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兔传染性鼻炎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炎是家兔常见多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据对某大型种兔场6次31284头次普查,有鼻炎症状兔7379只,占普查数的23.6%,占总发病数的50%以上。以鼻试子采取鼻腔分泌物样品110份,分离出波氏杆菌,巴氏杆菌,棣脓杆菌,变形杆菌,经动物发病证明,可以单独引起鼻炎和肺脏病理变化,而往往是几种细菌同时存在引起鼻炎综合症。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有很高的分离率,但人工发病即未出现症状和病理变  相似文献   

2.
2009年11月,泰州市动物园饲养的一只雌鸵鸟疑似发生传染性鼻炎,用灭菌棉拭子采集发病鸵鸟鼻腔分泌物在鲜血琼脂平板上画线,再用葡萄球菌在平板上交叉画线,置烛缸中37℃培养24 h后,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围长出很多细小的"卫星菌落",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阴性,通过PCR试验将分离到的细菌鉴定为副鸡嗜血杆菌,人工感染2月龄易感鸡后可引起试验鸡发病,症状与传染性鼻炎一致,从试验鸡体内可以重新分离到人工感染的细菌。通过以上试验将该病例确诊为传染性鼻炎,经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7 d后,发病鸵鸟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3.
家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巴氏杆菌的致病力、感染途径、感染部位等方面的不同,可表现为败血症,传染性鼻炎,中耳炎,结膜炎,胃肠炎等不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笔者现将我县三班镇三班村某养兔场发生巴氏杆菌病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该养兔场共饲养塞北兔256只,平时只注射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即兔瘟)。1999年4月18~26日期间,有56只先后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急促等病状,以6周龄至4月龄的兔只占多数。截至27日已死亡39只,发病率218%,死亡率152%。2…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鼻腔和鼻窦发生炎症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以流鼻涕、面部肿胀、厌食、腹泻为主要特征。2014年7月,青岛崂山区某养殖场发生了一起以张口呼吸、拉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传染性鼻炎混合葡萄球菌感染,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饲养管理,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睢艳平  徐镔蕊  王勇  屈哲  李伟  任艳丽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10):I0013-I0016
猪葡萄球菌是引起猪渗出性皮炎的致病因素,能引起猪以油脂溢出、表皮脱落以及水泡形成为特征的全身性皮肤感染。某养殖户所养仔猪大批发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具有仔猪渗出性皮炎的特征,通过临床特征性症状和典型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分离,证实为致病性猪葡萄球菌,确诊该养殖户仔猪发生渗出性皮炎。  相似文献   

6.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氏杆菌通常寄居于多种哺乳动物的上呼吸道,常引起鼻炎和支气管肺炎,它在兔群中感染率非常高,所导致的家兔鼻炎的发病率也非常高。特别是在规模化养兔场,波氏杆菌与巴氏杆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相当普遍,已成为兔病防治的一大难题。笔者通过对某兔场有明显鼻炎症状的兔群进行细菌学检查,就波氏杆菌的基本特性作一初步研究,为兔鼻炎的预防、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病料的采集无菌棉拭采集病兔的鼻腔分泌物,置含1mL马丁肉汤的试管中,37℃增菌2小时。1.2细菌分离病料增菌培养后,在含5%血清的营养琼脂…  相似文献   

7.
试验从福建省某兔场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病死兔的鼻腔分泌物和肺脏样品中分离到多杀性巴氏杆菌PM211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2108。将2种分离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兔后,能复制出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病变与临床自然发病病例相同的病兔,且能从人工感染试验兔的肺脏样品中回收到相应的攻毒菌株,表明该兔场的呼吸道传染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211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2108对不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但都对氨苄西林、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8.
凌源市XX年2月28日某猪场142号母猪突然排浆液粘性血便,相继各群缓慢发病,累计发病5 58头,发病率28.88%(5 58/1 932),死亡67头,死亡率3.47%(67/1 9 32);主要病理变化是大肠黏膜水肿、出血;细菌分离培养出一株致病性猪痢疾蛇形螺旋体(Serpulina hyodysenteriae);人工感染试验复制出相同症状、病理变化、病原体的病猪4头,确诊为猪痢疾(Swine dysentery)。兔、豚鼠亦可人工发病。痢菌净可做为首选药,对该病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鹅副粘病毒的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鹅副粘病毒是最新发现的,能引起各种年龄鹅发病的并致死的一种病毒。我们通过SPF鸡胚分离的病毒尿囊液第4代,对鹅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感染后,成年鹅群的发病率达到100%,死亡率达30%,15日龄雏鹅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到100%,这与自然发病鹅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基本相同,而且人工感染后不管成年鹅还是雏鹅其临床病状和病理变化均与自然发病的鹅的病理变化相同,从而证实了该病理分离株的致病性及病原性。  相似文献   

10.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肉鸭鸭疫巴氏杆菌病最小发病日龄为10日龄,直至出售时仍在发病,发病率5%~90%,死亡率5%~60%,是肉鸭饲养中的一大传染病。对自然病例和人工感染病例剖检,本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胸膜炎、气囊炎和肝周炎。疫区病鸭体内分离的10株细菌,经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均为鸭疫巴氏杆菌;分离的菌株通过易感鸭感染试验获得成功,证明该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刘万钧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鼻粘膜发炎、流鼻涕、打喷嚏、眼睑水肿为其特征症状。高密度饲养鸡场一旦发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可达90~100%,母鸡产蛋率下降20~40%。1流行...  相似文献   

12.
采集某肉鹅场发病死亡鹅的心血、肝脏和脾脏,经过实验室细菌分离鉴定、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为巴氏杆菌引起的鹅霍乱.  相似文献   

13.
在调查奶牛不孕症的基础上,对临床确诊的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奶牛子宫内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共普查了853头奶牛,不孕症奶牛占普查牛的11.8%,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奶牛占不孕症奶牛的66.3%,其他原因不孕症奶牛占不孕症奶牛的33.7%。被测奶牛子宫内容物均有细菌存在。从临床确诊的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奶牛的子宫内容物中,分离到细菌菌株119株,其中葡萄球菌36株,链球菌40株,大肠杆菌36株,变形杆菌4株,芽孢杆菌2株,化脓棒状杆菌1株。  相似文献   

14.
2000年8月份以来,我门诊部接诊免病380例,其中,兔鼻炎型巴氏杆菌病占80%。现集本人临床经验,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作一论述。 1.流行病学 兔鼻炎型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气候骤变的时节,成年兔、幼年兔均可发生,其发病急,传播快,如措施不当,2~3天后传遍全群,发病率70%以上。 2.临床症状 病兔表现为浆液型、黏液型、或黏液脓性鼻液,可见鼻部背毛潮湿、缠结,鼻孔及上唇皮肤发红,有的鼻孔由于鼻液干涸结痂而堵塞鼻孔,可听到咳嗽、…  相似文献   

15.
副鸡嗜血杆菌分离鉴定血清学定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展我省有鸡传染性鼻炎流行,采集试验样品305份,分离得副鸡嗜血杆菌102株,分离率33.4%。根据Page的凝集试验分型方案,对102株副鸡嗜血杆菌分别与A,B,C三种标准血清定型,有64株菌定为A型占62.7%,其余38株为C型占37.3%。从流行地区的型别分布来看,有6个地区是A型和C型均有流行占37.5%,A型或C型单独流行的地区各有5个,各占31.25%。研究结果对研制  相似文献   

16.
兔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又名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多型性、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细菌性传染病[1]。由于病菌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病程长短不同,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同,主要有全身败血病、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结膜炎、中耳炎、生殖器官感染和脓肿[2]。家兔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十分敏感,发病率高达60%以上,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易引起兔大量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7.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肉鸭鸭疫氏杆菌病最是发病日龄为10日龄,直至出售中仍在发病,发病率5%-90%,死亡率5%-60%,是肉鸭饲养中的一大传染病。对自然病例和人工感染病例剖检,本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胸膜炎、气囊炎和肝周炎。疫区病鸭体内分离的10朱细菌,经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均为鸭疫巴氏杆菌;分离的菌株通过易感鸭感染试验获得成功,证明该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呈流水样鼻涕,面部水肿.流泪,上下眼险粘连,眼睛肿胀突出为特征的疾病。东港市黄土坎镇某鸡场饲养2500羽AA肉雏鸡,于1995年10月20日发病,月未死亡250羽.并殃及邻舍成年鸡,成年鸡发病率达10%。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刻检、细菌培养、动物接种和药物治疗结果综合确诊为鸡传染性鼻炎。现将发病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2500羽AA肉雏鸡.于10月20日发现有30多羽鸡雏发病,发病率每天递增20%~30%.发病后4~5天开始出现死亡,最初每天只死1~2羽,以后死亡…  相似文献   

19.
正兔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又名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多型性、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细菌性传染病[1]。由于病菌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病程长短不同,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同。主要有全身败血病、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结膜炎、中耳炎、生殖器官感染和脓肿[2]。家兔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十分敏感,发病率高达60%以上,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易引起大量发病和死亡,随着养兔生产  相似文献   

20.
2000年7月末,我市河南街纪某家饲养的比利时兔发生了以下痢、腹部臌胀、流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通过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兔大肠杆菌与球虫病混合感染。1发病情况此养兔户共饲养比利时兔326只,按常规进行了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疫苗免疫。从7月29日个别兔开始发病,至8月4日共发病121只,发病率为37.1%,其中1~6月龄兔发病93只,占发病只数的76.9%,6月龄以上发病28只,占23.1%,共死亡44只,死亡率为36.4%。2临床症状食欲减少或废绝,结膜苍白,皮毛粗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