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肉种鸡的饲养管理中,如果对育雏育成期和开产期问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好,常常会看到肉种鸡开产后种蛋上升期间的种蛋受精率不高。这时很多人会认为是种公鸡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好。但事实上,公鸡和母鸡对鸡群种蛋受精率的高低都有相互影响。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从肉种鸡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公鸡饲喂要求、光照计划、公母比例、公鸡体重与体况、疾病控制和合理用药等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提高肉种鸡产蛋上升期间的种蛋受精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肉用种鸡体型笨重,行动迟缓,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将会引起种蛋受精率偏低,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探讨如何提高肉用种鸡受精率非常必要。在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下,AA肉种鸡受精率可高达98%以上。受精率不理想的问题往往出现在开产最初的4-6周和产蛋后期。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对种鸡管理不当所引起的。肉种鸡开产初期种蛋受精率低,主要是由于公鸡在育成期间,尤其是18一23周龄期间,由于体重增加不足、不恒定或没有增重,甚至体重曾有下降;或者是由于光线刺激不足、不恒定或增加不足,使公鸡性成熟延迟。这些尚未达性成熟的公鸡往往有交配…  相似文献   

3.
鸡场在进行人工授精时总是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而忽略了另一重要因素——鸡体。须知,种蛋受精率的高低不仅和人工授精的操作有关,更主要的是和鸡体有直接关系。这在种鸡人工授精管理中是不能被忽视的。一种鸡饲养管理上常被忽略的问题1强调开产鸡群的饲养管理而忽略育雏、育成鸡群的饲养管理种鸡生产性能如何和种鸡在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有直接关系,育雏、育成阶段控制得好,种鸡开产后的各项生产性能也好,受精率也高。相反,忽略了加强对育雏、育成鸡群的饲养管理,种鸡开产后不仅产蛋率低,而且受精率也低,各项生产性能都不理想。在种鸡人工授精的管理中,不仅要强调开产鸡群的饲养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种鸡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这是关键,是种鸡群高产蛋率、高受精率的基础。2强调公鸡的饲养管理而忽略母鸡的饲养管理种鸡场往往注重公鸡的培育与淘汰,重视公鸡的营养补充与疫病防制,而母鸡却没有被同等重要看待,片面强调种公鸡的作用,而忽略了种母鸡的作用。其实,就种鸡而言,种蛋受精率的高低不仅仅决定于公鸡,也决定于母鸡,两者同样重要。在种鸡的人工授精生产中,不仅公鸡要健康,营养要充足,母鸡也一样。如果母鸡营养不良,很难想象鸡群会有好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如果...  相似文献   

4.
<正>父母代肉种鸡的管理中,种蛋受精率的高低是管理的关键。在以往的生产中产蛋高峰过后,种蛋的受精率降低普遍认为是合理现象,故而忽视。所以如何维持种蛋高峰受精率不下降,确保全期平均受精率,才是肉种鸡产蛋后期种公鸡管理的关键。在肉种鸡达到45周左右,受精率将会出现下降现象,所以在肉种鸡45周时淘汰部分种公鸡,补充部分30周的种公鸡就可以保持种蛋高峰受精率。具体方法如下:1选择淘汰种公鸡将选择淘汰的种公鸡加脚圈,做以标记。选择分2d进行,时  相似文献   

5.
培育大体形种肉公鸡提高种蛋受精率曹克北京爱拔益加育种公司(102211)现代肉种鸡育成期一般采用公、母分饲平养法。种鸡饲养当中公鸡的体形、体质直接影响繁殖期种蛋的受精率。当前国际流行观点是育成期培育大体形公鸡来提高受精率。具体做法如下:一、0~6周龄...  相似文献   

6.
由于近年来肉种鸡的育种趋势是选择大胸肌和长肉极快的性状,而这些性状与受精率在遗传上则呈负相关,因此,要保持和提高原有的受精率,就不得不改进公鸡的饲养方法,这是肉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公母鸡分开育雏育成,混群后公母分词,产蛋后期补充青年公鸡等等都成为提高肉种鸡受精率的有效途径。由于我公司重视上述环节,肉种鸡的受精率。孵化率指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见表1)现将我公司近年来在AA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介绍推荐给养鸡同仁,共参考。1公母分开饲养《玉~20)周1.1种公鸡的育雏期管理(O~5周龄)肉…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如何提高AA+肉种鸡育雏育成率、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及降低死淘率等指标,总结出了一套包括合理配置饲粮技术、育雏期温湿度控制技术、育成期限饲技术、遮黑育成、种公鸡选择等九项饲养管理技术,为提高AA+肉种鸡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合理的饲养条件下,AA肉用种鸡的种蛋受精率应达到98%以上,故此在劳动力缺乏或劳动力昂贵的地区,孵化厅一般就不再照蛋。照蛋的目的是检出白蛋,这不但增加工作量,还往往引起种蛋破损,导致感染和带来应激。若要得到准确的受精率,则应打蛋检查,照蛋并不准确。受精率不理想的问题,往往出现在开产最初的4—6周期间,或在产蛋后期。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对种公鸡管理不当而引起的。1开产初期的种蛋受精率低主要是公鸡在育成期,尤其在18—23周龄期间,由于增重不足或不恒定或没有增重,甚至体重曾经下降过;或是光线刺激不足、不恒定,或光照…  相似文献   

9.
目前,肉种鸡笼养、人工授精的技术应用已经普及,但是笼养种鸡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自1993年开始从事肉种鸡笼养人工授精技术,经过多年来生产实践和研究,种蛋受精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这与科学的饲养管理和人工授精人员掌握的技术是密切相关的。一、种公鸡的饲养与管理种公鸡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种公鸡的精液品质和精液量,从而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因此,在种公鸡的饲养管理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1.种公鸡的选择种公鸡一般要经过三次选择:(1)在育雏结束(6周龄末)转入育成舍时,选留健康、…  相似文献   

10.
种公鸡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种蛋受精率的高低,因而,在管好母鸡的同时绝不可忽视对种公鸡的饲养管理。笔者从事肉种鸡饲养管理工作近10年,通过不断提高对种公鸡的饲养管理水平,总结经验,使种蛋的受精率逐年提高。近2年饲养AA肉种鸡6万套,全期种蛋受精率平均在94%以上,高峰时达97%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1 搞好公母鸡的分饲工作 育雏、育成期实行公母分栏饲喂,产蛋期平养母鸡的料桶应没有防止公鸡吃料的防栅网,每条栅网水平间隙为42.5mm(因品种不同也有差异),每8~10只公鸡吊挂1只料桶,高出地面45~50cm,料桶要平稳,不能倾斜。喂料时先喂公鸡,后喂母鸡,以防公鸡乱窜。分配饲料的速度要快,各个料桶的料量要均匀,尽量让公母鸡在同一时间内都能吃到饲料,料量一定要准确。笼养撒完料后要及时地匀料2~3次,保证每只公鸡采食的料量相同。  相似文献   

11.
对肉用种鸡的光照管理,无论在种鸡的育成期或产蛋期都是必须慎重的问题.我们知道,光照程序、体重控制和饲喂方法是控制种鸡性器官发育(包括公鸡)的三个关键因素.恰如其分的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和光谱质量,不但能使种鸡适时开产,而且还能增加种蛋的数量.反之,则会导致种鸡早产蛋或延迟开产.提早开产的鸡群往往产小蛋多,高峰低产蛋波动大,可能脱肛,受精率低,而使每只鸡的生产雏鸡数量下降.因超重而延迟开产的鸡群则表现为,产蛋波动大,体重难以控制;受精率差,每只种鸡提供的雏鸡数下降.  相似文献   

12.
笼养肉种鸡饲养管理中,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并加强管理是发挥肉种鸡笼养优越性的关键,直接影响笼养经济效益的好坏。加强人工授精技术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鸡的使用与管理 1.加强种公鸡的培育:由于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产蛋期需要的种公鸡数量较少,因此我们往往忽视了公鸡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实践表明,由于需要的种公鸡数量较少,相对而言,每只公鸡对整群受精率影响更大,因此笼养对种公鸡品质要求更高。育雏、育成  相似文献   

13.
肉种鸡经过长达24周的培育期进入产蛋期,促进和提高种母鸡的产蛋性能包括早期蛋重、种蛋质量、产蛋高峰水平及产蛋持续性;管理好种公鸡的体重及公母比例,提高受精率是产蛋期的中心工作。因此,AA+肉种鸡产蛋期饲养管理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肉种鸡笼养可提高单位面积饲养量,节省饲料、公鸡培育费、冬季保温费和垫料等,特别是可提高产蛋后期的受精率,减少脏蛋率和种蛋在鸡舍受污染的机会,更易发现休产、寡产母鸡和精液质量差的公鸡,以利及时淘汰,并且降低鸡群球虫病和肠道细菌病的发病率。AA+肉种鸡笼养,育雏期是基础,育雏期通常是使种鸡第1周快速生长,使雏鸡有良好的身体组织结构,尽可能发挥出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养鸡业经济效益普遍低下,种鸡场利润日益减少甚至亏损。这不仅困扰着养鸡者,也影响了种鸡场的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努力挖掘种鸡的生产潜力,千方百计降低各项生产费用,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在挖掘种鸡的生产潜力中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又是最重要的生产任务之一。种鸡受精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种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不当1.种公鸡的体况是公鸡产出优质精液的根本保证,过肥过瘦的公鸡都得不到正常的精液,要得到优良种公鸡,育雏、育成期必须重视公鸡的均匀度和控制体重。应做到:(1)严把选择关。种公鸡选择可分…  相似文献   

16.
正我曾经饲养了一批爱拔益加肉种鸡,共7000只雏鸡。肉种鸡养殖场在育雏期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到种鸡育雏期间的健康状况和存活率,有些问题甚至还影响到今后的育成质量和生产性能。因此,做好育雏期间的各项饲养管理工作,为种鸡健康的生长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种鸡饲养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基本工作。因此,肉种鸡育雏期的好坏对整个鸡的饲养阶段很重要。下面就针对育雏期的饲养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良好的饲养管理环境下,一个生产周期内,每只入舍肉种母鸡可以生产大约145只健雏,而每只成熟的肉种公鸡的精液可以生产出大约2000只健雏。但是,目前的实际饲养情况普遍不理想,很多肉种鸡场在产蛋中后期不得不替换种公鸡来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受精率,公鸡的生产力远没有发挥出来。本文拟从公鸡在育雏期、育成期、生产期的管理措施着手阐述如何使种公鸡发挥出最佳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我县从1994年开始在3个较大的种鸡场罗曼、秋高、海兰等父母代良种鸡,开展人工授精,头2年种蛋受精率仅87%~89%,经过不断总结经验,种蛋受精率提高到91%~93%,笔者将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搞好种公鸡的培育、选择和训练种公鸡在育雏、育成期,根据品种要求供给营养...  相似文献   

19.
毛荣飞 《中国家禽》2000,22(3):22-22
肉种鸡开产初期(4~6周龄)孵化率低下 ,主要是由于公鸡在育成期间 ,尤其在18~23周龄期间 ,由于体重增加不足、不恒定或体重下降 ,使公鸡性成熟延迟 ,这些尚未达到性成熟的公鸡往往有交配能力和交配欲望 ,但不能提供足够的高质量精液 ,因而造成开产初期孵化率偏低。另外 ,混群时公鸡体重偏低 ,使公鸡在混群后因受应激而变得胆小 ,也是开产初期孵化率偏低的原因之一。产蛋后期种蛋孵化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公鸡体况不良 ,在育成期的管理不当使公鸡体型过小、胸骨畸形等严重影响配种能力。同时由于疾病等原因引起健康状况欠佳…  相似文献   

20.
王淑霞  许雷 《中国家禽》2005,27(5):24-24
受精率的高低是评价肉种鸡饲养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在产蛋后期,随着种鸡年龄的增长,种公鸡的性能会逐渐下降,种蛋的受精率也会随之下降,保持种蛋受精率较高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以青年公鸡来代替这些老年公鸡。本文所提到的肉鸡品种为从,鸡舍是全封闭式鸡舍,采用的是高低高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