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树木移植可以快速绿化美化城市,但是树木移植后树木的成活率是一大难题。本文从移植时机、移植树木、移植方法、树木裁剪、移植树木的技术支撑、移植树木的养护等方面说明了提高移植树木成活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提高树木移植成活率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影响园林树木移植成活的原因,从选择树种、选定移植时间、移植方法及移植后养护等4个方面总结了提高园林树木成活率的技术措施及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以期为提高园林树木移植的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邓显维 《现代农业科技》2013,(19):230-231,233
分析了影响园林树木移植成活的原因,从选择树种、选定移植时间、移植方法及移植后养护等4个方面总结了提高园林树木成活率的技术措施及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以期为提高园林树木移植的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景观造景技术的不断提高,树木移植过程显得越发的重要,树木的移植方法和养护水平直接关系到树木的成活率。基于此,主要分析了树木移植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并对移植树木后期的养护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林业绿化树移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化受到了极高的重视,由于在移植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移植树木死亡等情况,提高了绿化成本。分析了绿化树木移植的意义和具体的林业绿化树移植栽培技术,总结了林业绿化树木移植后的养护管理方式,以期确保移植树木得到存活率,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马文辉  薛斌 《乡村科技》2019,(13):80-81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林业绿化显得尤为重要。林业绿化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树木移植和栽培的成功率,而树木移植栽培技术是决定移栽成功率的核心技术。因此,全面掌握树木移植栽培技术是有效提高林业绿化树木移植栽培成功率以及推动我国林业绿化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现阶段的树木移植栽培技术相对落后,经常导致树木在移植过程中死亡,大大损害了林业部门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林业绿化树木移植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及其技术展开讨论,为绿化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移植树木的时候,会因为很多外在的因素使得树木死亡,要想提高移植栽培成功的几率,那么就要深层次分析移植栽培的技术,从而确保树木的成活率。为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林业绿化当中树木移植的栽培技术还有重要性,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逐步加快,对林业绿化中树木移植有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为了提升树木移植的成活率,必须要提高移植栽培的技术水平,提升其移植质量。本文主要讨论林业绿化中树木移植栽培技术,希望给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林业生产中,往往因为气候条件、移植技术、养护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绿化树木移植后死亡率较高,给林业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扰。本文主要探讨林业绿化树木移植栽培及养护相关技术,为提高绿化树木移植后的成活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园林绿化工程中树木移植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前期准备、起挖、包裹及运输、修剪与种植等环节,以有效的提高园林树木移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乔砧大冠梨园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等问题,提出了大树改造或整体转形的双向措施。依据现代梨树管理的发展走向和市场梨果的购销趋势,梨园的管理技术应遵照树体矮小化、管理技术简易化和果品优质化的原则进行,提倡梨园树形以纺锤型和开心型为主,树高和冠径均控制在2.5~3.0 m。既减轻了作业的难度和强度,又能及时实施可靠、有效、细致的高质量手工作业,为落实优质果品的生产技术创造了1个较为理想的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2.
信阳低产石榴园高接换优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石榴种植的经济效益,对低产石榴树、石榴园进行高接换优,淘汰低劣品种,更换成优良品种。结果表明,只要熟练掌握嫁接技术,使用方法得当,高接的株数、嫁接的头数、接穗的枝数成活率分别可达到100%,91.2%和80.9%。石榴嫁接后,翌年即可少量开花座果,第三年就会大量结果,具有稳产、丰产的优良性状,树冠也可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楸树生长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选择古楸树无性繁殖材料,对不同年龄及部位的楸树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随楸树年龄增加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SOD活性及POD活性随年龄增加不断上升。300年生冠部较3年生冠部叶绿素减少了23.89%,可溶性蛋白减少了72.81%,可溶性糖减少了58.71%,SOD活性增加了26.82%,POD活性增加了139.69% 。2)位置效应方面,根萌条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及POD活性低于冠部叶片,而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则高于冠部。其中,叶绿素在300年生叶片根、冠部差异最大,冠部是根部的1.99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均在3年生楸树叶片根、冠部差异最大,根部较冠部分别增加了12.11%、21.28%、28.51%。POD活性则在15年生处差异最大,冠部是根部的1.71倍。综上所述,300年生楸树叶片抗性较高,且具有明晰的遗传背景,是培育优良楸树较佳的无性繁殖材料。根部枝条相对于冠部枝条生理年龄较小,且300年生根部和冠部叶片可溶性蛋白和SO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根部枝条是无性繁殖材料选择的较佳位置。  相似文献   

14.
行道树是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行道树结构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城市规划和建设,为正确评价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黄山市城区15条主干道路行道树的抽样调查,发现有乔木树种24种,灌木树种37种,分析行道树的组成、直径和冠幅结构及行道树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黄山市城区行道树组成优势种明显,直径在6~14cm的行道树占55.7%,街道之间行道树冠幅差异明显,新安北路的冠幅最大,为11.31m,天都大道冠幅最小,为2.4m,滨江中路树种多样性最大,H指数为2.6850,黄山东路树种多样性指数最小,H值为0.7498。  相似文献   

15.
无瓣海桑人工林树冠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雷州半岛无瓣海桑人工林树冠生长及林木分级进行分析,提出冠长、冠积等生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无瓣海桑各分级木的冠幅差距趋于减小;冠长率的变化总体上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各分级木之间冠长率的差异趋于变大;不同密度无瓣海桑林分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的平均冠积分别达58.500、32.597、19.214m3,各分级木平均冠积的差异随密度增加而减小;无瓣海桑具有一级分枝高度较低的特点,60%以上的无瓣海桑其枝下高〈1m。  相似文献   

16.
林分密度对山桃树冠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树冠结构决定着林木外部形态和对光能的截获能力,并直接影响林木个体的初级生产力。对于风景林来说,树冠结构不仅影响着林木个体的姿态,而且严重地影响着林木的开花结实,进而显著地影响着林木的观赏性。以北京山区山桃风景林为例,从枝条长度、枝条基径、分枝角度及侧枝密度等变化的角度对林分密度与山桃树冠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山桃的树冠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受林分密度的影响,高密度(3 500株/hm2)林分中山桃活枝下高相对较高,而冠幅、树冠率相对较小。②林分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一级侧枝的各种树冠形态参数产生影响,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对较高序级枝条的枝长度、基径、枝角和侧枝密度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各序级枝条的基径随密度提高而增大,且与枝角呈负相关,与枝长度呈显著正相关。③在低密度(2 500株/hm2)林分中,各树冠层次中的枝条结构均有利于光的吸收,长短枝比例相对比较合理。建议山桃风景林的经营密度应控制在2 500株/hm2以内。   相似文献   

17.
阔叶红松风景林单木景观质量评价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科学进行天然风景林的抚育经营,以长白山地区松江河林业局板石河林场内的天然风景林单木为研究对 象,共调查了913 株单木的外部形态指标,拍摄913 张单木景观照片,筛选获得87 张针阔叶树种景观照片并进行美 景度评价,并对其景观要素进行分解,进而建立了针叶和阔叶树种单木的美景度模型,最后对99 株单木的景观质 量进行了预测以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1)影响针叶和阔叶树种单木景观美景度的景观要素差别较大; 2)影响针叶树种单木美景度的主要景观要素有树干挺拔度、轮廓清晰度、枝条混乱度、树冠完整度和枝条密度;3) 影响阔叶树种单木美景度的主要景观要素有树冠形态、轮廓清晰度、树冠均匀度、叶片密度、枝条舒展度和树干挺 拔度;4)基于单木景观质量影响要素,风景林经营应以培育树干通直的针叶单木景观和树冠饱满的阔叶单木景观 为目标;5)本文建立的针叶和阔叶单木景观美景度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单木景观美景度,可以应用于单木景观质 量研究。   相似文献   

18.
海口市10种行道树最优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道树是城市园林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对于城市园林植物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养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口市建成区椰子等10种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树高?胸径”和“冠幅?胸径”相关性分析,并通过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比较决定系数R2,P值等相关数据后,通过拟合精度检验值(总误差、平均误差、平均相对误差)检验拟合效果,最终从8个预选模型中选出各树种的“树高?胸径”和“冠幅?胸径”最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10种行道树的“树高?胸径”和“冠幅?胸径”相关性显著,各自的“树高?胸径”和“冠幅?胸径”最优生长模型准确度较高,20个最优模型中,幂函数模型和S模型居多。  相似文献   

19.
林冠与山地对GPS定位精度的影响及消减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林冠与山地对RTDGPS定位精度影响的难题 ,作者在不同地类、不同地形、不同测程、不同林冠下进行RTDGPS复测实验 ,并获得数据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 ,得出RTDGPS定位精度随上述因素变化的具体规律 .提出了应用高增益天线法、砍树剥枝法、升高天线高于树冠法、伪卫星法、GLONASS法、差分GPS +气压计法、延长观测时间法、插转台法等多种对策 ,在测区内高处设置插转台进行观测、选取适当的觇标高、选用适当的历元数等手段 ,通过增强GPS接收卫星的信号 ,提高定位精度 ,消减林冠、地形、测程等因素对RTDGPS定位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初结果林分树体结果母枝性状变化规律与结实能力的关系,为科学控梢、培养结果母枝及提高种实产量提供依据。  方法  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源村香榧初结果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树势间和层面间的结果母枝性状、结果母枝粗度及长度区间分布、枝叶矿质元素质量分数与结果指标的关系。  结果  中庸树的结果母枝粗度最大,其结果母枝长度显著高于弱势树(P<0.05);不同树势树体的混合芽比例和坐果率差异显著(P<0.05),弱势树的混合芽比例和坐果率较高,强壮树的混合芽比例和坐果率较低;树冠上层的结果母枝粗度和长度最大,下层最小(P<0.05),混合芽比例和坐果率在不同冠层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而且在不同树势的树体间表现不同,其中坐果率在中庸树和弱势树体的树冠下层最高;结果母枝粗度1.91 ~ 2.50 mm、长度5.51 ~ 8.70 cm的2代果总数和膨大果数量最多,且坐果率与结果母枝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此外,在枝叶矿质营养特征方面,不同树势树体枝叶的氮质量分数之间差异显著(P<0.05),6月中庸树势树体枝叶的氮质量分数最高;钙质量分数与结果母枝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坐果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生产实践中,培养中庸树型,适当控制结果母枝长度和树体高度,有利于香榧坐果率、混合芽比例的提高;保留粗度1.91~3.10 mm、长度5.51~11.90 cm的结果母枝,对提高香榧坐果率、产量有重要意义;施钙肥,对促进香榧种子生长和提高坐果率有重要作用。图3表8参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