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硬质胚乳奥帕克-2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组间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两个半硬质胚乳奥帕克-2玉米群体(T#-(34)QPMC#-3和陕综5号/O-2C#-0)为试材,采用胚乳硬质度0、1、2、3、4五级分类法,在硬质梯度基础上,探讨了单株赖氨酸产量、籽粒物理性状、营养品质性状的简单相关、典型相关分析,提出了赖氨酸与奥帕克-2主基因及其修饰基因调控体系的关系。结果表明:(1)籽粒物理性状中,硬质度、籽粒密度、百粒重与胚比、百粒体积呈负相关效应;(2)营养品质中,赖氨酸含量、蛋白质品质性状是其核心;(3)籽粒密度(或硬质度)可作为蛋白质品质的间接选择指标;(4)籽粒物理性状、蛋白质品质性状在赖氨酸产量构成中起决定性作用;(5)全籽粒蛋白质品质与胚乳蛋白质品质紧密相关,而与胚蛋白质品质无关,高赖氨酸高油分育种相统一;(6)重视赖氨酸含量、蛋白质品质、百粒重、籽粒密度等性状,对实现半硬质高产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内蒙古地区部分玉米种质资源籽粒的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农艺性状的结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生育期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玉米籽粒中的总淀粉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粗蛋白含量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④通过一定的育种途径可以将高蛋白高产、高蛋白矮杆,高蛋白高油、高油高产、高淀粉高产与矮杆早熟等性状结合。  相似文献   

3.
对150份改良玉米自交系的籽粒(粒长、粒宽、百粒质量、容重)及其品质性状(籽粒含水量、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赖氨酸含量)进行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出优良自交系用于高品质玉米育种工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籽粒含水量与蛋白质、淀粉、赖氨酸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淀粉含量与蛋白质、油脂含量和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质量与粒长、粒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被分为6个类群,其中,1、2类群的17N0358、17N0443在品质性状方面有明显特异性,自交系17N0358的籽粒含水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赖氨酸含量和百粒质量均达到最高,自交系17N0443具有低籽粒含水量、低蛋白质含量、低百粒质量、高油脂的特点。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百粒质量、含水量、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的累计贡献率达73.703%;综合得分高于对照自交系B73的自交系有8份(17N0536、17N0560、17N0544、17N0358、17N0373、17N0470、17N0556和17N0540)。...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玉米籽粒主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以蛋白含量不同的2个亲本进行杂交的F2群体367个单株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百粒质量、籽粒面积、淀粉含量、含油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为玉米高蛋白育种杂交后代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蛋白含量与百粒质量、籽粒面积、含油量之间均为负相关,但相关程度不显著;与淀粉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因此可用低淀粉含量作为高蛋白育种中的间接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高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F1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对其后代进行遗传力估算和性状相关性分析。观测了回交法对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效果。初步试验表明大多数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较强,蛋白质含量为负优势,赖氨酸含量表现较复杂呈负或正优势,但单穗蛋白质产量和单穗赖氨酸产量的优势很强。  相似文献   

6.
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北京地区20个大豆栽培品种(系),对其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1)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结荚高度、株高、百粒重、生育期。2)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与生育期和结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大豆籽粒的脂肪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结荚高度呈显著负相关,4)经新复极差分析分别选出高蛋白、高脂肪的大豆专用品种(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国家标准对甘肃省 193份近期育成的小麦品种 (系 )的主要品质性状检测的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系 )籽粒平均含粗蛋白 14.10 %、赖氨酸 0 .46% ,SDS沉降值 40 .7ml、硬度 5 2 .4%、湿面筋 2 6.6% ,认为甘肃省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含量和硬度普遍较高 ,营养品质和磨粉品质好 ,但多数品种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较低 ,蛋白质质量较差 ;并筛选出 12个综合品质优良、有可能作为优质专用小麦的品种 (系 )  相似文献   

8.
选用17个小麦品种,进行了24个项目的有关产量和品质特性的测定,对所获数据予以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从而揭示性状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单株籽粒产量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赖氨酸含量等7项品质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硬质胚乳奥帕克—2玉米籽品质性状组间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用两个半硬质胚乳奥帕克-2玉米群体(T34QPMC3和陕综5号/O-2C0)为试材,采用胚乳硬质变0、1、2、3、4五级分类法,在硬质梯度基础上,探讨了单株赖氨酸产量,籽粒物理性状,营养品质性状的简单相关,典型相关分析,提出了赖氨酸与奥帕克-2主基因及其修饰基因调控体系的关系,结果表明:(1)籽粒物理理性状中,硬质度,籽粒密度,百粒重与胚比,百粒体积呈负相关效应;(2)营养品质中,赖氨酸含量,蛋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授粉后不同间隔时间降雨(用人工喷水模拟降雨)对玉米产量以及籽粒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降雨显著降低玉米产量,相较于对照分别降65.82%(0 h)、54.36%(1 h)、42.07%(2 h)、35.75%(6 h)、29.49%(12 h)和12.03%(24 h),显著降低穗长和穗粗。较对照,授粉后降雨果穗结实性降低,百粒重提高,籽粒蛋白质相对含量提高3.4个百分点(0 h),籽粒淀粉相对含量降低3.35个百分点(0 h)。可见授粉后降雨对玉米产量以及籽粒性状产生显著影响,尽管降雨使籽粒蛋白质相对含量升高,但因总结实率、出籽率降低进而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CIMMYT引进春小麦品系综合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引进的120份春小麦新品系综合性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除株高偏高外,其余性状表现良好,其中产量高于‘甘春20’(7 300 kg.hm-2)的材料有48份,最高产量达到9 850 kg.hm-2;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变形功的变异范围分别为8.90%~15.80%、14.94%~34.35%1、2.00~78.20 mL和77.00~465.00 EJ.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间,只有穗粒数与穗长、小穗数呈较强的正相关,其余性状间为弱相关;品质性状间,变形功与弹性、沉降值呈强正相关,干面筋含量与面筋指数呈强负相关,其余性状间为弱相关;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为弱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以进入盛果期的不同品系平欧杂种榛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果实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平欧杂种榛的坚果质量2.10~3.90 g,坚果三径均值16.80~22.39 mm,果仁质量0.85~1.50 g,果壳厚度1.38~2.17 mm,果腔系数0.60~0.89,出仁率25.05%~45.32%;供试平欧杂种榛品系坚果性状、果仁性状和出仁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7.60%~35.49%;在品种选育时,坚果、果仁的质量和整齐度选择空间最大,坚果形状指数和三径均值以及果仁三径均值的选择余地最小,各经济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平欧杂种榛划分为3类;影响平欧杂种榛果实经济性状的主要指标为出仁率、果腔系数、果仁质量、果仁形状指数和壳厚。根据经济性状的综合得分值,筛选出84-41、83-33、B-21、B-3和84-310等品系的坚果综合经济性状较优。  相似文献   

13.
 选择冬播麦区108份代表性品种(系)于2001~2002年度分别在南北两组区试15个试点种植,对其部分品质性状进行分析表明,北片各品质指标在不同品种和不同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品种间的变异大于品种×地点互作及地点间。试点之间相比,北片各点籽粒硬度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南片(里下和试点除外),籽粒蛋白含量和SDS沉淀值各试点相差不大。品种间相比,北片参试品种的籽粒硬度、籽粒蛋白质含量、千粒重和SDS沉淀值普遍高于南片品种,其中北片依次分别为61,12.0%,44.8 g和11.0 mL,南片分别为44,11.5%,37.8 g和10.3 mL;北片品质性状变异幅度较小的品种频率高于南片,北片依次分别为66.2%,76.9%,78.5%和7.7%,南片分别为23.3%,39.5%,32.6%和7.0%。相关分析表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与SKCS籽粒硬度大小有关,硬质麦籽粒硬度与SDS沉淀值和千粒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8和-0.53,籽粒蛋白和SDS沉淀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5;软质麦籽粒硬度与SDS沉淀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8,与千粒重无显著相关性,籽粒蛋白和SDS沉淀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国冬小麦籽粒植酸含量差异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以期为提高小麦营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自4个麦区的161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籽粒植酸含量变化及分布频率、植酸含量与籽粒形态特征、粒重、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植酸含量变异范围为0.92%-1.95%,平均值为1.41%;蛋白质含量为12.60%-19.20%,平均为15.24%。籽粒植酸含量的分布呈现正态分布,其中有53.4%的小麦品种植酸含量在1.25%-1.55%之间,只有8.7%的品种植酸含量小于1.1%。相关分析表明,植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SDS沉降值之间无显著相关,但蛋白质含量与沉降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培育低植酸含量且蛋白质含量高的小麦品种理论上是可行的。籽粒千粒重与籽粒宽、长和厚呈显著正相关,但是植酸含量与千粒重、籽粒长、宽、厚之间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品种选育中,获得低植酸含量、高粒重且加工品质好的小麦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包括基因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6个花椰菜品种(系)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的2 a观察资料进行花球性状与植株性状的遗传效应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份间的环境差异对亲本和F1的表现影响较小;单球重、球径、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和VC含量等花球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普通狭义遗传率较高(53.37%-74.45%),株高、株幅和叶片数等植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且具有较大的环境互作效应,互作狭义遗传率较高(11.79%-37.27%);花球性状与植株性状间的各效应协方差分析表明,成对性状间的相关同时受到遗传主效应相关与环境互作相关的影响,相关性质和大小因性状不同而异,在间接选择时可加以利用,有助于对这些性状进行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16.
玉米高蛋白高赖氨酸新种质的选育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饲养业迫切要求高蛋白质又高赖氮酸的“双高”玉米,我们用高蛋白质种源与高赖氮酸种源杂交,在其后代中分别用选株自交、回交、系内混合授粉等方法结合蛋白质、赖氨酸的测定来选择“双高”优株,并对自交后代进行有关相关性研究。现已选育出一小批蛋白质含量15.79%~22.88%,赖氨酸含量0.46%~0.64%的双高种质;在相关关系分析中证明了籽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蛋白质四种组分分析中证明02基因同样可以调整高蛋白质中四种蛋白的比例,富含赖氨酸的谷蛋白占粗蛋白的比例大幅度增加,上升到40%左右,而赖氨酸含量极少的胶蛋白占粗蛋白的比例由普通玉米的50%下降到20%左右,可以认为,通过遗传育种手段可以同步提高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低油与高油玉米的一系列正反杂交试验,发现父本花粉对授粉当代子粒的含油量、胚含油量、胚重、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等性状都有明显的直接遗传效应——花粉直感。母本遗传组成对这些性状也有深刻影响,而且对如子粒含油量、赖氨酸含量和胚重等性状的影响远远超过父本。子粒油分、胚油分、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等品质性状在授粉当代子粒上,不表现杂种优势,但胚重和种子重等数量性状则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存在。无论花粉直感或母本影响引起玉米子粒成分的改变都对单穗产量和单穗产热量影响不大。种子含油量的提高有利於提高赖氯酸含量、改良蛋白质品质、但会引起千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挖掘优异宽柄芥种质资源,以收集的20份宽柄芥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农艺性状与营养品质性状进行鉴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营养品质性状在不同资源中均有一定差异,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8.57%~35.89%,营养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7.91%~26.92%,农艺性状中...  相似文献   

19.
普通玉米主要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普通玉米的10个骨干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成45个组合,分析了10个自交系及其杂交一代的4个主要品质性状(粗淀粉、粗脂肪、粗蛋白、赖氨酸)的杂种优势及其亲子关系.结果表明:玉米4个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以粗淀粉含量最强,其次是粗脂肪含量,而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呈现负的杂种优势,且各性状不同组合的杂种优势存在着较大差异;粗淀粉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亲子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赖氨酸含量亲子相关性极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