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山羊胚胎心肌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26日龄的山羊胚胎心肌细胞内肌节初步形成,随着胚胎发育,心肌细胞的肌节逐步完善,心肌细胞内的线粒体数量逐渐增多,排列规则,线粒体嵴逐渐变密,心肌细胞之间的连接也随着胚胎的生长发育逐渐形成和加强,26日龄山羊胚胎心肌内可见粗面内质网,34日龄的山羊胚胎心肌细胞胞浆内可见肌浆网,肌膜下池,横小管和二联管已形成,山羊胚胎心肌细胞内糖原粒丰富,随着胚胎日龄的增长,胞质内散布的糖原颗粒呈减少的趋势,而肌丝之间的颗粒呈增加趋势,26日龄的山羊胚胎心房肌内出现少量特殊颗粒。  相似文献   

2.
不同鸭品种肌纤维的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鸭在不同发育时期肌纤维的发育规律。[方法]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相同条件下饲养10周的樱桃谷鸭、金定鸭、白羽番鸭、苏牧麻鸭(樱桃谷♂×♀)的胸肌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并测定肌原纤维的直径和肌节长度。[结果]随着日龄的增加,肌原纤维直径越来越粗;肌节长度及肌原纤维直径随日龄增长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白羽番鸭和金定鸭肌原纤维直径相对较粗,而樱桃谷鸭和苏麻鸭相对较细;苏麻鸭和白羽番鸭的肌节长度相对较长,而樱桃谷鸭和金定鸭的相对较短,揭示金定鸭和白羽番鸭肌肉嫩度比樱桃谷鸭和苏牧麻鸭高,肉质较嫩;各鸭品种肌纤维超微结构基本特征一致,肌纤维均含有较多的椭圆形细胞核.位于肌纤维的边缘,紧贴肌膜表面;肌浆内含有大量的肌原纤维,在肌原纤维之间分布有肌浆网、糖原颗粒、脂肪滴和丰富的线粒体;肌原纤维呈细丝状,直径1μm左右,沿纤维的长轴平行排列。[结论]该结果对鸭的选种及选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海门山羊肌肉组织学性状对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12月龄海门山羊和波尔山羊×海门山羊F1公羊为研究对象,对海门山羊不同性别与不同部位肌肉的组织学性状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海门山羊母羊股四头肌肌纤维面积及肌原纤维直径、肌节、I带、A带、H带长度极显著大于公羊(P〈0.01),而背最长肌的肌纤维面积和肌原纤维直径、肌节、I带、A带、H带长度极显著小于公羊(P〈0.01);同一性别不同部位肌肉之间的肌纤维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特性也存在显著(P〈0.05)与极显著差异(P〈0.01);海门山羊公羊的肌纤维内含有大量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肪滴,说明其氧化代谢率高,保水性能强,柔嫩多汁,肉质优良。[结论]为海门山羊的进一步选育、开发和利用以及我国地方山羊品种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门山羊肌肉组织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门山羊肌肉组织学性状对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12月龄海门山羊和波尔山羊×海门山羊F1公羊为研究对象,对海门山羊不同性别与不同部位肌肉的组织学性状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海门山羊母羊股四头肌肌纤维面积及肌原纤维直径、肌节、I带、A带、H带长度极显著大于公羊(P〈0.01),而背最长肌的肌纤维面积及肌原纤维直径、肌节、I带、A带、H带长度极显著小于公羊(P〈0.01);同一性别不同部位肌肉之间的肌纤维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特性也存在显著(P〈0.05)与极显著差异(P〈0.01);海门山羊公羊的肌纤维内含有大量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肪滴,说明其氧化代谢率高,保水性能强,柔嫩多汁,肉质优良。[结论]为海门山羊的进一步选育、开发和利用以及我国地方山羊品种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牛-山羊异种体细胞克隆胚胎线粒体形态超微结构观察#br#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正常受精胚胎、山羊同克隆胚胎(山羊去核卵与布尔山羊耳皮肤成纤维细胞重组)以及牛-山羊异种克隆胚胎(山羊去核卵与布尔山羊耳皮肤成纤维细胞重组)中线粒体超微结构的观察与比对,从亚细胞水平揭示异种克隆胚胎出现异常的原因,为异种克隆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分别对山羊正常受精胚胎、山羊同种克隆胚胎及牛-山羊异种克隆胚胎的原核、2-细胞、4-细胞、8-细胞及桑椹胚阶段的早期胚胎进行线粒体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山羊自然受精胚胎、山羊同种克隆胚胎的线粒体均为帽状,随着胚胎的发育,线粒体由电子密度高、嵴少的未成熟状态发育为电子密度低、嵴丰富的成熟线粒体,而牛-山羊异种克隆胚胎从2-细胞胚胎至桑椹胚都存在一种具有多个分叶的线粒体,但这种形态异常的线粒体同样也能够形成电子密度低、嵴丰富的成熟线粒体。【结论】牛卵母细胞与山羊体细胞之间不能有效的进行核-质互作,本研究中具体表现为出现多分叶形线粒体,从而影响牛-山羊异种克隆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对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进行了鉴定及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以进一步用于心脏细胞工程、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及其他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培养出的心肌细胞呈多种形态,整体形如铺路石样,生长中的心肌细胞常伸出伪足,形状为星形,培养至第4天的心肌细胞常可相互交织形成细胞簇,出现节律性的搏动;心肌细胞的PAS糖原染色呈阳性,胞浆内大量的糖原颗粒被染成品红色;细胞凋亡-Hoechst检测试剂盒荧光染色显示,心肌细胞核内荧光物质分布均匀一致,没有出现细胞凋亡时所特有的荧光致密浓染或碎块状致密浓染现象;对第1代和第6代心肌细胞生长曲线测定显示,心肌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2代心肌细胞生长曲线趋于一致;心肌细胞α-sarcomaricactin(α-SA)免疫组化鉴定显示,心肌细胞呈强阳性且具有较高纯度。上述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培养的心肌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和纯度,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心脏的细胞工程和组织工程及其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正常受精胚胎、山羊同克隆胚胎(山羊去核卵与布尔山羊耳皮肤成纤维细胞重组)以及牛-山羊异种克隆胚胎(山羊去核卵与布尔山羊耳皮肤成纤维细胞重组)中线粒体超微结构的观察与比对,从亚细胞水平揭示异种克隆胚胎出现异常的原因,为异种克隆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分别对山羊正常受精胚胎、山羊同种克隆胚胎及牛-山羊异种克隆胚胎的原核、2-细胞、4-细胞、8-细胞及桑椹胚阶段的早期胚胎进行线粒体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山羊自然受精胚胎、山羊同种克隆胚胎的线粒体均为帽状,随着胚胎的发育,线粒体由电子密度高、嵴少的未成熟状态发育为电子密度低、嵴丰富的成熟线粒体,而牛-山羊异种克隆胚胎从2-细胞胚胎至桑椹胚都存在一种具有多个分叶的线粒体,但这种形态异常的线粒体同样也能够形成电子密度低、嵴丰富的成熟线粒体。【结论】牛卵母细胞与山羊体细胞之间不能有效的进行核-质互作,本研究中具体表现为出现多分叶形线粒体,从而影响牛-山羊异种克隆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应用光镜观察了山羊胚胎心脏的发生和发育过程 ,结果表明 :15日龄 2 0时的胚胎处于胚层分化阶段 ,中胚层上已有微血管发生 ;16~ 18日龄的胚胎在前肠门两侧发生两条对称的心内皮管 ;18~ 2 0日龄的胚胎在前肠腹面两条心内皮管合并成单管状心。同时 ,心管发生扭曲 ,心管内部开始分隔过程 ;2 0~ 34日龄的胚胎心脏的分隔基本完成 ;34~ 10 5日龄属于胚胎心脏进一步发育成熟的阶段。试验还发现山羊心骨骼中的纤维三角发生初期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随着胚胎的发育转变为透明软骨 ,具有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高纯度和高存活率的心肌细胞,探索心肌细胞大量培养的条件,并为进一步研究心肌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奠定基础,同时为生理学和药理学研究提供细胞来源,试验采用胰蛋白酶顺序消化法及差速贴壁法,从1~2d龄新生大鼠的心肌组织中分离心肌细胞,观测心肌细胞的形态、结构、搏动状态和反映心肌细胞代谢状况的生化参数。结果表明,分离所得的心肌细胞纯度高,培养第3天就开始自发搏动,后连接成片,进而同步收缩;心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包括肌丝、Z线、线粒体和大量糖原颗粒,葡萄糖比消耗率为7.44nmol/(个·d),乳酸比产率为3.83nmol/(个·d),乳酸转化率为51%,细胞代谢非常旺盛,说明试验培养条件有利于心肌细胞的气体交换和营养物质的摄取,从而有利于心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文昌鸡体脂分布及沉积规律,测定了27、53、79、105日龄以及育肥2、4、6、8周的文昌鸡腹脂率、皮下脂肪厚度、肌内脂肪含量及肝脏粗脂肪含量。结果表明,(1)文昌鸡脂肪在腹部、皮下和肌肉的沉积量随着日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P<0.05);(2)胸肌肌内脂肪含量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在育肥6周时达到最大;(3)肝脏内粗脂肪含量呈波浪式变化,并在105日龄时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体外分离培养的兔输卵管上皮细胞和子宫内膜细胞构建了序贯共培养体系,并与体外受精得到的受精卵进行共培养。试验结果表明,HTF液受精率显著高于T6液(P<0.05),更适用于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序贯共培养体系和输卵管上皮细胞培养组2-细胞率都显著高于单独培养液组和子宫内膜细胞培养组(P<0.05),二者均可克服2-细胞阻滞。序贯共培养体系胚胎的囊胚体外发育率显著高于其他共培养组(P<0.05)。表明序贯共培养体系比单一体细胞共培养体系能更好地模拟体内环境,提高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陕北白绒山羊优秀种公羊个体。【方法】以特别优秀成年陕北白绒山羊种公羊耳部皮肤成纤维细胞为供体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的陕北白绒山羊卵母细胞作为受体,利用显微操作方法对成熟卵母细胞进行去核操作,然后将供体细胞注射到其卵周隙内,经电融合将其导入去核卵母细胞内形成核移植重组胚。利用钙离子载体Ionomycine联合蛋白酶抑制剂6甲基氨基嘌呤(6-DMAP)对核移植重组胚进行激活处理,挑选激活后完整的胚胎继续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在2~16细胞期时将克隆胚胎移植到相应的同期发情受体母羊体内,利用PCRRFLP技术鉴定克隆羊。【结果】构建了体细胞核移植胚胎253枚,重组胚胎的融合率为71.54%(181/253),体外培养后的卵裂率为68.33%(123/180),囊胚发育率为25.20%(31/123);在此基础上,构建了537枚克隆胚,将其中卵裂的359枚分别移植到32只代孕母羊体内,移植60 d后,有2只受体母羊确认妊娠,最终1只受体母羊妊娠第4月流产出2只死羔;另1只受体母羊维持到期并顺产体细胞克隆羊1只。经遗传学鉴定,2只流产羊羔与1只存活个体均为体细胞核移植后代。【结论】获得陕北白绒山羊克隆个体,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陕北白绒山羊克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转K2.9基因绒山羊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制备转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K2.9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胚胎,为绒山羊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材料。【方法】以含有Neor 基因标记的K2.9 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NA3.1-K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转K2.9基因细胞,将获得的转基因阳性细胞与体外成熟的绒山羊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并对生产的重构胚进行了体外培养。本文分别进行了激活方法、供体细胞和卵母细胞来源的筛选,且对获得的囊胚进行了PCR鉴定。【结果】(1)Iono+6-D对成年羊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效果好于A23187+6-D,显著提高了胚胎的卵裂率。(2)羔羊孤雌胚的卵裂率显著低于成年羊,但囊胚率差异不显著。(3)来自2只绒山羊胎儿的转基因成纤维细胞对核移植胚的发育没有显著影响,但2号羊的转基因细胞显著提高了融合率。(4)以羔羊卵进行核移植,显著降低了核移植胚的发育率。(5)对获得的囊胚进行PCR鉴定,成功扩增到目的基因。【结论】将K2.9 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NA3.1-K转染的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为供体细胞,核移植到成年羊卵母细胞中,以Iono+6-D进行激活,首次成功、高效地获得携带K2.9基因的绒山羊囊胚。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胚构建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探讨经体内发育和体外培养获得的山羊8~16细胞期胚胎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从在体内发育胚胎特异表达的片段中选择1个片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与牛肥胖基因具有86%的同源性。该基因对卵母细胞的成熟以及早期胚胎的分裂和分化具有明显的作用,可调节母体的妊娠生理,影响生殖激素的分泌,从而对克服早期胚胎发育阻滞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为供体细胞,绵羊去核卵母细胞为受体细胞进行种间体细胞核移植,构建山羊-绵羊重构胚,并对其采用离子霉素联合6-DM AP法和胞质注射绵羊精子提取物法进行激活,比较两种不同激活方法对山羊-绵羊种间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的激活效果。结果表明,共构建获得山羊-绵羊重构胚238枚,重构胚在体外能够发育至囊胚阶段;离子霉素联合6-DM AP法激活的卵裂率为58.33%(70/120),囊胚发育率为4.28%(3/70);胞质注射绵羊精子提取物法激活的卵裂率为63.55%(75/118),囊胚发育率为6.66%(5/75),两种方法的激活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clone cDNA of goat 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 gene,to screen an effective shRNAproducing vector targeting goat DNA methyltransferase 1 and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al competence of goat nuclear transfer embryos by decreasing the DNMT1 expression in donor cells.In this study,PCR primers were designed against regions of high homology between bovine and sheep sequences and then used to amplify the larger portions of the coding regions.Next,3 RNAi oligonucleotide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cloned sequences and inserted into pRNAT-U6.1/Neo vector,acquiring 3 new vectors,respectively termed pRNAD1,pRNAD2 and pRNAD3.Then the positive cells were sorted by flow cytometry after transfection and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analysis and sodium bisulfite genomic sequencing.Finally,the developmental rates of nuclear transfer(NT) embryos generated using donor cells with and without the effective shRNA vector respectively,as well as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 embryo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ding regions of goat DNA methyltransferase 1 gene was successfully cloned(GenBank no.FJ617538).Furthermore,an effective interfering shRNA(pRNAD2) was obtained,with its interference effect being 47.88%.Finally,NT embryos with shRNA vector harbored better developmental competence during morula and blastocyst stage compared to controls(P 〈 0.05),reaching the similar rates to IVF embryos(P 〉 0.05).In conclusion,goat DNA methyltransferase 1 gene cDNA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an effective shRNA vector responsible for inhibiting DNA methyltransferase 1 expression was developed and the developmental competence of goat nuclear transfer morulae and blastcyst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which provided a feasible pathway for improving goat nuclear transfer embryo development competence by decreasing the methylation level in donor cells through RNAi-mediated manner.  相似文献   

18.
用单胚mRNA差异显示技术筛选山羊早期胚胎发育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胚构建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体外培养的山羊早期2、4、8~16细胞期胚胎的基因表达进行研究,并选择1条在2细胞期胚胎特异表达的条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与人类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基因具有83%的同源性。该基因通过对组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翻译后的修饰作用,对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转录和表达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是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体外培养山羊早期胚胎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单胚构建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体外培养的山羊早期2、4、8~16细胞期胚胎的基因表达进行研究,并选择1条在8~16细胞期胚胎特异表达的条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与牛NADH脱氢酶1a亚复合体4基因具有97%的同源性。该基因影响细胞内ATP的合成,可能与羊早期体外培养胚胎的正常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0.
爬山虎体细胞胚的发生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以爬山虎子叶的叶片和叶柄为试验材料 ,对爬山虎体细胞胚发生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爬山虎子叶在MS附加 6 BA 0 3mg L和NAA 0 1mg L培养基上或 1/ 2MS附加 6 BA 0 5mg L和NAA 0 1mg L培养基上都能诱导产生体细胞胚 ,子叶叶柄在 1/ 2MS附加 6 BA 0 3mg L的培养基上也产生了体细胞胚 .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或B5培养基上均能发育成正常植株 .组织学观察表明 ,爬山虎体细胞胚的形成经历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等几个阶段 ,逐渐发育成正常植株 ,这与合子胚的发育途径相似 .体细胞胚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了连体胚、芽端畸形胚、超度含水状胚等几种畸形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