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棉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和棉酚的变化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 1 2个有代表性的棉花品种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种仁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含量均随种子的萌发而呈有规律的递减。可溶性糖含量在种子开始吸胀吸水的同时即迅速降低 ,3天后略有回升并保持动态平衡。脂肪含量在种子萌发的前 2天基本无变化 ,2天后迅速降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脂肪类似 ,但其降低速率比脂肪慢。棉酚含量随种子萌发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硒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士敏  秦家顺  吴刚 《大豆科学》2011,30(1):158-160,163
为探索硒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效应,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硒溶液浸种后,大豆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指数的变化及大豆种子萌发期SOD,POD和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硒浸种,可以提高大豆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大豆种子萌发期SOD,POD和PPO活性.硒浸种处理大豆的最适宜浓度为0.05 mg.L-1.当硒浓度...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下褪黑素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低温胁迫下褪黑素对大豆萌发的影响,促进褪黑素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以绥农26为供试品种,大豆种子分别在常温(25℃)下萌发24 h(T24)和48 h(T48)后转移至4℃低温胁迫处理24 h,而后转移至常温继续发芽至7 d结束,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浸种处理(0,50,100,200,400μmol·L-1)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用褪黑素浸种相比,200μmol·L-1褪黑素浸种处理可显著提高T24条件下第3天和第4天大豆发芽率,提高幅度分别为42%和29%,而在T48条件下则表现为100μmol·L-1处理显著提高了第4天和第5天大豆发芽率,提高幅度分别为20%和39%; 100μmol·L-1处理可显著提高T24和T48条件下发芽指数和芽鲜重,提高幅度分别为24. 6%和29. 6%,24. 7%和37%; 200和400μmol·L-1处理可显著提高T24和T48条件下大豆芽SOD活性,提高幅度分别为281%和304%,100μmol·L-1处理可显著提高T24和T48条件下CAT、POD、APX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86%和700%,138%和96%,500%和200%,184%和230%,70%和32%;可溶性糖含量在T24和T48条件下表现为200和400μmol·L-1处理最高,而MDA含量则表现为100μmol·L-1降低幅度最大。综合发芽率、芽形态和生理相关指标分析认为,褪黑素浓度100~200μmol·L-1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硝普钠浸种对低温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是制约迟播小麦出苗和生长的关键因子。为明确低温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求缓解低温胁迫的调控途径是迟播小麦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扬麦16为试验材料,采用光照培养箱模拟低温的方法,以20/10℃(昼/夜)为对照,设置15/8℃和10/4℃共2个低温处理,分别模拟小麦适播期、迟播10 d和迟播20 d的温度条件,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浸种对低温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显著降低了小麦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延长了发芽时间,并延缓了胚根和胚芽鞘的生长。硝普钠通过提高低温胁迫下种子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促进种子贮藏淀粉的降解,提高种子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种子萌发和出苗提供了物质来源,缓解了低温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同时,硝普钠显著提高了小麦根系和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小麦植株的抗氧化能力,促进了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因此,外源硝普钠浸种有利于迟播小麦种子萌发和壮苗形成,可在迟播小麦栽培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态区及收获期对棉子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黄河流域和新疆棉区及不同收获期对棉子营养品质的影响以及各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种子中可溶性糖及脂肪的含量随收获时间的后延而降低 ,蛋白质及棉酚的含量随收获时间的后延而升高 ,它们的绝对量均随收获时间的后延而降低。同一生态区内种子的营养品质差异不大 ,不同生态区内差异显著。新疆棉区内种子的可溶性糖、脂肪与棉酚的含量均高于黄河流域棉区 ,蛋白质含量低于黄河流域棉区。棉子仁中蛋白质与脂肪含量极显著负相关 (r=- 0 .95 1 * * ) ,二者百分含量之和较稳定 ,其值为 (72 .96± 2 .1 ) %。蛋白质与棉酚为显著负相关 ,脂肪与棉酚为显著正相关。其它成分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锰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2个大豆(Glycine max Merrill.)品种浙春2号、浙春3号为材料,设置不同的锰水平浸种,研究锰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中各种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锰浸种对大豆的萌发率影响不大;但适量锰(0.001-1mg/kg)浸种可使大豆幼苗叶片的脯氨酸(Pro)含量降低,呼吸速率增强,可溶性糖的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升高,有利于大豆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7.
外源谷胱甘肽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铜毒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胜 《大豆科学》2012,31(2):247-251
设置0、0.5、1.0、2.0和4.0 mmol.L-1铜离子浓度梯度,同时在各浓度梯度中分别添加0.16和0.32 mmol.L-1的谷胱甘肽(GSH),进行大豆种子萌发试验,通过测定萌发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及α-淀粉酶活性等指标研究了GSH对大豆种子铜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1.0 mmol.L-1以上浓度铜显著降低大豆种子的活力指数及幼根长,显著提高电解质渗透率及脯氨酸含量;2.0 mmol.L-1以上浓度铜离子显著降低大豆种子的发芽指数及α-淀粉酶活性;4.0 mmol.L-1铜离子显著抑制萌发率。添加0.16和0.32 mmol.L-1的GSH能显著提高1.0 mmol.L-1以上浓度铜毒害条件下α-淀粉酶活性,降低脯氨酸含量,增加幼根长,并能显著降低2.0 mmol.L-1以上浓度铜毒害下的电解质渗透率;4.0 mmol.L-1浓度铜毒害条件下,添加0.32 mmol.L-1的GSH能显著提高大豆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综合考虑,0.16和0.32 mmol.L-1的GSH能够通过提高α-淀粉酶活性来增强大豆种子的萌发能力,并通过维持细胞膜完整性来缓解一定浓度的铜胁迫。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S_(3307)适宜的浸种浓度及叶面喷施浓度,研究设置0、0.2、0.4、0.8、1.6 mg/L 5个浸种浓度和0、20、40、60、80 mg/L 5个叶面喷施浓度,浸种测定种子萌发数、胚根长和胚轴长;三叶期叶面喷施S_(3307)后测定SPAD值、净光合速率(P_N)、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0.4 mg/L的S_(3307)浸种显著提高了工业大麻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叶面喷施40 mg/L的S_(3307)可以显著增加工业大麻叶片的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_N),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SOD和POD活性,降低MDA含量。说明适宜浓度S_(3307)能够促进工业大麻种子萌发和叶片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发芽花生(0~9 d)为对象,研究了花生萌芽期间基本营养物质水分、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及活性成分多酚、白藜芦醇、原花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生芽菜在0~9 d内,水分含量持续增加,蛋白质基本维持在原有水平,脂肪含量降低44%,可溶性糖含量增加70%,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212%,多酚含量增加3...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南方大豆增产增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及光合特性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本研究以5个南方主栽大豆品种为材料,于初花期(R1)和鼓粒期(R5)进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和复硝酚钠,试验设置5个处理,3个种植区域,每个种植区3次重复,通过2年的数据,研究了叶面喷施氮肥以及氮肥与复硝酚钠复配对南方大豆品种产量、品质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南方大豆各品种的叶绿素SPAD值、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特性,可提高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进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同时,氮肥与复硝酚钠复配与单独施用氮肥相比可使油6019、中豆44、中豆41和中豆63的产量增加,对脂肪和蛋白含量影响较小,对高蛋白品种皖豆28未起到增产的效果,但可使脂肪含量有所增加;经过氮素处理后,油6019的产量与品质呈现正相关性。综上所述,氮肥与复硝酚钠复配喷施具有进一步协同提高南方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潜力,但由于对不同品种作用效果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需要制定最佳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大豆种子的包衣质量,促进包衣种子的发芽与苗期生长,实现苗齐苗壮,增加产量。以黑农48大豆种子为供试材料,对仿生包衣装置处理和现有包衣装置处理的大豆种子进行单因素田间试验,以未包衣大豆种子为对照组CK,仿生包衣装置处理的大豆种子为处理1,现有包衣装置处理的大豆种子为处理2,测定大豆种子发芽情况和苗期植株性状,比较2种包衣装置的包衣效果。结果表明:处理1和处理2的大豆种子发芽指标和苗期植株性状指标均高于对照组CK,处理1较处理2的发芽指数增长20.21%,根鲜重增长11.26%,主根长增长11.15%,且处理1和处理2的发芽指数、根鲜重、主根长差异显著。仿生装置处理较正常包衣处理种子生长状况更好的原因为仿生搅拌叶片更能减少搅拌叶片对大豆种子种皮和胚的损伤,增加大豆包衣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了种子的包衣质量。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仿生包衣装置较现有包衣装置在包衣效果上的优越性,研究结果可为包衣设备改进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和实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大豆种子萌发时期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研究发现,在考染胶上,通过PDQuest分析,在成熟干种子和萌发种子的2-DE图谱上分别获得341和376个蛋白斑点,两个时期的2-DE图谱非常相近,说明绝大部分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在萌发期尚未开始降解.有21个蛋白点在萌发的大豆种子中表达量上调,9个表达量下调.对这些蛋白的进一步鉴定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大豆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及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蒜鳞茎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红  王婷  余李 《大豆科学》2019,38(4):548-553
为探明大蒜鳞茎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通过对大豆种子进行不同质量浓度(0,20,40,80,100 g·L^-1)大蒜鳞茎浸提液的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下胚轴长、植株鲜重、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并计算化感觉效应指数以及综合化感效应,探明大蒜鳞茎浸提液对大豆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大蒜鳞茎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重化感效应。浸提液质量浓度为20~40 g·L^-1时,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SOD和CAT活性显著上升,MDA含量变化不大;浸提液质量浓度为80~100 g·L^-1时,对大豆种子和幼苗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SOD和POD活性开始下降,MDA含量显著增加。此外,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各项指标对大蒜化感物质的敏感程度不同,以对根长的化感作用较为敏感,可作为衡量大蒜对大豆化感作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不同盐分胁迫对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年生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野生近缘种和基因资源,具有耐盐碱、抗寒、抗病等优良性状.研究其种子萌发的耐盐性,为利用盐碱地资源和野大豆的引种驯化供依据.以山东德州一年生野大豆为材料,研究NaCl、Na2SO4、Na2CO3及三者的混合盐的胁迫对野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胚生长的影响.随盐溶液浓度的增加,野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低浓度的Na2SO4(10~50 mmol·L-1),Na2CO3(0~10 mmol·L-1)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的NaCl(>200 mmol·L-1)、Na2SO4(≥200 mmol·L-1)、Na2CO3(≥75mmol·L-1)抑制种子萌发;10 mmol·L~Na2SO4处理下,其胚根胚轴长度都大于未经盐处理的,低浓度的盐分促进了胚根和胚轴的生长.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盐分促进一年生野生大豆胚的生长,野生大豆的胚根比胚轴对盐分更敏感.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豆硬实种子保存大豆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金龙 《大豆科学》1999,18(4):351-354
大豆硬实种子与正常种子在室温下保存,正常种子2年左右的时间即失去生命力,硬实种子保存4年发芽率仍在90%以上。硬实种子的后代与正常种子后代性状一致,说明硬实种子未发生遗传变异。这种便硬实种子在大豆种质保存中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Seed vigor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soybean production. Soybean seed is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 and easy to get seed deterioration. Generally soybean seed vigor can be maintained for less than one year and have to be multiplied every year. Varieties with good seed vigor are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planting population and stable yield. In this research, 419 germplasms from three eco-regions, South China, Huanghuai region and Northeast China, were evaluated for seed vigor by assessing germination ratio, germination potential and germination index. About 34.8% of tested germplasm had germination ratio equal or more than 85%, suggested by the national soybean seed quality standard of China. Only 9 from 82 tested cultivars met the seed standard. Seed germination ratio distribution had obvious regional feature. Landraces performed better seed vigor than cultivars. Germplasms from South China had stronger seed vigor compared to those from Huanghuai and Northeast regions. Seed vigor h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maturity and 100-seed weight. Totally 21 germplasms with strong seed vigor, favor maturation and seed size were identified and can be used in future breeding program.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降解菌(Enterobacter sp.)对大豆莠去津毒害作用的缓解能力,以辽豆15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种子萌发和幼苗盆栽试验方法,对大豆生长前期的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莠去津处理比较,降解菌能显著提高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α-淀粉酶活性,减少电解质外渗和脯氨酸积累。同时,降解菌对大豆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豆经菌液处理后,其根系相关发育指标、胚芽和子叶重量均显著高于莠去津处理。可见,试验菌株能有效缓解生长前期莠去津对大豆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紫斑病对大豆室内发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感染紫斑病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明显降低,不同感染级别种子的发芽势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大豆种子感染紫斑病后会因播种品质显著降低而不适于大田用种.  相似文献   

19.
大豆种子抗老化鉴定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遗传差异相对较大的皖豆24、皖豆25(杂交品种)及合豆3号的种子,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的条件下老化处理4、8和12 d,研究加速老化过程中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成苗率、发芽率、电导率及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速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加速老化处理8 d,3个品种的各项鉴定指标均发生改变:品种的成苗率、发芽率及单株幼苗干重显著降低,电导率明显升高,且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变化在品种间具有一致性,电导率、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和成苗率品种间一致性较差;成苗率和发芽率的相关性最高(r=0.972**)。利用国家大豆微核心种质中的91份资源对老化鉴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8 d的种子发芽率及老化指数与在自然条件下老化15个月的发芽率及老化指数极显著相关(r=0.943**,0.716**)。综合分析认为,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处理8 d,以种子发芽率为活力鉴定指标可作为大豆种子抗老化性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