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比较不同前处理方式对饲料标准物质中总砷(As)、铅(Pb)、镉(Cd)的提取效果,建立了微波消解-ICP-MS测定饲料中重金属元素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饲料标准物质中总砷、铅、镉的回收率为89.4%~111%, RSD为1.8%~2.7%,准确度、精密度均满足检测需求。同时通过元素含量计算公式,对试验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并对影响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计算评定。评定结果显示,饲料标准物质中总砷、铅、镉的测量结果分别表示为As(2.94±0.43) mg/kg, Pb (4.04±0.48) mg/kg, Cd (0.379±0.063) mg/kg,包含因子k=2。  相似文献   

2.
镰刀菌毒素是污染我国粮食作物的主要毒素之一。本文针对食品和饲料中的主要污染镰刀菌毒素,就其限量和分析方法标准进行了梳理,比较国内外的差异,为不断补充和完善我国农产品中镰刀菌毒素检测标准体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detection reference materials,GMOs detection RMs)是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s)安全监管、转基因产品定性与定量检测、检测方法研究与标准化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为了解决我国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匮乏的问题,我国启动了"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研制"研究课题,旨在借鉴欧盟和美国等研制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的先进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研制体系,以满足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和监管的需求。本研究针对国际上转基因产品检测基体、基因组DNA和质粒DNA不同类型标准物质的研制流程与量值表达方式进行概述,阐述了不同类型标准物质量值不确定度的评定方式,分析目前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研制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的研制提供参考资料,为标准物质的定值和不确定度的评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葡萄糖氧化酶是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葡萄糖氧化酶酶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操作过程进行了阐述,并对6种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建立检测方法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业投入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密切。本文对我国现行农业投入品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总体情况进行了归纳,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客观需求,对农业投入品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下一步农业投入品标准体系的发展以及"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评价云南省区域性反刍家畜饲料矿物质元素营养状况,并按照调盈补缺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作反刍家畜矿物质元素添加剂。对云南省反刍家畜主要生产基地所属的6个地质背景区的土壤、岩石和饲料样品的钴、铁、锰和硒元素进行测定分析,同时将岩石—土壤—饲料系统中各元素含量在空间不同方向上进行了相关统计,结果发现:在水平方向上,从岩石、土壤到饲料,四个元素之间一直呈较强的正相关,表现了该系统的统一。垂直方向岩石与土壤之间锰和钴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39(n=149,P<0.01),其余各元素的相关系数也都为正值;土壤—饲料之间,综合各主要饲料,土壤和饲料中的钴、铁和硒元素间的相关性最好,而岩石和饲料间各矿物质元素相关性较差,对区域性饲料矿物质元素营养价值的评价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207项水稻专属标准及443项适用于水稻的综合性标准进行了研究分析,目前我国现有的水稻标准体系框架覆盖基础标准、安全限量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控制标准、配套投入标准和检测技术标准,较为完善,但基础标准中的编写规范标准、生产控制标准中的社会化服务、检测技术标准中的生产性评价标准较为薄弱。对标准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13.1%的标准分散不系统、2.6%的标准协调性差不统一、3.4%的标准主要内容重复、11.5%的标准标龄超过15年。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标准框架体系需按级制定,层次分明、相互衔接,做到专属标准与综合标准有机结合,清理重复、交叉、矛盾、过时标准,根据产业发展状况不断精简和完善整个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8.
铜是饲料中重要的营养元素。本文探讨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饲料中铜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价方法,分析了整个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对各不确定度分别进行了计算,求得扩展不确定度为1.4 mg/kg,检测结果表示为(55.3±1.4)mg/kg,为饲料中铜元素以及相同方法测定的其他微量元素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系统梳理了我国现行的番茄质量安全相关标准,着重分析了番茄的检测类标准以及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安全管控标准现状,简要分析了番茄国内外标准的差异及我国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番茄质量安全全程管控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按照农业行业标准NY/T 911-2004 《饲料添加剂β-葡聚糖酶活力的测定分光光度法》检测饲料中β-葡聚糖酶活力时存在的问题,对该标准方法中样品前处理方式、待测酶液浓度范围、样品空白测定准确性、计算公式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用优化后的方法能简便、准确地检测饲料中的β-葡聚糖酶活力,且方法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形态的砷毒性差异很大,食品和饲料中砷元素形态检测十分重要。本文从样品前处理、形态分离、含量测定等方面介绍了砷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建立食品和饲料中砷的形态分析新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步测定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中铜、铁、锌、锰、碘、硒、钴、铅共8种元素的检测方法。通过对ICP-AES法测定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时前处理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微波消解样品前处理方法;明确了铜、铁、锌、锰、碘、硒、钴、铅等8种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002、0.003、0.003、0.003、0.013、0.005、0.002、0.002 mg/L,加标回收率为86.3%~103.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9%~1.53%。在测定铅元素含量时,当试样品中铜元素含量超过0.8 mg/L,则会干扰浓度低于0.020 mg/L的铅元素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土壤调理剂主要原料的分类分析,研究我国主要土壤调理剂产品中Hg、As、Cd、Pb、Cr 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不合格率等现状,就相关原料农业资源化利用进行探讨,为我国土壤调理剂行业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分析样品主要来自农业部肥料登记检验样品,部分样品来自企业质量跟踪或质量复核样品,以及调研采集样品;采用农业推荐性标准NY/T 1978-2010《肥料汞、砷、镉、铅、铬含量的测定》进行重金属元素含量检测,根据农业部肥料和土壤调理剂登记标准进行结果判定。在4种类型的土壤调理剂中,有机源土壤调理剂、化学源土壤调理剂和农林保水剂3类产品在本试验所有样本中均未出现不合格情况。矿物源土壤调理剂中存在As、Pb、Cr3种重金属元素超过限量规定的情况,尤其Pb元素导致的不合格率达20.9%,Pb含量检测平均值为42.5 mg/kg,已经接近限量标准(50 mg/kg),Pb含量最高检测值达到204 mg/kg,是导致矿物源土壤调理剂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通过土壤调理剂主要原料的分类分析,发现导致Pb元素超标所用原料主要包括钾长石、牡蛎壳、钢渣、钼尾矿、磷矿石+碱渣等5种。因此,我国土壤调理剂产品中重金属元素情况总体处于相对安全的水平范围内,有机源土壤调理剂、化学源土壤调理剂和农林保水剂质量情况较好,而矿物源土壤调理剂中As、Pb、Cr元素存在一定质量问题,尤其是Pb元素质量问题突出。关于钾长石、牡蛎壳作为土壤调理剂原料农用,笔者认为应注意严格控制重金属元素含量,避免因原料引起产品重金属元素超标,而钢渣则建议慎重作为土壤调理剂原料使用。  相似文献   

14.
微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MP-AES)作为一种新型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动态线性范围宽、分析灵敏度高、多元素分析的特点,同时可利用氮气作为载气,极大地节约了运行成本。本研究采用微波消解法对饲料样品进行前处理,建立了测定饲料样品中K、Ca、Na、Mg、P、Cu、Fe、Mn、Zn、Co、Mo等11种元素的MP-AES法。在最优条件下,各元素的方法定量限(LOQ)在0.13 mg/kg(Mo)~3.37 mg/kg(P),线性范围可达3~6个数量级,线性回归系数(R~2)0.996,对典型饲料样品多次测定的RSD10%(n=6)。针对鱼粉、精料补充料、微量元素预混料的加标回收率在94.9%~118.4%,精密度RSD10%,对饲料质控样品(配合料)中各元素的测定值均在标定值范围内,对豆粕、鱼粉、预混料、配合料等真实饲料样品中各元素的MP-AES测定值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之间的相对偏差均10%。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省6个主要地质背景区的土壤、岩石和饲料样品的铜、锰、锌、镁和钾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和碳酸盐岩红壤区土壤和饲料钾、镁、锌、锰和铜元素含量较丰富;碳酸盐岩、碎屑岩和玄武岩混合型黄红壤区居中;而由碎屑岩和变质岩发育的土壤区土壤和饲料钾、镁、锌、锰和铜元素最低。饲料中钾、镁、锌、锰和铜的含量受地质背景值,特别是土壤中元素的丰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种植业生产过程标准体系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农业标准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分析,涉及种苗繁育、种植过程、肥水管理、有害生物防治、收获等环节,并提出了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标准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加强构建和完善枸杞标准体系,对枸杞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梳理我国枸杞标准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枸杞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枸杞标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对污泥最终处置利用具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决定了技术路线的选择.论文从分析西安市3个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含量和浸出量的检测结果出发,对我国污水污泥处置利用相关标准与危险废物鉴定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污泥处置现行标准对重金属的迁移特性不够重视,应当建立重金属总量指标与形态指标(浸出毒性)相结合的污泥处置控制标准体系;在进行污水处理厂泥质分析的基础上,探索西安市较为可行的污泥处置利用方式,提出西安市污水污泥处置利用的2条途径:填埋和能源利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现行的土壤元素分析方法国家和行业标准,对标准类型、技术归口、时效性以及具体技术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对样品前处理技术和分析仪器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为解决现存的系统性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合理评价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的风险状况,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以南京市八卦洲农业土壤为例,选取对人体危害较大的As、Cd、Cr、Hg、Pb五种重金属元素,对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分别采用传统标准方法、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安全评估技术规定》(产地评估标准方法)和改进地累积综合指数法对该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风险状况进行评价,运用GIS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重金属风险等级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0、0.38、92.1、0.08和34.5 mg kg-1,除元素Hg以外,均超过南京市土壤环境背景值。产地评估标准方法表明八卦洲超过80%的耕地无重金属风险,风险区零散分布在八卦洲西南部、南部以及东部地区,Cd和Pb是造成低风险的主要元素;传统标准方法仅显示了Cd元素的超标特征;地累积指数法表明Cd、Cr、Pb三种元素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改进地累积综合指数法表明研究区总体生态状况良好。传统标准方法与产地评估标准方法能共同识别无风险的区域,而产地评估标准方法能更好地评价和划分农业土壤重金属风险区域,建议与改进地累积综合指数法结合使用,共同评估该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风险水平、空间分布以及生态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