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德农村合作制的比较(下)内贸部商业研究中心丁声俊六、关于合作制理论研究的比较在德国,发达的合作经济是与发达的合作社教育和科学理论研究成正比的。从德国合作制创始人爱夫艾森到当代的合作社,都把教育视为合作社事业的基础和重要使命。德国合作社教育和培训的对...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践发展过程中,在带来优化效益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其在股权转让、赠与和继承等方面渐露弊端。如何规制农民土地经营权自愿退出机制,并规范合作社股权市场化流转的程序成为亟待完善的问题。此外,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潮流下,参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农民权利救济途径与保障机制也需完善。该研究剖析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股权流转的法律问题及土地股份合作社中农民土地经营权自愿退出机制,介绍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股权市场化流转的程序规范,认为土地股份合作制度是一项福利性的保障制度,对于土地股份合作制度施行过程中农民权益被侵犯的事实需要依靠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在对合作社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判断和辨析。分析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背景及发育模式,将合作经济分为协会型和合作社型两类。在资本收益率高的背景下,合作制的限制资本参与分配的原则受到了挑战,本文认为对一些合作社在明晰产权的前提下,引入资本参与分配机制的制度创新应予以肯定。分析了协会型、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的演变途径及机理。就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国家林业局经研中心课题组应用参与式农村调查方法对贵州省锦屏县4个林农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和政策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林农合作组织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农民自愿主动参与合作社;合作社内部规范管理和负责人良好的管理才能;政府的扶持项目和政策。林农合作社发展面临的瓶颈是资金短缺与市场信息匮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林农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法律和制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联邦德国的农村商品、加工和服务合作组织,主要是由爱夫艾森创立的爱夫艾森合作组织。该合作组织是联邦德国农村合作制的多层次的联合结构。基层商品、加工和服务合作社构成了第一层次。这主要涉及兼营商品流通的信贷合作社,购销合作社,奶制品和牛奶加工合作社,牲畜加工合作社,果蔬合作社,葡萄酒合作社。以上述基层社为载体的地区合作联社构成了联社结构的第二层次。在全国范围开展经营业务的各种合作社企业构成了联社结构的第三层次。  相似文献   

6.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弱势群体的组织,它有效地架起了弱小、分散农户经营和统一大市场之间的桥梁,增强了农民的市场交易地位,维护了农民的合法利益。但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不清,经营权的弱化、利益约束机制的欠缺,在集约化、市场化、生产安全化、盈利最大化生产形势下,合作社的合作效益问题备受关注。如何提高合作社的合作效益是合作社面临的又一难题,通过对合作社合作效益低下的表现、原因和解决对策等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丰富合作社研究理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观点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法律具有稳定性、可信赖性,能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合理预期。国家将行之有效的富农惠农支农政策上升为法律,为农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性制度支持。“天下之法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立法是执法的前提,没有立法,则无法可依,而行政执法是保障法律实施的重要机制,农业行政执法将立法确立的规范适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实现农业法律规范的约束性和强制性,使法律规范得到遵守和执行。  相似文献   

8.
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基本内涵、功能价值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导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是不断探索和丰富"三权分置"具体实现形式的重要举措。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过程中,土地经营权应当被塑造为用益物权,入股的合作社类型应当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具有"制度落实、要素整合、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功能价值,但目前存在着法律规范滞后和配套制度缺陷两大问题。今后,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需遵循入股自愿、平等协商、有偿流转;集体所有、稳定承包、农业用途;合理期限、规范入股、权益保护三大原则。机制构建上,应按照"自下而上"的改革思路,提出现行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法律法规修改和完善的指导性建议,并加强有关政策与配套设计,具体包括研究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登记制度、建立市场体制、构建入股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三、将合作金融引入农村金融体系的必要性 在穷尽了制度设计者设置的所有解决方案之后,笔者认为,将规范的合作金融引入农村金融体系是满足弱小农户及其合作社金融需求的唯一办法。  相似文献   

10.
集体经济的全称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它包括城乡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或者合作社经济。是指农业以及农村中的各种合作社经济。新型集体经济在改革中脱颖而出,是劳动者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坚持合作制,  相似文献   

11.
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何玉杰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6):137-139,160
现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系统性和协调性不足,法律法规内容可操作性不强,采取分段管理多部门执法的监管模式,难以形成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应当建立和完善配套法律制度,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的协调统一性,建立统一协调的监管机制,明确监管部门职责,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保险方面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介绍了农业保险的特征及性质,从监管规则和民事责任不明晰、缺乏对政府补贴与优惠政策的具体规定和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农业保险管理监督机制、细化保险补贴法律制度和完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朱晓玲 《农学学报》2022,12(6):85-89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运行的关键就是要解决轮作休耕补助的问题。中国的轮作休耕机制起步较晚,目前发展还不完善。在轮作休耕补助方面存在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补助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补助对象不明确、补助标准不易确定、对补助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等问题。为保障耕地轮作休耕试点的进一步推进,本研究建议完善轮作休耕补助的法律保障机制、积极拓宽补助资金来源渠道,明确补助对象、制定合理的补助标准、加强对补助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等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当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食品安全现状,认为其已成为危及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法制监管体系内部机构设置不完善;另一方面,法制监管执法队伍素质不高,执法人员自律意识不强,人情执法、利益执法现象难以根除,使得食品安全状况难以保障。对此,建议加大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设,形成立体化全程式监管机制;优化监管机构职位设置,实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度;全面加强执法队伍的作风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进而构建高效的食品安全法制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组织运行机制不健全、资产管理水平低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作为特别法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参考营利法人搭建法人治理结构,根据运作模式及发展水平的高低对成员的界定采取类型化方式,引入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组建薄弱村帮扶机制,以建立完备的监督机制与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立法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规则和多元化的问题,将有效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当前,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作用机制存在专业责任越位、总体责任缺位,机制内缺乏充分、完善和协调的基础的问题,必须建立起真正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要求的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作用机制,完善并协调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以民事责任为主、行政和刑事责任相配合,行业自律管理为基础的作用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内容及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制度绩效,指出在法人治理层面存在股东名不符实、“三会”制度有名无实、经营者职业角色失范、法人地位不明确等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出应从完善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入手,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三会”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培育职业经理人,理顺外部治理,以建立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阐释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结构与特点,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产学研缺乏必要的协作、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运行乏力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构筑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如对省、市(地)、县三级农业科研机构进行职能定位、加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转换科技运行机制、增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等。  相似文献   

19.
张睿海  孟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15-15318
在阐述生态农业开发保障机制构建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包括观念支持体系、法制保证体系、机制保障体系、环境促进体系、区际合作体系,,以确保县域生态农业及其整个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问题,与信息不对称、产权不清晰、法制不完善、政府行为不规范、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不力等因素有关,它己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中国企业经营中存在的种种缺信、失信问题,当务之急是采取有效措施,重构企业信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