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结核病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和畜禽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我国畜间结核病以牛最为常见,特别是奶牛结核病相对更为严重。有效控制该疫情,保障畜牧业发展和人民健康,加强对奶牛结核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奶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2011年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对平凉地区开展的人畜共患病调查结果显示,华亭市是奶牛结核病在平凉地区范围内呈点状散发发生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以华亭市为例,就奶牛结核病的检测方法和预防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动物布鲁氏菌病和奶牛结核病是流行已久的人畜共患病,过去多发生在我国北方牧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频繁调动以及品种改良,我省大部分地市区先后从省外引进奶牛、种羊、种猪和种牛,动物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先后在我省部分种畜场、奶牛场发生,经过20余年的防治,发病率显著下降.但近年来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量从省外引进奶牛和种畜,布鲁氏菌病和奶牛结核病时有发生,为了查清我省近年来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对部分种畜场、奶牛场进行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对部分种畜场、奶牛场进行布鲁氏菌病和奶牛结核病进行疫情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以下简称奶牛“两病”)分别是由布鲁氏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奶牛业持续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危害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特别是儿童可因饮用带菌的牛奶而感染。近年来奶牛“两病”死灰复燃.直接导致了人间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感染率的上升.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奶牛检测结核病和布病,淘汰感染奶牛,净化奶牛群,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奶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奶牛脏器和组织中形成结核结节。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的发展,各地奶牛结核病疫情时有发生,散在疫点不断出现,不但给广大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更严重的  相似文献   

6.
王露霞 《兽医导刊》2020,(4):143-143
如今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人们对奶类产品的实际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奶牛养殖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奶牛养殖业得到大力发展的同时,奶牛结核病的疫情,也呈现出了逐年增多的情况,已经严重威胁了奶制品的质量安全,甚至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只有准确的诊断奶牛的结核病,才能更好的提出有效的控制和解决措施,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奶牛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1]。  相似文献   

7.
奶牛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阻碍畜牧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上海市奶牛结核病的防控工作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兽医部门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近年来受奶牛流动调运增多、周边省市疫情压力增大等诸多因素,上海市奶牛结核病呈局部散发流行态势。据国家动物疫病中长期规划,上海到2015年要达到结核病净化水平。要在2~3年的时间内达到净化水平,结核病防控任务任重道远。本报告在对奶牛场和从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分析和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8.
奶牛布病和结核病都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会给养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这两种病的防控对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定期对奶牛场进行疫病监测能够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并达到净化奶牛场的目的。本文分析了奶牛结核病和布病的危害,介绍了奶牛布病和结核病的监测技术要点,并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牛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给牛业生产特别是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危害,并对人类的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加强奶牛养殖场结核病的高效监测,我实验室人员严格按照农业部发布的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每年定期对辖区内的奶牛进行结核病检疫监控。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的高速发展,牛结核病的检测方法也逐步完善,现行的检测方法包括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γ-干扰素检测试验。其中皮内变态反应是我国  相似文献   

10.
正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奶牛是家畜中最容易感染结核病的动物~([1]),奶牛结核病的临床症状多为低热、咳嗽、渐进性消瘦、生产性能下降。剖检变化都是在各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坏死灶。近年来,我国奶牛结核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奶牛结核病已成为制约奶牛养殖业发展和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对奶牛场实施结核病净化,有利于保障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奶牛业健康发展,对振兴奶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奶牛传染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口蹄疫、布病(布鲁氏菌病)与结核病危害最为严重,均为人畜共患病,严重威胁着奶业生产和人类自身安全健康。奶牛群一旦发生传染病,彻底淘汰患病牛非常困难,研究奶牛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对于预防和监控奶牛传染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口蹄疫、布鲁氏菌病与结核病奶牛常见传染病的生物学特点、遗传机制以及实验室诊断方法等进行综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多种畜禽、野生动物及人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卫生部将人结核病列为甲等传染病,在国家动物疫病名录表中结核病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多年来,对该病的防制一直被列为国家的重点卫生工作,在上世纪中叶以前,我国奶牛的结核病曾非常严重,后来经国家采取大力措施,通过不断检疫、扑杀和三级净化,基本消灭了该病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奶牛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结核病和奶牛布鲁氏菌病,世界卫生组织将“两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则将这两种传染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都是人畜共患传染病。这二病分布广、传播快、危害大,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均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特别是对奶牛危害更大。前几年我市对“两病”进行了很好的控制,结核病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我站在对本县辖区内13个奶牛场(户)的138头奶牛例行春秋两季奶牛布病、结核病监测时发现:某场共有奶牛26头,春季连续2次监测,检出结核阳性病牛11头,疑似结核病牛6头,病牛占全群的73.9%,历年监测都能达到稳定控制的该场此时结核病疫情严重。为此,我站对该场奶牛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指导其有效控制了疫情。现将调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相似文献   

15.
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是严重威胁到牲畜和人类健康程度的疾病,奶牛养殖人员需要对此进行防范和检测。为此,本文从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出发,分析了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检测净化方案与措施,旨在为我国的奶牛养殖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为了彻底查清奶牛结核病的疫情现状,制定防治技术规划,控制其流行,保障奶牛养殖的健康发展,鲜乳卫生安全和人体健康不受侵害,于1996~2009年,在临夏州的临夏市、永靖、临夏、东乡、积石山、广河、和政、康乐8县(市)所饲养的奶牛每年定期应用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进行了结核病的检  相似文献   

17.
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是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分别由结核分枝杆菌和布氏杆菌属的细菌引起。2009年2月,我县某奶牛养殖户欲将自家饲养的2头奶牛出售,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检疫人员按照国标GB16549—1996《畜禽产地检疫规范》和乳用动物检疫的有关规定,对该养殖户饲养的奶牛实施了现场检疫,经流行病学调查(疫情调查)、临床健康检查和实验室检验,判定其中1头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双阳性。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人兽共患病主要包括结核病和布病。结核病是由分支杆菌属的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结核菌除感染人外,能引起多种哺乳动物和禽类发病。牛结核和人结核可以相互感染,禽结核也可以感染牛和人类。牛结核病主要由牛分枝杆菌所引起,以在多组织器官形成干酪样坏死、肉芽肿(结核结节)和钙化结节为特征。在家畜中,牛最易感染结核病,特别是奶牛,其次是水牛和黄牛。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后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人患布病后的主要表现是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痛等,  相似文献   

19.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人畜禽类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20世纪70年代在本州人畜间散发流行,曾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976—1980年连续发生4起疫情,发病牛11头,死亡10头,致死率91%;1989年检疫奶牛506头,检出阳性7头,阳性率为1.38%。为了彻底查清结核病的疫情现状,制定有效地防制措施,控制其流行,保障奶牛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体健康不受危害,于1996—2003年,在本州临夏市、永靖、东乡、和政、临夏5县(市)所饲养的奶牛全部应用PPD皮内变态反应进行了结核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奶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结核病牛是主要传染源和传播源,每头病牛对周围牛群都有很大威胁。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牛是家畜中最易感染的动物,特别是奶牛,其次是水牛。若不及时发现、处理、净化,不仅会给奶牛饲养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严重威胁着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