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京冀平原区不同类型农户耕地利用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农户土地利用目标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其决策机制的研究,是科学分析区域耕地资源质量和生产能力驱动变化的基础。该文选择京冀平原区的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为研究样区,以典型乡镇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家庭、农户收入、农户土地资源状况和农户区位条件等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耕地利用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曲周主要的农户类型为粮食和利润协调型,大兴的主要农户类型为粮食和利润协调型农户和利润需求型。研究区域农户为了获得更高的农业收益,偏好于增加耕地的劳动力投入、农药投入、复种指数较高。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土地质量和交通通达度对农户做出“保证家庭消费粮食的基础上,增加经济收入”和“只是为增加更多的收入”的耕地利用目标决策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即对于粮食和利润协调型农户或利润需求型农户有积极作用;城镇影响度对农户从粮食和利润协调型向利润需求型过渡和转型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对提高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耕地面积,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的意义不言而喻。基于农户调研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SEM),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农户对开展居民点整理的意愿。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农户整理搬迁意愿并不高,仅为41.5%;(2)在5个潜变量中,农户个人特征与其它变量对整理意愿产生了显著的负影响,农户分化、家庭经济、家庭住房等变量则产生了显著的正影响;(3)在反映潜变量的外生观测变量中,家庭收入、职业类型等对整理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年龄、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等有显著的负影响;(4)在农村居民点整理中,要实现农户生计多样化,探索创新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化,实现宅基地保障性功能转化,积极探索多样化整理模式,避免“一刀切”政策,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3.
可追溯体系作为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方法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供应链各环节与溯源中心间的异构数据交换是建立以政府监管为中心的农产品溯源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是先进的网络语言标准和网络信息共享的重要工具,采用可扩展标记可描述各种数据结构。该文在分析供应链数据流基础上,总结蔬菜溯源数据模型;以实现数据无缝交换为目标,基于XML构建了VTML(Markup Language for VegetableTraceability,蔬菜溯源信息描述语言),并设计了VTML Schema;应用VTML于蔬菜溯源系统数据交换。结果表明,采用ADO.NET开发数据交换接口,以VTML语言为基础的数据交换模式,通过VTML文档和关系型数据库数据间的映射,屏蔽了数据源间的差异。应用VTML是实现蔬菜溯源数据交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农户参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对武汉市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以农户"是否愿意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来衡量农户参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意愿的指标,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愿意参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农户具有以下特征:女性居多,家庭农业收入比例较高,家庭人口数较少,农田质量高,灌溉设施好,区位条件优,对环境关注程度高,认为施用化肥对环境造成危害和迫切希望尽快治理环境。(2)农户参与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的意愿与性别、农业收入比例、环境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家庭人口数、灌溉条件、土地区位、施用化肥状况对环境有害认知呈显著负相关。提出加大农田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开展农田整治工作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措施,增强农户参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意愿。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开展园林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时体系落实的重要性及方法进行介绍,重点从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各个施工项目中进行。在此基础上,对园林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内容与方法展开论述,并重点介绍了成本控制管理目标实现的具体方法,以促进成本管理制度在基层中得到落实,通过这种方法既能够节约成本,还可以促进施工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延吉、吉林、长春、四平、通化五个市的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多元logistic模型,选取机械化模式、农户家庭人口数、农户户主年龄、农户户主受教育程度、农户住址到县城距离、农户家庭所有固定资产总值、农户家庭总收入、农户拥有土地质量及农户耕作的种植面积9个变量来分析影响吉林省农户对农机需求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针对山西省蔬菜供应链发展现状,从农户生产情况、中间运行环节和物流发展情况等方面剖析了山西省蔬菜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山西省蔬菜供应链效率的建议,包括加速推进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构建、提升蔬菜供应链物流设施与技术、构建蔬菜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来自中国12个省(市)3051户农户家庭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户信贷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的年龄与信贷需求之间成倒“u”型关系;农户家庭生命周期、受教育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贷需求;农户的家庭收入、家庭规模、家庭负担率以及是否购买养老保险对农户的信贷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农户从事的经济活动类型也会对农户的信贷需求产生影响,以兼业农户为参照,纯农业农户对信贷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非农业农户对信贷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彭婷  阎建忠  陈方 《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4):270-27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家庭迁移比例不断上升。山区农村是主要的人口离心区,导致了乡村衰落。目前较少关注山区家庭迁移,并且鲜有研究直接从农户层面探讨农户家庭迁移的影响因素。因此,该文利用2017年重庆市少数民族山区3个典型乡镇的58份社级问卷和323份农户问卷,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了山区农村家庭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区农村人口流动较为活跃,整户搬迁现象明显;农户家庭迁移表现出对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服务的追求,农户搬迁具有迁入地靠近公路、高海拔地区迁往低海拔地区等特点,且受到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性别、年龄、大专及以上学历等户主特征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总收入、非农劳动力占比、家庭实际经营耕地面积等家庭特征均显著影响农户家庭迁移行为,且农户更偏向于向经济基础较好、公共基础设施较完善、拥有特色旅游资源的社区搬迁。  相似文献   

10.
认识不同规模农户土地集约利用行为的差异规律,正确引导规模农户走可持续集约用地的道路,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4县(市)8乡(镇)16个村(组)480个农户家庭的调研数据,在划分规模农户类型的基础上,对小、中与大农户农地集约利用的目标、要素投入行为及其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农村"非农"与"非粮"农户增多,超过1/4的家庭不再从事粮食生产活动,现阶段小农户的数量还较多,但中、大农户已成为本区土地经营最重要的组织形式;2)不同规模农户土地集约经营的价值取向与集约偏好差异明显;3)大农户的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与粮食商品率均比中、小农户高,大农户的发展处在土地规模经济阶段,但其农药与化肥等要素的投入出现过度集约问题,国家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大农户走土地资源可持续集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养殖场沼气工程商业化集中供气补贴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成本高、直接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沼气集中供气商业化发展。该文采用成本定价法,通过对不同供气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以及投资机会成本进行分析,集中供气工程建设规模为100户时,户均投资达到1.79万元/户,当供气户数规模提升到1 500户时,户均投资仅为0.41万元/户,根据平均成本U型曲线,供气户数达到800户以上后,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规模逐渐接近于沼气工程最优规模点。按照供气成本计算出供气100户,补贴价格为4.73元/m3;供气200户,补贴价格为2.98元/m3;供气800户,补贴价格为1.63元/m3;供气1 000户,补贴价格为1.51元/m3;供气1 500户,补贴价格为1.42元/m3。分析出不同规模养殖场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供气规模小,补贴成本就越高,供气规模大,补贴就越低,集中供气工程供气达到1000户以上规模时,基本接近于最优供气规模点,补贴价格趋于平衡能实现盈利。建议政府应加大力度建设前端补助与终端用气补贴相结合补贴方式,并提出集中供气补贴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可信追溯已成为追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区块链技术核心是解决上链以后信息不能篡改,而如何确定哪些信息上链并进行上链前信息验证是目前区块链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以果品为例,融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和区块链技术,改进农产品区块链追溯系统的上链机制并设计实现系统。通过对果品供应链进行危害分析挖掘其关键信息作为上链信息,并提取五个关键控制点(CCP1生产、CCP2加工、CCP3仓储、CCP4物流、CCP5销售);在确定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对上链信息进行限值判定,在阈值范围内进行上链;构建数据异常和质量安全预警模型,对关键控制点处上链后的信息实时监控,智能反馈;从而构建"上链前关键信息挖掘-上链中信息事实判定-上链后信息智能反馈"的上链机制改进方法;围绕改进后的上链机制,编写阈值判定、数据上链以及数据智能反馈3种合约实现改进后的上链机制,并基于Fabric环境完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将改进后的系统应用于北京市某果品企业,结果发现改进后的追溯系统平均吞吐量350交易量/s(Transactions per Second,TPS),每秒内可完成40条关键交易数据并发上链,相较于原有追溯系统提高14.85%,满足追溯系统的需求。此外,在3个月的现场监测中,共预警通知13次风险,企业根据预警级别作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可有效减少企业损失和和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区块链追溯系统、提升关键环节追溯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在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廊坊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供销体系必须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本文有着明确的应用背景,研究的目的在于实现廊坊市农业生产资料供销体系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供销体系是为“三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对各区市县各类生产资料供销体系设置授权,实行信息资源共享,科学化管理。本文在对廊坊市农业生产资料供销系统信息化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着重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建设行业集群网站,即生产资料供销合作网,凭借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简洁清新的结构和便捷的专业应用功能,为农业生产资料供销体系流通行业及用户架起了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建立农业生产资料供销物流管理系统,以便物流向着标准化、网络化、一体化的管理方向发展;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改善用户服务、缩短从订货到交货等全周期时间、提高分销质量和降低分销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不同防治策略对果园害虫天敌群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果农常规防治策略(主要使用化学合成农药防治害虫)试区相比,机油乳剂防治策略(主要使用机油乳剂防治害虫)试区柑橘害虫天敌群落丰富度较高,且随该防治策略的继续实施而进一步逐年提高,天敌群落均匀度指数较稳定,而天敌群落多样性指数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景旭  蒋炎 《农业工程学报》2023,39(3):227-236
集群式农产品供应链区块链上的数据逐渐采用加密存储模式,给跨企业、跨生产环节的监管带来挑战。为了适应集群式环境下的监管、减小监管带来的隐私泄露风险,该研究基于CP-ABE提出了集群式农产品供应链区块链密文策略可验多部门监管方案。明确划分监管部门的监管权限,根据链上数据的监管策略,企业用户基于CP-ABE加密数据,在保证数据隐私的同时实现数据对相关监管者的公开;设计基于CP-ABE的密文访问树验证方案,结合智能合约与监管策略,在数据上链前验证CP-ABE的访问树,以确保数据对指定监管者的公开。基于Hyperledger Fabric构建了测试原型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监管策略中监管者数量每增加10个,系统上链时间延长约500ms,吞吐量约为438事务数/s(transactions/s);安全性分析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该方案实现了区块链密文条件下多部门的细粒度监管,减小了发生在监管端的隐私泄露风险,能够应对集群式农产品供应链区块链加密存储带来的监管挑战。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产后收储过程存在的损失率高、能耗高、技术不匹配等现状,该研究结合实地调研资料和数据,运用文献研究和工程技术集成法等构建了农民合作社粮食收储技术集成方案,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等构建了粮食收储技术模式评价体系;考虑经营主体、粮食种类、全环节等因素,从模式内涵、适宜范围、模式方案等进行设计,分别构建了东北玉米清洁能源机械干燥模式、中原两熟区绿色能源自然干燥模式、南方稻谷机械化干燥分类收储模式。以辽宁省某农民专业合作社收储模式为例,优化后其评价值从中等级跃升到优等级别,实际运行结果显示:收储环节的损失率由初始的9%降低到5%左右,玉米霉变率从4%~8%降低到2%以内,干燥能耗降低30%以上。表明用构建的收储模式来指导特定区域农民合作社粮食收储技术方案优化改造是可行的,可以为促进中国粮食产后减损保质、农民增收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RFID的蔬菜产地追溯精确度提高方案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实现到基本生产管理单元的追溯提供了组织载体。该文采用14位数字对采收筐进行编号并以超高频无线射频识别(RFID)卡为载体对其进行标识,通过开发便携式蔬菜采收信息采集系统和升级蔬菜生产管理系统实现采收信息与生产信息关联及包装信息与采收信息关联,从而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下提高蔬菜追溯精确度的方案;将该方案应用于天津市某合作社的追溯管理中,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实现追溯精确度的提高,在最小追溯单元、召回成本、检测成本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但需额外投入设备、人力等成本。该研究可为在合理考虑成本效益的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追溯精确度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混合编码模式的农资溯源服务系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监管技术落后、产品售价低等因素造成的农资流通体系尤其是信息链不健全问题,该文利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和网屏或二维码相结合的混合编码模式,提出了一种农资信息溯源服务系统并展示了其应用。该系统由感知层、数据层和服务层组成,面向多种农资信息溯源服务对象。重点讨论了电子标签的选择与编码方法、防伪措施以及质量溯源服务中信息追溯过程和追溯码的回溯算法。通过农资信息溯源平台的示范应用表明,该方案具有节约标签使用成本,降低服务器存储空间开销的优点。由于系统集成了农资供应链商务平台等功能,可在保护农民利益、净化农资市场及树立商家品牌形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近年来,在内蒙古阴山北麓的马铃薯产量,45000 kg/hm2以上已屡见不鲜,但由于高产马铃薯磷素吸收规律的研究缺乏,磷肥使用不合理导致高产不能持续,磷肥利用率偏低。因此深入研究高产马铃薯群体的磷素营养规律,配合滴灌可为马铃薯持续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滴灌试验,以克新1号原种为试材,设置当地农户栽培模式与高产创建田生产模式,对2年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滴灌条件下高产马铃薯群体磷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特性。【结果】与农户模式相比,高产模式马铃薯单株结薯数(8.2 No./plant)提高了9.3%,商品薯率(96.0%)提高了2.3%;从块茎形成期到块茎膨大期,高产马铃薯群体磷素日积累量达到0.67~0.78 kg/hm2,较农户模式提高了37%,整个生育期马铃薯群体磷素的积累量达到44.3~55.3 kg/hm2,较农户模式高10.0~12.1kg/hm2,磷素转运率达85%~87%,也显著高于农户模式。高产马铃薯1000 kg块茎需磷量为1.95~2.10 kg,磷肥利用率21.6%~23.6%。【结论】在磷肥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利用滴灌分6次施用,与农户模式相比,显著提高结薯数量及单薯重,在块茎形成至膨大的关键时期以较快速率持续吸收磷素保证了植株在减量供磷条件下吸收磷素的高效性,分期供磷使磷肥利用率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王培刚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4):229-237
秸秆发电以其极好的环保效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引起各界关注,但是由于秸秆轻、薄、散的特性,导致在秸秆收集和运输的效率十分低下,从而会消耗大量石化燃料,排放出大量的气体及颗粒污染物,加之秸秆发电供应链的终端直燃发电也会排放一定污染物,必然会对其环保效用带来影响。该文依据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通过建立4个秸秆发电供应链场景,包含秸秆收集、打捆、运输存储、解包破碎以及最终发电等阶段,对其中机械及车辆石化燃料的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进行定量计算,发现4个秸秆发电供应链的污染物排放有较大差距,其中CO2相差1.2~2倍,CO相差1.4~5.4倍,NOX相差1.5~4.2倍,PM相差1.4~6.5倍。秸秆发电供应链环保效果与秸秆发电供应链中收集、预处理及运输存储模式有较大关系,预处理压缩环节、短距离农用车运输及压缩后道路运输距离是关键,这些因素的合理配置直接关系到秸秆发电供应链环保效用的高低。对秸秆发电供应链的整体排放以处理单位质量秸秆排放的污染气体和可吸入颗粒排放指数为标准,通过与秸秆露天燃烧和燃煤发电供应链对比分析,发现相对秸秆露天燃烧PM排放指数12.95 g/kg,秸秆发电供应链的PM排放指数为0.12 g/kg;相对燃煤发电供应链CO2排放指数1 010.1 g/kg,秸秆发电供应链的CO2排放指数为43.44 g/kg,在减少由露天焚烧秸秆造成的应急性雾霾天气和减少碳排放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