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果无公害栽培是指在合乎一定产地环境标准的条件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能产生公害,生产的果品卫生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与其它果品无公害生产相比,南方葡萄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高温、多雨、气候湿热,是葡萄生产的次适宜和非适宜区,生产上病害严重,年用药防治病害达20余次,对葡萄果品的污染大,造成了极大的果品安全隐患,防治病害用药过多,是产生公害和果品污染的主要因素,因此,葡萄无公害栽培成功的关键是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同样,葡萄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在江口县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当地传统露地栽培病虫害发生严重,坐果率低,品种单一、品质差,多次过量施用农药,影响葡萄质量安全,使葡萄产业不能做大做强做精。为此,江口县农牧科技局与铜仁市万山区种子管理站共同引进先进的葡萄栽培技术,探索出适合当地的避雨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3.
南方露地葡萄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南方进行露地葡萄栽培,由于高温、多雨、多湿等气候特点,病害的防治成为栽培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在南方露地葡萄栽培其病害的防治须重点抓好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明福 《植物检疫》2006,20(1):43-44
20世纪80年代,我国葡萄栽培面积约15.4万hm^2。年产量200万t左右,以鲜食葡萄为主,适宜酿酒的不足40万t,原料缺口达40%,为发展我国葡萄酒产业,相关部门决定更新葡萄品种种植结构,引进国外葡萄特别是法国葡萄品种。1998年,我国部分省市从法国引进葡萄种苗,总数达数百万株。经全国多个口岸进境,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多年来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的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水平,于2014-2015年定期采集露地和避雨2种栽培模式下的葡萄霜霉病菌菌株,利用6对SSR引物对该病菌基因型、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大于0.14,香农多样性指数大于0.31,2种栽培模式下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避雨栽培模式可显著降低群体等位基因数和等位基因频率。露地栽培模式下该病菌群体的流行模式呈现中等水平无性繁殖,2年初侵染和再侵染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约占26.1%和73.9%;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流行模式则呈现高等水平无性繁殖,初侵染和再侵染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约占4.3%和95.7%。卵孢子的形成对于葡萄霜霉病菌种群遗传变异和有效越冬起着关键的作用。2014-2015年露地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主效流行基因型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为44.5%和51.8%;而其在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贡献率分别可达84.2%和87.1%。同一年份的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主效基因型种类相同,2个群体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且二者之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推测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的初侵染源自于避雨设施附近的露地栽培病株上再侵染形成的飞散传播孢子囊。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避雨栽培和套袋技术对葡萄病虫害发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于2015年4—9月在贵州省余庆县开展了葡萄避雨栽培和果穗套袋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和果穗套袋技术对葡萄侵染性病害黑痘病、霜霉病、大褐斑病、穗轴褐腐病、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及非侵染性病害日灼和裂果均有控制效果。同时,可防除鸟害。避雨栽培与果穗套袋技术集成使用,其控害、提质效果优于单一技术,能有效防治葡萄病虫害,减少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葡萄避雨栽培控病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至2010年,在云南省文山州对葡萄避雨栽培控病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对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灰霉病、炭疽病均具有较好的控病效果,在减少葡萄发病的同时,还能提高其产量和质量.该技术体系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兴安县葡萄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到2005年,总面积已达到3 800hm2,总产量6万多t,年产值达2亿元;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成为兴安县一大农业支柱产业,是广西乃至华南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但是巨峰葡萄在南方种植,受春夏季节温湿多雨气候的影响,特别是病害为害,造成葡萄产量、质量下降或减产,使兴安县这一新兴的产业受到严重挫伤。这是南方葡萄种植的一大技术难题。通过近几年实践证明,巨峰葡萄推广简易避雨栽培技术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技术措施。1兴安县葡萄栽培气象因子分析兴安县地处华南、广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区域,年平均温…  相似文献   

9.
炭疽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 避雨栽培措施对葡萄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然而2020年, 在广西地区避雨栽培的葡萄上也发生了较严重的炭疽病, 田间调查发现, 炭疽病病穗率高达70%~80%, 造成产量损失50%?本研究于2020年从广西南宁市的‘阳光玫瑰’葡萄炭疽病病果中分离得到4株炭疽病菌?根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ITS? ACT? TUB2? GAPDH 和CAL)系统发育分析, 将4个菌株鉴定为Colletotrichum viniferum?这是在广西首次发现C.viniferum引起葡萄炭疽病?  相似文献   

10.
小管出流不同亏水时期对延后栽培葡萄耗水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小管出流灌溉试验,分析了不同生育期亏水对延后栽培葡萄耗水规律、产量、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等指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延后栽培葡萄耗水规律总体表现为“最小-增大-减小-最大-再减小”的规律;延后栽培葡萄在果实膨大期耗水模系数占到50%以上,该阶段亏水减产幅度达32.53%;葡萄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对各生育期土壤水分调控响应最敏感,其中着色成熟期亏水可提高葡萄总糖含量、减小可滴定酸含量,使葡萄综合品质达到最优化;而果实膨大期亏水则导致葡萄酸涩度加重,花青苷含量降低,对品质的负面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避雨栽培葡萄上蓟马种类、发生动态及常用杀虫剂对葡萄上优势种蓟马的毒力,本研究采集鉴定了避雨栽培葡萄上蓟马成虫1 882头,选用黄色和蓝色2种粘虫板监测了葡萄以及两种诱集植物黄金菊Euryops pecti-natus和蓝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上蓟马发生动态,并采用菜豆浸渍饲喂法测定了6种常用杀虫...  相似文献   

12.
以高原高寒地区日光温室延后栽培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其在果实膨大期、转色期和成熟期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物候期红地球葡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有光合午休现象;从果实膨大期、转色期到成熟期,Pn日变化的峰值和均值逐渐降低;膨大期和成熟期Pn午休主要是非气孔限制所致,转色期Pn午休主要是气孔限制引起;日光温室延后葡萄栽培可以极大地提高葡萄WUE,冬季低温季节表现更明显;Chla、Chlb和Chl(a+b)含量均为膨大期>转色期>成熟期,成熟期Chlb表现显著下降;Pn同Chlb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庭院葡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利用自家庭院房前屋后空地栽培葡萄日益兴起,既能增加经济收益,又能消暑解热、遮阴纳凉、绿化庭院、美化环境.但在时际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由于许多居民没有严格的按照庭院葡萄栽培技术操作,反而造成庭院室内阴暗,通风透光恶化,空气湿度增大,加之病虫危害,枯枝败叶散落、垂掉在庭院的葡萄黑痘病病果、干瘪、提早腐烂,反而污染环境.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查阅了一些资料,阐述了部分庭院葡萄栽培及病虫防治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刘美兰 《植物医生》2004,17(5):16-16
近几年,随着设施栽培的蓬勃发展,莱西市的果树设施栽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棚栽葡萄的发展,为莱西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果农栽培技术的参差不齐,葡萄病害发生比较严重,尤其是霜霉病、幼穗轴腐病、黑痘病及缺素、烫伤等引起的生理病害在各个园片几乎都有发生.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针对棚栽葡萄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5.
何建群  王程  张玲 《植物医生》2011,24(2):16-17
通过2006—2010年对鲜食葡萄病害的调查,诊断出宾川县葡萄发生的主要真菌性病害有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房枯病、葡萄灰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黑痘病、葡萄大褐斑病、葡萄小褐斑病、葡萄穗轴褐枯病。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总结出:新建果园,强化苗木选择;适时清园,遏制病源传播;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清理副梢,以利通风透光;预防为主,及时喷药;避雨栽培,控制病害;果穗套袋,减轻病害等技术应用于葡萄生产,达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节本增效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王森 《植物医生》2002,15(4):22-23
原产于美国的“提子葡萄”以个大、色艳、肉厚、味甜、质优、耐贮等优良性状而著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在多雨的年份或栽植在温暖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的几种病害发生严重,造成许多果园丰产而不丰收,甚至面临毁园的危险。其中以霜霉病、白腐病、褐腐病、炭疽病、黑痘病的危害最为严重,严重的阻碍了提子葡萄的栽培效益。为此,我们结合葡萄的栽培经验,对提子葡萄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总结,供葡萄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葡萄透翅蛾的发生与防治何传相,陈通翘,陈满根,刘传敬,贾传恕(四川省内江市农业局植保站641000)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regaleButler属鳞翅目透羽蛾科,是葡萄栽培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市威远县,多数家庭葡萄园被其蛀食后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18.
葡萄果实酸甜适口,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庭院栽培的常见果树.利用庭院栽培葡萄,不仅能增加经济收益,或实现鲜食葡萄的自给自足,而且能美化居住环境,遮阴纳凉.通过对葡萄的管理修剪,既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又能修身养性.但是庭院葡萄栽培方式多为棚架栽培,管理不便,导致葡萄透翅蛾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9.
新疆暖温带干旱地区,降水少,空气干燥,在灌溉条件的配合下,光热资源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因而,适宜不同成熟类型葡萄的生长,所产葡萄含糖量高、品质好,可供鲜食、酿酒和制干。合理利用新疆干旱气候资源优势,有利于多种用途的葡萄品种栽培,发展葡萄商品生产的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川西地区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川西地区应用避雨栽培、性诱剂、频振灯、黄色粘虫板等绿色防控配套技术对葡萄病虫害进行了防控示范。结果表明,该项配套技术不仅可解决川西地区优质葡萄生产的技术瓶颈,而且能有效地控制葡萄病虫为害,保证葡萄生产的优质、高效,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