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宗玉 《蔬菜》1992,(6):4-5
实践证明,在冬韭栽培中运用六选措施,是夺取韭菜优质、高产、高效、实现均衡供应,促进农民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一、以市场为导向选适宜的种植茬口我县是阳畦冬韭生产较多的县之一,但过去在冬韭栽培中存在着茬口单一、上市时间过于集中的现象。冬韭多集中在12月上旬覆盖,1月中~3月上旬上市供应。由于上市时间过于集中,常导致价格低而不稳。而且为了培育一个健壮的植株,冬季覆盖的韭菜在秋  相似文献   

2.
韭黄是韭菜软化栽培的产品 ,其质地柔嫩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黄淮地区采用地窖栽培 ,元旦春节上市 ,效益很高。1 品种选择选择耐寒性好、生长势强、产量较高的适于软化栽培的品种 ,如杭州雪韭、嘉兴白根韭南京寒青、四川马蔺韭、汉中冬韭等。2 培育壮苗适当早播 ,惊蜇地化冻后即可。播种前在准备好的苗床中每平方米均施腐熟农家肥 10~ 15kg及适量三元复合肥 ,整平整细作畦 ,畦高 8~ 12cm。先浇足底水 ,条播 ,6 6 7m2用种量 4~6kg ,播后盖细土 0 . 5~ 0 . 8cm。2~ 3d (天 )后可用 33%除草通10 0~ 15 0mL· (6 6 7m2 )…  相似文献   

3.
刘继斌 《蔬菜》1992,(1):10-11
利用蔬菜育秧用过的旧薄膜(规格是厚0.08~0.1毫米,宽2米,长6~10米)进行畦面简易覆盖栽培,可比露地青韭提早两茬上市,亩纯增收500~800元。一、韭菜畦面简易覆盖方法选择定植后2~5年的韭菜,张家口坝下地区于2月下旬,当地表快要解冻时开始盖膜。首先把薄膜平铺于畦面,四周用土、砖、石块等压严,一周后畦面即可解冻。其后用耙或四齿把韭畦挠一遍,清除枯枝落叶,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最后在畦埂上每隔50厘  相似文献   

4.
韭菜防虫网栽培和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韭菜覆盖50目防虫网进行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覆盖防虫网后避免了韭蛆的发生,并且减少使用农药辛硫磷3次;防虫网栽培对韭菜累计产量无明显影响。对天津地区栽培普遍的三个韭菜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一年生韭菜汉中冬韭和津引一号的产量极显高于791。二年生韭菜汉中冬韭的产量显高于791和津引一号。因此天津地区露地韭菜栽培以汉中冬韭为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韭菜收割后及时覆盖进行物理隔离,有效阻止韭蛆成虫前来产卵的一项新措施及其配套栽培技术。韭菜地一旦发生了韭蛆为害,应立即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消灭韭蛆幼虫,严格执行栽培措施,杜绝使用未腐熟的肥料,并坚持开沟覆盖严密,避免未腐熟有机肥散发的味道引来韭蛆成虫;在收割后立即进行隔离覆盖24 h,避免韭菜香味带来的韭蛆成虫;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伤害根、叶,以免吸引韭蛆成虫。  相似文献   

6.
公伟 《中国果菜》2010,(12):39-39
1选择品种 选择品种优、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如冬帅雪韭、寒雪冬秀、汉中冬韭、独根红等。2整地施肥于3月10日耕地。耕地前667m^2撒施用EM菌+红糖发酵的牛粪8方,田力宝货奥福特牌生物有机肥300kg(以上两类肥料均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肥料撒均匀后整地调畦,畦宽2m,每棚两畦,前后棚间距2m。  相似文献   

7.
莫春双  雷斌 《广西园艺》2005,16(6):51-52
茄子是茄科蔬菜中要求温度最高的蔬菜,能忍耐高温,是目前南方栽培面积较大、收获期较长、产量较高的蔬菜品种之一。茄子双膜覆盖栽培技术是雁山镇无公害蔬菜基地(莫家)近年来推广较快的一种高效益早熟栽培方式。用0.015 mm厚的地膜盖畦,将茄子苗定植在畦上,再用竹片做成小拱棚架,在棚架上覆盖0.1 mm厚的农用地膜,即成双膜覆盖。双膜覆盖栽培茄子可比单膜覆盖提早上市15~20 d,比露地无膜栽培提早上市25~30 d,667 m2产量也可比单膜、露地栽培增加250~300 kg。现将茄子的双膜覆盖栽培技术简单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1.1双头齐紫长茄株高75~90 cm左…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韭菜休眠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 7个韭菜品种在不同覆盖时期和栽培形式下的休眠特性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参试的韭菜品种可分为两大类型 :791、平韭 4号、赛松、杭州雪韭、汉中冬韭为无休眠类型 ;平韭 2号、山东独根红为休眠类型。在河南地区 ,冬季保护地韭菜栽培若选用休眠类型品种 ,一般在 12月中下旬完全返青后进行覆盖 ;若选用无休眠类型的韭菜品种 ,可以随时进行覆盖生产 ,只要温度适宜即可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9.
三江水蕹菜是南昌县三江镇的优良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栽培容易,是夏秋季上市的主要叶菜,更是渡秋淡的优良品种,很值得推广。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精细整地,下足基肥三江水蕹菜喜肥沃疏松的土壤,立春前将土地耕翻一遍,立春后耕翻第二遍,耕翻深度25~30厘米然后按宽度1米开沟作畦高20~24厘米 畦  相似文献   

10.
杨德生  许孝堂 《蔬菜》1992,(6):21-22
大同市南郊区城关乡蔬菜试验站经过三年的研究、试验,总结出了高寒地区塑料小拱棚先覆盖小日元或花椰菜,然后再隔畦覆盖套种番茄或青椒或茄子,小日元或花椰菜收获后再接茬栽培中、晚熟甘蓝。番茄等收获中就播种雪里蕻或花叶芥菜或大叶菠菜,畦埂上栽松根的塑料小拱棚隔畦套种一膜两用多茬栽培新技术。这一技术的主要优点是省工、成本低、产量高、上市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蔬菜地膜覆盖技术下,菜苗暴露在外边容易受倒春寒天气影响而冻死。基于此,介绍了改良地膜覆盖栽培的模式(改良畦沟覆盖和改良平畦覆盖)及技术要点。实践证明,蔬菜改良地膜栽培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高的特点,在早春北京地区保护地和露地种植作物上应用范围广泛,可以比常规地膜覆盖提前10~15 d定植,蔬菜产品更早上市,对实际生产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我县李堡地区原有种植韭黄的习惯,但面积小,产量较低,效益不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韭黄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近年来已形成2000亩的韭黄生产基地,产品畅销苏中地区,远销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1995年平均每亩韭黄净收入达5000元,经济效益显著。 一、选用良种 韭黄一般在冬季上市,特别是春节前后市场对韭黄的需求量较大。但由于各地消费者爱好不同,有的喜爱食窄叶韭黄,有的喜食肥厚的韭黄。因此种植时要做到小叶种和大叶种兼顾,早、中、晚熟种配套,布局上以中晚熟种为主,适当发展早熟种。我县韭黄的品种较多,马鞭韭、汉中冬韭为主栽品种,791、雪韭等为搭配品种,这样合理安排品种布局,既可做到适销对路,又能保证均衡上市。 二、精细整地 3月下旬先将土壤深耕15cm,耙平后作畦,大畦宽4.7m,南北走向,大畦每侧空出0.  相似文献   

13.
五色韭栽培在山东省桓台县已有150年历史,主要特色是通过控制和调节温度及光照条件,使韭叶形成独特的颜色,其叶尖呈紫色,以下分段呈红、绿、黄和白色,整体非常美观。适宜作五色韭栽培的主要品种有汉中冬韭、雪韭、独根红等,一般在春节前后上市。它清香脆嫩,营养丰富,具有艳丽外观及叶宽肉厚、纤维少、香味浓、口味佳等特点,是凉拌菜中的上品。桓台县种植面积达200hm~2,平均每667m~2产3000kg,收入达1.5~1.8万元,已经成为当地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汉中冬韭     
汉中冬韭为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经中国蔬菜所进行生理鉴定为四倍体韭菜(其它品种为二倍体),是汉中冬韭优于其它品种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荆家独特的四色韭黄栽培以寿光独根红、大金钩、陕西汉中冬韭及桓台荆家地方品种为宜,细颗粒壤土栽培,清明至立夏播种,东西向作畦,土壤冻结前挖沟搭设防风障,冬季覆薄膜和苇毛苫进行软化栽培,用倒盖法铺设苇毛苫;1月下旬白天揭苫,使韭黄叶尖变绿,2月上旬揭苫促使其叶尖呈紫色;综合防治病虫害,生产无公害四色韭黄。  相似文献   

16.
我市黄屯镇农民利用小拱棚夜间覆盖麦草栽培韭菜,产品于12月中旬上市,其投资少,收益高,每 667m2投资不足3000元,深冬及早春收获四茬韭菜,产量超过 5000kg,纯收入在7000元以上。目前该镇发展拱棚盖韭1000hm2,产品远销省内外,成为当地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1深翻冻垡,整地作畦 选择未种过葱蒜类作物的地块于入冬前耕翻深30cm以上,利用严冬季节冻垡晾晒,熟化土壤,消灭病虫。次年于播种畦中每667m2施入腐熟鸡粪5 000kg,三元复合肥100kg,磷酸二铵50kg,深翻细耙,然…  相似文献   

17.
汉中冬韭是陕西汉中的当家韭菜品种,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通过多年实践,采用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提早盖棚等措施,可以让温室大棚汉中冬韭提早15 d上市,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1确定播种时期春播多于3月下旬至4月中上旬进行播种。2品种选择选用深休眠的品种,如汉中冬韭、北京大弯红、山西环韭、海韭1号等。选用浅休眠韭菜品种,如杭州雪韭、平韭4号、河南791、犀浦韭菜、嘉选1号等。3露地养根3.1整地施肥做畦韭菜播前需施足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撒施有腐熟的有机肥7500~10000千克,过磷酸钙100~150千克,腐熟饼肥100~200千克,施肥后翻地15~20厘米,耙平做畦,畦宽1~1.2米。  相似文献   

19.
莴苣是人们喜食的蔬菜之一,在我国栽培普遍,尤其是冬春莴苣面积较大。一般生产上,冬春莴苣实行秋播,具4—5片真叶时定植越冬,次年春抽生茎并膨大而形成产品,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要到4月中下旬才大量上市。所以不仅生产周期长,上市迟,且效益低。为了改善莴苣的生长环境,缩短生长周期,达到提早上市、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对冬春莴苣进行覆盖栽培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已有报道。但目前冬春莴苣覆盖栽培面积仍较少,且形式各异,高产高效创收的效果亦千差万别。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各种覆盖形式的温度效应及对莴苣生育和产量的影响,为制定冬春莴苣的高产高效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新立  郝杰元 《蔬菜》1994,(6):13-13
立韭秋铲冬捂高效栽培立韭系山西新绛县政府蔬菜办公室服务中心从汉中冬韭、马蔺韭、环儿韭三品种混杂群体中选培的新品系。目前在新绛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1992年扩展到山东寿光、河北石家庄、天津南郊、内蒙呼市、陕西宝鸡、河南郑州等11个省40余个地区,年外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