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3年11月21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南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人工育苗和中间培育技术"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确认该项目共培育出平均壳径为0.5厘米的紫海胆幼苗92万粒,经水泥池中间培育出平均壳径1.2厘米的紫海胆苗种8.6万粒。专家组经质询和讨论后认为,该项目通过成体促熟和催产、产卵孵化和苗种培育各阶段实践,建立了紫海胆人工育苗技术,通过海上实验装置研究不同规格和密度紫海胆苗的成活率和生长率以及通过水泥池中间培育,建立了紫海胆苗  相似文献   

2.
1993年7月~1997年5月,在夏季采用网袋、网箱开展虾夷马粪海胆F2代稚海胆的海区渡夏,壳径日平均生长量比室内提高33.6%~61.6%;采用网箱平面培育方法进行F2代稚海胆室内中间育成和F3代稚海胆室内中间育成中试,壳径的日平均生长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为0.53×10-2~1.46×10-2cm/d,体重日平均生长量呈上升趋势,介于2.32×10-2~10.72×10-2g/d之间,培养中密度过大会降低海胆的成活率并导致疾病发生;采用立体水槽开展陆地工厂化养成,经13个月,海胆壳径由1.16cm增至5.98cm,体重由0.47g增至61.0g,性腺指数达18.0%。  相似文献   

3.
水温、饵料对紫海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不同水温、饵料对紫海胆生长的影响.壳径15.5—19.0mm的紫海胆能忍耐10℃的低温,忍耐高温极限为34℃,在同等条件下28℃水温紫海胆壳径和体重的生长率分别是32℃时的1.4倍和1.3倍;对4种不同饵料,单独投喂石莼时,84d紫海胆的壳径和体重的生长率分别是33.9%和216.3%,分别是投喂海带的1.2和1.4倍、江蓠的2.2和3.5倍、羊栖菜的3.2和5.7倍.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在福建沿海季节性养殖的可行性,于2018年11月开展了新品种中间球海胆"大金"南移福州海域养殖试验。试养海胆分为大(壳径3 cm)和小(壳径1 cm)两种规格。采用当地现有的鲍养殖海域和设施,定期投喂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经过6个月的养殖,福州养殖的大规格海胆壳径达(55.90±2.63)mm,体质量(56.30±6.92)g,性腺指数15.02%±1.5%,海胆生殖腺发育处于成熟前期(Ⅲ期),性腺质量良好,且显著高于大连同期养殖的大规格海胆壳径(46.56±3.88)mm和体质量(39.07±5.05)g(P<0.05)。同时,福州养殖的小规格海胆壳径达(40.97±0.87)mm,体质量(23.18±0.37)g,性腺指数9.64%±1.00%。试养结果表明,冬春季中间球海胆可在福建沿海开展季节性养殖,采用现有海上设施和养殖笼,投喂鲜活大型藻类,海胆的生长速度显著优于同期大连养殖。中间球海胆福建沿海南移养殖是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紫海胆人工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用紫海胆人工苗种在虾池挂笼吊养的紫海胆人工养殖试验,提出鲜海带是紫海胆养成期的合适饵料和仅2m水深的虾池不合适养殖紫海胆等观点,指出养殖水温不宜高于30℃。本实验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养殖成活率都在95%以上。受精后2a最大个体壳径44mm。  相似文献   

6.
文蛤种苗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育苗全过程在育苗土池培养,采取阴干流水法催产,性腺成熟亲贝,经阴干10小时以上,流水刺激4小时以上,受精卵孵化率达33%。以角毛藻、金藻及微型绿藻种,施肥繁殖基础饵料,培育浮游幼体,平均水温在27.38℃,浮游期7天,浮游幼体培育成活率达11.46%.初期稚贝经30天培育可长成壳长1.5mm以上幼苗(沙粒苗),沙粒苗成活率达42%。再经3个多月培育可长成壳长0.5-1.5cm以上的大规格商品种苗即移殖养成。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苗种增殖放流后的生长和存活情况,本研究设计试验装置,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增殖试验。试验装置的表面积均为0.473 m2,紫海胆苗初始苗种壳径范围为3-9 mm,初始苗种数量密度梯度范围为3-25 ind/装置(6-52 ind/m2),初始苗种重量密度梯度范围为1.48-13.32 g/m2。设3种苗种规格、各5个数量密度梯度、各3个平行试样的试验组,共45组,进行了240 d的海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增殖放流规格和数量密度对紫海胆苗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数量密度、低规格组死亡率高。在试验初期,壳径5-7 mm和7-9 mm两种规格紫海胆苗种的壳径特定增长率(SGR)、壳径增长率(GSD)以及壳径净增长率(NY)与增殖数量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增殖重量密度对紫海胆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中,10 g/m2为紫海胆产量的临界最佳增殖重量密度。紫海胆苗种在11月到翌年3月生长速度缓慢,壳径特定增长率(SGR)较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苗种增殖放流后的生长和存活情况,本研究设计试验装置,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增殖试验。试验装置的表面积均为0.473 m2,紫海胆苗初始苗种壳径范围为3-9 mm,初始苗种数量密度梯度范围为3-25 ind/装置(6-52 ind/m2),初始苗种重量密度梯度范围为1.48-13.32 g/m2。设3种苗种规格、各5个数量密度梯度、各3个平行试样的试验组,共45组,进行了240 d的海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增殖放流规格和数量密度对紫海胆苗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数量密度、低规格组死亡率高。在试验初期,壳径5-7 mm和7-9 mm两种规格紫海胆苗种的壳径特定增长率(SGR)、壳径增长率(GSD)以及壳径净增长率(NY)与增殖数量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增殖重量密度对紫海胆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中,10 g/m2为紫海胆产量的临界最佳增殖重量密度。紫海胆苗种在11月到翌年3月生长速度缓慢,壳径特定增长率(SGR)较小。  相似文献   

9.
《水库渔业》1983,(2):10-10
山东省掖县防潮堤管理局在1982年的对虾人工育苗中,进行了4次亲虾充氧远运试验。从荣成县(350公里)和海阳县(350公里)运输亲虾916尾,运输成活率达96.7%。取得了对虾亲虾充氧远运的成功。亲虾运回后,产卵率为65.5%,共培育出虾苗4,030万尾,并且育苗结束时问此1981年提前28天。  相似文献   

10.
中间球海胆的繁殖期通常为10-11月,通过生物促熟技术使其繁殖期可提前至4-5月。亲胆在18-20℃的条件下投喂自制的促熟饵粒培育,当亲胆积温达到1850℃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催产诱导率达80%以上。结果表明:促熟水温以18-20℃;促熟饵粒以HD-2+海带为最佳,海胆幼虫培育成活率为87%,早繁育苗与10月份育苗相比可减少能源消耗,育苗生产成本可降低71%,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虾夷马粪海胆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虾夷马粪海胆1989年5月从日本北海道引入大连,初引进海胆壳径为0.5~1.3cm,养至1990年10月性成熟并进行首次育苗,培育出F1代,其后1993年~1995年又培育出F2和F3代约500万枚。亲海胆采取海区笼养和室内促熟方法。诱产用阴干与流水、注射0.5MKCl、加入性产物三种催产方法可成功获得成熟精、卵。受精卵孵化需11.5~12.5h(16.0~18.5℃)达囊胚期上浮,后经二腕、四腕、六腕、八腕幼虫,以纤细角刺藻为饵料,18~21天(15.0~18.5℃)变态附着为稚海胆并摄食底栖硅藻,30天~50天达0.2~0.3cm以上剥离投喂石莼、囊藻、海带等,当壳径长至0.5~1.0cm以上时可下海养殖。  相似文献   

12.
2004年4月至12月,在江苏灌东盐场进行了硬壳蛤的养殖试验。22000粒/kg的蛤苗(平均壳长6mm),经过225天的养殖管理,生长至80粒/kg(平均壳长35.2mm),单粒重量增长250倍,壳长日生长量平均为0.13mm/天,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13.
海胆(Arbaciapunctulata)属棘皮动物门、海胆纲。海胆生长在潮间带浅海区域.我国沿海有60多个种类。目前增养殖的种类是正形目球海明科的马粪海胆和长海科的大连紫海胆。海胆的生殖腺制成的海胆酱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l生物学特性1.l形态海胆身体呈半球形.口面向下较平坦,反口面向上隆起,呈五辐射对称状。体表除口和肛门周围外,均包有坚硬的胆壳,壳上布满许多能动的棘。马粪海胆壳径为3~4厘米,棘长0.5~0.6厘米,体色变化大,通常为绿色,也有带紫、红、白、褐色的。大连紫海胆的壳径为6~7厘米,棘强大,末端…  相似文献   

14.
筏式养殖中间球海胆生殖腺发育周期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998年3月-1999年5月间调查了筏式养殖体系中中间球海胆生殖腺发育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海胆的个体大小及性别不同,生殖腺成熟期及生殖腺指数变化略有不同。A组(壳径3.5-50cm)海胆的成熟期为6-10月,B组(壳径5.0-6.5cm)为5-10月,壳径大的海胆生殖腺成熟早且成熟期长,雄性较雌性生殖泉发育较快,较早,成熟期保持时间长。10月底至11月初生殖腺指数急剧降低,此时为繁殖高峰期。雄性个体的生殖指数在3-10月间略高,其余时间无明显性别差异,除排放期和恢复期外,A组的生殖腺指数均略低于同期B组。  相似文献   

15.
李旭光  张喜昌  张艳 《齐鲁渔业》2020,37(3):1-3,I0001
研究虾夷马粪海胆幼胆对鲜海带、盐渍海带、干海带、白菜和萝卜的饵料选择性。利用五种物料饲喂虾夷马粪海胆幼胆50天,检测海胆的成活率、生长情况。结果发现,摄食鲜海带和干海带组成活率最高,分别达到(99.83±0.29%)和(93.50±2.60%);摄食干海带和盐渍海带组的增重率最高,分别达到(120.36±3.13%)和(117.34土5.74%);摄食鲜海带和盐渍海带组的壳径扩增率最大,分别达到(4.74±0.45%)和(4.30±0.40%)。虾夷马粪海胆幼体摄食干海带时,饵料系数最低,为1.62±0.53。研究表明,鲜海带、干海带和盐渍海带都是虾夷马粪海胆的优选饵料。  相似文献   

16.
硬壳蛤稚贝的中间培育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亚青 《水产学报》2004,28(1):68-73
2001年6月至10月和2002年8月至10月对硬壳蛤稚贝中间培育进行了试验研究。中间培育选择了潮间带池塘底播、池塘网箱、海区吊挂网袋和育苗池网箱等方式。池塘底播试验在黄海北部庄河海域潮间带池塘(泥底)和渤海营城子海区的潮间带池塘(砂底)进行。结果表明:不同中间培育方式稚贝的日生长量和成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网箱和网袋的中间培育方式能够明显地提高稚贝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海上网袋、池塘网箱和育苗池网箱稚贝壳长日生长量分别为0.16mm·d~(-1)、0.14mm·d~(-1)、0.15mm·d~(-1),成活率大于98.0%,试验结束时稚贝的壳长大于10mm。底播方式培养稚贝在试验结束时壳长小于7mm,壳长日生长量小于0.06mm·d~(-1)。两地潮间带池塘的成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束时渤海营城子的成活率为96.0%。  相似文献   

17.
以光棘球海胆为母本,中间球海胆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及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同时得到自然成熟的父母本精、卵,在比正常海胆自交精子量高40倍以上的精子作用下,杂交受精率为2.5%.在适宜的水温、光照及饵料等的培养条件下,杂交海胆能够生长附着变态,变态时间与母本相近.培育出的杂交海胆外部颜色及棘色、棘长介于两亲本之间.杂交海胆经过6~7个月的中间暂养,出苗量为0.6×10~4个/m~3,个体壳径3~30 mm,平均壳径8.8 mm.  相似文献   

18.
海胆规模化杂交育苗,受精率为33%,适宜的水温、光照及饵料等培养条件下,杂交海胆能够正常生长和附着变态,变态时间与母本相近。用0.1mol/L的KCl诱导5 min,杂交海胆全部变态。杂交海胆壳径>2~3 mm剥离进入网箱培育,有利于快速生长。稚胆培养温度以12~15℃为宜。  相似文献   

19.
筏式养殖中间球海胆生殖腺发育周年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 3月~ 1999年 5月间调查了筏式养殖体系中中间球海胆生殖腺发育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 ,海胆的个体大小及性别不同 ,生殖腺成熟期及生殖腺指数变化略有不同。A组 (壳径 3 5~ 5 0cm)海胆的成熟期为 6~ 10月 ,B组 (壳径 5 0~ 6 5cm)为 5~ 10月。壳径大的海胆生殖腺成熟早且成熟期长。雄性较雌性生殖腺发育较快 ,成熟较早 ,成熟期保持时间长。 10月底至 11月初生殖腺指数急剧降低 ,此时为繁殖高峰期。雄性个体的生殖腺指数在 3~10月间略高 ,其余时间无明显性别差异。除排放期和恢复期外 ,A组的生殖腺指数均略低于同期B组  相似文献   

20.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