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2010年猪群疫病调查、检测结果1.12010年部分规模猪场发病猪群组织样品病原学检测结果(见表1)表1显示,各地区猪场发病猪群主要感染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1.2规模猪场猪群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见表2)由表2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规模猪场中,以蓝耳病和圆环病毒2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规模猪场冬季常发病主要有猪口蹄疫、猪流行性腹泻和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规模猪场冬季防疫方案有很多方面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1998年,本实验室先后收到6个规模化猪场送来病死猪,经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均诊断为猪瘟及猪瘟与其他细菌的混合感染,见表1。表1 各规模化猪场猪瘟发生情况猪场发生时间饲养规模(头)死亡情况诊断结果11998.71000仔猪的20%猪瘟21998.9100020%猪瘟31998.105000仔猪的80%猪瘟、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41998.101000仔猪的20%猪瘟51998.115000仔猪的20%猪瘟、大肠杆菌混合感染61998.12800(母猪)15%猪瘟、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山东省规模猪场的猪瘟免疫效果及变化趋势,2011—2019年在16个地市717个规模猪场,采集血清样品22 465份,采用猪瘟抗体ELISA方法进行抗体检测,并比对不同年份和不同场点的免疫水平。结果显示:2011—2019年,全省16个地市种猪场的场群免疫合格率为73.84%,个体合格率为77.54%;商品代猪场的场群免疫合格率为63.96%,个体免疫合格率为71.79%。从不同年份看,规模猪场的猪瘟免疫抗体水平呈波浪状变化,2011—2012年免疫水平较高,2013—2014年较低,2015—2016年再次升高,2017—2019年免疫水平又出现下降;从不同场点看,无论是个体免疫效果,还是群体免疫效果,种猪场均优于商品代猪场。结果表明,山东省规模猪场的总体猪瘟免疫抗体水平不高且不稳定,因而规模猪场应持续加强猪瘟的免疫和监测,尤其是商品代猪群,以降低猪瘟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福建省南平市规模生猪养殖场非洲猪瘟(ASF)等重大疫病的防控及生物安全建设状况,分析规模猪场重大疫病防控关键风险点,2020年1月对全市267个规模生猪养殖场,从生猪生产、引种、生物安全管理、饲养管理、ASF自检等方面组织开展了本底调查。调查发现:南平市94.38%的猪场采取自繁自养模式,56.18%的猪场从未引种,仅18.80%的猪场从省外引种;存栏500头以上猪场占比为82.40%;93.26%的猪场实行分区管理,100%的猪场执行人员和车辆进出消毒措施;97.00%的猪场建有病死猪处理场所,87.27%建有出猪台,95.51%建有隔离场所;42.32%的猪场外购全价料,70.41%饮用深井水,86.52%严格控制场内工作人员出入;77.90%的猪场开展了ASF自检工作。调查表明,南平市猪场规模化程度和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生物安全管理严格,在ASF等重大猪病防控方面优势明显,发生疫情的风险可控。但仍有部分规模猪场存在生物安全方面的漏洞,需严格落实生物安全管控制度。本调查为该地区的ASF风险评估与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发生猪高热综合征的猪群中,许多临床实践证实蓝耳病病毒是罪魁祸首,但不是唯一的病原,猪瘟也是该病的主要原发病原。在发病的疫区有的规模猪场由于猪瘟与伪狂犬病免疫和综合防控措施做得好,猪群并没有发生高热病,即使有的猪场发生了疫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也都很低,未造成太大的损失。这些事实提示我们,当前要想完全控制好猪高热病的发生与流行,除控制好蓝耳病之外,必须首先要把猪瘟控制好。  相似文献   

7.
自2006年以来,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为主要病原的"猪高热病"及猪圆环病毒病席卷全国规模猪场,使规模猪场损失惨重。本文介绍了笔者在规模猪场防控猪蓝耳病及其并发、继发病的一个成功案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发:生猪高热综合征的猪群中,许多临床实践证实蓝耳病病毒是罪魁祸首,但不是唯一的病原,猪瘟也是该病的主要原发病原。在发病的疫区有的规模猪场由于猪瘟与伪狂犬病免疫和综合防控措施搞得好,猪群并没有发生高热病,即使有的猪场发生了疫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都很低,未造成太大的损失。这些事实提示我们,当前要想完全控制好猪高热病的发生与流行,除控制好蓝耳病之外,必须首先要把猪瘟控制好。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掌握安徽省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等主要猪群疫病的感染及免疫状况,2015—2018年,从安徽省东部、中部和南部选取12个生猪养殖场,应用荧光定量RT-PCR和ELISA检测方法,连续4年对上述疫病病原和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每年均检测出口蹄疫3ABC阳性抗体,O型和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猪瘟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情况较好,抗体合格率均超过农业农村部规定的70%标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核酸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猪伪狂犬病在猪场中存在一定的流行,gE(野毒)抗体阳性率在0.74%~19.90%之间;gB免疫抗体合格率在35.64%~71.16%之间,合格率较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小型猪场的主要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普遍低于中型猪场,保育猪群和育肥猪群抗体合格率低于其他生产阶段猪群。结果提示,该地定点猪场的口蹄疫和猪伪狂犬病防控效果不理想,不仅存在一定的病毒感染,免疫抗体合格率也偏低,病毒流行风险较高,需要加强监测和免疫;猪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总体防控效果较好,但需要加强种公猪免疫。  相似文献   

10.
代广军 《养猪》2009,(3):57-59
2006年夏季发生、波及全国多个省份的猪高热综合征,给许多农村养殖户和规模猪场造成了重大损失。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底,受有关单位的邀请,笔者以“猪高热综合征在规模猪场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为题,先后在广东河源,湖北宜昌,辽宁丹东,陕西西安,河北石家庄、廊坊、保定、邯郸和唐山以及河南省各地,共举办了96场(次)的技术讲座。有关猪高热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国内许多文献资料都有介绍,本文就不再详细叙述,仅将笔者对数十个规模化猪场发生猪高热综合征后所采取的有效控制措旋总结如下,以亡羊补牢。  相似文献   

11.
规模猪场主要疫病抗体水平监测及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了杭州市 2 4个规模猪场 91 1份血清中的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 (蓝耳病 )抗体效价。结果表明 :规模猪场猪瘟免疫效果较好 ,免疫合格率达 85 6 % ,其中母猪免疫合格率 (92 6 % )高于种猪 (78 2 % )和肥育猪(62 4% ) ;猪伪狂犬病抗体阳性场达 2 0个 ,猪抗体阳性率为 40 0 7% ,其中母猪为 50 2 4 % ;猪蓝耳病抗体阳性血清数为 362份 ,占 39 74% ,其中 ,种猪最高 ,为 50 6 % ,其余依次为肥育猪 (48 3 % )和母猪 (35 4% ) ,猪蓝耳病抗体阳性场数为 1 7个 ,占 70 83 %。  相似文献   

12.
规模猪场猪瘟免疫抗体的监测结果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瘟是一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 ,对养猪生产危害极大 ,历来受到广大养猪场 (户 )的十分重视。义乌市目前虽无猪瘟的大面积流行 ,但散发、慢性、非典型性猪瘟时有发生 ,为及时掌握规模猪场的猪瘟免疫情况 ,我们于 2 0 0 1年 1 0月对全市规模化猪场进行了猪瘟免疫抗体的抽样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抗原及对照血清 试验用的液体猪瘟正向间接血凝抗原 ,猪瘟阴、阳性对照血清均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1 .2 待检血清 采自 2 0个规模猪场共计381份血样 ,其中母猪 2 38份 ,仔猪、肥育猪、后备猪 1 …  相似文献   

13.
新疆部分规模化猪场繁殖障碍类疫病的调查与防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新疆13个地区的25个规模化猪场采集猪流产胎儿、死胎和血清等病料3300余份,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查明猪瘟和伪狂犬病、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是造成规模化猪场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疫病;并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防制方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及猪瘟的抗体水平及疫苗免疫效果等情况,本试验应用ELISA试剂盒,对江西省部分地区的11个规模化猪场565份血清样品进行了伪狂犬病及猪瘟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受检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抗体水平均较好,有6个猪场合格率100%,另外有5个猪场检出野毒抗体阳性;而猪瘟抗体水平不理想,仅有2个猪场抗体合格率达到70%.结果表明江西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中伪狂犬免疫效果较好,但是猪瘟免疫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正>2008至2012年期间,对某规模猪场的育肥猪使用ELISA方法进行猪瘟抗体水平检测。猪场里部分育肥猪发生猪瘟,有的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有的病程较长,死亡率均在15%左右。当病死猪的解剖症状具有猪瘟病理症状时,将病料送到江西农业大学进行猪瘟抗体检测。现在将检测分析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1试验材料1.1被检血清猪场育肥猪在接种猪瘟疫苗后30d随机采血,血样经处理后获取血清(血液冷凝,3000r/min离  相似文献   

16.
猪瘟免疫监测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猪病之一。随着养殖方式的变化和疫苗长期免疫的作用,猪瘟发病特点也呈现新的变化,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主要表现为慢性温和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以及混合感染,猪瘟的防控仍然是当前我国规模猪场必须面对的课题。监测猪群的感染与免疫状态,是有效控制猪发生猪瘟的最好方法。2008年6月笔者利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采集西宁周边地区6个猪场(其中两个为种猪场)的63份血清进行了猪瘟抗体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生猪产业结构由散养农户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变化,养猪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随着其养殖规模和密度的加大以及生猪和肉品的频繁流通,再加上防疫力度不够等,猪病发生率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内不断有关于PCV一2以及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报道,PCV一2主要侵害免疫系统,导致感染猪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病毒和细菌的继发感染,引起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断奶猪和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猪的繁殖障碍等疾病。本文通过对猪群进行ELISA检测分析PCV一2的感染情况,制定有效的控制手段减少疫病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龙岩8个规模猪场共2862份猪血清样品应用ELISA检测试剂进行PCV一2的检测并做出分析,结果表明:在猪群中PCV一2阳性率达96.7%(2767/2862),7个母猪场的平均阳性率显著高于育肥场阳性率水平,群体中育肥猪阳性率也明显低于其他的群体,各月份检测结果中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防控猪瘟的主要手段仍然以100%高密度免疫为主,实践中猪瘟免疫失败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了解猪场猪瘟免疫抗体的现状,对该病的防控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通过对不同规模猪场不同日龄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对当前的猪瘟免疫效果进行调查,供各位养殖户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血清由南宁、百色、崇左、桂林4个市的17个猪场提供。其中养殖规模100头母猪以上的猪场  相似文献   

19.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目前影响全球养猪业的头号疾病,随着冬季到来,猪场门窗紧闭,各规模猪场的猪呼吸道病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所以冬季成为规模猪场PKDC病的主要防控季节。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农村中小型规模猪场现行免疫程序不合理,仍有疫病发生的状况,在指导规模猪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中,通过改进和完善免疫程序,经1年的实施后,在3个采用新免疫程序的猪场随机选择不同生长阶段种公猪及后备公猪10头,种母猪及后备母猪20头、仔猪20头、育肥猪20头,合计210份血样进行免疫抗体监测。结果发现主要免疫病种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口蹄疫O型、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达93.33%、84.76%、90.48%、87.62%,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说明该免疫程序能帮助中小型规模猪场有效地预防上述4种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