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低温胁迫对番茄苗期和开花期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随处理温度下降,番茄苗期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C16∶0)与硬脂酸(C18∶0)之和减少,不饱和脂肪酸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总量增加。在8℃处理下,饱和脂肪酸含量与番茄的耐寒性呈显著负相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及脂肪酸的不饱和指数,均与番茄耐寒性呈显著正相关,开花期其含量的变化与苗期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番茄品种耐寒性与AB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59  
以6个耐寒性不同的番茄品种为试材,经8、12、15和25℃温度处理后,测定苗期和开花期ABA、可溶性糖含量和呼吸强度。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ABA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增加,低温下(8和12℃)ABA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品种的耐寒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苗期和开花期表现一致。呼吸强度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开花期高于苗期,但与番茄品种耐寒性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加工番茄种子发芽及苗期耐冷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低温下种子发芽鉴定和苗期低温处理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等方法,研究了9个加工番茄品种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耐冷反应。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低温反应存在差异;种子萌发期耐冷性鉴定温度为15、20℃;低温下植株电解质渗透率、叶片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上升;根据各品种种子发芽率、幼苗冷害指数、植株电解质渗透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综合评定,UC-82、里格尔、石番18号、红霸这4个品种抗冷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不同厚皮甜瓜品种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栽培中抗冷性不同的厚皮甜瓜品种‘夏蜜’、‘翠雪5号’和‘玉菇’为研究对象,以20℃勾对照温度,分别在4℃、6℃和8℃处低温处理6h,在6℃下低温胁迫2、4-、6h后,分析低温胁迫下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以期为抗冷性甜瓜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5个不同抗冷性厚皮甜瓜品种随着温度降低和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其电导率不断增大,SOD、POD和CAT活性均上升。抗冷性强的甜瓜品种‘夏蜜’在低温胁迫下电导率低,酶活性较高,而抗冷性弱的品种与此相反。因此,在低温胁迫下,抗冷性强的厚皮甜瓜品种自身膜系统稳定性较强,保护酶类活性较高,从而降低低温胁迫给植株带来的损害。此研究结果可以作为育种过程中大量、快速地进行品种抗冷性筛选的有效辅助手段,大大缩短育种时间和工作量,降低研究成本。  相似文献   

5.
低温对番茄苗期和开花期几种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低温对苗期和开花期不同耐寒番茄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谱带的影响。结果表明POD、酯酶对低温的敏感程度比SOD要高,开花期对低温的敏感程度低于苗期。在苗期和开花期,所有温度处理下的SOD的谱带数在6个品种间一致,苗期的谱带为3条,开花期为4条。苗期在8℃低温处理下耐寒品种的POD和酯酶的谱带比25℃处理下多出1~2条,而不耐寒品种的谱带没有变化。开花期所有品种在各处理温度下的POD同工酶谱带都为12条。8℃低温下耐寒品种Koateai、Santiam多出一条Rf=0.598的酯酶谱带,而耐寒品种UC82B的谱带没有增加,但Rf=0.472、Rf=0.592和Rf=0.713的3条谱带的活性加强。研究指出,无论在苗期还是在开花期,低温锻炼诱导了POD和酯酶同工酶结构和功能的改组,增强了低温适应性而提高抗寒能力,用POD、酯酶同工酶进行番茄的耐寒性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雷江丽  杜永臣 《园艺学报》2000,27(4):269-275
采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与冷锻炼下不同耐冷性番茄品种幼叶细胞Ca^2+定位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番茄幼叶细胞Ca^2+主要存在于液泡和细胞间隙内,细胞质中含量很低,且耐冷性不同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经5℃低温处理24h后,耐冷品种细胞内Ca^2+分布变化明显,胞内钙库(即液泡)释放Ca^2+进入细胞基质,细胞间隙中仍有大量Ca^2+存在;而冷敏感品种无明显变化。当处理48h后,耐冷品种细胞Ca^2+分布趋向于恢复到处理前的状态,而冷敏感品种则在细胞内形成较大的钙沉淀颗粒,多分布于绿体被膜与质膜内侧,细胞间隙内Ca^2+颗粒也集中聚集成团。昼15℃/夜8℃条件下的冷锻炼对不同耐冷性番茄幼叶细胞内Ca^2+分布的影响也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7.
茄子砧木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常规设施栽培茄子济农2000为对照,研究茄子砧木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与抗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昼/夜温度为10℃/1℃下进行处理,处理1d时试材对低温最敏感,冷害指数、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迅速增加,而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迅速降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持续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基本呈增加的趋势,而光合速率则在短期回升后迅速降低。通过比较发现,试材中赤茄、托鲁巴姆的抗冷性较好,耐病VF次之,台茄抗冷性较差,但仍比济农2000强。  相似文献   

8.
西葫芦耐冷性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在耐冷性鉴定基础上,测定了22和5℃下8个西葫芦品系苗期电解质渗漏率、气孔阻力、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可变荧光(Fv)和最大荧光(Fm)双值。结果表明,与20℃处理相比,5℃处理下西葫芦幼苗电解质渗漏率和气孔阻力增大,光合速率和Fv/Fm下降。低温胁迫后,电解质参漏率的相对增加量与冷害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光合速率及其恢复能力和Fv/Fm及其恢复水平与冷害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可以作为鉴定西葫芦品系耐冷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8个苦瓜品种种子萌发期和幼苗苗期的耐冷性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发芽临界低温范围为14.2~17.3℃,低温下耐冷性鉴定温度为20℃。苦瓜耐冷性鉴定可采用20℃下发芽指数、苗期冷害指数和田间耐冷性总指数等指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8个苦瓜品种种子萌发期和幼苗苗期的耐冷性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发芽临界低温范围为14.2-17.3℃,低温下耐冷性鉴定温度为20℃.苦瓜耐冷性鉴定可采用20℃下发芽指数、苗期冷害指数和田间耐冷性总指数等指标.  相似文献   

11.
蝴蝶兰不同品种耐冷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6个蝴蝶兰( Phalaenopsis spp. ) 品种为试材, 测定了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及温度回升过程中叶绿素含量、Fv/Fm、MDA含量及SOD活性等变化。结果表明: 在11℃/6℃条件下, NK1和GL14两个品种受冷害程度最轻, 温度回升10 d时两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Fv/Fm恢复为处理前的84.9%、43.3%和91.3%、24.8% , 恢复能力较强, 为耐冷品种; GL11和JT944受冷害严重, 温度回升10 d时, 上述指标分别为处理前的2.3%、6.3%和0、0, 难以恢复正常水平, 为不耐冷品种; 其余两个品种为中等耐冷品种。在14℃/9℃条件下, 只有GL11受到严重伤害, 表明大部分蝴蝶兰品种的耐受极限夜温为9℃以下。叶绿素含量、Fv/Fm及SOD活性对温度变化敏感, 能够及时反应出蝴蝶兰在低温胁迫下的变化状况, 可作为鉴定蝴蝶兰耐冷性强弱的指标。MDA含量变化较复杂, 规律性不强, 不宜作为蝴蝶兰耐冷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黄瓜种子及幼苗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生态类型的22个黄瓜品种(系)的种子在15 ℃低温下相对发芽力、2.5 ℃低温处理后胚根伸长速率和三叶一心期的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共4项指标分别进行了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22个品种(系)的耐冷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华北型黄瓜品种(系)中有2个强耐冷性品系和1个耐冷品种,4个华南型黄瓜均属于不耐冷或冷敏感类型,美国露地型黄瓜、欧洲温室型和露地型黄瓜共9个品种(系)包括了耐冷、中等耐冷和不耐冷等不同类型|日本型黄瓜日节成表现为冷敏感类型。  相似文献   

13.
高温胁迫下耐热性不同番茄多胺水平变化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研究了高温条件下番茄4个耐热和2个不耐热品种体内腐胺、精胺和亚精胺水平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苗期和开花期,不耐热品种叶片和花器官中精胺和亚精胺含量在昼/夜温度33/25 ℃下显著高于对照(25/20 ℃),38/28 ℃下显著低于对照;耐热品种都随温度升高而升高,38/28 ℃时最高。在25/20 ℃ 、33/25 ℃下,不耐热品种的精胺和亚精胺含量与耐热品种相当或者高于耐热品种,在38/28 ℃高温下耐热品种显著高于不耐热品种。所有参试番茄品种在不同温度处理中腐胺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外源抗冷物质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昼夜温度(6±0.2)℃条件下,研究了经抗冷剂(冷冻宝)处理的黄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2.0×10-3 g•mL-1抗冷剂可缓解低温胁迫后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保持相对较高的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削弱丙二醛(MDA)积累,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同时,抗冷剂使黄瓜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提高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15.
以产自高山和平原地区的1号、2号青椒品种为试料,在(9±1)℃温度条件下,研究了青椒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贮藏期内,水分含量、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粗纤维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重金属含量均在可食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6.
园艺植物冷害和抗冷性的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0  
王毅  杨宏福 《园艺学报》1994,21(3):239-244
综述了园艺植物抗冷性的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冷害的形态表现;(2)叶绿体/线粒体与冷害;(3)细胞膜系与抗冷性;(4)蛋白质与抗冷性。同时提出了植物抗冷性研究领域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挖掘新疆哈密瓜耐冷资源,为设施耐冷品种的选育提供研究基础,笔者以14份哈密瓜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的方法,在4℃低温处理下,测定相关生长、生理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对14份哈密瓜幼苗的耐冷性进行综合评价。对原有的12个单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5个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把所有品种分为3类。其中,阿克陶1号等3个品种为耐冷性强的品种,西开心等8个品种为中度耐冷品种,其里甘等3个品种为冷敏感品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评估哈密瓜苗期耐冷性的数学模型:D=-0.31+0.62RDW0.18SPC+0.10SSC-0.21SOD,并筛选出根干质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4个指标可作为哈密瓜苗期耐冷性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韩敏  曹逼力  刘树森  徐坤 《园艺学报》2018,45(2):279-288
以耐冷性强的番茄‘060112’(R)和冷敏感番茄‘060911’(S)为试材,采用靠接法进行嫁接,形成双根双穗嫁接苗RS/RS,嫁接苗成活后,通过断根或断穗,设RS/RS、RS/R、RS/S、R/RS、R/S、R/R、S/RS、S/R、S/S共9个处理,置于光强22 klx、光周期12 h/12 h的光照培养箱内,测定昼夜温度10 ℃/3 ℃低温胁迫9 d及25 ℃/15 ℃常温恢复3 d过程中嫁接苗的冷害指数、根系活力、电解质渗透率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探讨番茄根系、接穗及其互作效应对嫁接苗耐冷性的影响。经统计分析表明,低温胁迫过程中,具“R”根系或接穗的嫁接苗组合中,以R/R处理冷害指数较低,而具“S”根系或接穗的嫁接苗组合中,以S/S处理的冷害指数较高,同时R/R的叶片及根系电解质渗透率最低,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最高,R/RS、RS/R、RS/S、S/RS等处理的冷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均介于R/R与S/S之间,表明冷敏感的S根系或接穗均降低了嫁接苗中R的耐冷性,而耐冷性强的R根系或接穗均提高了嫁接苗中S的耐冷性。RS/RS处理的耐冷性高于S/RS而低于R/RS,表明根系在增强嫁接苗耐冷性中的作用大于接穗;而具“RS”根或穗的嫁接苗中,以RS-R的耐冷性显著高于RS-S,且互作效应的P值小于0.01,表明根、穗对嫁接苗耐冷性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低温胁迫处理前,不同耐冷性番茄根系活力、根系及叶片电解质渗透率、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等无显著差异,但低温胁迫9 d后,常温恢复3 d时,不同处理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青椒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溶液对青椒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mmol/L浓度的SA处理效果最佳。经过SA处理可有效抑制青椒表面水浸凹陷,改善青椒冷藏期间的贮藏品质,延缓青椒果实中叶绿素的降解和维生素C的流失,抑制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和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并使抗氧化系统酶类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了低温胁迫与冷锻炼下不同耐冷性番茄品种幼叶细胞Ca2 定位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 :正常生长条件下 ,番茄幼叶细胞Ca2 主要存在于液泡和细胞间隙内 ,细胞质中含量很低 ,且耐冷性不同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经5℃低温处理 2 4h后 ,耐冷品种细胞内Ca2 分布变化明显 ,胞内钙库 (即液泡 )释放Ca2 进入细胞基质 ,细胞间隙中仍有大量Ca2 存在 ;而冷敏感品种无明显变化。当处理 4 8h后 ,耐冷品种细胞Ca2 分布趋向于恢复到处理前的状态 ,而冷敏感品种则在细胞内形成较大的钙沉淀颗粒 ,多分布于叶绿体被膜与质膜内侧 ,细胞间隙内Ca2 颗粒也集中聚集成团。昼 15℃ /夜 8℃条件下的冷锻炼对不同耐冷性番茄幼叶细胞内Ca2 分布的影响也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