药个体的生长;小拱棚处理的产量达到1098.96 kg/667m2,比双膜处理高5.01%,比覆膜处理和露地分别高32.68%和30.62%;小拱棚处理纯收益达12698.28元/667m2,比双膜处理高10.24%,比覆膜处理和露地分别高49.80%和40.68%.  相似文献   

12.
西瓜综合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连市金州区西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茬口倒不开.枯英病严重,单膜覆盖上市晚,西瓜生产供水不足等问题,经过试脸研究,总结出西瓜双膜覆盖、嫁接、覆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嫁接换根、适期定植、双膜覆盖和覆盖稻草、合理整枝与施肥等,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1马铃薯双膜覆盖早熟栽培技术要点1.1应用良种:选择早大白等脱毒早熟马铃薯品种。1.2催芽:播种前种薯处理、即播前30~45天将薯种从窖中取出,放在10℃左右的室内5~7天,然后选具有品种特征、芽眼深浅适中、表皮光亮的薯块,放在室内  相似文献   

14.
大棚葡萄双膜覆盖优越性及存在问题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来在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对新兴的大棚葡萄双膜覆盖栽培模式进行跟踪调查及生产实践后发现,此栽培模式与大棚单膜覆盖相比,由于覆盖期提早,增温效果更好,能够使葡萄物候期进一步提早,果实成熟期提早10~19天,从而提高售价,增加收效,也有助于减轻、避免台风及冻害等自然灾害。大棚葡萄双膜覆盖栽培,由于光照减弱而温度增高,存在枝蔓徒长的倾向,在产量和棚温控制合理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连年稳产优质。大棚双膜覆盖与单膜覆盖、避雨(露地)栽培合理搭配,可使单一葡萄品种的果实销售期从30天左右延长至60天左右,利于缓解销售压力。  相似文献   

15.
庞仁是吉林省长岭县东六号乡大二号村大葡萄花屯的种西瓜能手。2002年他从2公顷承包地中选出了0.3公顷适合种植西瓜的地块,用0.2公顷种植双膜覆盖西瓜,0.1公顷种植单膜覆盖西瓜,还种植0.1公顷地膜早豆角。双膜早熟西瓜,用的是早熟优质西瓜品种超早神龙,3月15日在向阳棚里育苗1700株,采取双膜覆盖西瓜,4月25日移栽,6月21日上市,每公斤市场零售价格1.60元,单株产西瓜3~5公斤,0.2公顷产西瓜6 000公斤,收入了4 800元。单膜西瓜用的是中熟丰产性  相似文献   

16.
大庆地处黑龙江西北部,冬季寒冷,为保障温室的冬季生产,内部采用多层塑料膜覆盖是一种有效保温方式,为研究双膜对日光温室的保温和增温效果。采用新型温室双层覆盖,并以同型号的单层为对照,对冬季时期温度(2016年12月~2017年3月)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最冷时间段,双膜日光温室内部平均气温较单膜日光温室平均提升7.9℃,单日最冷温度较单膜日光温室提升3.6℃,南北方向温度差异值小于单膜日光温室。并且在夜晚时段双膜日光温室气温降低速率低于单膜日光温室,各监测点温差均较小。双膜日光温室的良好保温蓄热能力为大庆地区冬季正常生产提供了良好保障。  相似文献   

17.
濮阳市开展春胡萝卜双膜覆盖种植,应选用吉红一号等中早熟品种,采用大拱棚+小拱棚双膜覆盖,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利用播种机播于砂质壤土,播种绳播种,出苗均匀,一般不需间苗,但应加强肥水及温湿度管理,适期收获,若收获后储存在0~5℃冷库,整个夏天可分期供应市场。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2月底和2021年1月上中旬,衢州市出现-5℃以下的极端低温冰冻天气。对衢州市钢架连栋单膜塑料大棚栽培的柑桔冻害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树体受到的冻害为0~4级,比露地栽培略轻,挂树越冬的果实受冻率100%,全部失去食用价值。在2021年1月8—11日低温期,以露地栽培为对照(T1),实施单膜覆盖(T2)、双膜覆盖(T3)、单膜覆盖+烧木炭加温(T4)、单膜覆盖+烧酒精加温(T5)、单膜覆盖+烧干柴火加温(T6)、单膜覆盖+柴油加热器加温(T7)、双膜覆盖+熏烟(T8)等处理提高“红美人”杂柑棚内气温及预防冻害的试验。结果表明,T1—T8的最低气温分别为-9.8、-7.5、-5.4、-1.6、-2.1、-0.8、-0.1和-3.1℃,平均气温分别为1.7、6.7、8.9、9.7、9.0、10.2、10.3和10.1℃。T1受冻最重,3级冻害占13.3%,4~5级冻害占86.7%;T2受冻次之,3级冻害占45.4%,4~5级冻害占54.6%;T3受冻再次之,2级冻害占75.8%,3级冻害占24.2%;T4—T8受冻轻,都为0~1级冻害,枝叶没受冻或受冻轻微;T7受冻最轻,0级...  相似文献   

19.
天薯11号是以天薯7号为母本,以庄薯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马铃薯新品种。从出苗至块茎成熟135 d(天)左右,属晚熟品种。薯块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而紫。单株块茎数4.8个,平均单薯质量130 g,大中薯率81.6 %。每667 m2产量1 500 kg以上,适于甘肃天水、临夏、定西、平凉、陇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不同覆盖物对果树越冬的保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于2006~2007年冬季,采用不同覆盖材料,进行了黑塑料布、双膜彩条布、单膜彩条布和紧贴式双层塑料布覆盖下的最低温度和温差的逐日观测,以减轻果树越冬掩埋的劳动强度。结果表明:最低气温平均值是黑塑料布-5.9℃,双膜彩条布-7.3℃,单膜彩条布-9.3℃,紧贴式双层-6.6℃,裸露的气温-17.9℃。温差平均值是黑塑料布-2.8℃,双膜彩条布-2.6℃,单膜彩条布-4.8℃,紧贴式双层-3.7℃,裸露的气温-10.0℃。试验表明,黑塑料布的保温效果好,温差也小。单膜彩条布的保温效果最差,温差也最大,有转暖乍冷的不良影响。紧贴式双层塑料布的保温效果因为与单层黑塑料布相同,并且多浪费一层覆盖材料和多费工时而被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