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安图县福兴林场生态公益林现状调查基础上,分析其水源涵养功能和建设与经营中存在的重管护轻抚育、树种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林分密度较大、水污染较严重、补偿标准低及管护投入不足等问题。从绿色发展理念出发,提出了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优化营林措施,有效提高林分质量;合理补偿,健全补偿金保障机制;合理利用,增强自我经济补偿能力;创新生态文化,推进森林康养新业态健康发展等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是保证我国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文章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理论角度出发,指出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即用财政政策调节存在于森林生态价值循环补偿中的“市场失灵”.运用博弈论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一个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下生态保护实施者与生态保护受益者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模拟现实中各方的行动策略和得益,分析均衡结果,以验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否安排有效,是否能使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符合集体理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永安生态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公益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维系国土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永安市生态公益林调查研究基础上,初步掌握永安生态公益林的基本情况。指出了永安市在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中存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生态公益林管护、生态公益林利用等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公益林经营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眉 《绿色大世界》2012,(3):226-229
以昆明市公益林为例,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昆明市506户家庭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进行了调查,并对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昆明市公益林生态效益的年经济价值为1.92×108元。最后将评估结果运用于昆明市公益林补偿标准的制定。提出了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应介于生产者成本支出额和消费者对公益林生态效益意愿支付额之间。基于消费者的生态需求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实际情况,补偿标准的上限是政府预算约束条件:W×P≤V+F,政府应在此范围内根据具体财力情况制定补偿标准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5.
竹林生态经营类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竹林经营多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出发点,较少关注竹林的生态效益,竹林分类经营可充分发挥竹林的多种效益。文章根据林地权属、区域分布、立地类型,林分起源、竹种、林分组成、生产力水平和经营目标等影响竹林经营的8大因子,将竹林划分为森林竹林、农作竹林、园林竹林、种质资源竹林4大类,并分析了每种类型的经营目标和主要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在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灵敏性原则的指导下,以森林生态学和系统论为基础,采用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整合国内外森林健康和水源涵养林研究新成果,结合北京地区自然条件和森林植被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套评价北京地区林分级水源涵养林健康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雾灵山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7.
分析曲靖市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发展现状、发展历程以及公益林建设成效,指出存在补偿资金拨付困难、区划基础工作不到位、林农利益诉求日趋突出等问题。藉此提出统一资金拨付渠道、建立横向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及进一步完善公益林区划落界等对策措施,旨在为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建立了一个新的林地资源预测模型,预测中国2010-2050年的林地资源需求。通过耦合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森林分类经营之间的关系,预测在假设生态公益林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求,商品生产林供给原木和工业用材的前提下,同时考虑了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森林管理方式和技术进步等要素对森林资源的影响。这一模型预测表明,2010、2020、2050年林地资源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448×108、2.612×108、3.622×108 hm2。结论表明,未来我国森林资源存在较大缺口,尤其是缺乏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建议林业部门必须注重加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注重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的制定关于加强慈利县公益林保护、对公益林的提质改造以及公益林保障体系建设等相关决策,并提供基础数据与技术参考,本研究以慈利县公益林为研究对象,运森林生态连清技术体系评价慈利县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结果显示:慈利县的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排序为涵养水源(384895.407万元·a^-1)>生物多样性保护(201330.400万元·a^-1)>固碳释氧(112347.871万元·a^-1)>净化大气环境(42975.974万元·a^-11)>保育土壤(34339.778万元·a^-1)>林木营养积累(4860.117万元·a^-1),涵养水源功能是森林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其价值量占总价值量的49.30%,在不同乡镇中,江垭镇、零阳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体高于其他乡镇,青龙湾林场最低。按不同优势树种组分,栎类、灌木林、马尾松、杉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高于其他优势树种组,桉树最低,楝树次之。慈利县各镇(乡)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780749.547万元·a^-1,是当年慈利县财政总收入9.01亿元的8.67倍,表明在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考虑大力营造混交林,尤其是营造以阔叶树为主的混交林,从而提高慈利县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内外的评价指标,对会泽县森林的公益(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表明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达11.0亿元,占综合效益的92.1%,直接经济效益0.94亿元,占综合效益的7.9%,而木材收益只相当于综合效益的3.9%;森林的公益效益相当于同年直接经济效益的11.65倍,是该县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3.6%,农业生产总值的2.47倍;森林的综合效益是近20年县财政造林投入的106倍.充分说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海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5年来的现状,说明生态补偿实施取得的效益,不仅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提升人们对森林生态价值的认可性,更好地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了青海省森林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介绍生态公益林相关定义,芒市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公益林区划界定概况、管理现状.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集体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未能有效落实、民众保护意识有待增强,公益林科学利用机制不健全、监测机制有待建立等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藉此提出了相应对策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阻碍我国森林生态效益持续补偿的主要问题分为3个方面。政府政策干预方面的不足表现为:资金投入不足;补偿标准过于单一;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法律化、制度化。市场机制方面的障碍:在供给方面,森林经营者的环境意识较差,供给意愿不强,供给能力低,政府有寻租行为;在需求方面,环境意识淡薄,支付能力过低,缺少受益者参与机制,免费搭车等等。在社会支持途径方面:公众的环境意识淡薄;法律制度不健全,公众参与和维权缺乏保障。建议在我国森林生态效益持续补偿中应坚持公共财政支付和市场补偿机制相结合、保护性政策和扶持鼓励性政策相结合、传统产业和多种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Forests possess many kinds of ecological functions,which, if expressed in monetary value, would be moreimpressive and definite to make the public as well asthe government recognize its comprehensive effectsand values, and to enhance their consciousness of forestresources protection. However, to date there is nostandard system about how to evaluate forest ecologicalbenefits. Therefore, it is exigent for us to find out howto identify its public benefits and to make scientificevaluation on variou…  相似文献   

15.
广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由于受特殊的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该地区的生态公益林生境恶劣,在人为强度干扰下很容易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通过对广西生态公益林资源概况、生态公益林的退化过程和特点分析,提出了扩大现存生态公益林地面积;采取封山育林;通过林分改造;采用效应带、效应岛造林方法;运用透光抚育等恢复措施。其中封山育林是最易行、有效的方法。同时根据广西区实际情况,对广西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尤溪县"两类林"划分、生态公益林分布等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情况,分析当前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社会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完善,林农经营积极性不高;管护责任难落实.提出了建立生态公益林建设政策保障体系,探索建立生态公益林经营管护模式,研究采取相适应的生态公益林经营措施,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效能补偿机制和提高全民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意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与评价一个地区森林的间接经济价值是当前生态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方法,估算出恩施州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为9.948 1×108元/年,其大小顺序依次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固CO2释O2>育土保肥>水土保持>净化空气。评估森林间接经济价值旨在强调森林的生态功能,促进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重点的科学发展观,为核算绿色GDP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With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 of keeping land in forests because of increasing values for other land uses, such as for developed uses, forest ownership may become less attractive for some landowners and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less viable for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landowners. This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at will become of the forests and the resources the forest supports, such as water and wildlife, if owners of the forests find it too costly to manage the forest. Land markets provide evidence on revealed behavior about what people are willing to actually pay for a bundle of rights necessary to gain access to land that can provide forest-based goods and services into perpetuity. However, owing to market failures and the nature of some forest land values, markets do not always reveal true forest land values, as discussed below. Allocation of land by use and cover types is a key determinant in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with changes in land values providing important signals to land managers. Land valuation differs under market-oriented economies, emerging values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and administered values in countries with command economies and is influenced by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s, including land ownership, use,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经营目标及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温带和北方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及“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的基础上,遵循统一、系统、可操作性原则,制定了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经营目标及指标体系。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经营目标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活力的维持、水土资源的保持、社会效益的保持与加强和经济效益的保持与加强6个方面,共38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林业是环境再生产的主导产业。林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规范和调整林业部门的经营、管理行为。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强调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经营管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多种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功能。中国林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经济运行体制和变革、现行林业政策体系不健全,以及土地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总量少、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林业发展目标取向的现实差异,要求政府建立起活当的协调机制,在保障森林经营者、部门,乃至全体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目标的协调。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一是要明显特定区域对林业的需求结构和自然基础;二是建立相应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目标和森林目标;三是构筑起配套的技术体系;四是完美政策保障体系。中国自然资源结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对于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