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 ,从河北省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那就是来自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的攒林茶 ,成功跨越三八线 ,在河北省灵寿县的太行山深入五岳寨“安家落户” ,负责引进攒林茶科研项目的河北省农科院专家河北省茶业研发中心主任张占义激动地说 :“石家庄的位置是北纬 38°1′,我们把攒林茶引到了北纬 38°4 5′的地方 ,这是我国茶树栽培范围的一个重大突破” ,更令人惊喜的是 :这种原产于河北省赵州 (今赵县 )赵州茶 ,在异乡经过了 1 0 0 0多年的漂泊后 ,终于重新回归到河北故里。张占义先生所说的“赵州茶” ,就是《中国茶经》上记载的全国 1 38种名优绿…  相似文献   

2.
胡水凤 《农业考古》2003,(2):266-267,285
去年一次偶然之因缘 ,我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品尝攒林茶 ,自此契机 ,便与茶禅结下不解之缘 ,亦有些粗浅之感悟。一、云居山之茶韵茶是“百草之首 ,万木之花 ,贵之取蕊 ,重之摘芽 ,呼之茗草 ,号之作花” ,全世界有四十多个国家植茶 ,但茶之故乡在中国。茶树为中性偏阴的植物 ,有喜温、好湿的耐酸的特点 ,因而有高山出好茶之说。江西山川纵横 ,丘陵广布 ,土质肥沃 ,气候温和湿润 ,有适合于茶叶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 ,江西是茶主要产地之一。早在秦汉时江西便有茶叶种植 ,到唐时已成为全国七大茶区之一 ,并生产出了许多获国际奖的传统产品 ,产于庐…  相似文献   

3.
吕维新 《农业考古》2001,(4):356-357
婺源古属徽州 ,后划归江西。地处赣东北 ,与浙江开化 ,安徽休宁为邻。境内峰峦重叠 ,古木参天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茶树遍山满野。“婺之壤则山踞八、九 ,水与土逼处其间才一、二耳。”“岁概田收入通邑十分之四 ,乃并力作于山。”(《婺源县志》)这是婺源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一、“婺绿”始自唐代唐·建中四年 (783) ,五十一岁的陆羽 ,曾移居上饶城北茶山寺 ,筑宅建亭 ,凿石得泉 ,环居植茶。他在《茶经·八之出》中写道 :茶“生婺源山谷”。唐代 ,婺源就是著名的产茶区。唐末 ,杨华《膳夫经手录》有“婺源方茶 ,置制精好 ,不杂木叶 ,自梁、…  相似文献   

4.
今岁闽中别贡茶,翔龙万寿占春芽。初开宝筐新香满,分赐师坦政府家。──宋、赵信《宫词》宫词一般为七言绝句,多为记述帝王宫中的日常琐事,或抒发妃嫔宫人的愁怨悲苦,述及茶事少;特别是这首出自一代帝王之手笔更为罕见。宋徽宗赵估以其轻松的笔调,描述闽中新贡的瑞云翔龙、万寿春芽茶,表达了他对贡茶新香欢喜之情,诗中所提的“翔龙万寿占春芽”,乃宋代北苑的“上品龙茶”。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载:“北苑贡茶花样繁多,大观初(1107—1110)白茶为第一,又制出贡新夸,三色细芽的御苑玉芽、万寿龙芽、无比寿芽等贡茶上品…  相似文献   

5.
谢文柏 《农业考古》2005,(2):122-122
金沙泉,位于浙江长兴县城西北17公里处的顾渚山麓、忘归亭侧。清澈的泉水从砾石中汩汩涌流,终年不竭。《新唐书·地理志》载:“吴州吴兴郡,土贡紫笋茶、金沙泉、木瓜、杭子、乳柑、蜜……”。宋嘉泰《吴兴志》:“顾渚贡茶院侧,有碧泉涌沙,灿如金星。”金沙泉之名,大概由此而得。唐《旧编》云:“泉在贡焙院西,出黄沙中,引入贡焙,蒸、捣皆用之。唐贡泉两银瓶,宋初一银瓶。”这里记述了唐人第一家皇家茶厂———贡茶院,在加工紫笋茶时,用的是金沙泉,并随茶一起作贡时泉水的数量。所以,在唐大中五年(851年)湖州刺史杜牧到长兴顾渚山“修贡”时,…  相似文献   

6.
贡茶是中国古代专门进贡皇室供帝王将相享用的茶叶。贡茶始见于晋。据晋朝 (公元 35 0年左右 )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述 ,以茶作为贡品的历史 ,可追溯至公元前 10 6 6年。“周武王伐纣会盟”时 ,已有南方八个小国向武王献茶之事。迨至唐朝贡茶产制规模大 ,“役工三万人”、“工匠千余人” ,生产万串以上贡茶 (每串 1斤 ) ,贡茶共有十余品目。宋代贡茶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较大的发展 ,以建安北苑贡茶为主 ,除福建外 ,在江西、四川、江苏等都有御茶园和贡焙。宋代北苑贡茶是中国贡茶珍品 ,宋微宗赞之曰 :“龙团凤饼 ,名冠天下”。元朝武夷御…  相似文献   

7.
郭雅玲 《农业考古》2000,(2):148-150
福建产茶及饮茶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茶类的产生与发展、茶叶品评活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饮茶风习源远流长。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1)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北宋·丁谓(962-1033年)《咏茶》;北宋·范仲淹(989-1052年)《和章服从事斗茶歌》;宋·蔡襄撰(1049-1053年)《茶录》;宋·宋子安撰(1064年前后)《东溪试条录》;宋·熊蕃撰(1121-1125…  相似文献   

8.
行道树小史     
在我国,行道树的栽植,很早就是一项制度。《周礼·秋官司冠第五》载:“野庐氏,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树”,叫作“列树以表道。”这就说明,早在周朝设有野庐氏的官职,专管驰道两旁树木的种植与栽培,还供给行人的住宿与饮水。春秋战国时,不少诸侯国提倡在行道两旁种树,以美化环境。《左传·襄公九年》载:“襄九年,晋伐郑,杞人、郳人从赵武、魏绛斩行栗。”据后人解释说,魏绛为新军将佐,行栗者,道路两旁的栗树。《诗经·郑风·东门之墠》云:“东门之栗”,《毛传》亦以为道路上之栗,盖郑人当  相似文献   

9.
贡茶与斗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茶叶,起源于贡茶,唐代顾渚山贡茶院,是开古代官办茶焙之先河。贡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贡茶制的由来已久,当人们学会饮茶时,便已将茶列为贡品,贡献给国君或天子,以尽君臣之义。封建社会里,皇帝至高无上,《诗经》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奇珍异宝尽归皇室。  相似文献   

10.
说“茶引”     
匡达人 《农业考古》2003,(2):290-290
在翻阅宋以来有关茶的记述 ,总常碰到“茶引”一词。这个词大多不陌生 ,但究其由 ,就不尽了然了。先说“引” ,在古代 ,“引”是量词。一作长度单位 ,一作计量单位。《孔传》 :“引 ,长也。”作为长度 ,古以十丈为一引。《汉书·律历志》 :“度者 ,分、寸、尺、丈、引也……十丈为引。”计量 ,始于宋时 ,盐或茶的销售、运输、纳税均以引为单位 ,但一引为多少斤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各不相同。宋以百斤 ,元以四百斤为一引不等。《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 :“南北盐均以四百斤为引 ,今权豪家多取至七百斤。”可见“引”的计量无一定标…  相似文献   

11.
“茶艺”论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一、“茶艺”本义茶艺 ,就是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式。所谓“艺” ,其义主要有六 :(一 )种植。《说文》作“” ,或作“” ,种也。《诗经·小雅·楚茨》 :“我黍稷。”《茶经·一之源》 :“凡艺而不实 ,植而罕茂。”(二 )才能 ,技艺。《论语·雍也》 :“求也艺。”朱熹《注》 :“艺 ,多才能。”(三 )艺术。《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元年 ( 1 36 ) ,诏……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四 )准则 ,限度。《左传》有“陈之艺极 ,引之仪表。”注 :艺 ,准也。《国语》有“贪欲无艺”语 ,艺 ,极也 ,引申为法度、限度。(…  相似文献   

12.
亩字在先秦时期有两个意思:一是作为土地面积单位,所谓“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一亩为“广一步、长百步”,亦即一百方步的面积;二是田间种庄稼的长垄,如《书·归禾·序》“异亩同颖”传云:“亩,垄也。”比较起来,先秦文献中出现的亩字多释为后一义,如《尚书·大诰》之“子曷敢不终朕亩”、《诗·甫田》之“禾易长亩”、《诗·信南山》之“南东其亩”,《左传》成公四年之“尽东其亩”等等都是垄亩之义。亩与畎是相对的。《国语·周语》“或在畎亩”韦昭注云:“一耦之发,广尺深尺为畎,百步为亩。昭谓下曰畎,高曰亩,亩,垄也。”亩既为种庄稼的长垄,畎则为亩(垄)间利水溉田的小沟。  相似文献   

13.
建昌鸭小考     
建昌,根据《元史·地理志》记载:“本古越嶲地,唐初设中都(督)府,治越嶲。……懿宗时,蒙诏立城曰建昌府,以乌、白二蛮实之。”即今天的四川省西昌市(县)因为境内出产一种优质的著名鸭种,称“建昌鸭”。建昌鸭(右图),具有短颈项大体型,适应性强,生长快成熟早、易肥、肉质细嫩等特点。是著名的优良肉用禽种。羽毛质量好,产量高,受到了世界上养鸭业的重视。西昌每年经过填肥、腌制成板鸭供应市场,大约有十万只。建昌鸭的内脏鸭肝,一般经过二十余天的填肥,其肝大而香。俗有“一室蒸肝九室香”之说。鸭蛋是包制皮蛋,腌渍盐蛋的上好材料,是当地农副产品的收入大宗。《西昌县志》卷二《产业志》记载:“鸭,古名骛。雄者  相似文献   

14.
农业起源生态之推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兆华 《农业考古》2005,(1):4-6,45
农业起源的文献回顾人类怎样从采集果蔬、狩猎禽兽、捕捉鱼蚌为食 ,转变至种植、饲畜、制陶、纺织等所谓攫取经济进入计划经济的动机、过程 ,迄今虽有不少论说 ,传统的中国人相信农业的发明与神氏氏有关。如《周易·系辞》 :“神农氏作 ,斫木为耜 ,揉木为耒 ,耒耨之利 ,以利天下。”《逸周书·考德篇》亦曰 :“神农之时 ,天雨粟 ,神农耕而种之 ,作陶冶斤斧 ,破木为耜钅且 ,以垦草莽 ,然后五谷兴。”《孟子·滕文公》则曰 :“舜使益掌火 ,益烈山泽而焚之 ,禽兽逃匿。”近代考古学研究则推定至今八千至一万年前 ,进入新石品时代人类开始制作石…  相似文献   

15.
沟洫——田间水道也。在夏商西周时期,农耕中就有挖掘沟洫,利于排灌。相传禹治水时,除疏竣河道排洪之外,尚在农田之内开畎、浍排降积水,创造了沟洫。《书·益稷》:“禹曰:洪水滔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论语·泰伯》:子曰:“禹,吾无闻然矣!……;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史记·夏本记》:“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  相似文献   

16.
今北京地区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始于公元前一千年以前,《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是为西周燕国之始。周初燕国都城的遗址,近年已在北京房山县琉璃河董家林村发现,其始建年代在商朝末年或稍早一些。又据董家林村古城遗址以东的黄土坡村商周墓地中存在大量带有明显商族文化特征的墓葬,可知在周初封燕以前,已有商族人在此居住。《左传·昭公九年》云:“及武王克商,……肃慎、燕、毫,吾北土也。”燕、毫,有些学者认为应连读为“燕毫”一国名,有些学者认为应分读“燕”、“毫”两国名,然而无论何解,可知在武王灭商之时,北方已存在一个叫燕或燕毫的商族国家,今北京房山县  相似文献   

17.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4,(4):112-112
工夫茶既是茶叶名 ,又是茶艺名。应该是茶叶名在先 ,茶艺名在后。作为茶叶名的工夫茶 ,在庄晚芳先生《茶史散论·乌龙茶史话》中叙之颇详。工夫茶原是武夷乌龙茶的一个花色品名 ,最早见于 1 734年福建崇安县令陆廷灿的《随见录》 :“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 ,水边者为洲茶 ,岩茶为上 ,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 ,南山者次之。两山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 ,其最佳者 ,名曰‘工夫茶’。‘工夫’之上 ,又有‘小种’ ,则以树名为名 ,每株不过数两 ,不可多得。洲茶名色有莲子心白毫、紫毫、龙须、凤尾、花香、清香、选芽、漳芽等类”。在1 753年刘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科技史年表(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气象】 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堕担土主立旦 《周礼·地官二弓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公元前旦丝生△开始作定期气墓皿皇坦霍呈 《左传·嘻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 为为备故也”。 公元前旦旦Z生△气候反常对植物生长.哩妻煦旦见鱼丝 《春秋左传·厘公三十三年》:“(经)十有二月,……陨霜不杀草,李梅实。” 公元前好5年一公元前221年△二十四节气已见记载。 《逸周书·时训解第五十二》卷六:“立春、惊蛰、雨水、春分、谷…  相似文献   

19.
<正> “廉政”亦同“廉正”,意为廉洁正直。郑玄注:“正,行无倾邪也。”《后汉书·四十下》:“嗜欲之源灭,廉正之心生。”《晏子春秋·向下四》“景公问晏子:‘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这些都是“廉政”的初始  相似文献   

20.
在秦汉文献中,曾屡屡出现“种树”一词。例如: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纪》者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之书”。《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