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宁是以黄芪、甘草、白术等为主要成分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动物腹泻症。肠宁中不乏含有多种免疫有效成分——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等.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本实验通过免疫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了肠宁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药制剂的免疫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制剂(CN)是由黄芪、白头翁、白术、甘草、赤石脂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用于防治动物腹泻症。为了进一步探讨其防治动物腹泻作用机制,本试验通过免疫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了巾药CN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从而为该中药制剂的全面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CN对小鼠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药CN是由黄芪、苍术、甘草等多味中草药,根据中医学补中益气、扶正固本理论[12]研制而成的用于防治动物腹泻症的纯中药制剂。为了进一步探讨其防治动物腹泻作用机制,试验通过免疫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了中药CN对小鼠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药学研究成果表明,许多中药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甙类、挥发油类及树脂类等。用这些物质制成的中药制剂,均具有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功能、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的作用。近几年来,猪群发病的主要表现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同时又存在免疫抑制、病毒不断变异、细菌耐药性增强的问题,致使临床上呈现病原多元化、病症复杂化,在兽医临床上使用这些中药制剂防治猪病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药物如激素、环磷酰胺、环孢菌素等的毒副作用较大,且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中药免疫抑制剂应用免疫耐受机理,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好等特点,故广泛应用于临床。作者对近年来有关中药免疫抑制作用的基础研究及临床作用作一综述,就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今后中药免疫抑制剂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药免疫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属于难治性疾病,目前临床应用的激素等化疗方法副作用大,且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中药免疫抑制剂应用免疫耐受机理,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好等特点,故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中药免疫抑制作用的基础研究及临床作用作一综述,就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今后中药免疫抑制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草药免疫的主要单味中药及其方剂、免疫成分、免疫药理、免疫功能及其对免疫器官的影响作了论述;同时对中药免疫添加剂的发展趋势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畜禽毒菌净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畜禽毒菌净是由多味中药经提取而制成的复方制剂,近年用于临床,对防治畜禽多种疾病,具有良好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制剂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凝集素、血清中溶血素生成、血浆蛋白等影响的测定结果表明,应用畜禽毒菌净能提高血清中凝集素效价、血清中溶血素含量,促进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提高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9.
中药对牛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的性味归经不同、炮制方法不同、配伍不同,其药理作用也不同,已有研究表明,多种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以传统中药为原料研制的免疫调节剂,凭借其高安全、低残留、低毒性、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独特优势,在动物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论文分别从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方面对单味中药及复方中药制剂对牛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制效果良好、使用方便、成本低、副作用小的牛中药免疫调节剂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及其与寡糖配伍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研究表明,中药中含有的苷类、生物碱、有机酸、挥发油等免疫活性物质,能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正常或异常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具有增强或调节作用。中药对处于不同免疫状态下的动物可产生不同的作用,即对免疫机能低下者起促进作用,对免疫机能过高者起抑制作用,因此中药的免疫具有双向性作用,体现其“扶正祛邪,调节平衡”的本质。本试验通过研究女贞子、五味子以及女贞子、五味子与葡萄糖甘露寡糖(MOS)配伍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来探讨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浅谈兽医中药免疫研究进展郑智文(尤溪城关镇兽医站)中药在防治畜禽疾病,保障畜禽健康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近来已证实许多中药对畜体免疫机能有促进作用。刘娟等以平胃散加党参、黄芪、白术等治疗牛脾胃病,同时观察了对家兔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给药组...  相似文献   

12.
羊口疮(orf)是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 ORFV)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嗜上皮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不但阻碍畜牧业发展,而且危害人类健康。ORFV感染诱导宿主强烈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但宿主仍可被ORFV反复感染,主要是因为ORFV在与宿主的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展和进化出多种免疫逃逸机制。ORFV主要通过抑制干扰素反应、抑制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自噬和血管增生等方式实现免疫逃逸。ORFV免疫逃逸主要是通过其编码的多个免疫调控蛋白来实现。本文主要对ORFV感染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ORFV免疫逃逸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orf疫苗研制及综合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畜禽常见传染病发病往往是畜禽免疫功能低下造成的,免疫力的降低导致畜禽更易感,进而增加发病率,对畜禽养殖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扶正类中药具有扶正固本,提升畜禽免疫功能的作用。在临床上,扶正类中药的使用能够显著增强畜禽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畜禽的死亡率,进而有效减少畜禽养殖过程中的经济损失。扶正类中药中的多糖是其发挥功能的主要活性物质,主要通过调节免疫信号通路的激活和传导、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激活过程来调控畜禽免疫功能。本文总结了扶正类中药多糖调控畜禽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重点讨论了扶正类中药多糖对提升畜禽免疫力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提出了多糖配伍抗生素和疫苗等保护畜禽健康的联合用药思路,为畜禽规模化养殖企业和个体养殖户科学高效的防控畜禽疫病提供了防控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研究证明,中药复方可以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进而预防与治疗多种疾病。就中药复方对免疫器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方面的影响作一综述,并提出将传统中医药理论及经验与现代医药学理论相结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挖掘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涵,已成为当前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药免疫增强剂提高仔猪免疫功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体的免疫反应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在人工免疫过程中,发现因应激、免疫功能下降或免疫抑制等原因都可导致畜禽免疫效果下降,如何提高猪体的免疫功能是摆在兽医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中药可调整和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使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数量增加、活性增强,使参与体液免疫的抗体增加。本试验旨在探讨中药对猪接种猪瘟疫苗后的免疫调节作用,为养猪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伪狂犬病(PR)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在养猪生产中主要引起种猪不育、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大量死亡,肥猪增重减慢、饲料报酬降低等,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主要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应用的免疫程序为:妊娠母猪产前30天应用猪伪狂犬病灭活苗免疫;疫区仔猪应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进行超前免疫或20~25日龄免疫。为验证现行的免疫程序特进行免疫效果监测和攻毒保护实验。  相似文献   

17.
黏膜是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口服、滴鼻、点眼等黏膜免疫途径可有效诱导保护性黏膜免疫反应。但目前绝大多数的黏膜免疫疫苗仍未开发,且缺乏安全有效的免疫增强剂。中药多糖已被证实是一类具有促进黏膜免疫效应的生物活性大分子。本文对近年来不同类型的中药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及其对肠道黏膜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中药多糖作为黏膜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芪苓制剂为自拟方,由黄芪、茯苓等组成。近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多糖和黄芪甲苷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单味或复方黄芪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具有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报酬、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等功效。茯苓中的茯苓多糖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促进作用。以芪苓制剂为基本方研制成的中药饲料添加剂,能明显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笔者等通过研究芪苓制剂对CY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探讨芪苓制剂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为芪苓制剂的临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多糖对鸡的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中药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应用于养鸡业已成为热点。本文对中药多糖促进鸡的免疫器官发育、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为中药多糖在家禽养殖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鸡甘保罗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IBD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疫病,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短、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1]。本病的主要危害是使免疫失败而继发鸡新城疫等多种疫病,死淘率增加,对养鸡业危害极大。目前对本病多采取疫苗免疫预防,加强管理,严格消毒,应用抗病毒药和抗菌药物等综合措施进行防制。近年来,广泛使用中草药制剂防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效果令人满意。 1 中药防治IBD的作用机制 使用中药防制IBD主要通过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利用中药所含的某些特殊成分诱导内源性干扰等产生,提高鸡只整体抗病能力,干扰和控制病毒在宿主细胞的增殖而使病毒致病力减弱或不能致病,以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