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洋 《养殖技术顾问》2010,(10):196-196
由于鱼种小、体质差,在漫长越冬期常因身体衰弱而死亡。如果鱼体受伤,病菌入侵或感染疾病,在越冬期间也易死亡。注水或增氧不当,致使池塘水温迅速下降,鱼类被冻死,为避免经济损失,所以在鱼种越冬前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1)选择、修理好越冬鱼种池塘。越冬鱼种场要求避风向阳,利于提高水温,减少冰层厚度;鱼场面积不少于1334m2;堤埂坚固,保水性能好;进排水方便,蓄水2m以上;交通、用电、巡场、投饲方便,易于管理。越冬场选好后,应及时调整消毒,干清场,每667m2撒150~200kg生石灰,23d后注水1.5m,每667m2再施200kg有机肥,  相似文献   

3.
1.对鱼种的要求。规格大的鱼种体质健壮、肥满,耐寒、耐低氧能力强,越冬死亡率低。越冬鱼种的体长规格最好在10厘米以上。在越冬前应多投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培育大规格鱼种越冬。投  相似文献   

4.
鱼种越冬期间,常因水质差、鱼体质弱,感染病害、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鱼种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来年渔业生产。为了保证来年鱼种的供应,必须加强越冬管理,防止鱼种越冬死亡,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鱼种越冬期死亡原因1.鱼种小、体质差:规格太小的鱼种,体质差,体内积存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少,难以在漫长越冬期蓄积维持生存所需的能量,常因身体衰弱而死亡。其体质差,在拉网并池过程中因受伤而感染水霉等疾病引起死亡。2.鱼体受伤:在拉网并塘时,由于操作欠佳,造成鱼体受伤或鳞片擦落。病菌入侵或感染疾病,在越冬期间也易死亡。3.注水或增氧不当:长时间盲目循环冲水或增氧,致使池塘水温迅速下降,鱼类被冻晕冻死。(二)降低死亡率的措施1.鱼种越冬池的选择:由于越冬池的好坏,可直接关系到越冬鱼种的成活率。鱼种越冬池要具备下列几个条件:选…  相似文献   

6.
(一)清塘 入秋后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以便鱼种安全越冬。在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对原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消毒,按常规方法将水质培肥,待药物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回。  相似文献   

7.
<正>秋季是鱼种生长的重要时期,秋季鱼种培育的好坏不仅影响越冬成活率,而且影响来年生产。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种快速生长的好时节,应不失时机地抓紧抓好,以提高鱼种质量,为顺利越冬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冬季来临之前,鱼种需并塘越冬,且应加强管理,以防止鱼种越冬死亡。具体应抓好:  相似文献   

9.
成春到 《饲料研究》2004,(12):25-25
在冬季来临之前,鱼种需并塘越冬,且应加强管理,以防止鱼种越冬死亡。具体应抓好。  相似文献   

10.
鱼种“就袋消毒”是近年来养鱼户总结和使用的鱼种消毒新方法,其好处是简便、花钱少,能减少鱼病,成活率高。其方法是:  (一)操作  将盛鱼种的尼龙袋置于塘边(解开袋口),袋外袋内水面持平。将药液入袋摇匀,并观察鱼种活动,按消毒时间完成后投塘。  (二)药物配制及浸种时间  1.用 3%~5% 食盐溶液,浸洗鱼种20分钟,可防治细菌性疾病。  2.用10~15毫克/升的硫酸铜 溶液浸洗鱼种15~20分钟,可防治 车轮虫、口丝虫、毛管虫病等。   3.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 鱼种 20 分钟,可防治细菌性皮肤 病、腮病…  相似文献   

11.
陈德祥 《饲料研究》1998,(10):29-29
要使160~300尾/kg小规格鱼种在16~18℃的低温环境下越冬后达到高成活。出池后耐寒性强、适应性广、生长快、繁殖代数少、子代鱼少、单尾价格低、便于运输而受养鱼户喜欢。现将小规格罗非鱼种越冬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鱼种池的消毒。鱼种进池前用漂白粉或...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澳洲龙纹斑苗种人工感染小瓜虫的情况,本研究以小瓜虫感染3种生长阶段鱼体(平均全长分别为1.2 cm、2.3 cm和10.7 cm),记录其达到全部致死时间(LT_(100)),分别为10 d、13 d和13 d;半数致死时间(LT_(50))分别为6.4 d、8.8 d和6.7 d;最高感染强度分别为168个、150个和1 450个小瓜虫。分析表明其小瓜虫感染率、感染强度和死亡率与感染天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同感染天数的澳洲龙纹斑驯食前和驯食期鱼苗小瓜虫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鱼种阶段的小瓜虫感染强度则显著高于鱼苗阶段(p0.01)。澳洲龙纹斑鱼苗阶段感染小瓜虫初期呈随机分布,随后均为聚集分布;鱼种阶段感染小瓜虫均呈聚集分布。Logistic模型可很好拟合澳洲龙纹斑苗种小瓜虫感染强度、感染率和死亡率曲线;感染率拐点出现时间均早于感染强度和死亡率拐点时间。本研究结果为澳洲龙纹斑苗种培育中防控小瓜虫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鱼种越冬期死亡原因 1.鱼种小、体质差:规格太小的鱼种,体质差,体内积存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少,难以在漫长越冬期蓄积维持生存所需的能量,常因身体衰弱而死亡.其体质差,在拉网并池过程中因受伤而感染水霉等疾病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4.
越冬鱼的几种常见病防治鱼病是鱼种越冬阶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提高越冬鱼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鱼种越冬期间,常见的疾病有如下几种:赤皮病鱼种在整个越冬期间都有发生。病鱼体表局部或全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在两侧和腮部比较明显。有的鱼在鳍基部...  相似文献   

15.
1死亡原因 1.1鱼种小、体质差在越冬时期,大多数鱼类摄食少,活动量也少,新陈代谢缓慢,主要以积存在鱼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来维持生命。规格小的鱼种,体质差,在拉网并池过程中因受伤而感染疾病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6.
鱼种秋季进箱越冬,由于经过池塘育肥后,体质一般较壮,加之气温适宜,容易适应网箱环境.同时,秋季大水面沉箱越冬,不仅越冬鱼体体重消耗比池塘少,而且越冬结束春季起箱后,水温5℃左右鱼类即开始摄食,生长期较春季进箱鱼延长了约1个月,鱼体生长速度快,产量明显提高.秋季沉箱越冬的鱼种比春季进箱的鱼种,生长速度约快30%,出箱规格约大35%.因此,鱼种秋季进箱越冬是一种利于鱼类生长和高产的好方式.其操作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用网箱囤养越冬鱼种,池塘占用面积小,鱼种集中,便于饲养管理,成活率高,是鱼种越冬的一种好方法。网箱囤养越冬鱼种的主要技术是:1网箱设置放置网箱的地点应选择在避风向阳、水质清新、溶氧量高、无工业污染和有机废水流入的湾汊水域,水面要宽敞,水底要平坦,水深在3m以上,且水位波动不大,最好有微流水。网箱应选用六面封闭的沉下式网箱,一般长7m,宽4m,高2m,网目大小要与放养的鱼种规格相适应,若放养规格为10~14cm的鱼种网目为2.3~3cm。网箱放置水中时,南方因冬季水温多在0℃以上,箱盖可平于水面或在水下10~20cm,以便饲养和管  相似文献   

18.
鱼种养到秋末冬初,水温降到10℃左右,鱼已摄食很少,应及时进行并塘以便让鱼种在结冰期前缓解应激造成的损伤,适应越冬水域的新环境,这对提高越冬成活率是十分关键的。通过鱼种的并塘还可全面了解当年鱼种的生产情况,总结经验,为制订来年春季鱼种出售、放养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鱼种以冬季放养为好。由于冬季气温和水温较低、鱼活动能力弱,鳞片紧凑,在打捕和运输放养中鱼不易受伤,鱼种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会大大降低。同时,冬放又能使鱼种及早疏散精养,适应环境,早摄食生长,延长生长周期,提高鱼产量,减少鱼种越冬并塘麻烦。在放养上要抓好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一、鱼塘消毒:清整好的鱼塘,在放鱼种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  相似文献   

20.
冬季既是水产养殖的收获季节,同时也是下一个养殖周期的开始。抓好鱼种管理,确保鱼种安全越冬,是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环节,事关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效益能否顺利实现。为此,笔者提醒养殖户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