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良笋用新竹种——奉化水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奉化水竹是新发掘的乡土竹种,适应性强,耐水湿,耐干旱瘠薄。出笋季节迟,笋期5月初至6月上旬。笋产量平均30718.4kg/hm2,最高为60875kg/hm2。留养新竹8285株/hm2,平均笋产值65424.87元/hm2,竹材产值8285元/hm2,最高产值达140533.75元/hm2。它繁殖容易,当年造林,当年出笋,3年成林,4年丰产。  相似文献   

2.
据抽样调查:在造林密度420-630株/hm^2及常规培育管理条件下,雷竹造林第4年郁闭成林并形成经济产量,第6年转入盛产笋期,第7年每公顷平均产笋19.7t,产值5.11万元,当年投产比1:4.7。造林7年中,投资年平均效益数K=0.30元,年平均投产比R为1:1.73,投资回收期T=4.93(年)。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尾叶桉无性系MLA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雷州林业局两个试验点进行了尾叶桉无性系MLA施肥试验,林龄38个月生的结果表明:处理⑥(P300g/株+K300g/株+150g/株)的平均蓄积生长量为29.24m^3/hm^2.a,比处理⑦(常规施肥,滤泥5000g/株+P250g/株+K150g/株)的平均蓄积生长量26.26m^2/hm^2.a大11;3%,比ck(不施肥)的平均蓄积生长量6.39m^3/hm^2.a大357.59%,比总  相似文献   

4.
雷竹造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培育管理条件下,造林密度为420~630株/hm2的雷竹,造林后第4年郁闭并形成经济产量,第6年进入盛产(笋)期,第7年平均产笋19.7t/hm2,产值可达5.11万元/hm2,当年投产比1:4.7。造林7年中,投资年平均效益系数K=0.30(元),年平均投产比R为1:1.73,投资回收期T=4.93(a)。  相似文献   

5.
704hm^2小山竹残次林结过一年的抚育改造,1993年均产值达1824元/hm^2,为改造前的6.1倍,为对照当年产值2.6倍,投入产出比1:5。  相似文献   

6.
日本柳杉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日本柳杉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6年生,密度为1770株/hm^2的日本柳杉和杉木混交林,其两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分别可达到152.10Kg和73.7Kg。林分生物量达到268.00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248.05t/hm^2(日本柳杉生物产量为228.15t/hm^2,杉木19.90t/hm^2)占林分总生物产量的92.70%;草灌层总量为10.22t/hm^  相似文献   

7.
对光箨篌竹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量显提高光箨篌竹的笋产量,出笋量及年增长量,N,P,K3种肥料对笋产量,出笋量及年增长量的影响顺序为:尿素〉硫酸钾〉过磷酸钙,最佳施肥处理组合为每0.07hm^2,施尿素13.33kg,硫酸钾6.67kg,过磷酸钙6.67kg,3要素比例为N:P:K:=1:0.14:0.6,其最佳处理组合每0.07hm^2能增加收入123.23%。  相似文献   

8.
红哺鸡竹笋用林早出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哺鸡竹笋用林早出丰产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地面复盖等早出丰产技术能够明显提高红哺鸡竹笋用林经济效益,最佳经营模式是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分两次复盖厚达40cm谷壳,能够使立竹度10500株/hm^2的红哺鸡竹笋用林比对照提早70天出笋,复盖60天后出笋较多,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对照提高353.7%和716.3%,早出笋闰量和产值分别占总数的52.9%和73.8%,出笋适宜地温15℃以上。  相似文献   

9.
毛竹笋材两用林配方施肥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林笋材两用林配方施肥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各处理的出笋烽,成竹数和采笋量在短期内暂无显著差异,但以处理N2P1K1的出笋数,采笋数和采笋量为最高,分别比对照大62.0%、103.3%和110.0%,每hm^2收益比对照增107.1%。  相似文献   

10.
许才元 《江苏林业科技》2000,27(1):45-45,52
早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江阴于1997年和1998年两次从浙江德清引种早竹33.33hm^3。由于严格掌握竹母挖、运规格规程,栽植后加强管理、成活率达90.4%。第1a出率率12%,第2a出笋85%,平均每株出笋6支,最多出15支,5 ̄6a即可满足园投产。  相似文献   

11.
在冀北承德、张家口两市6个县进行了仁用杏技术开发试点。通过采取一系列山杏、杏扁林的综合技术开发措施和管理措施,使山杏仁平均单产由11.94kg/hm^2提高到31.8kg/hm^2,杏扁单产由26.88kg/hm^2提高到80.5kg/hm^2,5年增产山杏仁15880.88吨,增产扁杏仁1237.32吨,新增产值18753.29万元。  相似文献   

12.
用V-Bt-Ⅱ型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进行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iabilis防治试验,菌剂用量375g/hm^2,750g/hm^2,1125g/hm^2,1500g/hm^2七天后赤松毛虫死亡率分别96.77%,96.69%,99.31%,100%。  相似文献   

13.
雷竹笋“一早两高”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雷竹林分进行调整立竹密度与竹龄结构、除草松土、分期施肥、人工灌溉及冬季林地覆盖共5项技术措施,使雷竹笋获得高产、早产和高效益;8种不同覆盖物试验结果表明,比对照均提早始笋期41d,延长产笋期24~97d,增加竹林笋平均产量33.6t/hm2,产值34.23万元/hm2;经综合评定,砻糠覆盖为最佳处理,与对照相比,笋产量、笋产值和纯收益分别增长29.4%、270.3%和310.2%,投入与产出比为1:8。  相似文献   

14.
哀牢山木果石栎林降雨过程中的养分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森林类型-木果石栎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气降雨对该生态系统地养分循环。结果表明,以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木干流为养分输入,以地表迳流和土壤渗漏为养分输出的养分循环过程中N、P、K,Ca等分别增加了15.941kg/hm^2.a,0.353kg/hm^2.a,3.83kg/hm^2.a和1.201kg/hm^2.a而Mg减少了0.654kg/hm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与推广成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东省现有毛竹林10hm^2,85%的为低产林,1992~1996年,通过办占示范,推广采用护笋养竹,合理砍伐,劈山除杂,松土施肥,竹林保护等技术措施,对5.5万hm^2低产竹林成功地进行了改造,经测定验收,平均每年立竹增555株/hm^2,胸径比增1.8cm,新增林价总值1.69亿元,取得了明显的“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引种雷竹、早竹、高节竹、石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红哺鸡竹、台湾桂竹、黄甜竹、绿竹、四方竹等11个竹种。造林成活率、当年发笋率超过对照毛竹的有9个,平均成活率96.7%、发笋率49.4%;造林4年有8个竹种立竹度达到中型竹丰产笋用林标准。1996年移栽雷竹、早竹,造林3年立竹度达到了8030~9792株/hm2,销售母竹收入10800元/hm2,产出投入比1.12:1。本文介绍引种竹笋期、生长情况、经济效益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介绍在洋墩乡连墩村进行毛竹山实施地膜覆盖技术后,促进了大量的“春笋冬出”,使冬笋产量高达896kg/hm^2,产值达10467元/hm^2的好效益。  相似文献   

18.
吊丝单竹、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出笋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吊丝单竹、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在相同抚育措施下出笋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吊丝单竹出笋早、数量多,平均达37.05支/丛,但出笋总重量低,平均仅25.25/丛,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出笋迟,但云南甜竹的笋总产量最高,达42.2/丛,大头典竹出笋产量次之,达40.1/丛。方差分析表明,吊丝单竹与云南甜竹、大头典竹间存在1%极显著水平。从出笋的月规律变化上看,7月下旬和8月中旬均是3种竹子出笋高峰期,而7月中旬和8月上旬均出现出笋低谷期,8月中旬过后均出现出笋逐渐减少趋势,吊丝单竹、大头典竹9月下旬产笋仅零星出现,云南甜竹出笋则在9月下旬仍达到一个小高潮,而后出笋逐渐停止。  相似文献   

19.
板栗园间作模式试验结果,以板栗间作花生,西瓜,番茄模式经济效益最好,定植当年除收回建园全部投资外,还盈利3086元/hm^2连续试验8年,年平均纯收入24568元/hm^2,比对照园增加13153元,提高115.2%,文中详细介绍间作模式及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马占相思中龄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5年生和6年生马占相思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是65.0和77.3t/hm^2。5 ̄6年生马占相思地上部分净生产力为19.9t/hm^2。5年生和6年生时,树木地上部分,林下植物和地表凋落物的N总积累量分别为525.45kg/hm^2和590.24kg/hm^2。P和K的积累量在5年生时为24.50和263.10kg/hm^2;在6年生时为23.87和309.66kg/hm^2。在2年3个月的观测期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