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从研究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入手,结合甘肃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实际,分析农业高校图书馆在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中的优势,提出充分利用农业高校的资源、人才、设备、资金优势,为农业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具体措施,强调知识服务和信息保障,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西藏民主改革推动了西藏农牧业的发展,加强西藏农牧业发展的研究,对于促进西藏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相关的研究结果,对不同时期西藏农牧业经营模式的变迁进行探讨,同时思考了目前西藏农牧业经营制度,目的在于阐述西藏在农牧业上的发展方式、速度、目标以及面临的问题,以促进西藏农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藏现代农牧业循环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认识与挖掘农牧业生产发展潜力与有效模式,推进农牧业生产建设与可持续高效发展提供思想借鉴,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对西藏不同生态发展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采用具体分析与综合评价结合的方法,对西藏农牧业生产中青稞绿色清洁生产种植,农牧林之间内在与产出有机结合,农业与畜牧业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草畜与优势资源综合运用以及渔业与植物共存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总结出西藏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青稞清洁生产型、农牧林种养加结合型、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型、高寒草畜暖棚推进型以及鱼菜共养庭院型5种特色发展模式。分别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青稞清洁生产体系,以"高效生态养殖、科学种植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农牧林种养加结合体系,"资源优化组合与合理利用"的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以"气候特色、草畜平衡与科学养殖"为一体的高寒草畜暖棚体系,"水产养殖与园艺作物共促进"的鱼菜共养庭院体系。上述5种循环模式是西藏不同生态发展区农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具有各自的发展属性与特色,值得借鉴推广与应用,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推进西藏农牧业发展循环模式的4项举措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剖析了西藏农牧业标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藏区农牧业产业发展迫切需要,提出了西藏农牧业标准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通过对农村信息建设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提高农民信息素养的问题。从信息传递理论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阐释了农民的信息素养在农村信息化及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强调提高农民信息素养是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信息化农村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内因。  相似文献   

6.
伴随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攀升,但对于偏远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仍然是现阶段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西藏农牧产业的精准帮扶就是重点问题之一。产业扶贫政策在西藏等偏远地区已实行日久,但随着我国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结合西藏农牧业的产业特色,实行精准扶贫政策已经成为一项新的挑战。基于此,简要分析西藏农牧业的发展情况及精准帮扶政策的实施现状,指出了西藏农牧业发展中的现存问题,给出了西藏农牧业精准帮扶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并针对目前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农业院校图书馆在信息化服务中的优势,阐述了农业院校图书馆农业信息化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2005年十堰市农业局通过项目竞标.实施了湖北省农业“科技110”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之后,相继与烽火集团武汉虹旭公司、湖北神农信科公司开展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合作项目。5年来,在项目支撑下,以十堰市农业专家工作室(农技110工作室)为主体,以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着力创新服务机制,打造服务品牌.用信息化嫁接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农技110”正在成为服务山区农业的一大品牌.  相似文献   

9.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知识服务体系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探索建立“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多方共赢,服务亿万农民”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服务机制。建立以“农业信息化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知识服务体系,构建知识服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并实现服务技能专业化、服务功能全程化、服务机制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云南省农业信息服务与推广的发展情况,从基础设施、服务队伍、服务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叙述了云南农业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云南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设适用的农业信息资源,构建云南本土化农业信息服务集成;农业信息服务与农技推广和科普宣传相结合;开展本土化、低成本、多元化信息服务,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和长效服务机制;以产业化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形成完备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杨杨 《计算机与农业》2011,(2):85-86,99
农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农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农村在信息化过程中要加强农村信息技术培训、加强网络的建设与监管,构建网络信息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泉州市农村科技信息网及其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开发了专题数据库,为"三农"提供网上信息服务,促进科技信息进村入户到企,助推海西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结合的农村消费市场已经成为电子商务运营商关注的目标。通过分析"世纪之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展模式,以及农村电子政务与农村电子商务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方式,探讨了在农村培养电子商务消费习惯及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环境的措施,并提出了有效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在物流、技术、信用体系等方面开展农村电子政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信息作为与物质、能量同等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可凭借信息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服务优势推送信息服务,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对推送信息服务的思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推进信息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探讨乡村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系统描述乡村工业发展的硬投入、支持系统和软环境调控系统,以及系统发展的经济、动力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村户用沼气发酵原料产气潜力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能值潜力估算动物数据库模型,建立了中国农村户用沼气主要发酵原料理论户均产气潜力估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2007年中国农村主要沼气发酵原料理论户均产气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发酵原料理论户均产气潜力居前五位的是西藏、青海、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均高于2 300m3/a,其中西藏高达9 492m3/a,山西、上海、福建、广东、重庆、陕西和浙江发酵原料理论户均产气潜力较低,均低于540m3/a。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村户用沼气发酵原料区划指标,对中国各地农村沼气发酵原料理论户均产沼气潜力进行分区,划分为沼气发酵原料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非适宜区。根据区划结果,形成了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发酵原料适宜性区划图。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乡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对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正确评估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及其对乡村振兴的贡献,采用生态经济学能值分析方法,以乡村旅游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剖析乡村旅游系统能量流动结构和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乡村旅游系统能值分析体系以太阳能值为衡量标准,系统考虑乡村空间中的资源、环境、劳动力、资本货币等各种要素,进而对乡村旅游系统中的生态效率、社会经济效益及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以农民信息需求的缺失为例分析了农村图书馆建设中,农民信息需求的缺失是农村图书馆建设中的盲点,成为农村图书馆建设的阻碍,也督促着农村图书馆建设者和研究者重新认识和重视农民的信息需求。提出应客观地找出影响农民信息需求的各方因素,为农村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为图书馆成为农民生活生产中重要的信息支持者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给出了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服务系统的总体框架,指出了构建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应以各级图书馆为服务平台、以TPI系统为技术核心、以开展知识流动服务为辅助,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快速、准确、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